《概念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课题,小学,科学,报告,研究
《概念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题报告 本文简介:《概念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着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
《概念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题报告 本文内容:
《概念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着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历参与取代了纯粹结论灌输。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对科学课堂的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往往满足于被活动表象所充斥,而缺失了活动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过程显得苍白而无力,造成“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概念混淆”的局面,学生探究活动后,还是停留在“好玩”的层面上,对所建构的科学概念不是很清楚,甚至不能用概念来解释问题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因此,如何建构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概念的整体联系是我们急待研究的问题。其中概念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大量网络文献检索,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运用概念图工作、学习至今,案例很多,成为中小学教学常用方法;国内1999年引入概念图,也有一些概念图教学的文章,以“概念图教学”在CNKI和“Google”网页收索,关于概念图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生物教学等理科教学、医学教学、工程问题研究很多,在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网站上收索到瞿晓峰老师的物理学科概念图运用研究论文、张林关于概念图的研究论文,但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的案例几乎空白,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信心。
3.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概念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以概念为核心创建概念图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研究概念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教与学的过程中,其价值在于教师把概念图整合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师有效整体设计的效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启示,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构图活动,为学生引导一条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发散,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更系统、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概念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科学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师生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二、概念界定
1.概念图。概念图是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Joseph
D.
Novak教授提出的用于表征和揭示知识结构中的意义联系的图表。它是由代表概念的节点和表征概念间关系的连线组成,以视觉再现认知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的一种方法,又称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概念地图(concept
maps)或概念网(concept
webbing)。这种以图示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的方法,能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并被证明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2.概念图教学。以构建概念为核心,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三、理论依据: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当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学习者应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要记住知识、并懂得意义,新知识就应当与现有知识结构整合。概念图可以把整合过程清晰呈现,使学习者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促进整合过程的形成。概念图还是学生建构知识不错的脚手架。由此,引发了对概念图更深入地实践应用以及研究。
3.脑科学理论: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及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概念图的结构特征充分地符合了这一人脑的生理机制。
四、研究目标和方法
研究目标:
1.在概念图的研制与运用中,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用概念图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思维,提升素养。
3.构建新型的基于概念图教学的模式和概念图学习的策略。
4.利用独特的概念图探究文化,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要充分调查师生对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的使用现状,以便于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中期调查学生对概念图学习的认可度和使用效率,以便有效推进概念图深入研究。
2.文献资料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均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认识概念图教学的现状,思考概念图教学的对策、与科学探究的联系点等。
3.行动研究法。对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科学探究过程,提炼相应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概念图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总结,边实验边总结,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5.个案研究法。采用个案研究来提升概念图教与学的力度,使本课题更加有说服力。
五、研究内容和主要过程:
