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物探磁法工作报告 本文关键词:物探,金矿,工作报告
金矿物探磁法工作报告 本文简介: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物探磁法工作报告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年九月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物探磁法工作报告报告提交单位: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段希刚报告编制单位:北京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志刚总工程师:张继林项目负责:赵繁荣报告编写
金矿物探磁法工作报告 本文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
毕力赫金矿物探磁法工作报告
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年九月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
毕力赫金矿物探磁法工作报告
报告提交单位: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段希刚
报告编制单位:北京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总
经
理:
杨志刚
总工程师:
张继林
项目负责:
赵繁荣
报告编写人:赵繁荣
张增禧
黄伟达
段煜旻
蔡云龙
报告提交时间:二○一○年九月
22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节
目的任务1
第二节
工作区位置及交通1
第三节
以往地质物化探工作简述2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3
第二章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4
第一节
地层4
第二节
侵入岩6
第三节
构造8
第四节
围岩蚀变10
第五节
测区地球物理特征10
第三章
测区工作及质量评述11
第一节
物探测网测量11
第二节
地面磁法测量13
第四章
磁法异常解释推断16
第一节
异常特征16
第二节
异常解释与推断19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21
附
图
目
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区物探
高精磁测ΔT等值线平面图
1:10000
2
2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区物探
高精磁测ΔT剖面平面图
1:10000
3
3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矿区地形地质
物探磁测综合图
1:10000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目的任务
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金曦金矿外围(接替资源)详查[探矿权证号:T15120080402006889]项目开展进一步的普查查工作,并委托北京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该项工作。通过对该区地质、物化探勘查工作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开展1:10000高精度地面磁法测量工作,对普查区范围内的地下隐伏岩体的完整形态进行圈定,为进一步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根据物探工作成果编制《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区物探磁法工作报告》。
第二节
工作区位置及交通
勘查工作区位于苏尼特右旗政府所在地赛汉塔拉镇南东9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所辖,矿区西距集宁-二连浩特铁路线朱日和车站65km,东南距镶黄旗政府所在地新宝力格镇35km,赛汗塔拉-新宝力格镇新修公路距矿区仅7km,交通非常便利,见交通位置图(图1-1)。
探矿权区块面积16.52km2,。地理坐标:
1、东经:113°31′30″,北纬:42°25′00″
2、东经:113°34′30″,北纬:42°25′00″
3、东经:113°34′30″,北纬:42°22′45″
4、东经:113°31′30″,北纬:42°22′45″
物探测区范围及拐点坐标如下表:
物探测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表(北京54坐标)
拐点
线号
点号
X
Y
1
180
100
4698000
38461000
2
180
500
4698000
38465000
3
98
500
4693900
38465000
4
98
100
4693900
38461000
测区面积:16.40平方公里
图1-1
