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日期:2021-03-2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音乐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本文简介: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音乐课堂已成必然。这种必然的选择给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冲击,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一、以人为本,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本文内容: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音乐课堂已成必然。这种必然的选择给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冲击,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

以人为本,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也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我们依然要用辨证的唯物观来看问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新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手段的音乐课堂是枯燥的,完全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音乐课是失败的。道理很简单: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教学的主体是人。所以无论怎样的教学条件,音乐教师都应

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力为目标,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成语“高山流水”就体现了人类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力,然而依然有很多人无法听懂其中的韵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与境界,有时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之形象化,促进学生想象,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这样能够弥补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进而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

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

理论教学历来都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难点,追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对学生无吸引力;另一方面,音乐课课时少,学生没有太多上课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音乐课堂扩充了时间与空间,它能将不同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组织在一起学习,也能将在学校未完成的课堂延伸到家中,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机会,更为学生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保障。同时由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构建而成的音乐课堂将会把教师解放出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且枯燥的音乐理论与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

四、

扩充容量,拓宽学生的视眼

传统的音乐课堂就是一个录音机加上一架琴,学生的选择少了,兴趣也就随之降低了。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引入到音乐课堂后,学生对音乐素材的选择变的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音乐作品、电影电视配乐、器乐彩图、美术名画、摄影作品等各种材料,这些资源很容易在网上和多媒体系统里传播、共享。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的音乐课堂,教师与学生的选择更加宽广,知识的容量也变大了,这时教师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不能让学生“随意发挥”否则将会事得其反。

五、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音乐处理能力

历来学习音乐几乎成了“贵族”的专利。音乐器材价值昂贵,很多学生只能望而兴叹,也只能进行声乐方面的训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的机会。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共享软件能够模拟各种乐器,也能对声音进行较专业的加工处理,比如“钢琴大师”就能够将键盘模拟成钢琴,“Cool

Edit

Pro”能够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虚拟技术在节省财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

六、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这个集声、光、电和现代高科技于一体的教学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推向了一种新型的教学型态,而这种教学形态的形成不是由信息技术决定的,它是由教师与学生决定的,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才能构成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活动不能依赖技术,而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音乐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都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总之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

篇2:20XX年春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8年春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关键词:工作总结,五年级,教学,音乐,年春期

2018年春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简介:2018春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音

2018年春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内容:

2018春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

五年级的学生,仍然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让学生们来到操场上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二、课堂组织中的不足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时把握不住学生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

肯定是我没有运用表扬没在点子上,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它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备课不足,没有“备”好学生还或者是不是自己的夤夜表现力不够没能吸引学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有所改进。

三、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篇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方案:鼓上的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方案:鼓上的小米粒 本文关键词:米粒,设计方案,幼儿园大班,教学,音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方案:鼓上的小米粒 本文简介: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方案:鼓上的小米粒赣县城关幼儿园巫珍梅《鼓上的小米粒》是大班建构式课程《动感天地》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这是一节音乐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设置了两个目标:1、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习歌曲,感知乐曲的强弱变化。2、启发幼儿想象,对歌词进行创编,并学习模仿节奏。教学重点是: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方案:鼓上的小米粒 本文内容: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设计方案:鼓上的小米粒

赣县城关幼儿园

巫珍梅

《鼓上的小米粒》是大班建构式课程《动感天地》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这是一节音乐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设置了两个目标:

1、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习歌曲,感知乐曲的强弱变化。

2、启发幼儿想象,对歌词进行创编,并学习模仿节奏。

教学重点是:

感知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能边唱边开心地表演。

教学难点是:在想像的基础上对对歌词进行创编,并能模仿节奏。

本次活动运用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歌曲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个自由表达呢,徐老师在跟我分析教案时也多次提出,并且我也紧记于心了,但今天的活动,我可能还是引导不够,给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机会不是很多。根据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视听唱、整首教唱法、游戏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是视听唱: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小鼓和米粒的游戏,让幼儿直观感受,重点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同时通过图谱的演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和示范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启发性的提问。如:小鼓唱歌,米粒就会怎样?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怎么样?等。唱就是指幼儿的歌唱,幼儿通过欣赏老师范唱,然后把自己听到的一句唱给其他幼儿听,再大家一起来学学.在反复的歌唱中理解歌词内容。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二种是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指让幼儿在多次听唱的基础上跟着教师完整地唱一首歌,整体教唱能以连贯的歌词、完整的曲调,很好地激发幼儿的音乐感受,在反复的歌唱中进一步感知乐曲的强弱变化。

