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日期:2021-05-1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本文关键词: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本文简介:个人扶贫工作计划为了切实帮站东村村民徐文义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巩固脱贫成果,让徐文义一家尽快富起来。现根据徐文义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一、基本情况徐文义,汉族,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145号村民,现年79岁。妻子游美英,现年80岁,身体状况一般。家中共有砖混结构瓦房5间,可耕地2.1亩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本文内容: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帮站东村村民徐文义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巩固脱贫成果,让徐文义一家尽快富起来。现根据徐文义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

基本情况

徐文义,汉族,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145号村民,现年79岁。妻子游美英,现年80岁,身体状况一般。家中共有砖混结构瓦房5间,可耕地2.1亩。实用家具均齐全,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小麦、玉米。

二、分析贫困原因

:家庭只有他和妻子2人。不仅文盲,还多病。均无劳动能力。

三、帮扶措施

1.宣传低保、五保、粮食直补政策,与村委会沟通,尽量使其享受。

2.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劝其参加大病保险,积极与合疗办衔接,争取解决家里存在的困难。

3.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和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其感到身心幸福。

4.联系村委会帮其改厕改水,优化居住环境。

总之,帮扶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会坚持做好扶贫工作,尽快解决扶贫对象的贫困问题,使其尽早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太和县脱贫攻坚帮扶职责,全力稳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有效开展,确保所帮扶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奋斗目标按期实现,根据上级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帮扶户张店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努力为帮扶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使其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2、

家庭情况:

张店英,女,汉族,现年87岁。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村民,长期慢性病,文盲,无劳动能力,生活能自理。

三、帮扶措施:

1、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及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

2、根据其发展意愿,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致富意见和建议。

3、联系村委会帮其改厕改水,优化居住环境。

4、劝其照顾好自己身体,干力所能及的活,减少子女的操心,让他们有更多心思去挣钱,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资金来赡养老人。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我帮扶的是三堂镇站东村新庄自然村的村民韩秀英。为了切实为村民韩秀英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巩固脱贫成果,现根据韩秀英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韩秀英,女,现年70岁,识字不多。身体虽有病,但经过保养治疗,现在状况良好。能照顾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有可耕地1.05亩,子女对其很孝顺。

二、帮扶措施:

1、讲解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补偿政策;讲解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资料。

2、鼓励养些家畜、家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3、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使其感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4、鼓励其除帮子女看好孩子外,可适当捡些废品去买,既增加了收入,也减少了子女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5、联系村委会改水改厕,优化居住环境。

6、帮助其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和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实效,特制定精准帮扶个人计划。

1、

帮扶目标

以“两不愁、三保障”(即中央提出的“稳定实现帮扶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标准,综合考虑徐景远的发展能力、增收渠道、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巩固脱贫成果。

2、

贫困户基本情况分析

徐景远,男,1943年6月出生,75岁,家住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委会徐新庄自然村,因病致贫,由于2017年腿出事致伤导致无劳动能力,老伴不在,有一子三十而立还未成家。有耕地1.07亩享受养老保险金。

3、

帮扶措施

1、

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劝其参加大病保险,积极与合疗办衔接,争取解决家里存在的困难。

2、

土地流转。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纯利润每亩地每年可达1000元,这样他家年纯收入可达1000元。

3、

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养点家禽类,捡点废品出售,以增加家庭收入。

4、

子女扶助。大儿子做生意经济较宽裕,二儿子身体好也能干些力气活挣钱,动员子女多出赡养费。

总之,要严格贯彻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严格按照个人扶贫工作安排,扎实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努力争取让徐景远早日致富。

帮扶人:李登海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

1、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帮扶对象: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对象同步实现小康。

二、帮扶对象:王贺兰,女,现年76岁,文盲。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徐新庄自然村村民,单身生活,因病致贫,身体欠佳,无劳动能力。住房不太好,门前的道路没有硬化,在村子的后方,交通不便利。

三、帮扶内容:

1、定期走访,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争取帮助国家的扶贫政策落户,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给予正确引导,消除不良情绪。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心。

2、鼓励其养些家禽类、捡些废品出售以增加家庭收入。

3、合理种植增加田园收入。

4、和村委会联系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优先照顾,如改水改厕,修建住所等,优化居住环境。