毕力赫金矿区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
以往地质物化探工作简述
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物化探队在本区开展物化探异常检查时,发现了毕力赫金矿(当时叫都仁乌力吉金矿),即现毕力赫金矿区I矿带。
1990年—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对毕力赫金矿I矿带及其外围一带开展地质普查,
1991年,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成立,开始采矿作业。
1995年5月—199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矿区I矿带施工了钻探及硐探工程,于1998年4月提交《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增储(详查)地质报告》。
2000—2001年,公司委托天津地质研究院对公司所属的毕力赫、白音哈尔等矿区开展以成矿地球化学研究为主的科研工作,投入资金20万元,提交了《内蒙朱日和地区金矿类型、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靶区优选》报告。报告指出毕力赫矿区深部与外围尚具一定找矿潜力。
2007年8月—2008年9月,对Ⅱ矿带进行了系统详查工作,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矿区Ⅱ矿带15-40线岩金矿详查报告》共探获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储量(333)类型金金属资源储量21013kg,平均品位3.23×10-6。其中完成1:1000岩石地化剖面5km,EH4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8km。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物探工作自2010年8月31日至9月20日历时将近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野外工作,至9月末完成图件及报告编写工作。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毕力赫金矿完成物探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
技术条件
备注
1:1万测网布设
Km2
16.4
16.4
100×20米
1:1万高精度磁测
Km2
16.4
16.4
100×20米
磁性参数测定
块
50
50
第二章
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
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火山岩系为主,包括玛尼吐组(J3mn)、白音高老组(J3b),其次为第三系和第四系。
一、
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
(1)安山岩(J3mn1)
主要出露在Ⅰ矿带,Ⅱ矿带露头主要见于北西部和深部。岩石野外特征表现为黑色、灰黑色、灰绿色等。致密块状构造,贝壳状断口。该岩石因地表强烈风化常常表现为碎块状。
安山岩类为矿区最老火山岩地层,也是主要的赋矿围岩之一,该岩层在本区发育厚度大于50m。
(2)红色晶屑熔结凝灰岩(J3mn2)
仅在矿区北西部小面积残留出露。空间位置紧邻安山岩。该岩石野外宏观特征以淡红色或肉红色等较为鲜明的红色为特征。局部与安山岩呈交叉叠覆关系,应属安山岩喷发晚期的夹层。
(3)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J3mn3)
分布于矿区西南角。岩石风化面呈灰白色、淡褐红色,新鲜面灰白色。粗粒,磨圆尚好。
(4)灰白色晶屑岩屑凝灰岩(J3mn4)
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于矿区南部。岩石风化面呈灰白色、浅灰红色、青灰色等,以灰白色为主。新鲜面为灰白色,局部也呈灰绿色、灰红色等。致密块状,局部发育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气孔内可见杏仁体。
(5)薄层状沉凝灰岩(J3mn5)
大面积分布于矿区西部和西南部,东南部少量出露。岩石野外特征具鲜明的黑色、灰色、灰绿色、紫红色等薄层状特点,发育层理,类似于“板岩”。
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
(1)灰白色流纹岩(J3b1)
呈长条状展布于矿区中部至东南部,岩石风化面灰白色、灰黄色,新鲜面灰白色,局部暗红色。该流纹岩自南东至北西依次覆于灰白色晶屑岩屑凝灰岩、薄层状沉凝灰岩之上。
(2)灰红色岩屑晶屑凝灰岩(J3b2)
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东南部,矿区中部零星出露。岩石风化面总体呈灰红色、暗红色,局部也呈灰绿色、青灰色等。
(3)灰白色熔结凝灰岩(J3b3)
仅小面积出露于矿区东北部。岩石为灰白色,局部风化面也显灰红色。块状构造。
(4)青灰色流纹质凝灰熔岩(J3b4)
分布于矿区北部和东北部边缘。岩石风化面青灰色、灰褐色,新鲜面灰白色、青灰色。
