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安徽省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护理(100100)二、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城乡医疗、保健等卫生机构、相关服务行业企业,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及保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安徽省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护理(100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城乡医疗、保健等卫生机构、相关服务行业企业,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及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关健康服务工作的中初、级技术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五、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一)、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临床护理岗位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临床护理
2
社区保健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社区保健、临床护理
(二)、职业资格
护士资格证、医疗救护员、营养师等
(三)、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职业
岗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
资格
临
床
护
理
内科
护理
内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具备对成年疾病病人护理的能力
具备对妇婴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儿童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老年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其它专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各种病人施行饮食护理
和饮食指导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
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护士执业资格证*
护士证*
助产士执业资格证(助产岗位)
营养师资格证
外科
护理
外科及围手术期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妇婴
护理
妇产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儿科
护理
儿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急救
护理
急诊科及各科急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社
区
护
理
社区家庭常见病预防及健康教育、社区家庭疾病护理、
社区家庭急救、社区家庭保健及康复、社区家庭营养护理指导、家庭常见病预防指导、
计划生育指导、社区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具备对社区家庭常见病、
多发病护理及管理的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疾病预防、保健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康复护理的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人群健康教育、
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不同群体
进行营养指导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行为
护士执业资格证*
护士证*
社区护士培训证*
母婴保健员培训证
家庭访视培训证
营养师资格证
老
年
福
利
院
护
理
福利院老年护理、福利院营养指导及饮食护理、
福利院常见病预防及健康教育、老年急救、
老年康复护理及指导、福利院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具有对老年群体疾病护理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疾病预防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保健护理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康复护理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指导的能力
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尊重他人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护士执业资格证*
护士证*
营养师资格证
六、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备优良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关爱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拥有扶伤意识,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不以医谋私。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将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可信的实验诊断信息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为临床制定防病治病方案提供依据,切实维护民众的健康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持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进步。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问题,应主动寻求老师及同仁的帮助。
5、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检查,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坚持公平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以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6、尊重同仁,有团队合作精神。
7、树立依法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二)专业知识目标
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生物、化学等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护理工作;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知识;
4、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技能技目标
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4、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配合和抢救配合能力。
5、
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8、具有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护理专业、高职助产专业
八、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修订并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医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5年的校内理实教学,1年的医院临床综合实习,0.5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就业和职业能力提升指导。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学习、综合实习、职业塑形三个阶段。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校、医为平台,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培养理论扎实、技能熟练及职业素养一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九、课程体系结构
文化基础课
德育课
语文
数学
外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护士礼仪
医用
化学
基础
专业核心课
护理学基础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健康
评估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1
临床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专业技能(方向)2
社区护理
、老年护理
精神护理
康复护理
淡妆指导
中医护理
拓
展
课
专业技能课
十、教学分析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
文化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人际沟通等
专业基础课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种形式,主要有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
(一)文化基础课
1、德育课(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
职业道德与伦理基础:主要内容是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医德概念、医德实践和医德现象等,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立业创业的观念和意识,遵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成为品学兼优的医务工作者。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容是职业分析和选择、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目标、职业潜能、职业发展空间和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2、语文应用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4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能读懂简单应用文。
4、医用化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
5、护理礼仪(1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学时,实践教学9学时
)
主要内容为护士仪容礼仪、护士举止礼仪、护士服饰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理工作礼仪等。
6、体育与健康(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54学时)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7、计算机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流能力。
(二)
专业基础课
1、解剖学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为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
2、生理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
3、病理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为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
4、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
5、药物应用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为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使学生具备药物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
6、生物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绪论、生命的物质基
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遗传的基本规律、人类性状的遗传方式与遗传病、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优生及人类与环境。
(三)
专业核心课
1、心理与精神护理(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常见心理过程障碍、人格障碍、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神经症的护理、精神疾病的护理、心身疾病的护理、精神障碍的护理。
2、护理学基础(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为护理学概念、护理程序、护理法规等基本知识及基础护理技术,如铺床法、搬运病人、帮助病人更换卧位、保护具的应用、院内感染预防、病人清洁护理、生命体征测量、饮食护理、冷热疗技术、排泄护理技术、各种给药法及药物过敏试验、输液与输血、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医疗文件的书写等。
3、内科护理学(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6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主要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等。
4、外科护理学(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休克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
5、妇产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
6、儿科护理(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
7、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7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专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等,通过学习和实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护理方法和技术对常见病病人进行护理。
8、健康评估(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7学时,实践教学27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史采集、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常用辅助检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并从社会、心理、生理角度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估。
9、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为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创伤、急性中毒、中暑、淹溺与触电、急救技术等。
10、人际沟通(1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学时,实践教学9学时)
主要内容为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交谈中的沟通技巧、演说能力的训练、无声语言的沟通等。
(四)
拓展课程
1、社区护理(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社区家庭护理、社区人群保健、社区疾病预防等。
2、老年护理(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老年的界定及人口老龄化、老年心理健康及健康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家庭护理、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等。