5、做子女工作,在条件许可时,给母亲多付点赡养费,确保老人衣食无忧。

帮扶人:李登海

篇2:县委书记在精准扶贫脱贫会议上的讲话:两分成效,八分不足

县委书记在精准扶贫脱贫会议上的讲话:两分成效,八分不足 本文关键词:脱贫,精准,扶贫,县委书记,成效

县委书记在精准扶贫脱贫会议上的讲话:两分成效,八分不足 本文简介:县委书记在精准扶贫脱贫会议上的讲话:两分成效,八分不足刚才尹书记对这项工作的评价和刘县长的点评,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刘县长对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了思路、重点和方法,我完全同意。在此基础上,我再强调两个问题。一、工作基本估价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用一句话估价

县委书记在精准扶贫脱贫会议上的讲话:两分成效,八分不足 本文内容:

县委书记在精准扶贫脱贫会议上的讲话:两分成效,八分不足

刚才尹书记对这项工作的评价和刘县长的点评,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刘县长对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了思路、重点和方法,我完全同意。在此基础上,我再强调两个问题。

一、工作基本估价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用一句话估价就是“两分成效,八分不足”。“两分成效”,是部分工作队工作情况较好,从思想认识、下队驻村、为民办事、组织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八分不足”,是因为总体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思路不清、重点不明、难题未破、方法未改、力度不大五个方面。

(一)思路不清。昨天各工作队在汇报抓增收方面,大家都提到要抓产业、抓种植、抓养殖等,一抓就是成百上千亩,有一大堆数字。但这些项目、对象和方式都是传统的扶贫方式,与当前精准扶贫的要求是有差距的。精准扶贫既有新的要求,又与传统扶贫有很大的区别。精准扶贫是解决经过摸底确定的贫困户增收问题,首先要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其次要解决村容村貌问题。我县贫困村群众住房中有50-80%都是土坯房。因此,精准扶贫解决村容村貌问题必须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重点,而不是以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如果贫困村都修建了水泥路,架设了高压线,用上了自来水,但群众仍居住在土坯房中,并且贫困群众对这样的居住条件无动于衷,村容村貌是无法改变的。另一方面,尽管群众盼望修路,但由于县上财力有限且缺少项目支撑,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解决如修路、电力、人饮等基础设施问题。目前省市下达的交通项目资金计划很小,且不说一个村想修5公里、10公里路,全县争取20公里的指标也很难。正因为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缺乏项目支撑,所以今年在下达全县精准扶贫1000万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时,只安排县交通局筹资600万元,另外由县财政局和发改局通过捆绑一事一议和以工代赈方式筹资400万元。但是,我县在精准扶贫上却有一重大机遇,就是移民搬迁,有大量的资金解决群众建房问题。但该项工作难度大,各工作队进展也很不理想。上述情况都充分反映出驻村工作队思路不清,没有明确精准扶贫到底抓什么。

(二)重点不明。贫困村是块“硬骨头”,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民居建设、基础设施、村“两委”公房建设等问题都应该解决,但在确定实施重点时必须考虑可能性和必要性。要把贫困村的问题解决好,无论是产业,还是基础设施,保守估算,每村至少要投入六七百万元。但是从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到现在,还是原来出台的政策,就是一个重点村安排资金一百万,而且是分年度上报,并不是今年所开展的71个贫困村都能报一百万,这就是目前中省对贫困村的支持。各镇和各工作队都要清楚县上财力现状和家底,都要明白当前县上有多少资金、有多少力量去解决贫困村的问题。在群众必须解决的问题与我们实施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各镇和各工作队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问题,一要清楚上级政策“搭天线”,二要立足基层实际“接地气”。如果不考虑上级政策,我们的扶贫工作就可能是挂在墙上的计划,写在纸上的安排,无法变成行动,一旦要变成实际行动,要么借钱,要么欠账。如果不立足基层实际,就会铺摊子,造成资金浪费,就会“穿新鞋,走老路”,达不到应有的工作效果,就无法实现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当前能够“搭天线、接地气”的重大机遇就是移民搬迁的建房补助。群众都想改善自己的房屋,因为房屋是私有财产,改善房屋的愿望比修路的愿望可能更强烈。而修路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的事情,是公共资源,村支书、村长关注的更多。因此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建房问题,既“搭天线”又“接地气”,既解决了必要性,又考虑了可能性。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增收,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难题未破。建房和增收是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是难点。我在昨天汇报会上问了驻村工作队几个数字,一是贫困村土坯房的数量,二是关于移民搬迁群众建房的思路和搬迁的数量。大家在汇报土坯房数字的时候,都很自信,即使是估计的数字说得也很自信,能估计到多少户。在汇报产业建设的时候上,汇报各村栽植了多少亩茶叶,栽植了多少亩魔芋,培育了多少个大户,筹集了多少资金抓产业,说这些数字也很自信。从80年代农村发展多种经营以来,我们一直都是这种发展模式,但现在大多是栽树不见林,林子大了不见果,栽了果树不见效,收益很低甚至是无收益。大家在汇报移民搬迁的时候,自信心已经不强了,因为很多村没有启动这项工作。所以,建房和增收这两个难题没有破。