(5)含砾凝灰质砂岩(J3b5)
该类岩石广泛分布于全区大部地区。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杂,呈现为紫红色、灰红色、浅褐色、灰色、灰白色、灰黄色等多种颜色,新鲜面浅紫红色、灰黄色、黄白色、暗灰色等等。
三
、第三系
(E)
主要为红色泥岩,地表仅在冲沟中偶尔可见,厚度为4.01—42.05m。
四
、第四系
(Q)
广泛分布,主要为洪冲积物和残坡积层,厚度0.5—50m。
第二节
侵入岩
矿区出露地表的侵入岩主要为加布切尔敖包单元钾长花岗斑岩(γπ),以及沿断裂侵入的流纹斑岩脉(λπ)(霏细岩脉)。通过钻孔揭露,在第四系和第三系覆盖物下分布着以闪长玢岩为主的次火山杂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玢岩(γδμ)和二长花岗斑岩(γηπ),该杂岩体与矿化关系密切。
一
、
花岗闪长玢岩
花岗闪长玢岩(γδμ)主要呈隐伏状态分布于矿区中西部的北西向河谷下部,该河谷早期可能为一断裂构造带,岩体正是沿该构造带贯入形成。通过钻孔揭露,该杂岩体空间上呈北西向岩舌状分布。
岩石呈灰白-浅褐色,斑状-似斑状结构,基质微细粒粒状镶嵌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基质构成,暗色矿物少。通过镜下鉴定,该岩体岩石类型比较复杂,包括花岗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组成。
二、
二长花岗斑岩
二长花岗斑岩(γηπ)主要呈隐伏状分布在11线以及3、0线间,地表未出露。空间形态呈岩株状,呈岩枝或小岩体侵入到花岗闪长玢岩杂岩体中,就位于花岗闪长玢岩底部或下盘。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
该浅成侵入岩体蚀变强烈,与金矿化空间关系密切,其出露部位的上部及侧部是金矿化有利部位,可能是富矿形成的因素之一。
三、
钾长花岗斑岩
钾长花岗斑岩(γπ)是地表出露面积相对较大的岩浆岩,呈深(砖)红色,标志明显,十分醒目。红色花岗斑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外围分布面积更大。从出露的空间形态看,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长条状、透镜状和椭圆状。推测深部为连续的岩墙或脉。岩性较为单一,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结构,斑晶含量55%左右,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钾长石为条纹长石,
矿区内花岗斑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东西两侧,呈北北西向脉状产出。
关于花岗斑岩与金矿关系存在争论。有的认为无关,花岗斑岩是成矿后侵入就位的。有的认为花岗斑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认为是金成矿矿源、热源和水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矿山地质勘查及采矿实践表明,位于I矿带上盘的花岗斑岩是一种浅成(次火山岩)的岩体,与围岩(主要为玛尼图组火山岩)呈断层(破碎带)接触,产状较平缓,界面平直,破碎带未固结,有铁锰和硅化,但没有金矿化。
四、灰色流纹斑岩(霏细岩)脉
灰色流纹斑岩(霏细岩)脉(λπ)主要见于F1断层南西盘北端,呈长条状出露,伴随F2和F3呈透镜体状产出。该岩石风化面呈灰褐色,新鲜面灰白色、暗红色,可见肉红色氧化晕圈(中心灰白色,边缘红色圈)。新鲜面常见强褐铁矿化。
该岩脉出露东边界呈直线状,与北东侧含砾凝灰质砂岩呈断层接触关系,断层走向330°(F1断层)。
需要说明的是,该类岩石在矿区呈环状出露,尤其是南部大平台呈溢流状产出,可能代表的是火山活动的中心位置。
第三节
构造
一、
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都仁乌力吉-巴彦得力格火山盆地的东南部,区内广泛发育火山岩。褶皱构造不发育。火山岩岩层总体为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二
、
断裂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为主,次为北东向,此外在矿区中发育一环状构造。
(1)北西向断裂构造:为区域北东向构造的次级构造,走向295°~350°,倾向北东东,倾角70°~86°,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破碎带长度大于2000m,带内岩石破碎,沿破碎带有花岗斑岩等脉岩侵入,本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
(2)北东向构造:断层规模小,仅局部可见,多为强烈挤压的片理化带。根据对矿区26号脉露采部分的观察,北东向构造主要在成矿后活动,对矿带(体)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3)(近)东西构造:大多具隐伏性质,地表少见露头。在TM遥感数字图像上具有明显的影像特征,并表现出近等距平行分布的规律,矿区内I矿带和26号脉即处于近东西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交汇部。