第三种游戏法:《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通过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本次活动教学程序:

一.拍打小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出示小鼓),是谁呀?(小鼓).小鼓知道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歌唱的可好啦,今天它也要给我们唱歌,你们听!小鼓是怎么唱的啊?(咚咚咚))——教师有节奏地拍打小鼓。

设计意图:通过以不同的力度拍打小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为幼儿初步感知音的强弱作好一定的铺垫.

二.以多种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感受歌曲。

师:小鼓说:我一个人唱歌太寂寞了,我要请我的好朋友陪我一块儿唱歌跳舞,我们看小鼓的好朋友是谁呀?

(出示米粒)

1、师:小鼓说:我来唱歌,米粒你来跳舞好吗?,并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拍打,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拍打轻重引起的米粒跳跃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2、教师敲小鼓,并提问:小鼓唱歌,米粒就会怎样?小鼓又要唱歌了,我们听小鼓这次唱得怎么样?--------

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同样引出------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同时引导孩子们学小米粒跳一跳。

设计意图:借助小鼓和米粒的游戏,让幼儿直观感受,重点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老师边拍打小鼓边范唱。(师: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

4、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用歌唱的方式回应给幼儿。

5、看图谱有节奏地念一念。(大家听得真仔细,鼓上的小米粒说的是——教师指着图谱有节奏地念歌词一遍。哇,你们也很想说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图谱的演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6、跟着琴声完整学唱歌曲。

(师:小鼓唱过歌了,现在我们邀请钢琴姐姐跟我们一起唱吧)

A看着图谱跟琴完整学唱.

B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用肢体大胆表现。

引导幼儿找寻自己身上的部位当作小鼓,和小米粒游戏.

(师:小朋友把小鼓的声音唱得真好听,有响有轻,米粒跳舞也跳得很高兴.现在我们请我们的小手来做小米粒,在我们身上找一个地方当小鼓,找哪呢?------比如大腿上:我们就把我们的大腿当小鼓吧,小米粒们准备好.)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播放录音.再找其他部位表演。

设计意图:尝试把身体不同部位当成小鼓,体验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在引导孩子们在不同部位学小米粒弹跳的时候,我对孩子们3次的表现没有过多的提炼,导致孩子们情感体验不够,有点走过场。其实我现在想想:可能我在孩子们第一次在肩膀上弹跳的时候,问一下孩子们:小米粒们刚才你在小鼓上跳的时候感觉怎样的啊?这样一来的话,为后面几次弹跳中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肯定大有帮助。

三.拓展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中小米粒的乐趣。

1、现在我们来做米粒,把地板当做一个大鼓,米粒们到大鼓上去找一个空地方,准备好.-----播放录音

2、引导幼儿请客人老师也一起来表演。(我们玩的真开心,看我们的客人老师也很想玩了,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玩吧!)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师资源,进行互动,把活动推向高潮.

在这个环节呢,由于我刚才在上课前把录音机移了一下,导致线头松了,不能使用,所以这个音乐气氛渲染地不是很好。因为本来我想在这个环节的话,用录音的话,一个是渲染气氛,还有一个就是缓解孩子们边唱边跳的压力,这样一来,对孩子们而言,确实活动量有点大的。(录音机放在另一面的时候,我试过录音机,但没想到就移一下,就松了,还是我太疏忽了——细节决定成败呀!好在时群峰老师跟我配合地好,及时用钢琴为我们伴奏,为我解了围,真的要谢谢你!)

四、延伸----小米粒还可以在很多地方跳舞,你们觉得还可以在哪里跳呢?(幼儿自由回答),然后随音乐出活动室(我们现在到到操场这个“大鼓”上去跳舞啦)。

设计意图:适度的延展活动可以保持幼儿园继续唱这首歌曲的兴致,同时进一步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实录:

活动一

活动目的:

1.通过老师的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理解歌词,并尝试表演。

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鼓

米粒

纸制小动物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老师出示小鼓,并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引出“小鼓在唱歌”。

2.

