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坪镇中学学校简介
京、安、随三县市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是一片教育的热土,这里高扬着京山县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坝坪镇中学。
学校占地2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校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文化氛围浓厚。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文化长廊等建筑气派别致;理、化、生实验室设施规范;体、音、美活动器材种类齐全;藏书丰富的图书室、现代化的微机室、多功能教室、远程教育室……所有这一切,为学校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专任教师中达到本科学历的4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的48人;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荆门名师1人,荆门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人。学校现开设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651人。
始建于1985年的坝坪镇中学,原名坝坪镇第一重点中学,她是教育发展的产儿,又是教育改革的健儿,更是教育创新的弄潮儿!
20世纪80年代是应试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1985年,坝坪镇政府举全镇之财力,集教师之精英,创建了坝坪镇第一重点中学,旨在培养品学兼优的农家子弟上重点高中,考名牌大学,为“秀才之乡”增光添彩。连续多年,学校因中考上线率稳居全县前茅而赢得了“北片一霸”的美誉,坝坪学子的勤奋精神被广为传颂。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随着农村基础教育办学行为的不断规范,至1994年,坝坪镇三所片级初中和一所职业高中先后被撤销,坝坪镇第一重点中学成为本镇唯一的初级中学,学校更名为坝坪镇中学。此时,素质教育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学校在传承淳朴民风、勤奋学风、敬业教风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因贫困、厌学等种种原因而失学的孩子,学校提出了“留住学生就是留住自己”的控流口号,采取了“收费找家长,读书找学生”和“免、减、缓、抵、捐”的软着陆收费措施以控流防辍,并依靠政府,建立起“双线控流机制”,大打“普九”攻坚战,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边远山区学校控流保学的奇迹,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一直保持在99.8%以上,为荆门市义务教育阶段控流保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受到国家督学、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不拘一格辟大道,披荆斩棘拓荒行。坝坪镇中人科学借鉴名校管理经验,大力推行目标量化管理,管出了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管出了学生求知向上的学习风气,管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管出了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坝坪镇中学“三全一体现”(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和目标量化权威性体现)的目标量化管理模式成为京山县教育管理创新的一个亮点。
审视教育难点,聚焦教育热点。当打工潮风起云涌之时,坝坪镇中人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大胆摸索,勇于创新,全面实施留守儿童补位教育。学校开通“三条热线”,架设家校连心桥;建立“假日驿站”,实施无缝关爱;营造“书香校园”,激励学生明志,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学校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多次得到国家、省、市、县的肯定和表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师报、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荆门电视台、荆门日报等均作了专题报道。
迈进新世纪的坝坪镇中学已是满园春色,全国“留守儿童教育先进家长学校” “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安全文明校园”、“依法治理示范学校”、“先进团组织”,市“示范学校”、“最佳文明单位”、“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教科研先进学校”、“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县“十佳人民满意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等身,但学校始终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科研兴校”成为学校创建特色名校的着力点。“十五”期间,学校承担的两个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和《中学数学建模与课堂教学》研究已圆满结题,并出版《自我教育》一书。“十一五”期间,学校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之子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现已申报结题。目前,学校还承担省级、市级、县级课题各一个,教师在科研中不断充实以完善自我,学校在科研中不断发展以提升自我,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筚路蓝缕。从建校时的20间平房、17位教职工、165名学生到现在高楼耸立的校园、74位教职工、651名学生,坝坪镇中学一路汗水一路歌。二十余年来,坝坪镇中人不甘人后,励精图治办教育;不辱使命,负重争先战“普九”;不守成规,求真务实抓管理;不计得失,安贫乐教讲奉献;不孚众望,创新求精谱新篇,开辟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一方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