(4)环状构造和放射状构造:环状构造以毕力赫矿区中部I矿带中的I、Ⅱ号矿体和26号脉地表富矿包附近最为典型。控制I、II号矿体的环状构造呈椭圆形。内部充填的次生石英岩(?)为富矿石。
三
、火山构造
矿区火山构造可分为火山颈和次火山岩岩体构造。毕力赫金矿区,火山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在不同方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形成小的喷发中心。目前认为原毕力赫金矿床I矿带产出位置即为一火山颈。
四、Ⅱ矿带控矿构造
在以II矿带为中心圈定多数断裂构造,其中NW向断层为矿区主要构造,控制了矿区的地层发育,并可能与成矿有关。F1断层是本区重要的控岩和控矿构造之一,位于II矿带东部,总体走向330°,东倾,推断地表延长近千米。北段表现为灰色霏细岩脉直接侵位于凝灰质砂岩内,且接触界线平直。霏细岩脉出露处表现为正地形。凝灰质砂岩地层与紫红色凝灰质含砾岩屑长石砂岩地层两套地层接触带表现为负地形。
第四节
围岩蚀变
矿床围岩蚀变包括广泛发育于火山岩中的面型蚀变和沿构造破碎带发育的线型蚀变两种产状。
一、面型热液蚀变
主要有青盘岩化、黄铁矿化、次生石英岩化等。
二、线型矿床围岩蚀变
多沿构造破碎带发育,主要有硅化、方解石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等,见于矿化破碎带或其两侧,与矿化关系密切。
第五节
测区地球物理特征
地磁场异常均反映一定的地质构造特征,而矿床(点)的形成和分布是受地质构造因素控制的,因此矿产分布与地磁异常场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区金矿床多处于北东向与北西向或东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在分布区将会引起地磁异常的梯级带的同向扭曲或形成低值变异区。
本区金矿床呈大透镜状、板柱状赋存于花岗闪长玢岩及上覆侏罗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内外接触带,尤其是内接触带中,赋矿岩石为花岗闪长玢岩和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因此不同方向磁异常交叉部位及不同异常的交接带与金矿床(点)的产出位置将对应。矿体上方将有局部正磁异常出现。
在1∶5万航磁异常图上,矿区位于正的中等航磁异常带上,走向北东,强度20~60r。本次在矿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测方法试验工作,在矿体上方有30~40nT低缓异常出现。
测区物性特征
为方便勘查区内物探异常的推断解释,正确分辨勘查区内各种物理场的正常场和异常场,估算目标地质体所引起的异常形态和异常可能达到的强度,正确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我们对区内出露的各种岩石进行了系统的物性参数测定。测定的标本块数及统计结果分别列表1
岩矿磁参数测定表
表1
岩石类型
к(10-6SI(к))
Mr(10-3A/m)
备
注
花岗斑岩
6320(10)
1030(10)
安山岩
46000(10)
331000(10)
花岗闪长玢岩
68800(11)
669200(11)
含金矿石
流纹岩
6280(10)
500(10)
凝灰岩
5120(9)
600(9)
第三章
测区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物探测网测量
一、工作依据
矿区1∶10000物探网测量工作,按以下规范标准执行。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二、使用仪器情况
本次工作使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DTS—202型全占仪一台(测角精度2″级,测距精度5mm+5PPm×D),美国高明GPSmap60CSx卫星定位仪两台。
作业前对测量仪器均进行检校,符合《规范》、《规程》要求,作用过程中仪器使用正常。
三、任务完成情况
1、首级控制测量:利用矿山已有的均匀分布在矿区的5个5秒级控制点作为测区控制。
2、基线、测线测量
矿区内基线方位角为360°(南北向),测线方位角为90°(东西向)。线距100m、点距20m,点线编号由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增,最南端测线号为98线,由南向北依此为98线、100线……,点号每20m一编号,最西端点号为100,由西向东依此为100、102……。
物探测线施测以100m×20m的网度布设物探测线42条,测线方位为90°。每条测线均从基点出发,采用美国高明GPSmap60CSx卫星定位仪实地放样,并闭合到下一个基点,点号使用红纸条标识,并在近处较高植物上栓系红色布条作识别。
四、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1、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级检验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侧地工作共完成矿区控制点5个。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0.