(四)方法未改。各镇和驻村工作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仍沿用以往的传统扶贫方法,都是先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发展愿望,却没有主动向群众讲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要求和当前政府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导致各村制定发展规划中出现了修路、解决村级欠账、修建村级办公用房等目标。在当今从严抓作风建设的新常态下,中央明令禁止修建楼堂馆所,各级政府办公用房都严格建设标准,省级干部办公用房严格控制在50-55平方米,科级干部办公用房标准8平方米,村级组织也要严守规定,不能违规超面积修建办公用房。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执政理念问题,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真正的贫困户放在第一位?执政理念不同决定了工作重点不同,决定了资金的使用方向。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法必须是深入群众,立足自身条件,统筹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既“接地气”又“搭天线”,确定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只接“地气”,没有“天线”信号不通;只搭“天线”,没有“地气”,“天线”无法使用。如果方法不改,仍然是通过解决一些资金、扶持几个学生、拉点公益赞助、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安排一个干部驻村,是无法破解难题,无法完成脱贫任务的!精准扶贫也只会流于形式!因此,方法未改,是我对这次工作评价为“八分不足”的主要原因。

(五)力度不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不大,究其原因还是部分工作队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工作上未出台过硬措施,仍将其作为日常任务应付!这样下去,精准扶贫是没有希望的!由于从思想上不重视,推动上不给力,出现了面对难题没有决心、不敢去做;面对贫困户缺少爱心,思路不对;面对矛盾缺少办法,力度不大;面对精准扶贫各项要求,没有落实!今年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下发多个文件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方法和要求,但从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来看,仍然是简单容易的工作都做了,难啃的“骨头”都放下了。各驻村工作队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完成了贫困户识别,理清了贫困户档案,这些工作只要到村上、户上跑一跑都可以完成。给点资金、献点爱心,少则给1万元,多则给几十万元,这些简单容易的工作也都做了。但发动群众解决增收,解决搬迁这些难度大的工作却没有下功夫去做。所以在听取了工作队的汇报,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与刘县长交流了听取汇报的情况后,我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两分成效,八分不足”的基本估价。面对这样的难题,各镇和精准扶贫工作队必须要发挥作用,熟悉村情、加强学习、吃透政策、研究方法、破解难题。今天会议,原定分管副镇长参会,但后来改为通知各镇镇长参会,是因为如果镇长不重视,仅依靠工作队和包村几名干部,是做不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是各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要把工作队和镇上的作用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发扬“知难而上”的紫阳精神,才能真正的把精准扶贫工作抓好抓实。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精准扶贫下一步工作要求,概况为三句话九个字:“转思路,转方法,啃骨头”。“转思路”就是要明确精准扶贫抓什么;“转方法”就是让精准扶贫在工作队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展,而不是由群众来引导工作队,因为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搭天线、接地气”;“啃骨头”就是要对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解决当前我县能办到的事和必须要办到的事。各镇和工作队需要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搬迁建房,二是“一户一法”增收!要用三年时间集中把建房问题和“一户一法”增收问题抓好。基础设施问题由相关部门通过提前申报项目的办法解决,不提倡各个单位用自己的资金去弥补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解决不起!单位节省的自有资金可用于解决贫困户建房和“一户一法”增收问题。相关部门要围绕建房和增收抓好项目规划、申报,做为硬任务必须完成。对基层上报的三年发展规划,部门必须有明确态度,并通过实地核实,研究,拿出落实方案,由县政府审定下文后,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镇要结合上级投入和县情实际申报方案,今后不再争取项目,部门必须把精准扶贫项目的争取作为一个核心工作落实。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用组织措施保证重点解决危困户搬迁。我在今年六月份召开的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会上将危困户搬迁作为一个核心工作,从抢抓机遇、群众需求、破解难题等方面已讲的很到位,但是仍然没有落实好。市上专门召开了移民搬迁工作会议,给各级政府落实责任,要求提速解决危困户搬迁问题。同时,移民搬迁工作已经进行了四年,省、市都要求危滑地段的贫困户优先搬迁,我县坚决不能出现贫困村危困户因灾导致伤亡的事件。这个压力和责任必须通过文件的形式传导给各镇和各驻村工作队,通过组织的措施,保证把工作重点和方法调整到对危居贫困户的搬迁上。前两年实施搬迁,重点是以推进城镇化为抓手,现在必须同时推进,适宜进城入镇的,继续鼓励;的确进不了集镇的危居贫困户,必须要用组织措施保证解决危困户的搬迁。县政府要下发《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困户搬迁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要明确要求对危居贫困户摸清底子,采取多种途径,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对仍然没有搬迁而因自然灾害出现垮塌和伤亡等事件的,要倒查责任,要追究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如果因垮塌导致群众伤残的必须严格问责。

