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叶利钦是现代史学家褒贬不一的著名人物。有人认为他罪大恶极,完全是搞垮苏联的重要人物;也有人认为他眼光独到,挑选了普京作为继承人,可保证俄罗斯的繁荣昌盛;还有人直言他就是西方培养的“第五纵队成员”,作为“间谍”叶利钦能让苏联好过吗?
由于历史久远,关于叶利钦的身份之谜我们恐怕无从探索,但至于他为何执意要让苏联解体,这里面可是有不少渊源的,俄杜马两主席之一的久加诺夫道出缘由:就是自身思想腐化!
苏维埃政坛新星
叶利钦的前半生是在仇恨与憎恶中度过的,在他还未出生之前,叶利钦的爷爷就已经是富庶之家,拥有大片的土地和财产。可后来由于苏维埃政权建立,叶利钦的家庭毫无意外被定性为“富农家庭”,不光农场被当地政府没收,全家人还都流放至西伯利亚。
等到叶利钦出生时,他们家已经成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的屈辱叶利钦虽未曾切身感受,但对苏维埃政府仇恨的种子却已经埋下;他在自传《总统札记》中曾愤愤不平地表示:“就因为他们财产多,所以受到了这样的对待!”,自懂事起叶利钦就不止一次想要“夺回”自己的家产,哪怕做一位“窃国大盗”!
到了1949年前后,长大后的叶利钦在基建领域展示了超高的天赋,也因此深受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二书记里亚博夫的赏识;双方曾共事过一段时间,1968年在里亚博夫的推荐下做了建设部长。
1976年,里亚博夫被调往莫斯科,临走时他推举叶利钦成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州委书记。当时苏维埃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压根儿就不知道叶利钦是谁,本想否决里亚博夫的推举,但奈何里亚博夫态度坚决,无奈同意。
按理说里亚博夫对叶利钦有这么大恩,叶利钦应该有所回报才是;实际上,叶利钦打心底看不起自己的政治教父,正如他看不起苏维埃当局全体官员一样。等到他一步步逼近权力中枢时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甚至嫌弃里亚博夫碍事就一脚把他踢出局了。
1986年,叶利钦顺利当选莫斯科市委书记,也成功进入中央领导层。原本他以为可以就此实现自己掌权的野心,但时任苏维埃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看穿了他的计俩。戈尔巴乔夫在党内会议上公然指责叶利钦为上位不择手段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利用强大的舆论压力逼迫他辞去市委书记一职。
努力搞垮前苏联
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如果叶利钦真有和西方国家勾结的嫌疑,那在他被迫辞去莫斯科市长职务后,应该最有可能发生。在叶利钦的心中,他为国家发展做了那么多,最终竟然只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结局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说他与西方国家勾结或许太过极端,但在知道西方国家有意分裂苏联的情况下,叶利钦甘愿充当西方国家的头号马仔,成功蜕变成分裂国家的无耻政客。他开始在俄罗斯境内发表独立言论,俄罗斯应该是个主权国家,而不是在苏维埃腐朽政府领导下的傀儡王国。
叶利钦还呼吁俄罗斯人奋起反抗,我们有权跟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签订外交政策,而不用看苏联政府的脸色。反正在他的一顿吹嘘下,俄罗斯人真的相信眼前之人就是上天派过来的救世主;在叶利钦的带动下,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成员国都相继发表独立宣言,一个偌大的帝国就这样濒临崩溃。
很多人好奇为何俄罗斯人当时要相信这个口无遮拦的政客,原因很简单:近30年的美苏军备竞赛已经彻底拖垮了国内各联邦的经济,俄罗斯人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在这样的情况下,但凡有人站出来振臂高呼,一定会得到千万人的拥戴。
叶利钦正是看准了这一时期,1991年6月,他以57.3%的赞成票当选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其实前苏联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到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主动辞职并解散苏共中央,偌大的共和国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不过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叶利钦或许是位情绪高昂的演说家,但绝对不是一位适合改革的政治家。他让盖尔达搞出来的“休克疗法”把俄罗斯经济整得一塌糊涂,几乎濒临崩溃的地步;在军事上他发动车臣战争,国内乱局直接让俄罗斯人平均寿命减少4岁;他还大力与寡头合作,最终导致寡头彻底掌握俄罗斯经济命脉,甚至渗透俄罗斯政界。此时俄罗斯人才幡然醒悟,被这个大忽悠给骗了!
叶利钦为何要搞垮苏联
其实从叶利钦的人生履历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他搞垮苏联的原因所在。但这些都是外部表现,真正引导叶利钦做出这些选择的,是他自己的内心!俄杜马两主席之一的久加诺夫一语道破:叶利钦就是思想腐化,而这种思想腐化更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在斯大林时代,因为有外敌的存在苏维埃政府空前团结,大家一致认为伟大的苏维埃精神会带领他们走向胜利,实际上曙光就是属于苏联。可是到上世纪60年代后,那时候战争已经结束,新的领导人如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在苏联大搞改革,斯大林主义被彻底否定,导致苏联走向了由封闭时代到开放社会的过渡阶段。
此时又正处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开放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就把国家建设得焕然一新,这让新时代的苏联领导人第一次产生了对苏联意志的怀疑,即苏维埃精神真的还能带领苏联迈向新时代吗?
这种思想观念赫鲁晓夫有,所以他搞出来“秘密讲话”,戈尔巴乔夫也有,他在对待美国的态度上颇为“暧昧”,当然,叶利钦也避免不了。
说白了,60年代的领导人已经违背了自己的信仰,开始在心底种下“西方生活”的种子,拥有这种观念的人一旦掌权,势必会强行对国家进行一系列“西方化”的改革,完全不管这些改革措施能否适应国家环境。久加诺夫口中的思想腐化,说的正是叶利钦“向往西方”的思想精神。
结语
苏联的辉煌已经不在,俄罗斯也从最开始的社会主义制度转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得不说,那种“西方化”的影子经叶利钦传播后,至今还刻在俄罗斯的骨髓中。那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思想的腐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