83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99583;最弱点高程中误差±1.43cm。
抽检控制点1个,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1.2cm,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物探测网布设共完成16.4平方公里。测线间距100m,点距20m,实地施放测线点8842个。
测网在布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书和物化探测量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实施,与物探扫面基本做到同步。测量实测过程中,进行了质量检查,质检点数269个,占总点数的3.05%。质检点分布均匀,其中最弱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440m。各项精度指标符合《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4、成图采用3度带投影。坐标系统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满足任务要求。
五、平差计算及精度
采用单点固定解算方法进行向量解算及平差计算,平差后观测基线相对中误差小于1/49000,点位中误差最大3mm,高程中误差最大为2mm,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节
地面磁法测量
一、工作依据
矿区1∶10000物探磁法测量工作,按《高精度地面磁法测量技术规定》(DZ/T0070-1993)规范标准执行。
二
、工作方法的选择及仪器性能校验
1、工作方法的选择
野外工作使用仪器为北京市核鑫隆科技中心生产的G856F
质子磁力仪。观测参数为总磁场强度T。
2、仪器性能校验
G856F
质子磁力仪,仪器性能稳定,灵敏度达0.02nT。该仪器的特点是数据存储量大,显示直观,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生产前、后及生产中均对仪器进行了全面鉴定。主要内容有仪器噪声测定,仪器自身均方误差和一致性测定。
仪器噪声测定:在磁场平稳区,用两台仪器同步日变观测,取100个观测数据计算每台仪器的噪声均方根值S。其测定的结果均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
仪器自身的均方误差和一致性测定:每次测定,均选择一条测线,测点数50个,使参加野外生产的两台一起,作往返观测。计算仪器的自身均方误差和总观测均方误差。其测定的结果均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
三
、野外工作方法
1
、
基点(日变站)建立
基点选在驻地附近炸药库十字路口边,属磁场平稳区,经过十字剖面观测,确定此地磁场平稳。经过两个高度的测量,磁场垂向梯度<0.6nT/m。通过总基点昼夜24小时日变观测。选取日变相对平缓时间段(2小时内磁场变化≤±2nT)
的磁场值。经过计算总基点的基本磁场值T0。基点留有永久标志,坐标为:X:4695986,Y:38463340。T0值=56000nT,与地磁图球谐函数软件计算该点地磁总场值56003
nT基本相符,满足技术要求。
2
、
野外工作方法
(1)操作员在野外观测读数,能做到仪器保持稳定,探头高度保持一致。
(2)操作员严格“去磁”,不带任何磁性物品生产,仪器的各项参数,设置正确。野外观测数据自动记录在仪器存储器中。一天工作结束后,由室内人员进行数据回放与处理。
(3)基站仪器与测网观测仪器的时间保持一致,日变观测采样间隔为20s,每天的观测数据进行日变改正后形成顺序的数据文件。
(4)日变改正:每天野外工作结束后,由室内人员回放野外观测数据,并形成原始数据文件,回放台站日变数据,并形成日变数据文件,然后进行日变改正。日改后数据形成数据文件予以保存。
四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磁场工作的质量检查遵循一同三不同(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不同仪器)的检查方法,检查点较均匀分布于工作区。
(1)本次野外作业由两个仪器组同时参加,使用G856F
质子磁力仪两台,物探磁测共完成16.4平方公里。测线间距100m,点距20m,物理点8842个。
(2)总精度及误差分配:设计磁测总精度为±5nT;精测剖面测量,设计磁测总精度为±2
nT。其误差分配表如下。
表3
磁测误差分配表
磁测总误差(nT)
野外观测均方误差(nT)
基点、高程及正常场改正误差(nT)
操作及点位误差
仪器一致性误差
仪器噪声误差
日变改正误差
正常场改正误差
高程改正误差
总基点改正误差
5
3.6
1.5
1.0
1.5
1.0
1.0
2.0
2
1.1
0.7
0.5
0.7
0.7
0.7
0.7
(3)质量检查
系统质量检查率约5%,质检点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要大致均匀。其结果以均方误差来衡量,计算公式为:ε=±[∑(Ti′-Ti)2/2n]1/2