关于搬迁工作,要看清现在面临的机遇、形势和问题。机遇就是省委省政府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建房方面,省市共补助资金3万元;基础设施方面,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每户补助2万元,贫困户增加1万,合计6万元。但我县建房补助标准分为3万、4万和5万元三种类型,我们把大部分补助资金都兑付给群众了。加之我县基础设施投入大、难度高、资金少,因此我县必须抓住当前这个机遇,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这项惠农政策。村级安置点建设,各驻村工作队在实践中要善于研究,提出思路后共同商讨。省市明确要求集中安置率不得低于80%,否则不予验收,不予拨付补助资金。而我县提出的特困户、进城入镇和外出安置都必须作为分散安置,比例达百分之十几,特困户保障房交钥匙工程比例也很高,目前群众的需求与省市现行政策存在明显矛盾。如果完全依赖和执行省上政策,我县就会错失机遇,但是完全按照群众的想法原址建房、长期修建,无法通过省市验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创新,必须破题。破题的方法就是捆绑各种政策,实行分类指导,实行不同的补助标准和补助方法。各镇要按照刘县长安排,完成71个贫困村建房情况摸底工作后,再进行商定。

关于组织发动群众难的问题。贫困户单独建、建不起,集中建、又无钱,但如果充分组织、动员到位、方法正确,一定能够完成任务!比如,我到黄金村开的第一个会上讲了移民搬迁,群众都反映搬迁很难,但通过充分动员和宣传,截止目前共有42户群众报名搬迁,加上12户特困户安置房,共58户。通过解决增收瓶颈后,下一步黄金村还有40多户土坯房,将会再安置一部分群众,一个区域两个点合并起来就是一个百户安置点。面对这个硬骨头和这个矛盾,需要主动去思维、共同来想办法解决,不能遇到矛盾、难做的事情就不做。同样,贫困村周围其他村也可以联合贫困村跨村建安置点。没有统一的办法,希望大家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共同探讨。关于资金难题,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多方捆绑资金。社会捐助要向精准扶贫倾斜。信贷资金不能过分强调资金安全和信贷程序,要解放思想,向贫困户倾斜,这是符合党执政理念的,也是检验我们政治态度、驾驭全局能力和水平的一件事。

村级移民安置点建设必须坚持节约的原则,吸取第一轮搬迁中出现的空房教训。陕南移民搬迁的建房面积是人均20-25平方米,因此,贫困村安置点一定要严格控制建房面积,4个人的家庭不得超过100平方米,必须在80-100平方米,这是刚性约束。其次设计不能太保守,在细节上设计师要解放思想,要简单实用。要按照实事求是、力求实际、简单实用、保证质量的原则,做好贫困村移民搬迁建房工作。71个贫困村“交钥匙”工程按照20%配建,要严格控制面积,只求实用、安全。集镇还可以把公租房、廉租房和“交钥匙”工程有效整合。这项工作由各镇和工作队亲自负责,不得交由村上自行实施。同时,要做好与集镇安置点的有效衔接,能进集镇的进集镇、能在村上安置的在村上安置。村上不是全面铺开,仅限于71个精准扶贫村。

