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开展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街道,活动实施方案
街道开展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区委要求,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以下简称“走基层”活动)。为搞好辖区“走基层”活动,经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街道已成立党的群众路
街道开展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区委要求,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以下简称“走基层”活动)。为搞好辖区“走基层”活动,经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街道已成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辖区教育实践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负责日常事务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各社区也要按照街道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迅速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走基层”活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各社区务必将其纳入教育实践活动统筹安排,并将其作为近阶段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
二、扎实抓好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开展“大走访”行动
1.确定联系点
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要捆绑联系社区和党支部。社区党委班子成员要联系党小组和居民小组,社区工作人员要具体联系院落。
2.确定重点联系户
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要搞好一对一联系制度,明确具体的联系户。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户不少于3户。要重点联系低保家庭、残障家庭、生活困难家庭及其他特殊家庭。
3.完善网格化运行
各社区要充分运用已形成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入联系走访。各社区要对网格化运行情况进行再次梳理,确保不重不漏,保证网络的全覆盖。
4.积极争取上级联系部门的支持
各社区要积极争取市区相关联系部门的支持,结合“双报到”、“挂包帮”等活动的开展,形成多级联动的“大走访”格局。
在“大走访”活动中,要通过入户访谈、民情恳谈、院坝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收集民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了解群众疾苦。
(二)建好“三本台账”
在前期各社区已建立的民生台账基础上,分别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的明细账;要细化到一户一页、一社区一册;以街道为单位建立的综合账,要做好汇总和综合归类。
每本台账都要形成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涵盖工作事项、工作目标、措施方法、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基本要素,做到社情街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要坚持问题管理,动态建账、定期议账、及时报账、逐一销账、公开销账。
(三)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
1.开展信访积案清理
分类清理信访历史积案,按积案性质、积案化解处理的难易程度,分类建立积案处理问题台账。分类问题台账要做到“四个清楚”,即问题事实清楚、信访诉求清楚、责任主体清楚、处理过程清楚。每一个积案均要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制定具体的处理措施。
2.强化积案化解措施
要认真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包案领导要亲自参与案件的处理,亲自过问案件处理进程,亲自协调各方关系,亲自与包案人交流访谈,积极推动信访积案的解决。
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各信访积案的包案领导、责任人,要加强与积案责任主体、区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多头联动的办案机制。
综治办要加强对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统筹协调。
3.信访积案化解相关要求
对于能及时处理的信访积案,采取措施立即处理;对于处理有难度的信访积案,要积极争取支持想办法处理;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信访积案,要做好细致的解释,争取得到信访人的理解。
(四)开展“暖冬惠民”行动
1.开展结对帮扶
街道机关党支部和各社区党组织要结合“一对一”联系帮扶活动,在近期集中开展一次困难群众慰问活动,要确保帮扶对象一户不漏。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困难群众的具体困难并尽最大努力予以解决和帮助。
2.开展元旦春节集中慰问
在元旦春节期间,街道统一组织对困难党员群众的慰问。慰问活动要根据党员群众的困难程度,认真核实慰问名单,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加大帮扶慰问力度
要积极争取市区“双报到”部门、对口联系部门的工作支持,提高对辖区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扩大受惠面。
在专项帮扶慰问的基础上,还要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难题,帮助群众理清脱困思路。要重点关注残疾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加大对他们的慰问帮扶力度。
(五)建强基层组织
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两委”换届工作,重点选好一把手,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帮助完善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街道已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全面负责。各社区党委书记也要亲自对“走基层”活动进行安排布置,关键环节亲自把关,确保“走基层”活动顺利推进。
(二)深化舆论宣传
要加强对“走基层”活动的宣传,让广大群众真正明白“走基层”活动的目的意义,防止因宣传引导不到位引发基层群众的反感,把好事办成坏事。
(三)加强工作统筹
年末岁初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任务,防止顾此失彼现象发生,实现活动开展与工作推进两不误、双促进。
(四)严明工作纪律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在“走基层”活动中,不得安排吃喝宴请,不得增加社区和群众负担,不得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
附件:
党工委班子成员、科室联系点名单
班子成员
科室
联系社区
联系党支部
李成标
综治办
贝森路社区
一支部
罗洋
党政办*社区
特色街区支部
张毅
党政办*社区
一支部
王素萍
综治办
贝森路社区
二支部
何斌
经济科*路社区
一支部
姜梅
社事办
双新路社区
一支部
胡家胜
安办
双新路社区
二支部
兰华平
市容科、执法中队*路社区
二支部
篇2: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冬春,全国
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体制机制,抓住冬春有利时节,组织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持之以恒地开展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
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体制机制,抓住冬春有利时节,组织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持之以恒地开展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以及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增加资金投入,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护,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主要指标
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总投资较上年增长5%左右,投放机械台班(套)、完成工程量、农民投工投劳和主要效益指标基本稳定。
(一)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总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中央投资157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271
亿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521亿元。
(二)投工投劳。计划农民投工投劳x亿个。
(三)投放机械。计划投放机械x亿台(套)。
(四)完成工程量。计划完成土石方量x亿立方米;修复水毁灾毁工程x万处,疏浚河道x万公里,清淤沟渠x万公里,新建、改造大型泵站x座,水库除险加固x座,堰塘整治x万处,建设村镇供水工程x万处。
(五)综合效益。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x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x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x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x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6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公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xq生产建设兵团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任务指标见附表。
三、实施重点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及水利部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
(一)抓紧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以水库、水闸、堤防、中小河流、水电站、居民生活供水工程、农田灌排设施和水源工程等为重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限期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春播春种和安全度汛,确保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二)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贵州夹岩、青海引大济湟、xq大石门、xq阿尔塔什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度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90%以上。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强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中型水库建设。