课题组组建了一支以市科学中心组为依托的研究团队,创建了课题网站,先后用网络收索和CNKI文献查阅的方法查阅了关于概念图的文献资料,课题组成员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思考了概念图的内涵,认识到概念图的起源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图是以概念、连线、层次为要素的结构,能引领学生自由探究,自由表达,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其次学习了概念图运用在小学科学探究的哪些环节,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起哪些作用,明确了概念图可以优化教师备课、调查学生前概念、帮助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提高探究效率等。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以下内容作了研究:
(一)基于概念图教学的单元整体性备课研究。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以前的备课都是以单独概念为主题,忽略了单元概念中的联系,以致于教师对单元前后科学概念掌握不牢,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经常被学生“问倒”,现在利用概念图进行单元整体备课,促进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科学教材,钻研教材,形成系统的科学概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钻研整个单元教材,用概念图列出单元科学概念间的关系,自身形成整体认识。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列出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其次在备课中要得到体现,列出单元概念图,形成整体认识。(举例五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略。)
2.根据单元概念关系,设计概念图教学策略。单元概念图列好后,研究在每一个课型中怎么用?利用概念图目标指向有哪些?课题组通过研究,确定了概念图主题单元分析表:
单元
课例
概念图类型
内容
在教材中位置
目标指向
第
一
单
元
我眼里的生活世界
1.寻找有
生命的物体
气泡图
探究有生命的物体
探究阶段
找出有生命的物体
2.校园里
的植物
气泡图
维恩图
探究植物类型
比较植物特点
探究阶段
总结比较阶段
记录植物类型
比较植物的特点
3.校园里的动物
气泡图
记录动物名称
比较动物的特点
探究阶段
总结比较阶段
记录动物类型
能比较动物特点
4.植物
动物
人
维恩图
比较植物
动物和人的相同和不同
中间环节
观察概念图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每一单元的科学概念图主题分析,教师就比较清楚概念图怎样用?用在哪儿?达成哪些目标?课题组成员能勾画概念图来认真分析教材,是我市科学中心组研究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理解可视化,单元备课整体性强,课题组成员在三年多时间里认真分析、研究教材,课堂教学实效得到提升,所执教的市级公开受到教研室领导好评。
3.利用概念图调查学生的前概念,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题主要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理论,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当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为此用概念图来暴露和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成员采用概念图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和有效的预设。如探究“毛细现象”这个概念时就设计了以下概念图:
通过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餐巾纸、毛巾等生活中常见材料都能吸水,课本中引导部分就是用餐巾纸吸红水来引导学生兴趣,根据前概念的调查,这样的引导就没有新意,学生不能进入有意义的学习,因此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前概念水平,用报纸制作了一朵纸花,放入水中慢慢绽放,引发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兴趣浓厚。在这样的研究中,课题组教师都能针对每一节课利用概念图调查学生的前概念,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和实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年来,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得到增强,在市科学学科基本功竞赛中有7人获一、二、三等奖。
(二)基于概念图优化科学探究的研究
1.利用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选择主题和研究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应该是学生真正在研究,教师不能逐一做实验,取代学生的自由研究。课题组通过概念图来引导学生按需研究,有用利用概念图来选择研究策略和主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三年级研究塑料的优点时要和5组材料进行比较,一组一组比较很费力,通过呈现概念图来帮助学生选择主题,学生就能根据小组研究能力和生活经验进行选择性研究。
塑料尺—木尺比
(
)
塑料盆—陶瓷盆比
(√
)
塑料杯—玻璃杯比
(√
)
塑料袋—纸袋比
(
)
2.利用概念图有效设计实验和记录的研究。
课题组通过用概念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具体做法是:中年级:图式填空。根据教师设计好的概念图进行填空,引导思维,设计实验和记录;高年级:自主画图
自主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各种形式的概念图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有效记录,体验自主性探究过程。
磁铁
铁粉:
以上探究水的特点就是三年级学生用概念图来填空,也可以自己再添加,引导方法创新;研究磁铁是五年级学生,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学生能自主设计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设计,又能个性化的记录,促进了科学探究效率的提升。其中利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研究:
(1)实验方法的创新设计。利用概念图创新实验方法的设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法,概念图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设计。
(2)观图发现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组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不能光用概念图来设计和记录,还要真正培养思维,利用概念图来发现问题,动脑筋解决问题,促进探究效率提高。如当学生探究磁铁吸引五角硬币时,在设计的概念图中就发现有的能吸,有的不能吸,这是为什么呢?进而引导磁铁不仅能吸铁,还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三年来,学生基本能用概念图进行有选择的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凸显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3.利用概念图整理知识的研究。科学探究中整理自己发现的知识,发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即时整理的方法在自己的实验册中进行构图整理,理清概念间联系,学生整理后对所学的概念一目了然,促进了概念的转化和再创造。(举例略)
