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叙述牛顿之前科学家对地球和太阳引力的研究(表述)
B.结合圆周运动分析,建立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应用)
C.通过对引力规律的推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应用)
D.说出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和单位(标识)
E.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
F.叙述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论意义(表述)
②过程与方法
A.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B.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
C.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与同组成员及组间成员进行交换意见
能协调本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
,通过讨论学习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注意万有引力定律形成过程,认可并赞同各位科学家的贡献(接受)
B.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反应)
C.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信奉)
④人际交往
A.在课堂中充分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
B.能与同组成员及组间成员进行交换意见(交流)
C.能协调本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合作)
基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个人常识,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作了如下处理:
二、重点、难点
①重点:
A.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B.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万有与引力)并能正确运用
②难点:
A.牛顿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同时使用讨论法和演示法。
四、教学仪器
多媒体设备,演示实验设备
五、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
导入
情景回放
图文(太阳系第十行星),实验(模拟双星),视频(神州五号)。
5分钟
教
授
新
课
问题包1
1.是不是牛顿特别聪明,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牛顿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3.如何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20分钟
学生讨论,师生互动——解包1
重点:思路的形成。
1.时代背景:
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
开普勒: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受到来自于太阳的类似于磁力作用。
笛卡儿: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
胡克:行星受到了太阳的引力,证明了在圆形轨道前提下引力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牛顿的成绩:
牛顿于1665年就思考了苹果落地问题,并联系到了地——月间的作用力,但由于当时月球半径测量有误,所以牛顿没有公布自己的理论运算。
牛顿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了:如果太阳可行星间的引力与平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我取得一点成就,只是因为站在前人(巨人)的肩膀上而已”
肯定前人的伟大贡献,揭示机遇与实力缺一不可。
2.掌握扎实的知识,并具有创新精神,而且要有一定的毅力。
3.如果你看到苹果落地你会如何思考?
圆周运动:①
开普勒第三定律②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③
由①②③可得:
万有引力定律:④
G的大小与单位:
问题包2
4.为什么认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正确的?
有何依据?
5.如何才能正确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0分钟
学生讨论,师生互动——解包2
重点:,推广到整个宇宙问题
4.月——地检验
证明:已知:月地距离r=60R(r=3.8×m)
由①
地面附近万有引力等于重力②
由①②得a=2.
7×m/s2
又月亮的绕地周期为27.3天,由圆周运动可知:
即证明了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为同一性质的力。
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利用了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我们研究地球、太阳等天体的质量,发射宇宙飞船、卫星等都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
5.万有引力定律的运用:
对r的理解: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是引力
万有引力普遍性:“万有”
万有引力相互性:
万有引力宏观性:
总
结
新
课
1.注意万有引力定律形成过程,认可并赞同各位科学家的贡献。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能灵活运用万有引力定律
4.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文价值。
5.布置作业。
查找阅读牛顿的生平资料。
书本:P107.(2)、(3)
5分钟
六、课后反思:
1.个人认为成功之处:
我认为本课在定位上还是比较准确的,能抓住学生的特点及当前的课改趋势,而且积极的加
点作了如下处理:
二、重点、难点
①重点:
A.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B.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万有与引力)并能正确运用
②难点:
A.牛顿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同时使用讨论法和演示法。
四、教学仪器
多媒体设备,演示实验设备
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