Ti′与TI分别为第I点的检查观测与原始观测值,n为检查总点数。
全区共质检3段,342个物理点,其中2个误差过大点被舍掉,舍弃数为0.6%。检查率达到3.50%。磁测总精度用均方误差ε来衡量:ε=2.71nT。
本次物探工作严格执行设计要求,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同步进行,磁测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原始数据真实可靠,运算数据均进行全部复查。
五、资料和成果
(1
)原始资料的检查和验收
每个工作日野外数据采集记录完成后,及时交由专人进行资料的日验收和转录、处理。一旦发现数据错误和出现异常数据,应在次工作日及时采取重测补救措施加以检查和改正。
(2
)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成图
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成图采用专用的物探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进行,结合工区已知地质资料对所发现的各种异常进行综合确认、定位、推断解释和成图。
第四章
磁法异常解释推断
第一节
异常特征
一、磁法(ΔT)异常的确定与编号
整体成图后,从测区面积性数据确定ΔT异常下限为140nT。圈定异常6个:C1、C2、C3、C4、C5、
C6。另外测区中西部有一面积性负异常区域,没有给予编号。
二、磁法(ΔT)异常基本特征
1、
C1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西南部,近于等轴状,其磁异常展布方向长轴约5°左右,与2号矿带相邻。自110线至128线,长度900米;自148点至264点,宽度1100米。磁异常峰值达到625nT。磁异常封闭并且形态规则。
地表部分出露安山岩、硅化蚀变岩,其余第四系浮土覆盖。
2、C2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中南部,异常形状椭圆形,其磁异常展布方向长轴约355°左右,异常是在2号矿带已知矿体上作出的,与矿体吻合。自114线至134线,长度1000米;自270点至326点,宽度560米。磁异常峰值达到554nT,位于1号矿体中心(小竖井)处。磁异常封闭并且形态规则。
地表异常中心部位已剥离出露采坑,深达100米,露采开始。其余第四系浮土覆盖。
3、C3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中南部,异常形状串珠状,其磁异常展布方向东西向,异常是2号矿带南端的排土场。自110线至118线,宽度400米;自306点至376点,长度700米。磁异常峰值达到280nT。磁异常封闭但形态不规则。
地表堆积厚达20至30米的矿渣及土。
4、C4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北西部,近于椭圆状,其磁异常展布方向长轴约90°。自164线至168线,宽度200米;自116点至222点,长度1060米。磁异常峰值达到204nT。磁异常封闭并且形态规则。
西部异常地表为洼地,中心积水;分离的东部异常为正地形。异常区全部被第四系浮土覆盖。
5、C5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边界处,即26号脉北西段相邻。近于椭圆状,其磁异常展布方向长轴约90°。自172线至178线,宽度300米;自336点至390点,长度540米。磁异常峰值达到316nT。磁异常封闭并且形态规则。
异常地表为洼地第四系浮土覆盖,北边部出露花岗斑岩。
6、C6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北东部,与26号脉南东段紧密相邻。异常分离为东西两部分,西异常近于椭圆状,东异常条带状,两个分异常长轴展布方向均为360°。自160线至168线,宽度200米;自392点至434点,长度420米。西异常峰值达到645nT;东异常峰值达到249nT。磁异常封闭并且形态规则。
异常地表为第四系浮土覆盖,东异常地表部分出露花岗斑岩。
7、负磁异常区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中西部为面积性负异常区域。异常长轴展布方向为45°左右。自142线至160线;自366点至500点,面积约1.5Km2。异常值达到-300nT。
异常地表为第四系浮土覆盖,东部测区边界地表出露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
异常解释与推断
一、磁法(ΔT)异常解释与推断
1、
C1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西南部,面状分布,异常部位已有ZK0017、ZK0018两个竣工钻孔,孔深均达600余米,ZK0017孔480米以下为花岗斑岩,以上为火山碎屑岩、安山岩、流纹斑岩,而ZK0018孔600米处仍未见花岗斑岩,只有火山碎屑岩、安山岩、流纹斑岩。
两孔均未见矿。
该异常中心为一玄武岩小岩体、北部相伴次安山岩小岩体,而次安山岩小岩体没有异常显示,异常以外的大面积玄武岩也不出现异常。可以推断异常为隐伏的其它岩体所致,存在与2号矿带相同的花岗闪长岩体。从124线单剖面图上推断岩体倾向约95°。
