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阴淮中学前身为江北大学堂,创建于1902年,以后多次更名,1953年定为现名。近20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合格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入选 “中国百强中学”,被北京大学等名校确定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这些地位和荣誉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转型性发展时期,也是阴淮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还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庆典。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我校科学、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争进位、争上游、争第一”的要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特制订《江苏省阴淮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01-2015.12)》。此规划将在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加强学校顶层设计,谋划学校内涵发展蓝图。它不仅是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愿景。
一 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
学校百年史是学校不可多得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从而实现了新的跨越。这既构成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优势,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办学优势
1.现代设施齐全。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精良,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实验室仪器设备年更新率高,能够在较高水平上满足教学需求;图书资料丰富,并逐年增加投入,发挥了重要的资源价值;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以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校园网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格局,实现了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全覆盖。这些硬件设施已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2.教师素质优秀。早在2000年,学校就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称号。目前,有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7人,市学科带头人2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40周岁以下的占38%。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99%。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实力。
3.教学质量一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各教研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学校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稳定在95%左右,其中重点大学录取率在75%—80%之间。学校涌现出一批特优生,近几年有100多人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多名学生的高考成绩获全省前10名。
4.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学校有2个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34个校级课题先后结题。继“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之后,“十一五”期间成功申请省级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各1项。“十一五”期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成果和相关论文500篇,并多次在江苏省重点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5.文化积淀丰厚。学校百余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办学传统,形成了以“爱国、修身、治学”为内核的丰厚文化底蕴。学校有鲜明的爱国传统。同时,校训从最初的“博学、勤恳”、“敦品励学”、“弘毅忠壮”“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等,发展到了今天的“进德修业,弘毅笃行”。这些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凝聚了学校对师生形成勤勉、踏实的修身治学精神的殷切希望。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全校师生努力践行校训精神,实现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
(二)办学经验
1.坚持“传承光荣,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铸就学校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学校形成了“传承光荣,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铸造了“勇于担当、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博爱无私”的精神特质。学校充分挖掘了地方文化精髓和校史资源,确立了“竖起脊梁担事”的学校精神,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才、追求卓越的志向。
2.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理想,实施精品教育。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教育理想,以促进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以精品德育、精品教学、精品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教育。精品教育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即培养“身心健康、志存高远、德才兼备、善于创新的现代文明人”,创造性地实施精品教育,在素质教育探索上形成了特色。
3.坚持“进德修业,任重道远”的责任信念,培育优秀团队。学校在传承“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的基础上,形成了“进德修业,弘毅笃行”的校训,核心内容是勤勉、踏实的修身治学精神。校训是全体师生的责任信念和行为准则,对全体师生具有规定性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坚定信念,踏实践行,而且还激励着教师铭记使命和责任,勤奋务实、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引领着教师处处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化的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求自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4.坚持“科研兴校”“文化治学”的发展战略,打造创新文化。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文化治学”战略,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有效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不断引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