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必修,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新课标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
一帖、二低、三靠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
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
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
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
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
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
要易于挥发。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
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
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需用的仪器
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
计算
⑵
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
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
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
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
振摇⑺
定容⑻
摇匀
容量瓶
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
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
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
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
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物质的量浓度CB
质
量m
微
粒N
气体的体积(标况下)
物质的量n
×VB
÷VB
×NA
÷NA
÷22.4L/mol
×22.4L/mol
÷M
×M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
1
元素分类: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
化合物分类:
有机物(含C)和无机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iO2、SO2、CO2、SO3、N2O5、(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CuO
、
MgO
(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
NO2、NO、CO、
(盐中的N的化合价无+2、+3、C无+2)
分散系
溶液(很稳定)
分散质粒子小于1nm,透明、稳定、均一
胶体(介稳定状态)
分散质粒子1nm-100nm,较透明、稳定、均一
浊液(分悬、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
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2SO2+
O2
2SO3
分解:2NaHCO3
Na2CO3
+CO2↑+
H2O
置换:Cl2
+2KI
===2KCl+I2
复分解: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离子反应:Cl2+H2O
=
HCl+HClO
非离子反应:2Fe+3Cl2
2FeCl3
是否有元素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升降价)
氧化还原反应:2Na+2H2O=2NaOH+H2↑
非氧化还原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热量的放出或吸收
放热反应:3Fe+2O2
Fe3O4
吸热反应:C+CO2
2CO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2-离子反应
电解质(酸、碱、盐、水)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包括CO2、SO2)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H2CO3
H++HCO3-
(弱电解质用“”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
(强电解质用“=”
离子反应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式子
离子反应式写法
一写、二改、三删、四查
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难电离的物质要保留分子式
离子共存
有颜色的离子
MnO4-紫红、Fe3+棕黄、Fe2+浅绿、Cu2+蓝色
与H+不共存(弱酸根)
OH-、CO32-、SO32-、SiO32-、AlO2-、S2-、F-
等
与OH-不共存(弱碱金属阳离子)
H+、Fe3+、Fe2+、Fe3+、Cu2+、Al3+、Mg2+、NH4+
等
与H+和OH-都不共存
HCO3-、HSO3-、HS-、
等
常见生成沉淀
Ba2+、Ca2+与SO42-、CO32-
Ag+与Cl-
胶体
胶体的性质(介稳定)
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聚沉
判断胶体最简单的方法
丁达尔现象
胶体提纯
渗析(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Fe(OH)3胶体制备的方法
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
Fe(OH)3胶体制备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胶体凝聚的条件
加热、加电解质、加相反电性的胶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升失氧
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
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
(降价)、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成还原产物
化合反应
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气体的检验
NH3的检验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SO2的检验
用品红溶液褪色
SO2的吸收
用KMnO4溶液
(强氧化性)
CO2的检验
用澄清石灰水变浊
Cl2的检验
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NO的检验
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
离子的检验
NH4+的检验
加NaOH溶液加热后放出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的检验
①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Fe2+的检验
①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马上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②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
SO42-的检验
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Cl-、(Br-、I
-)的检验
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NO3
-
的检验
加浓缩后加入少量浓硫酸和几块铜片加热有红棕色的气体放出(NO2)
物质的保存
K、Na
保存在煤油中(防水、防O2)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用棕色瓶(HNO3、AgNO3、氯水、HClO
等)
碱性物质