(三)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突出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持续实施经批准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着力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以及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健全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和适当新建部分供水工程等,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四)加快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进一步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投入与建设力度,加强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管理,确保投资完成和资金拨付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排水保证率并适当增加灌溉面积。
(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确保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再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六)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为重点,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尽早消除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排涝和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能力。认真分析近年来干旱规律和特点,总结抗旱经验教训,完善抗旱方案预案,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强化用水管理和水量调度,科学应对干旱灾害。
(八)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全面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再启动实施一批河湖水系连通项目,构建现代化水网格局。加强小流域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发展绿色小水电,抓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加大农村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沟渠堰塘清淤整治、水生态修复力度。
(九)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围绕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村水电开发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实施贫困地区急需的水利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四、保障措施
各地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保障体系,推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年度各类支农涉水项目资金计划,制定完善本地区省、市、县三级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又要考虑现实与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及时把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和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和具体项目。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条例》,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联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问责问效以及把工作优劣与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奖惩等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环节和步骤,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层层传导压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补齐补强农村水利短板和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当好参谋,抓好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
(三)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项目引导、开展水利“杯赛”活动、强化绩效考核与奖优罚劣等机制,激发和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农民全过程参与,以及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力度和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承担农田水利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护。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各地要在稳定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水利相关规划对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统筹整合的同时,通过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扶持政策,总结推广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资转变为股金的做法,放宽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完善政策引导、规划统筹、资金保障、制度约束、监督管控和考核评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强化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确保资金、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由具备条件的受益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
(六)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在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经验,加快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转让及质押机制、制定工程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用好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用的支出安排、水费计提、特许或委托经营以及工程所有者分摊等,足额落实工程维护费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等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引导社会力量管护工程。
(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明晰农业水权,稳步开展农业水权确权登记,积极探索和规范农业节余水量交易转让和回购。合理制定农业水价并适时调整,探索实行农业用水分类定价,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套建设,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减排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八)强化督导检查考核。各地要狠抓《农田水利条例》和《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农村水利分册)》的宣贯落实,加快健全涉水法规、技术标准、规划、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依法督导检查与考核。要加大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审计、动态信息公开通报、总结评估和绩效考核等力度,督促有关问题的整改,有效防控基层水利廉政风险,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实现“四个安全”。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做到工程上图、数据入库。要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移动端等新媒体,全方位、多手段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务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各部门支持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
篇3:山西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方案
山西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实施方案,企业技术创新,支持
山西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山西省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征求意见稿)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重要支撑,是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精神,加快建立企
山西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山西省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
(征求意见稿)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重要支撑,是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精神,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凝聚,走工业新型化道路,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全省转型跨越发展要求,体制全新、机制灵活、功能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双千亿工程”企业研发能力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覆盖面达1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大幅扩大,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大量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翻番。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主导产业形成一批“技术联盟”。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1、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活动
建立创新型企业梯队。到2015年,主导产业扶持培育2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3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省综改试验区“一县一企”试点企业要全部成为省级创新型企业。对认定的创新型企业在项目和资金上优先扶持。
积极引入中关村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面的试点做法,壮大我省高新技术企业队伍。
2、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双千亿工程”企业,要进一步明晰企业发展定位,扶持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占领各自领域内行业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信息资源共享等方式,倾斜支持其发展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中小和微型企业,通过提供信息、人才、创业条件、项目安排、资金扶植、搭建创新平台等科技孵化服务,带动企业走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发展之路。
3、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