(三)学生利用概念图学习的策略研究。
概念图运用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到底怎样学运用呢?怎样才能掌握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呢?为此课题组通过“引入概念图——运用概念图——评价概念图——尝试制作概念图”的行动研究模式,定时交流研讨,形成经验总结,概括出四个连续的策略:
1.熟悉结构。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在学生对概念图学习较有兴趣时,就要趁热打铁,引领学生科学地认识概念图的结构。最好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概念图分几部分,怎样画?在交流基础上,帮助总结,概念图包括概念(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4个基本要素。有时要用儿童化的语言解释,如讲到概念图的层次时,可以直接将课文中有几个大概念,大概念又分几个小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学生会渐渐明白概念图的结构,为独立画概念图学习奠定基础。
2.列出概念。让学生通过复习,小组交流思考,每节课中有哪些概念,各有什么作用,并及时记录下来。如六(上)《蜡烛的变化》学生通过反思找出概念有: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形态发生变化、判断依据。这样学生基本上把探究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都列出来了,同时也证明了学生对新概念的熟悉程度和再次建构过程,这是一个自主、独立思维的过程。
3.找出关系。把课文中的概念找出来后,小组同学就要给这些概念进行分类,哪个是总概念,哪些是分概念,哪些又是平行概念等,如学生认为《蜡烛的变化》的探究活动就是围绕“变化”这一总概念进行探究分析,发现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一类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而后又总结出判断物质变化的依据。这样的初步分类,对于画概念图是很重要的,列出了概念图要素中的层次。
4.画图连接。待学生弄清概念间的关系后,就可以画图连接了,各概念可以有个性画法,可以用方框表示,也可以用圆圈表示等,教师适时指导画法。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是要有层次。
(四)基于概念图教学课堂模式的研究。
课题组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在理论引领、课堂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概念图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模式:
教师
学生
创设情境
设置任务
以图选题
明确任务
提供材料
促进探究
聘请
设计图文
自主探究
做好支架
组织交流
服务
以图交流
建构概念
整理小结
评价发展
以图小结
拓展整理
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只是促进学生利用概念图学习的支架,在慢慢引导过程中逐渐撤出支架,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自主探究,利用概念图来选择喜欢的主题、设计概念图来组织探究,及时记录、利用概念图进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最后利用概念图进行探究活动小结。整个探究过程都以学生自己设计的概念图为依托,倡导个性化思维,促进概念的整体优化与建构。如探究年级《金属》一课,学生面对探究金属的性质有很多主题,不可能在一节课完成,为此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金属的光泽、硬度、传热性、延展性等),这样学生通过概念图自主选择专题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探究思路,设计概念图进行探究,促进个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利用概念图进行有效交流,不同的探究思路,引起思维共振,建构金属的共同性质,这样的探究设计,提高了个性思维和概念的整体建构能力,促进了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利用概念图进行单元复习评价的研究
科学课也需要有效的复习,来帮助学生积极建构过程性技能活动和系统的概念建构,为此,课题组通过研究,利用概念图来设计单元整体复习,既能复习科学概念,回顾探究过程,增强实验教学效率,又能认识各课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认识科学的系统性和发展性,重点通过以下策略形成:
1.自主复习单元内容,画出单元概念图(包括科学概念和实验过程)。
2.交流单元概念图,自主复习。哪些概念和探究过程掌握了,掌握到什么程度?为此,课题组通过引导学生针对画好的概念图自我反思:我学会了没有,我是怎样学的?如“电和磁单元概念图”,学生就对照反思,是否知道电路组成,怎样检测电路、电和磁有什么关系?磁铁有什么性质?怎样探究的?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通过概念图的对照,既有科学概念和探究过程技能的复习,又有科学学习情感的渗透,一目了然,比较清楚自己在一单元学习中的得失。
五年级下册《电和磁单元复习表》
姓名
电
电路
磁铁
检测
安全用电
形状
性质
磁化
消磁
吸铁
指南北
磁极间相互作用
电源
导线
开关
灯泡
绝缘体
导体
发电机
电磁铁
3.成就激励:课题组通过成就激励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利用打“★”的方法直接在单元概念图上画星:
“★★★★”表示一级成就:既能熟悉探究过程,又能掌握科学概念。
“★★★”表示二级成就:科学概念能掌握,探究过程需要复习。
“★★“表示三级成就:科学概念和探究过程认识一般,需要帮助。
通过在单元概念图上画星星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对照概念图进行复习,能促进学生整体反思,让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结果,实现自主监控,自我管理。
4.查漏补缺:对于概念图中有不明白的,就可以再次复习,讨论和请教,直至弄懂为止。有时也可以再次探究,直至弄明白。长期下来,同学们学会了检查复习,学会了反思,效果显著。
六、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出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分析教材——列出概念——组成概念图——列出概念图主题单元分析表)
2.探索出学生运用概念图学习的四种策略:熟悉结构、列出概念、找出关系、画图连接。
3.探索出不同年级概念图教学的步骤:中年级图式填空、高年级自主勾画引导探究,其中教师以示范运用为先,引导学生兴趣出发,开展学习。
4.形成了概念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般教学模式。
(二)实践成果
1.对于学生来说:三年来,通过概念图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
(1)概念图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得到学生认可和肯定。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用图式形式设计自己的探究活动比以前的文字性设计或没有过程性设计来的新颖,促动了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经历。学生要利用概念图来设计实验,先要回顾以前的概念或经验,再通过新的学习勾画概念图,促进了思维可视化,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
你用概念图来学习吗?