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Na2SiO3、NaOH、Na2CO3)
酸性、强氧化性物质
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HSO4、HNO3、KMnO4)
物质的保存
F2、HF(氢氟酸)
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
保存在水中
白磷(防在空气中自燃)、Br2(防止挥发)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O、硅Si、铝Al、铁Fe
地壳有游离态存在的元素
金、铁(陨石)、硫(火山口附近)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导电、导热、延展性
能与HCl和NaOH都能反应的物质
两性:Al、Al2O3、Al(OH)3
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O3、NaHS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
两性金属
锌Zn、铝Al(与酸和碱都放H2)
钝化金属
铁Fe、铝Al(被冷的浓H2SO4、浓HNO3)
酸化学性质
稀、浓硫酸的通性
1强酸性----反应生成盐
2高沸点酸,难挥发性——制备易挥发性酸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做干燥,不能干燥NH3、H2S
2、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炭化
3、强氧化性——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还原性物质反应
硝酸
HNO3
1、强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
次氯酸
HClO
1、弱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
硅酸
H2SiO3
1、弱酸性
2、难溶性
3、不稳定性
(热)
漂白
氧化型(永久)
强氧化性:HClO、Na2O2、O3、浓H2SO4、浓
HNO3
加合型(暂时)
SO2
(使品红褪色,不能使石蕊变红后褪色)
吸附型(物理)
活性碳
明矾溶液生成的Al(OH)3胶体
水溶液
氯水主要成分
分子:
Cl2、
H2O、
HClO
离子:
H+、Cl-、ClO-
氨水主要成分
分子:NH3
H2O
NH3·H2O
离子:NH4+
OHˉ
氯水与液氯、氨水与液氨的区别
氯水、氨水属混合物、液氯与液氨属纯净物
氯原子Cl与氯离子Cl-的区别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氯离子Cl-达稳定结构
气体
极易溶于水(喷泉)
NH3(1:700)
HCl
(1:500)
只能用排气法收集
NO2
NH3
HCl
只能用排气法收集
NO
N2
CO
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①浮、②熔、③游、④咝、⑤红
①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②水蒸气——放热;③熔化成一个小球——溶点低;④在水面上游动——生成气体;咝咝发出响声——反应剧烈;⑤变色——生成碱
俗名
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
用途
Na2O2(淡黄色)用作呼吸面具,
Al(OH)3和NaHCO3
(小苏打)可中和胃酸
明矾用作净水剂,次氯酸HClO杀菌、消毒、永久性漂白、SO2暂时性漂白
自来水常用Cl2来消毒、杀菌但产生致癌的有机氯,改用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
Fe2O3—红色油漆和涂料;Al2O3—耐火材料,NH3可用于氮肥、制冷剂。
晶体硅Si作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SiO2可作光导纤维;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水玻璃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腐防火剂及黏胶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1-金属的化学性质
1.学习方法
2.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的程序
观察物理性质
预测化学性质
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
分析现象并解释
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
3.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4.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
5、金属与水的反应
2Na
+2H2O
====2NaOH
+
H2
6.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7.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8.实验法
(1)含义:
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法的步骤: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9、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4Na
+O2
====
2Na2O
2Na
+O2
====
2Na2O2
10、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原理:
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
4.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熔化的铝仍不会滴落,因为铝很活泼,磨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会很快的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11.钠的保存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和H2O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银白色的金属钠
表面变暗(生成Na2O)
出现白色固体(NaOH)
表面变成粘稠状(NaOH潮解)
白色块状固体(Na2CO3·10H2O)
风化为白色粉未状物质(Na2CO3)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不是铝直接和碱反应,而是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2+2H2O
总反应:
(标电子转移时就必须清楚地理解铝和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
简写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钠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
碳酸钠
(Na2CO3)
碳酸氢钠
(NaHCO3)
分类
正盐
酸式盐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
(CO32-+H+=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开始无外观现象(因为首先生成HCO3-),随后出现气泡。
(若向足量HCl中分别滴入Na2CO3或NaHCO3,则均会立刻出现气泡。)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滴入盐酸后,即刻出现气泡。
与碱反应
Na2CO3不反应
:NaHCO3+
NaOH=H2O+
Na2CO3
与Ca(OH)2反应: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反应的本质是:
CO32-
+
Ca2+=
CaCO3↓
NaHCO3与少量石灰水的反应为: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若石灰水过量,则新生成的Na2CO3可与Ca(OH)2继续反应,即:
Ca(OH)2+Na2CO3=CaCO3↓+2NaOH
∴过量石灰水中NaHCO3与Ca(OH)2的反应为: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HCO3-+Ca2++OH-=CaCO3↓+H2O
热稳定性
(运用此性质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很稳定受热不分解