3、营养与膳食指导(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人体的能量需要、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安全食品与食品科学、合理营养、社区营养、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医院膳食及管理、疾病的营养治疗与膳食。
4、就业指导(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该课程从课堂走向实践,该过程体现了我们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成长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现有的专业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条件之上的探索积累过程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选择,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5、淡妆指导(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符合本专业的淡妆,使学生进岗时以全新、自信的面容面对。
6、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360学时)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十一、教学课程安排及教学进程
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课程安排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总数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文
化
基
础
课
职业生涯规划
36
36
2
临
床
实
习
临
床
实
习
护士
执业
资格
考试
指导
职业道德与法律
36
36
2
语文
90
84
6
3
2
计算机基础
36
18
18
2
英语
72
54
18
2
2
体育与健康
72
18
54
2
2
专
业
基
础
课
解剖学基础
72
36
36
4
生理学基础
54
24
30
3
生物学基础
36
26
10
2
医学化学基础
36
24
12
2
病理学基础
36
18
18
2
药物应用护理
72
36
36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26
10
2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护理学基础
180
60
120
4
6
健康评估
54
27
27
3
护理礼仪
18
9
9
1
人际沟通
18
9
9
1
内科护理
144
96
48
5
3
外科护理
162
126
36
5
4
妇产科护理
72
48
24
4
儿科护理
108
72
36
6
心理与精神护理
36
18
18
2
护理技术(实训)
108
36
72
6
急救护理
36
18
18
2
拓展
课程
老年护理
36
18
18
2
营养与膳食指导
36
36
2
社区护理
36
24
12
2
就业指导
36
18
18
2
淡妆指导
36
16
20
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360
20
合计
3360
2160
1067
733
30
30
30
600
600
30
十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医院实习教学相结合。每学年都有社会实践或实习。
1、课堂教学。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除完成公共课教学外,整个教学体系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又包括:
文化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与工具,如医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医学化学、解剖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药物应用基础等,这些学科是护理职业工作者的基本知识结构;
专业核心课--这是护理专业的主体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等,学生可以重点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知道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选修课主要拓展课--使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如淡妆指导、营养与膳食指导、精神病护理等。
2、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教学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护理技能;三是直接为实习及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3、实践与实习。实践与实习是让学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实地学习,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论、护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进一步增长才干:
(1)社会调查与义诊等;
(2)医院见习;
(3)医院见习;通过以上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为热爱护理事业、护理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毕业既能上岗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
十三、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保障
1、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坚持学术水平与师德并重,教学能力与科研推广应用及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在护理专业人员中选拔和培养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使之成为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依托行业和临床医院,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培养或引进既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又能出色胜任护理教学的护理专业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使之成为护理专业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3、建立“双师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从护理行业中聘请有丰富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护理管理实践经验,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建立完备的、合理的、动态的护理专业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保证护理专业和专业群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4、聘请行业专家指导。按照护理教学与科研岗位聘请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具体指导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引入最新护理理念和技术,并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评估、综合评价。
5、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实践锻炼。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一线顶岗实践,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安排到我校实习基地、医教结合的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担任副护士长,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本教学团队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6、加强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升师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整合护理教学内容,开发、共享教学资源,丰富和充实护理学科前沿内容,鼓励本团队骨干教师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创造各种学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校、各大医院进修培训、学位进修、学术交流、顶岗实践、社会服务;举办听课评课、教学观摩、护理教学查房、护理新技术培训等,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督导。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在校内外开展护理学术交流,拓展视野,促进知识交融,以确保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护理教学团队。
(二)教学条件保障
1、建立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医院紧密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系统,形成一个全新的“医教结合、顶岗实习”,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引进先进护理理念,面向护理两大岗位群(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以护士岗位需求和职业护士职业能力培养为标准,通过(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具有就业竞争力,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专门人才。使学生零距离上岗。
2、聘请国内的护理专家,作为课程专家指导并参与护理教学工作,引进现代护理理念和技术,完善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前沿性与先进性。
3、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为目标,改革单一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按护理工作过程、护理程序进行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方法,建立双教一体化教学、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等。改革实践依附于理论的教学体系,增加探索性与综合性实验内容,课内课外结合。以实训项目为模块,组织病案教学方法,建立“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势,继续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4、教材建设。建立规范的护理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进行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调研,编写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系列特色教材,每一本教材邀请临床医院、社区护理专业人员参编。
5.实验实训建设。充分利用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的“护理专业重点实训基地”、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及申报省级示范的教学资源,建成省内一流的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校内护理实训中心。
6、加强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立足本院,通过到合作医院进修培训和实践锻炼,引进行业护理操作能手,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训教学水平高的实验实训师资队伍。
十四、考核评价
构建多方同参与的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由学校教务处及护理专业教学部共同负责对本专业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测评。进一步完善、落实学生评教、信息反馈等相关监控、评价制度,完善期中、期末质量评价。把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实现技能实训、理论考试、劳动纪律、医院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一)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
理论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出勤)占
30%,理论考试占70%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主要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病例分析题。全方位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二)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
实训课程采用了平时成绩(平时实训作业、出勤及纪律)占30%,实训操作考核占70%,以实操任务完成情况方式进行考核,全方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由学校、实习医院、技能考核三个方面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实习的出勤成绩占学生实习综合评价成绩的10%,由实习医院负责评定;由实习医院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评定;学生按照实习项目和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日记,参与科室业务学习,完成后撰写实习总结,这部分成绩占综合考核成绩的40%,由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评定。把学生的“德、勤、绩、技、能”全部涵盖其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十五、师资队伍
必须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通过教师下临床实践锻炼、行业资格认证、聘用医疗卫生行业技术专家等方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专任教师下临床“充电”,鼓励专任教师参与骨干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一)专任教师
护理专业教师团队共40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有8人,中级职称20人,教师双师比例93%以上。专业教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每人均。能独立承担2-3门专业课程教学,具备熟练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能主持和参与中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护理专业技能大赛、中医护理技能大赛的能力。
(二)兼职教师
护理专业有医疗卫生行业专家兼职教师8人。热心职业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主管护师以上水平,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一线工作经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起骨干作用。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和实施,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制、组织开展职业岗位技能考核的能力。
十六、毕业标准
学生在校修满本专业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德育、体育合格,至少取得与本专业有关的一门职业资格证。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