在科学探究中概念图用在哪里
你认为利用概念图有哪些好处?
你对概念图学习还有哪些建议
用过100%
用在设计实验和整理知识的占97%
认为促进动脑、设计方便、简洁、利于修改占92%
建议不同形式画占90%
建议需要老师的帮助87%
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全体学生都利用过概念图来学习,97%的学生认为概念图可以用在设计实验和整理知识中,92%学生还认识到利用概念图来设计实验和整理科学概念比以前的学习方式来的清楚,有效,实验设计简洁、利于表达和修改,比传统的文字设计和口头设计来得好。最后从建议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要求用不同的形式勾画概念图,同时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说明学生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概念图来学习,学生是有个性的,根据不同的思维和个性来确定概念图学习需要深入研究。
(2)促进了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通过近三年的研究,课题组发现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科学探究后,其探究能力明显进步,具体表现为:
一是利用概念图选题的能力得到增强,促进了个性思维的发展。课题组通过平时的观察研究和经验总结,认为在小学科学学习时,往往同一主题呈现多个探究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探究,缺乏自主性,现在通过引入概念图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自主选择相关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材料,殊途同归,建构完整的科学概念,促进个性化学习。
二是实验设计和交流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学生自己在科学探究时用概念图进行个性化的记录,所以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验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交流起来也比较热烈,以图交流,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课题组通过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前测和后测,在实验时注意了无关因子的控制,实验班和对比班均采用同一人执教,学习能力相当,实验班引入概念图学习,对比班采用一般的科学探究形式学习,对两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行测试:
前测: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12组)
实验班
12个研究小组中只能从教师指导、书本、实验册、口头设计等方面来思考实验设计,自主设计实验能力一般,交流思路不明确。
对比班
后测:
探究磁铁的性质(分12组)
实验班
10个研究组能自主勾画概念图进行探究磁铁性质,设计有效率达95%,而且设计时间快,以图交流,思路明确。2个研究组能利用图式构图设计但需要帮助。
对比班
3个研究组指望老师的帮助设计;4个研究组只能用口头语言进行设计;5个研究组要参考实验册上的实验指导进行设计。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近三年的时间里,实验班利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方面确实比对比班有效率,同样是分组实验,实验班12组学生有10个小组能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交流,有效率达92%,2个研究组也会用概念图,但需要帮助,说明实验班学生基本能用概念图进行学习。对比班还是按照原来的科学探究学习方式,需要老师指导或利用实验册,只有4个小组能自主设计,但只能口头设计,不会利用图表设计,对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积极的交流起不到作用。
三是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勾画概念图,并用概念图来整理各课知识点、探究点和单元内容,促进了单元概念的整体建构,有些学生更把概念图学生方式迁移到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提升了整体学习能力。(概念图举例略)
(3)学生利用概念图学习的显性成果明显。由于学生利用概念图学习后,概念掌握牢固,对概念的产生和再创造充满了兴趣,学生所撰写科学小论文《
果冻形成的秘密》等20多篇科学小论文在省级刊物《动手做》报纸发表,在省市级金钥匙竞赛、科学素养大赛中有60多人次获奖,有力地体现了科学概念的运用与发展。
2.对教师来说:有效组建了一支校际联动型的学习团队,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素养。本课题组成员都为市科学中心组成员,分散在各校,通过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交流研讨的机会,课题组成员能够以大型的市级研讨活动为平台,以网络研究为载体,深入概念图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20多篇概念图专题论文在《课程教育研究》、《小学时代》、《小学科学教师论坛》等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课题组教师通过本课题研究,重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并能利用概念图有效分析单元内容,进行有效设计,备课能力得到提升,所参与的常州市、市级基本功竞赛、课堂评优活动有8人次获常州市、市级一、二、三等奖,围绕课题执教常州市、市级公开课20多节,讲座5次,获市教研室专家、与会教师好评,研究成果得到逐步推广。
3.