(二)用考核的手段推进转移就业。当前“一户一法”增收重点是转移就业,转移就业是确保移民搬迁能够稳得住的基本保证。从我县农户的收入构成来说,30%是当地产业收入,60%以上是转移收入,以劳务输出打工为主。在转移劳动力方面,各镇党委、政府、各工作队要围绕我县今年提出的修脚行业发挥作用。这项工作目前推动的结果很不理想,县人社局培训工作做的非常好,举办了多期免费修脚培训班,也多次给各工作队发信息,给各镇下任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是积极性不高,从业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群众观念没有改变,服务指导没有到位。群众认为这个行业服务别人,不光彩,可能会造成社会的非议,引起负面的评价。但该行业不涉毒、不涉黄、不涉黑、无危险、无风险,每月收入三千多元,是一个收入很稳定,能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项目。我们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产业扶贫进程仍很缓慢。试想动员老百姓去种五亩魔芋,纯受益有多少?需要多少本钱?种十亩烤烟,收入是多少?需要多少本钱?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发展产业过程中,土地不是优势,资金不是优势,甚至劳动力都不是优势!修脚、针灸、按摩是传统的三大国术,是有历史传承的,是一门技术活。从养生健康角度,今后是个朝阳行业,应该作为移民搬迁转移就业和群众增收的项目。如高桥镇铁佛村,外出务工1100多人,其中修脚占了1003人,达86%,充分说明了群众能积极从事的行业应该是有信心、有把握挣钱的行业。我给蒿坪镇黄金村布置了一个任务,动员群众从事修脚行业。县政府办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包括报销来回路费,参加培训、进店就业的给予500元奖励等,目前已报名培训达42人。这都是解决造血功能的问题。基础设施方面,我要求政府办所包的村绝对不允许比其他的村多投入资金,不能破政策去投入,目前该村情况非常好!下一步,我县要全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给每一个贫困户都找到一个转移就业的路子。要从有市场、能赚钱的行业,如修脚、茶叶、电子、餐饮、建筑五大行业入手,开展培训。培训工作要改变方法,实行订单、定向培训,培训前把务工的企业联系好,把待遇确定好,避免完成任务式的培训,纠正培训数字一大堆,就业人员无几个,“劳民伤财”和“形式主义”。要合理设定精准扶贫考核指标,增加对移民搬迁和转移就业的考核权重。转移就业除群众自发的劳务输出外,精准扶贫转移就业的考核要与各镇和工作队组织参加县人社局修脚培训完成情况和贫困户增加收入情况挂钩。必须要用考核的手段来解决转移就业问题。

(三)要用务实的作风紧盯产业增收。产业增收是群众脱贫的基础,而精准扶贫是针对贫困户的增收,因此核心要有务实的作风。如果扶贫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发展了多少面积的产业、发展了多少大户,但是发展的大户、流转的土地却不能带动贫困户增收,那么这个增收的方法就不务实。贫困户没有这个能力去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但是如果通过大户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也是一种方法。所以要用务实的作风紧盯产业增收,而不是体现在每年上报的数字和年底工作考核发展了多少亩核桃、多少亩茶叶、管护了多少亩茶园上。解决群众增收就要用务实的作风来衡量。(四)要加强领导率先垂范。各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扶贫工作队所在的单位一把手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引导。各工作队长要将会议精神和要求传达到位,贯彻落实到部门会议和工作安排上。要让扶贫工作队能够安心工作,得到尊重和荣誉。各扶贫工作队要坚守岗位,不图清闲,扎扎实实干事。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特别是对提出的两个“硬骨头”,要做出表率,多一分责任、多一分压力、多尽一分力。各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掌握和研究贫困村实情,出台过硬措施,确保民居建设和“一户一法”增收取得实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要加强对民居建设和“一户一法”增收的政策支持、物质保障、考核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经过调研以后拿出成熟的方案,提交县委、政府研究后迅速施行。各扶贫工作队要加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实际思考贫困村的难点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在搬迁建房和转移就业上的积极性,特别是要教育群众珍惜机遇、搞好搬迁,转变观念、投身转移就业。要切实履行职责,用有效的新办法,破解推进工作中的难题。文件下发后,要用组织措施保证工作的重点转向危困户的搬迁。要实行贫困户搬迁终身负责制,对于未实施好危困户搬迁的,即便其不再担任工作队成员,不再担任扶贫工作任务,也要永远承担所带来的后遗症和风险责任。

同志们,今天就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质上是对过去一些要求的重申,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握的新机遇,请大家振奋精神,认真落实。

篇3: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精选范本甘肃实施意见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精选范本甘肃实施意见 本文关键词:甘肃,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参考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精选范本甘肃实施意见 本文简介: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精选范本甘肃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特别是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紧盯努力到20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精选范本甘肃实施意见 本文内容: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精选范本

甘肃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特别是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盯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城乡一体化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区域开发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对象精准