2、C2磁异常
该异常是在2号矿带已知矿体上作出的,与矿体吻合。根据已知结论,1号矿体呈大透镜状、板柱状赋存于花岗闪长玢岩及上覆侏罗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内外接触带,尤其是内接触带中。赋矿岩石为花岗闪长玢岩和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北北西向,控制NW长400m,控制斜深348m,NE宽70-310m。
燕山期中酸性斑岩体,钙碱性-中酸性次火山杂岩体是本矿床找矿的岩性标志。
提起注意的是,地表异常中心部位已剥离成露采坑,深达100米,露采开始,这次磁测工作采坑不可能恢复原始状态,该部位的磁测数据是在落差100米的坑内直接接触矿体取得的。其它异常若与之对比要区分其中的差异。
3、C3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中南部,除去西端50米左右的地段外,其余完全落在2号矿带南端的排土场中,随着不同岩性矿渣的随机堆放引起了磁异常的产生,目前只能将C3异常视为是人文干扰的假异常。
4、C4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北西部,西部异常地表为洼地,中心积水,全部被第四系浮土覆盖;分离的东部异常为正地形,出露少部分岩性为火山碎屑岩。推断异常为隐伏的中酸性岩体所致。
5、C5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边界处,即26号脉北西段相邻。异常偏南部位已有26ZK4001、26ZK4002、26ZK4003、26ZK3201、26ZK3202、26ZK3203、26ZK2402、26ZK24038个竣工钻孔。26ZK4001、26ZK4002、26ZK4003见到少量金矿化,岩性为火山碎屑岩、安山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玢岩;26ZK3201在41米至46米处见到5米厚工业矿体,209米见到品位达26.3g/t富矿体,岩性为火山碎屑岩、安山岩、花岗斑岩;26ZK2402在41米至46米处见到4米厚工业矿体。矿体连续性较差,规模不大。该异常定为矿致异常。
6、C6磁异常
该磁异常位于测区北东部,与26号脉南东段紧密相邻,异常分离为东西两部分。西异常北边部已有26ZK2301竣工钻孔,西边部已有26ZK1501竣工钻孔
,26ZK1501孔在211米至215米处见到4米厚金矿化体,品位0.3g/t。东异常条带状落在两组片理化带交汇部位,也具找矿意义。
7、负磁异常
该负磁异常位于测区中西部,面积约1.5Km2。异常西部既是I号矿带产出位置,据地质资料推测该位置即为火山颈。负磁异常区域地表多处出露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推断负异常是因大量的火山角砾岩在沉积过程中新产生的沉积剩余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地磁方向不同所致。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一、工作成果
由于本次物探工作为单一的磁法测量,但是收集到的矿区地质资料较充分,通过对工作区的地层层序,侵入岩、火山岩次火山岩的分布,区内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的时空分布和相互关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的综合研究,结合物探成果基本确定了测区岩体的整体分布,并且根据本矿床的成矿规律进一步圈定了成矿有利地段。
1、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公司毕力赫金矿区勘查区16.4Km2的物探地面磁测扫面工作,比例尺为1;10000,网度为100×20米。
2、通过1:1万磁法测量发现了C1、C2、C3、C4、C5、
C6六个磁法异常。
3、这些异常都是在多金属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但是C3异常位于排土场上,存在很大的人文干扰,目前暂无法推断解释,C2异常是已知2号矿脉上作出的,是矿致异常,除此之外,C1、C4、C5、
C6四个异常都具有找矿意义。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时间所限异常的检查验证工作将在紧接后续进行。磁测物性标本的测试工作量不足,没有达到每种岩性不少于30块的要求,有的岩矿标本还没有采集到,就更无法测试。
2、排土场、勘查区中西边界至中部的110KV超高压电线路、堆矿场、选矿厂、尾矿库均对此次物探磁测产生人文干扰,这些区域本方法对其无法测量,将作为找矿盲区保留。
三、
下一步工作建议
在全面物探扫面工作完成后,要认真研究全区的物探异常特征,要结合实地踏勘和地质成矿规律,在找矿意义较好的异常区进行深入细致的地质研究工作,进而指导探矿工程的部署,争取找到新的矿体。
建议在异常处布设槽探、钻探工程进行异常验证,具体先在C1、C4、C6号异常中心各布钻孔一到两个。根据见矿情况再验证其余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