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辛弃疾村居读书笔记_村居读书心得笔记

篇一:清平乐村居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青岛唐山路小学

课 时 教 学 案

篇二:《清平乐__村居》说课稿

《清平乐 村居》说课稿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施晓燕

(注:本说课稿所选教材为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

一、说教材:

《清平乐 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词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那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的那种天真活泼的形态,饶有情趣,栩栩如生。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课标阐述:阅读诗歌(词),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相媚好?、?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能力目标:

1、通过一字板书、音乐、图画,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

2、过渡语的设计不仅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转移能力。

3、多形式、多层次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方法。

4、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复述补充连句成篇,培养学生的听能力、记忆力和高水平口语表达能力。

6、用自已的语言描写词中的情境,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地诵读课文,使

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的情怀。

四、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翁媪谈话的内容和小儿子剥莲蓬的形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根据学情和课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品读体验,对话文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读、边看、边听、边想、边理解? 把时间留给学生。教学主要立足于在词义的基础上,通过五个画面的学习,让田园生活显?形?,显?行?,显?情?。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

学校不再仅仅是传递和储存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一个平台。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首要理念,我们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就

是学思结合的阅读能力。语文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营造意境美

诗词教学,意境为先。在第一课时中,我巧妙利用词与乐的关系,借助对比强烈的旋律表现不同词牌的意境。首先播放一段激昂雄壮的音乐,乐声铿锵激越,让人恍若身处古战场,让学生听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感受到豪迈雄壮、金戈铁马……这是我出示词牌?破阵子?,并配着乐声朗诵到:?醉里挑灯看剑……?,并向学生介绍向这样雄壮豪迈的词牌名还有?念奴娇?、?浪淘沙?等。之后再让学生凝神谛听古筝曲《梦江南》谈感受:有的感觉优美和缓,有的感觉温婉抒情……这时我适时点拨:这样的词牌有?水调歌头?,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清平乐?,此时学生的脑海里自然想象出小桥流水人家等田园风光,内心产生了美好的情感,这样就在?不经意?间,让学生意会了不同的词牌对应不同的旋律和意境这个深奥的问题。

第二课时我就紧承第一课时的内容,在优美的音乐中开课,,仍用《梦江南》的音乐的引入,并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在回顾反馈上一课时所学内容的同时营造基调美,加强了学生对清平乐这一词牌名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领会清平乐的意境奠定基础。

(二)借图译文,体会画面美。

本环节我本着?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情境?的目的。抓住?溪?字,让学生想象看到的情境,描绘诗词所展现的画面,把画面还原为诗,把诗歌还原为画面,诗画结合,理解诗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能力、注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还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按照词文的顺序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一人一句,后一位同学要重复前一位同学的话,最后连句成篇。当最后一位学生说完时,

整首词的意思也就脱颖而出了,学生用自己饶有兴趣的表达代替了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

(三)情境对话,体验情感美。

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当了一回诗人,想象当时自己会在哪儿呢?在干什么?看到了什么?或者想想诗人可能是诗中的某个人吗?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拉近了自己和文本的距离,仿佛这首词就是自己写的一样,读起来就更加入情入境,学起来也更加得心印手了。

当学生们都像吟诵自己的诗词一样把这首词吟出后,我让学生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给自己的感受,学生最终找到了?醉?字。紧接着,我将这首词所处的环境、翁媪对话和两个儿子劳作、小儿剥莲蓬这五个画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采用读想结合的方式,顺势引领学生通过?醉??媚??卧?等关键字,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通过朗读感悟这农家生活的幸福与乐趣。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这幅生活画卷,让自己成为这家人中的一员去亲身体验,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思所想。这样抛弃了繁琐古板的分析和诗意的死记硬背,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各自感受着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下面我将以翁媪闲聊和小儿剥莲蓬两幅画面为例具体介绍我的教学。当孩子们提炼出?醉?字之后,我紧接着说:?‘沉醉不知归路’,今天咱们就不走了,在茅屋前坐下来和翁媪聊聊。?于是出示了翁媪

闲聊图,针对?醉里吴音相媚好

了想象对话练习:我仿佛听到翁夸赞媪说:?老婆子,你……?。然后反过来,我仿佛听到媪听到翁说:?老头子,你……?。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说出了一段段充满生活气息的翁媪对白。仿佛他们就是

篇三:清平乐.村居(赏析)

清平乐.村居(赏析)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生活年代适逢南宋王朝内忧外患之时,一生力主抗金,写下大量爱国诗词。其词豪放雄浑,悲壮激烈。这首词与其大多爱国作品不同,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佳作。

全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写景方面: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溪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短短一句话,一个世外桃园般的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写人方面:写了一对翁媪,三个儿子。茅草屋内,白发翁媪临窗而坐说着悄悄话。溪东豆地里,大儿子正在锄草,二儿子在院内编织鸡笼,最调皮的是小儿子,正趴在溪边手剥莲蓬。人物描写,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全词通过描写一普通农家过着老人悠闲,孩子们勤劳,有趣的场景,表现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写作特点是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