1.规范建档立卡。以58个片区县为主战场,兼顾17个“插花型”贫困县,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对225个特困片带和6220个贫困村、97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实行脱贫销号,加强政策衔接,将返贫人口及时列为扶贫对象,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2.列出需求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

3.明确脱贫措施。找准贫困群众最期盼、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制定详细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业,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确保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监测评估到村到户。

三、目标精准

4.明确阶段目标。从2015年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紧紧抓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个核心,确保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步推进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后三年巩固提高,到2020年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确定脱贫时序。编制“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综合考虑藏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插花型片区等不同区域各县扶贫攻坚任务、工作难度、扶贫成本、资金投入等因素制定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时序。市(州)、县(市、区)制定到村到户减贫计划。

6.对接全面小康标准。把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农村的主要指标与我省扶贫攻坚目标相衔接,并根据国家“十三五”扶贫规划和精准扶贫工作新的要求,精准对接和及时完善有关指标体系,细化落实具体措施办法。

四、内容精准

7.完善基础设施

(1)村道硬化。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2015至2017年每年建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万公里以上,到2017年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目标。对居住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村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其它建制村村组道路逐步实现砂化。2018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万公里,升级改造一批重要的县乡道路,推进县乡道路联网工程,加快推进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和危桥“三路一危”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支持产业基地田间道路建设。建立通村道路维修养护机制。

(2)饮水安全。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2015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目标。2017年完成饮水安全不稳定的1107个贫困村供水工程的改造提升,实现26万户群众通水入户。2020年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保证水量、提高水质,使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

(3)危房改造。从2015年起,每年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4万户,2017年完成42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2020年前完成63万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改造后的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基本功能齐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制定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贴息政策,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向贫困县倾斜。

(4)农电保障。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到2016年底实现贫困村户户通照明电、自然村通动力电。

(5)信息网络。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步伐,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打好基础。

(6)易地搬迁。统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尊重群众意愿,采取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就近搬迁、改善条件等多种方式,加快扶贫搬迁步伐,到2020年底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省级规划,优先安排实施。适当提高易地搬迁贫困户人均补助标准,落实每户5万元、贴息3年的优惠贷款政策。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手续办理审批绿色通道,允许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节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挂钩交易,解决部分搬迁资金。帮助解决河西地区移民生产生活发展难题。

(7)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对贫困县倾斜的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县发展特色优质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每年新建规模不等的标准化特色优质林果示范基地40个以上,鼓励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大力开展贫困县国土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水利和梯田建设,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建设,有效预防地质灾害,2017年完成规划8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开展贫困地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中小型畜禽养殖综合治理率不低于55%。加强贫困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耕地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

(8)村容村貌整治。环境整洁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舍)、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乱建工作,保护历史遗迹、古树名木等人文自然景观,创建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群众自我管护村内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机制。

8.壮大富民产业

(1)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

。重点鼓励扶持发展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重点鼓励扶持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重点鼓励扶持发展优质林果、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鼓励扶持发展油橄榄、茶叶、花椒、核桃、百合、玫瑰、油菜、小杂粮、油用牡丹、甜高粱等区域性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具有甘肃特色优势的农牧业、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等方面上台阶上水平。加快“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贫困县倾斜、向贫困村覆盖,2017年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90%以上贫困村。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培育整合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加工、仓储、保鲜等设施建设,带动贫困村牛羊肉、中药材、蔬菜、果品等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推动贫困县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2017年贫困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2014年增长40%,2020年实现翻番。

(3)重视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能人带动务工,打造提升“陇原妹”、“陇原月嫂”、“陇原巧手”和兰州牛肉拉面等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加强驻外劳务服务站和基地建设,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到2015年底每个贫困县建立一个综合性培训平台。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对“两后生”开展2—3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对务工青年开展3个月左右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对在岗务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00人。就业专项资金分配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2017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和贫困地区有需求的劳动力全部得到培训;2020年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商业服务网点、民族贸易网点、农资和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等项目建设向贫困县和贫困乡倾斜。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服务,加强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光伏发电、水电等增收产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与经营。开展旅游强县、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推进旅游扶贫试点。推进电商扶贫,在贫困县分期分批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加快实施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和京东集团“千县燎原”计划,拓展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优先在贫困县实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支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促进工业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2017年物流、快递服务基本覆盖贫困村。