对于学校来说:形成了新型的科学教学课堂文化。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各成员学校科学教师能利用概念图进行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形成了区别于传统科学教学的课堂文化,学生自主探究氛围浓,收效高,受到全市科学教师的肯定,下一步,市科学中心组将概念图教学推广到全市各个学校,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发现问题,提高实效。
七、存在问题及思考
1.实验教师在概念图理论建构及学习方式上比较局限,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原因在于本课题组成员为市科学中心组成员,人员分散,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文献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对概念图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和推广。
2.
如何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有个性化的概念图学习也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滚动研究的问题。
11
篇2: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关键词:美术课,学习方法,课题研究,小学,方案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简介: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县功一小任亚莉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课题界定:“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内容: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县功一小
任亚莉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集中、内容集中、目标性强、环节紧凑。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不能照本宣科,还必须根据本地学情、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备课、准备教具、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终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理论依据: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有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为了尽快改变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暗示”,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而要能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去主动的学习,才能探究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意义:
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不良课堂状态:学生工具准备不够充分,在学习中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的参与率低,缺乏足够的思考空间。这种现状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的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课堂习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我决定,就以此为我课题研究的主题,探讨小学生美术课堂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构建“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微观领域着实于研究教学策略。旨在探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突出体现对人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艺术实践,艺术体验,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在交流中架起连接师生情感、传承美术文化和审美思想的桥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愉悦体会成功的情感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构建的教学模式。
(1)掌握小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养成状况。
(2)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课堂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3)构建“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主要内容: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差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不喜欢美术教学活动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
(3)制定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并付诸实践。
(4)小学生喜欢美术活动的个案研究。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学习材料的好习惯。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材料。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做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为课中练习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带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他们逐渐体会了动手操作的快乐。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听课,并利用有效地教学手段适时检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学生课中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慢慢得到培养。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不同的认识,想法,见解,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激活课堂。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张扬自己,接受别人,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交流,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升华。
(5)借鉴别人的做法: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的评价联系卡。
研究方法:
该课题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求知欲,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的习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成为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求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研究法。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案例研究,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特别是研究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问题。
(2)行动研究法。在学习、教育、教学、教研方面不断实践,通过上教研课、主动听别人的课、评课、编写导学案、撰写教学反思、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个案分析等途径来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挖掘与课题有关的相关要素,及时总结体会和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五.预期结果
1.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提升及自身的成长。
2.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理论学习、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4.形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理论体系。
篇3: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本文简介:国家级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延川中学数学课题组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延安市延川中学数学课题组经专家审定,我们数学组的“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教学课题被定为国家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本文内容:
国家级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
的培养研究
—————中期总结报告
延
川
中
学
数
学
课
题
组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延安市延川中学数学课题组
经专家审定,我们数学组的“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教学课题被定为国家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紧张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近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课题研究的领导
自从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校教科室张主任,副校长孙校长对课题研究工作十分关注,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课题组成员也多次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传达各级领导的指示,布署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多交流、讨论、总结和创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学案多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联系,要有自己的校本特色。
2、科研课题的研究怎样与教学有机结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学习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课题的研究要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内容的编排要合理、时间的支配要适限、教师在每个环节上怎样处理,要恰当。
3、课题的研究要有时代价值,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知识水平来设置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及时进行灵活的总结。
4、作为科研课题的研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的过程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要有科学性,才能使课题的研究有价值。那么我们开展课题的研究,首先就要明确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的主题,选择正确的研究途径,才能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丰富的科学价值,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5、数学课题的研究如何与新的课程改革同步,如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渗透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以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取得经验,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创造条件。