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整合各类科技资金,在支持重点上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链整体关键环节转变,在使用方向上向实体经济、创新服务平台倾斜,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和整体效率,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
4、实施优势企业知识产权提升计划
建立和完善专利授权奖励和有效专利维护费资助制度。重点支持1000件发明专利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企业在相关技术标准和专利领域的“话语权”。
(二)加快重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建设太榆科技创新城。加快规划,率先启动核心城区建设,在特色定位、功能布局、主导产业、创新载体、集聚人才、科技金融、财税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2、加快组建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2012年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全省工业领域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转移中心,为全省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领。到2020年前后,成为全国独具特色,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研究机构。
3、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行动。太原、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加快“二次创业”的步伐,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力争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调整、巩固和提高,与各市科技创新园互为依托,协调发展。其他各类科技园区要充分发挥连接上游科学研究与下游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纽带作用,集聚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加快研发和转化先进科技成果。
4、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我省优势领域,规划和筹建一批有引领功能的企业重点实验室,并积极向国家级行列迈进。规划和筹建一批新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扶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行列。5年内,新建设200个省级企业研发机构。
(三)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
促进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境内外机构、大企业和个人在我省设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扩大省级风险投资专项资金规模,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型、区域型风险投资机构,完善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设立省科技担保资金。逐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建立企业创新产品市场应用的保险机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投保科技保险,防范化解产品研发与创新风险。
2、建设技术、成果转移平台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围绕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增产增收等重大共性技术问题,组建30个技术推广、转移中心或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发挥技术源头辐射和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3、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促进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评估机构、行业协会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重点扶持80个有发展前景、有实力的骨干科技中介机构,拓宽领域,增强功能,提高质量和水平,带动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实施“科技中介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科技中介人才1000人,提高其执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4、加强创业创新孵化体系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产业聚集区、专业园区等孵化机构。支持创业孵化机构优化服务,扩展孵化空间,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增值服务能力。鼓励孵化机构对在孵企业开展创业投资,加速创业型企业成长。
5、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水平。加强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资源的深度加工,增强专业服务能力,引导公共科技资源全面向企业开放。
强化创新源头建设。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机构通过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形式建设创新平台,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和省外相关科研单位在我省建立研发基地。在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探索构建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推进产业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区域性技术创新合作的机制和形式,在重点领域加强和国际著名创新机构的合作。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引导企业建立技术联盟
进一步提升镁产业、磁材产业、IT产业等现有产学研战略联盟服务水平。尽快推动煤炭、冶金、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构建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或组建全国性产学研战略联盟。
2、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技术研究院,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或体验中心。
组建、完善30个高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导高校与我省中小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转制科研院所中试基地要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中试服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共建共享、流动开放、高效运行的设计、检测中心或实验基地。
3、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开展面向行业的具有竞争性的前沿技术研究,解决一批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问题。
实施100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由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核准或使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引进的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项目业主应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报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后实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所发生的技术费用可在成本中列支。
实施100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五)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
1、壮大企业创新人才队伍
依托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
2、创新企业人才政策
建立与创新成果挂钩的企业薪酬制度。鼓励企业试点推行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不低于企业销售收入的0.6%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市、县可给予奖励。
3、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的扶持政策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科研人员离岗期间的年度考核、档案工资调整由原单位负责。申请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可试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以高新技术成果投资兴办科技型企业或出资入股的,其作价金额可占企业注册资本的35%以上。高校横向科研课题在项目完成后的经费结余,允许用于该项科技成果转化而兴办的企业注册资本金。成果完成人可享有该注册资本对应股权的80%,学校20%。
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费优惠政策。重大专利技术、驰名或著名商标经认定后,作价出资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4、建立面对企业和一线职工的科技奖励制度
广泛开展企业职工“五小”活动,制定激励性政策和机制,引导和支持职工开展技术、工艺、装备革新等技术创新活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省级协调领导组,部门联动,定期会商,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
2、拓宽投入渠道。发挥财政投入对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贴息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扶持方式,推动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对承担863、973、国家支撑计划、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省财政按1:1支持配套经费。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研究制定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企业创新准备金、加大研发费用抵扣力度和受惠面。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战略性新产品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重点新产品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60%予以返还。实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府直接首购或订购政策。
4、创新现有科研课题管理模式。建立由企业出题,面向全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开招标的联合攻关机制。建立重大科技成果和项目企业投标、领衔转化的成果转化机制。
5、完善对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的创新考核机制。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国有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视同完成企业利润的新模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