(5)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全省“十百千万”工程向贫困地区倾斜,制定和完善贫困地区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对吸纳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产加销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给予扶贫财政资金、信贷规模支持。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生产标准制定、种畜种苗统供、疫病统防统治、农业机械使用、技术信息服务、农业品牌打造、融资增信等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功能,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组织化程度。到2017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产业合作组织和1个资金互助协会,每个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合作组织,每个贫困县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

9.发展社会事业

(1)教育扶贫。2017年全省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2020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对贫困家庭本科、高职(专科)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8000元以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贴息贷款,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免除学费和书本费,并给中职学生每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助学金。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建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机制,对贫困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联系东部地区企业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定向提供就业机会。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予以倾斜,向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贫困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支教。通过定向培养、精准招录、在职培训、专题研修、对口支援、实习支教等,加大藏区双语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尽快提高藏区双语教育水平。

(2)卫生扶贫。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中央和省级对每个村新建卫生室补助10万元,2017年前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加强贫困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待遇,强化培训,从2016年起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2017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充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017年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3名全科医生,2020年达到5名。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和机制,每年选派3000名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16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减轻患者负担。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贫困乡村下沉。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对救助对象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其它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无力承担且符合规定的剩余费用,通过民政医疗救助给予补助。

(3)文化扶贫。按照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贫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贫困村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17年,实现全省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全覆盖。实施广播电视台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不断提高贫困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服务保障水平。健全贫困村文化体育设施,适时更新光碟、图书等文化产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民间文化艺术,开展“文化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结对子、种文化”等文化惠民活动,提供图书、文博、展览、演出等流动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4)科技扶贫。整合省市县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贫困村提供便捷有效科技服务。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优先在贫困村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对相关项目给予资金和信贷支持,对科技人员给予专项补助或奖励。加强贫困县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2017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培育2至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贫困县建成2至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农技推广“云平台”,加强“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设,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贫困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2017年均达到55%,2020年分别达到57%和60%以上。

(5)社会救助保障。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加快贫困县养老福利机构、乡镇敬老院和社区(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加快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对贫困村全覆盖。

五、方式精准

10.改革扶贫机制。加快贫困县、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土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它农业项目;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投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按股分红、负盈不负亏,对该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农业项目可给予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每年由省整合涉农资金,按照省级“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的原则,依据需求清单切块下达到县(市、区),由县(市、区)按规划整合使用,重点用于特困片带和贫困村、贫困户。县乡村三级要建立公告公示制度,全面公开扶贫对象、资金安排、项目建设等情况。省对县建立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扶贫资金分配与贫困发生率、减贫人口、扶贫绩效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效果挂钩。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主要以贴息、担保、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方式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吸纳贫困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在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方面适当降低标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务工、就业、创业等形式在城镇落户;降低门槛,采取积分制等灵活多样的措施,促进技工、技师等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在大城市优先落户,对吸纳贫困人口落户较多的城市(镇),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

11.融合双联行动。从县级以上单位选派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强化扶贫攻坚力量。省直和中央在甘双联单位选派处级或处级后备干部、市(州)和县(市、区)选派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任职时间不少于1年。驻村帮扶工作队每年要制定帮扶工作计划,重点推动落实“六个精准”、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等。驻村帮扶工作队由各级双联办牵头,组织、扶贫部门配合管理。每年依据帮扶工作成效、扶贫对象评价等对驻村干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双联组长单位与县(市、区)定期会商、协同攻坚机制,每年至少共同研究扶贫工作2次。在片区县的乡镇设立扶贫与双联合一的工作站。双联单位和联户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根据扶贫攻坚推进情况动态调整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的机制,确保贫困村、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精准帮扶,不脱贫不脱钩。

12.创新投入方式。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各级财政要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省、市(州)、县(市、区)每年对所有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审计扶贫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确保整合资金真正用到扶贫开发上。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扶贫资金监管第一责任人责任。实行扶贫项目建设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

13.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支农再贷款优先投向贫困县金融机构,全面落实支农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确保贫困县信贷规模逐年增长。实施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由省级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各级财政和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易地搬迁贷款、贫困家庭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损失给予补偿,并建立风险补偿长效补充机制。改进和完善各类优惠贷款贴息办法,统一贴息标准,简化贷款程序,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日光温室、大型农机具等抵押担保贷款办法。推广扶贫小额贷款保险,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通过保证保险为贫困户增信,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在贫困村试点、推广,防范农业生产风险。推广贷款贫困户人身意外保险,对人身意外保险保费予以补助。2015年底老区贫困村、藏区所有村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2016年底实现全省贫困村全覆盖,并通过省市县扶贫资金补助、社会帮扶等形式,使每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规模不少于50万元,加强管理,防范风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农户信用意识。