(分解温度851℃,酒精灯温度达不到)
不很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分解温度150℃)
二者之间相互转化
注意:将以上知识要灵活应用于识别、除杂及计算中。
二.铝的化合物
(一)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难熔固体、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与强酸:Al2O3+6H+=2Al3++3H2O
与强碱:Al2O3+2OH-=2AlO2-+H2O
3、用途:耐火材料、制取铝的原料
(二)氢氧化铝[Al(OH)3]
1、Al(OH)3的物理性质:Al(OH)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沉淀,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
2、Al(OH)3的两性:
H++AlO2-+H2O=Al(OH)3
Al3++3OH-=
Al(OH)3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当与强酸反应:Al(OH)3+3H+=Al3++3H2O
当与强碱溶液作用:Al(OH)3+OH-=AlO2-+2H2O
3、Al(OH)3的制取:
(1)铝盐与碱反应:
用铝盐与可溶性弱碱氨水反应制Al(OH)3:Al3++3NH3·H2O=
Al(OH)3↓+3NH4+
说明:制取
Al(OH)3也可用铝盐与强碱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强碱过量会使制得的
Al(OH)3转化为偏铝酸盐:Al(OH)3+OH-=AlO2-+2H2O。所以,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制Al(OH)3
4、Al(OH)3的用途:净水。
Al(OH)3胶体中胶粒有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作用,使其质量增大,沉降水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铁的化合物
(一)铁的氧化物
名
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俗
称
—————
铁
红
磁性氧化铁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色
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化合价
+
2还原性为主
+
3只有氧化性
+
2,+
3
水溶性
不
溶
不
溶
不
溶
类
型
碱
性
氧
化
物
————
共
性
与酸
都能与酸反应
如
Fe2O3
+
6H+=2Fe3+
+
3H2O
与还原剂
都能被还原
如
Fe2O3
+
3CO=2Fe
+
3CO2(高温条件下反应)
(二)氢氧化物
名称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2
Fe(OH)3
分
类
碱
碱
性
质
色
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水溶性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与酸反应
Fe(OH)2+2H+=
Fe2+
+
2H2O
Fe(OH)3+3H+==Fe3++3H2O
还原性
稳定性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2Fe(OH)3
=Fe2O3+
3H2O(受热分解)
制法
原
理
Fe2+
+2OH-
=
Fe(OH)2↓
Fe3+
+3OH-
=
Fe(OH)3↓
现
象
白色絮状沉淀
红褐色沉淀
(三)铁盐与亚铁盐
铁盐(Fe3+)
亚铁盐(Fe2+)
颜色
黄色
淡绿色
与碱反应
Fe3++3OH—==Fe(OH)3↓,
Fe2++2OH—=Fe(OH)2↓
氧化性、还原性
氧化性
2Fe3++Fe=3Fe2+
氧化性:Fe2++Zn==Zn2++Fe
还原性:2Fe2++Cl2=2Fe3++2Cl—
(四)Fe2+、Fe3+的检验
鉴
别
方
法
Fe2+
Fe3+
直
接
观
色:
淡
绿
色
,
黄
色
与KSCN
:不显红色
,血
红
色
与
OH-
作用
:白色↓→灰绿↓→红褐色↓
红褐色沉淀
合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
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2、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3、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5、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氯元素:
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2.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
===(点燃)
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
连接。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3.大气污染
SO2
、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1.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2.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3.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篇2:20XX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上册,四年级,苏教版,数学
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升和毫升1、1升(L)=1000毫升(ml、mL)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1升水重1千克。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
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苏教版
|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1、
1
升(L)=1000毫升(ml
、mL)
2、
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
1
升。1
升水重
1
千克。
生活中一杯水大约
250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
30
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
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
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
30
升;一瓶饮料大约是
400
毫升;一锅水有
5
升;一汤勺水有
10
毫升。
3、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
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
1
毫升水大约等于
23滴水。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去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去除。试商时,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变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变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1: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时,商是一位数。
(
)53÷56,若商是一位数,(
)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
)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
)4,若商是一位数,(
)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
)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例2:一个数是786,处以24得到余数是18,求商是多少?