老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辩强弱。让幼儿讲一讲“小鼓唱得怎么样?”

开门见山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在“小鼓唱得怎么样?”的思考中,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对强弱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老师出示米粒。“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戏呢,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2.老师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

“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幼儿模仿米粒,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4.“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老师边击鼓边范唱第一段。

5.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一段。

6.引导幼儿用已有经验熟悉第二段歌词。

(1)“瞧,小动物们也想来做游戏呢。”出示纸制小动物放在鼓上。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

a.重重地敲鼓,轻轻地敲鼓时,小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b.启发幼儿有节奏地说出:“小鼓唱得响,动物跳得高”,

“小鼓唱得轻,动物跳得低”。

(3)老师用小动物演示,并范唱第二段,引导幼儿再次表演。

7.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二段。

从兴趣入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从歌曲的重点入手,将重点先提出来引导幼儿熟悉、感知、表演,化解了教材的难度,减轻了幼儿学的负担。

三、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

1.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旋律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

2.幼儿自己边听歌曲边表演,要求:

(a)愿意的幼儿可以跟着录音一起唱。

(b)在二段中能各自扮演不同的动物进行表演。

(c)在最后一句上定格,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各自所扮演的形象。

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表演时在教室中自由走动,两拍走一步,同样,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

旋律是一切音乐的载体,对旋律的充分学习可以使以后的演唱“水到渠成”,这样做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学的痕迹。

活动二

活动目的:

1.进一步熟悉旋律,学会歌曲的演唱,并能用歌声表现强弱。

2.启发幼儿想象,对歌词进行创编,并学习模仿节奏。

活动准备:

小鼓

四座小房子(贴绒教具)

各种音符(贴绒教具)

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歌曲的演唱,并尝试用歌声表现强弱。

1.复习演唱歌曲一次。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用歌声来表现强弱?

3.幼儿再次演唱,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强弱。

在幼儿理解了强弱,学会听辩强弱后,幼儿有了表现强弱的愿望,这里让幼儿用自己的歌声表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缓解了从感受到表现的坡度,使教与学显得自然而轻松。

二、创编活动。

1.启发幼儿创编歌词,将第二段的“小动物”改成“小**”(如小白兔)等等,并能用模仿动作表示。

2.幼儿表演歌曲的第二段。

启发幼儿各自表演一种动物,在最后一个字上定格,老师可以巡回问一下“你扮演的是什么动物?”,对于模仿得好的幼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学习。

教学活动反思:

《鼓上的小米粒》这个歌曲非常的活泼,是孩子非常喜爱的,特别是里面的歌词“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个形象的语言使孩子对敲鼓的轻重有了具体的认识。于是,在活动中,我利用孩子对这个歌曲的喜爱,和歌曲中形象的歌词对孩子进行了轻重的练习。

1、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轻重的变化,如老师来敲鼓,孩子们根据老师敲的轻重不同,用身体各种动作来表现高低、轻重、大小等等。

2、看实验来感受轻重:由于操作材料不足,原本想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句歌词。在活动中还是我操作让孩子观察,但这并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我在鼓上放了几颗小米粒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打,这样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兴趣,又能让孩子用更多的感官来感觉轻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听:声音的轻响,手臂的力度和和轻重的关系等,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尽情的感受,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敲鼓轻重的技巧。

3、在唱歌中感受轻重,在孩子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用声音的轻重来表现鼓的轻重。如:在“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时要求孩子用比较响的声音来表现,在“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时要求孩子用比较轻的声音来表现。在唱的过程中让孩子对轻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让孩子自己进行敲打来感受轻重。我还让孩子们一边唱歌曲一边来敲鼓(在桌子上敲打),唱得响就敲得响,唱得轻就瞧得轻,这样孩子们“敲鼓”时用嘴来指挥手的动作,孩子们能较快的掌握。因为嘴巴是发令者,也是驱动四肢的指挥官,用嘴巴来指挥能够随时得到双方面的分辨力与集中力。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使孩子们对鼓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敲击轻重的技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代替了枯燥的讲解,用具体直观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以上《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