14.统筹社会帮扶。加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营造浓厚的激励、引导和褒扬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环境氛围,鼓励、调动和吸引省内外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愿望、有渠道、有平台参与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深入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做大做强“爱心扶贫基金”等社会帮扶平台,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光彩事业”、“爱心包裹”等社会扶贫活动。在常怀感恩之心、增强内生动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等社会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与省外对口帮扶地区、单位和企业的协调联系制度,积极主动争取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央企对我省扶贫开发的更大支持。不断巩固深化全国工商联“民企陇上行”行动,精心组织“百强民企、百家商会进甘肃”活动,有效推动国家行业协会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积极实施开展先富帮后富工程,扎实推进和不断完善省内外经济强县结对帮扶我省贫困县机制建设,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我省贫困村结对帮扶;认真推广“甘闽合作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模式。组织县级以上医院、协调军队医院在贫困地区结对开展“健康帮扶行动”。鼓励经营状况较好的国有企业拿出一定比例利润用于扶贫;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有条件的可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制定吸引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开发资源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的激励政策,倡导民营企业包乡包村扶贫;全面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对各种社会帮扶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对在帮助甘肃精准扶贫中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单位和个人,要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褒奖他们的成绩贡献,大张旗鼓表彰,历史丰碑记载。

六、考评精准

15.健全精准评估机制。对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片区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贫困县(市、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完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综合评价,重点考核减贫人口数量、贫困群众增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状况等情况,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定减贫验收办法,明确贫困户脱贫验收标准、贫困村减贫标准和贫困县“摘帽”标准以及验收程序、验收主体;县(市、区)由省、市(州),村由县(市、区)负责验收。实行由户到村、由村到乡、由乡到县的脱贫成效评估机制。公开考核和验收结果。探索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

16.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减贫“摘帽”激励政策,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贫困县给予一定奖励,对扶贫任务重,但扶贫成效显著、减贫“摘帽”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予以提拔,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领导干部予以重用,接任者原则上优先从原有班子中选拔;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充分、表现优秀的省市直部门各级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严格执行“逢提必下”制度,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特别是50岁以下厅局级和45岁以下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已经提拔的要“补课”,拟提拔的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对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要视情安排到基层任职或到贫困县乡村至少挂职锻炼一年;对新考录和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挂职锻炼;选派一批副厅级及副厅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市、区)挂任县(市、区)委副书记、副县长。对在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工作一年以上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支教支医干部,视为有基层工作经历。保持贫困县(市、区)领导班子相对稳定。

17.健全惩戒约束机制。对在扶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对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不能重用且要进行批评教育。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严重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记录在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实施意见》。

七、保障精准

18.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抓好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攻坚意识、精准意识,切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准扶贫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准扶贫上,做到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决策部署、脱贫效果体现精准扶贫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决策部署、沟通协调和检查指导的作用。

19.严格责任落实。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省、市、县逐级签订扶贫目标责任书,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强化县级主体责任,贫困县(市、区)党委书记担任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建立省委常委牵头联系市州、省级领导包抓县(市、区)扶贫攻坚的制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要组织有关部门,以定期不定期、定点不定点、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督查,年终进行集中考核、综合评估。

20.夯实基层基础。以县(市、区)为主组织对贫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扶贫专干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遍,每年培训乡村干部不少于2000人次。创新培训方式、规范培训内容、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增强村党组织服务功能,推进双联单位基层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把政治素质好、服务群众有热情、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促进贫困县构建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用突出、公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建立一套切合实际、便于执行、约束力强的制度机制,营造一个正气弘扬、纪律严明、奋发有为的政治生态。逐步提高贫困村村干部报酬待遇,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绩突出、实现减贫“摘帽”的村党组织书记在招录乡镇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加强贫困县扶贫机构、贫困乡镇扶贫工作站建设,配强力量,创造条件,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21.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优秀人员和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的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着力打造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大学生村官优先向贫困村配备。建立选派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县乡村对口帮扶常态化机制。积极引进金融和科技人才到贫困地区服务,加大对贫困县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党政干部等各类人才的培养交流力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科研项目、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22.转变工作作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引导各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牢固树立韧性奋斗导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大胆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加强宣传引导,持续不断地挖掘、总结、推广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营造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以上《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个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