解:(786-18)÷24
=786÷24
=32
4、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规律也可以应用于除法计算,在计算两个末尾都有0的除法算式中,应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注意:被除数的变化会带来余数的变化。如:900÷40,虽然在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一个零,算到最后一步是
10-8=2,但是余数并不是
2,而是20。②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除数不变,商也乘(或除以)几。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
除外),商就除以(或乘)几。
如:A÷B=10
那么
A÷(B÷2)=10×2
A÷(B×2)=10÷2
如:
14÷3=4……2(同时扩大10倍)
100÷30=3……10(同时缩小10倍)
140÷30……20
10÷3=3……1
15÷4=3……3(同事扩大3倍)
88÷24=3……16(同时缩小4倍)
45÷12=3……9
22÷6=3……4
5、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发现周期规律至少要观察两组物体的排列。解决周期现象的问题时,通常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找出周期。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例题1:有同样大小的红珠、白珠、黑珠共180个,按4个红珠、3个白珠、2个黑珠的顺序排列着。红珠有(
80
)个,第105个珠子是(
白
)颜色的。
180÷(4+3+2)=20(组)
4×20=80(个)
105÷(4+3+2)=11(组)……6(个)
例题2: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第2014个图案是(
),前2014个图案中有“”
个
解:
2014÷5=402(组)……4(个)
2×402+2=806(个)
答,第2014个图案是,前2014个图案中有806个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要正对着物体观察,如果要从哪面看形状不变,就对准那面的小正方体放一个。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时,数数据要按顺序数,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每数一个都要做好标记。分段整理: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再填在统计表里。
统计完之后,检查一遍统计的数据总和是否与题中数据总和相等。
2、条形统计图:要写好日期,看清每一格代表的数值是多少。
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直条的高度,每画好一个柱状图,要在上面写上所对应的数据。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总数÷份数,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先求每份数,再求份数或总数的应用题叫归一问题。
先求总数,再求份数或每份数的应用题叫归总问题。
2、两积之和问题与两积之差问题;
剩余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在列表整理时,相应量的数据一定要一一对应,条件与问题都要看清楚写清楚。
4、计算要细心。
第六单元
可能性
公平的游戏规则:两人摸球的个数相等,可能性就相等,游戏规则就公平
第七单元
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括号能改变计算的顺序
例1:40+60×3
40+60×3
=100×3(错误!)=40+180
=300
=220
例2:148-48×2148-48×2
=100×2
(错误!)
=148-96
=200
=52
第八单元
垂直与平行线:
1、线段是有限长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射线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不可以测量;直线是无限长的,没有端点,不可以测量。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经过三点最多可以画三条直线……
经过n个点最多可以画n×(n-1)÷2条直线。
3、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5、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上有中心、刻度线和刻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队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6、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顶点,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0刻度线在左边,就看外面的刻度;0刻度线在右边,就看里面的刻度。
7、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大角就大,叉开小角就小。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8、
一副三角尺有两只三角尺,其中一块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45°,45°,90°;
另一块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30°,60°,90°
。
经过组合,他们可以形成的角有:15°,75°,105°,120°,135°,150°,180°
能用三角尺画出的角都是15°的倍数。
9、钟面上共有12大格,共360°,每一大格30°,每一小格6°。
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
例1:判断题。
A、钝角都大于90度。……(√)B、钝角都小于180度。……(√)
C、小于180度的角都是钝角。……(×)D、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E、平角就是一条直线。……(×)F、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G、周角只有一条边。……(×)
例2:
3点和9点,分、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6点整,分针、时针形成的角是(平角)。
6:30是(锐角)3:30是(锐角、75°)9:30是(钝角、105°)
4:00是(钝角、120°)
10、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
※注:作图题中,作完垂直一定要画上表示垂直的符号“┐”。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五标记
11、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中,垂直线段最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2、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
14、在物体的质量相同,斜面的长度相同时,物体从成45°角的斜面上滚下会滚得最远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ab)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6
篇3: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本文关键词:周期表,知识点,元素,终极版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本文简介:元素周期表的高中化学问题终极总结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本文内容:
元素周期表的高中化学问题终极总结
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二、数目规律
1.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
(1)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
(2)第4、5周期相差11;
(3)第6、7周期相差25。
3.设n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偶数周期为。如第3周期为种,第4周期为种。
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三、化合价规律
1.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递变。
2.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
(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四、对角线规律
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
五、分界线规律
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
六、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最强的位于左下角的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位于右上角的氟。
2.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跟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
七、半径大小规律
1.原子半径: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族除外)。
2.离子半径:同主族--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3.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如)。
八、主族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规律
1.关系式:
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设主族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
时,为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
时,为非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九、电子层与电子数的倍比关系(短周期元素)
1.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的比值为a,则有:为第IA族元素;(2)a=1为第IIA族元素或H、He;(3)a=2为第IVA族元素;(4)a=3为第VIA族元素;(5)a=4为0族元素。
2.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比值为b,则有:为Na;(2)为Mg;(3)为Li、Si;(4)b=1为Be、Ar;(5)b=2为C;(6)b=3为O;(7)b=4为Ne。
3.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总数的比值为c,则有:(1)为Mg;(2)为Li、P;(3)为Be;(4)c=1为H、He。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为H、B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