6、教师教学活动如何与学生学习是否同步进行并如何进行评价,教师要强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7、如何通过数学课题的研究,带动金湖中学各个学科的课程改革创造契机形成具有延川中学特色的课题研究模式,从而带动一大批教育科研项目的开发和实际运用,提高我校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社会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意见结合学校的主课题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资料,发现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对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一)教学观
1、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动力和基本点。
2、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探索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点,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强调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教学不应只重结论,更应关注过程。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获得所需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
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4、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_o第二、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这一切必须为各位教师所关注。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二)学生观
“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是新课程的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倡导如下一些具体的学生观。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强调帮助、引导。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
能够达到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基于上述教学理念,我们在“高中
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的过程中,确立我们的课题研究基础是着眼于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树立学生的应用数学理念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是:
四个环节: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多维反思、综合应用。
三层练习:一层:设置情境,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小结重点和难点;二层: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讲解题思路,小结数学方法;三层:创新反思,精讲思维
方法,小结数学思想。
一个关键: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三、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为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确保课题研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研究才能,提高研究效果。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年工作中,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高中数学课题“高中数学教学
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工作。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教师认真研究课题
的《研究方案》、
《实施计划》、
《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
容。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2、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对课题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并根据情况对课题研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我们本次采用电子档案,便于查阅,修改。
3、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研究机构,提高研究的群体价值。
’
20
1
3年9月一20
1
4年1月,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是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问卷教师调查表,第二次是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问卷学生调查表。通过这两次问卷调查,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学生的数学现状,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学生对数学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却没有较为正确
的做法。
具体来说,我们总结了下面几点:
第一、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却不去数学学习。调查中,有62%的学生喜欢数学,
但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却少的可怜,一个周花三小时以上数学的学生只有2
1%,甚至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从不数学,调查显示的数据是64%。
第二、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重要却没有重视数学。调查中,’有96%的学生认为
数学很重要,但数学量却少的惊人,有5
5%的学生一学期只能读1—4套题,甚至有
1
O%的学生的数学量为O套。
,
第三、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习惯对数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却没有站在数学的角度去认识数学习惯。调查中,有68%的学生认为数学对自己有影响或有很大影响;有8
5%的学生认为数学习惯对自己的数学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数学实践中,很少有学生有意识的站在这些习惯的角度去欣赏、去思考学习。固然,数学对数学习惯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在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情况下学习计算的初始阶段,有意识的站在习惯角度去学习、欣赏、甚至模仿一些优秀试题,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大多数学生也认识到良好的数学习惯能促进数学水平的提高,但在具体
的数学过程中没有做到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良好的数学习惯。综合上述情况,我认
为,目前数学最大的问题不是学生的认识问题,而是学生的惰性问题。那么,要解
决学生的惰性问题,我们身为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
那么,老师如何在解决学生数学习惯的惰性问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呢?这是我们
课题研究的下一阶段要做的工作。
四、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优化课
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因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站在应用问题的终极目标上,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切入口,以认识问题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为媒介,思维转化为主导,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师的有效启发诱
导下,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维,达到轻松、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个体层次差异、数学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学,因而极大的调
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原来的害怕数学考试,变成了乐于数学学习,并对数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2、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形成了集体研究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良了我校新上高中的教师比较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是很好的状况。一年来,数学教师撰写课题相关论文2多篇,
3、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敝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实施的关键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就需要依靠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这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是关键。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我们组织的评估,基本上达到了这些目的。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
第一、教师理论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水平的培训,努力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素质。通过课题的研究达到提高教师
的研究能力,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进行创新教育能力。
.
第二、课题研究日常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要设立课题研究专门资料柜,
确定课题研究独立资料管理员,真正做到课题资料齐全、规范,为通过终期评价
准备扎实的一手资料。加强教学效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探索进一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思路,培养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利用现有的资源,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完成高二年级《教学案》的编辑整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第四、还需有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运用他们的研究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并从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创新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