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理解:(1)列举实例表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近代革命的事实以及现阶段我国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行为习惯以及了解中国国情,从而激发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第一点理由:
所谓实际,包括事物的状况、属性和规律。认识了这些,按它的要求行动,事情才能办好。教材主要是通过列举各方面的实例来表明这一观点。道理不难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并由学生举出他们了解的当地实际事例予以说明。在理论上要注意,客观实际包括客观事物的状况、属性、规律等内容,但不必去解释“属性”、“状况”、“规律”的含义,学生自己体会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第二点理由:
要分为两层来说明问题。一是“制定”路线,二是“执行”路线。
关于第一层可以这样处理:第一步,联系民主革命的史实,对比错误路线与正确路线的具体内容;第二步,启发学生进一步分析两种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由此明确制定路线与从实际出发的关系;第三步,先由学生谈谈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再对“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作出适宜学生接受的解释,不宜采用新的哲学概念。比如可以这样讲解:“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第二层以教师讲述为好。要以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为基础,联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分析指出执行方针政策也要从实际出发。在理论上不要提出新的概念(如个性、共性),可参照上述关于“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路来处理。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第三点理由:
教材主要运用第一、二节的基本原理来阐释这一理由,这又一次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第15段是第一框题的理论核心,是前十几段的理论升华。因而要着重进行理论说明。教材的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人们活动中要处理的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想问题”就是主观、意识在实践基础上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办事情”就是主观、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所以,人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发生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意识,同时意识又可以正确反映它和反作用于它。教材从世界的本原和意识的性质、作用两个方面,提出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根据。
第三,用哲学道理分析人们活动中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原因,并指出什么叫“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什么叫“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并由此得出结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关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可利用学生学过的世界史知识稍加说明。
2、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应同旧唯物主义作对比。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来看,指出它实现了两个统一。一个统一是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观点是既唯物又辨证的。另一个统一是指,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不仅对自然界的看法是既唯物又辨证的,而且对社会的看法也是既唯物又辨证的。
3、旧唯物主义(包括唯心主义也是如此),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不知道应该把哲学运用于实践去改变世界。用这个对比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注重方法,而且它本身就是科学的方法论。
4、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还会在实践中继续发展。
五、青年学生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要结合“议一议”,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宜。主要是从世界观上划清界限,尽力减少宗教的影响。重点要多用事实列举封建迷信的危害。封建迷信的危害表现在:第一,扰乱人心;第二,有碍社会安定;第三,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在前一框题专门讲述过这一点,此处稍加提示就可以了。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教师要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长处和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由学生谈出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教师根据事前所做的调查,结合学生的发言,注意从世界观上总结道理。要注意到,这里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如何看待别人,一是自己怎样办事。调查和讲解需要有这两方面的内容。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从世界观上总结道理。每个人的既成思想和行为,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别人认识它,它就是一个认识的对象。所以教材才说,“把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自己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来认识”,“彻底地反思自己”。中国古代崇尚的一句格言是:“吾日三省吾身”。它表明求得自身完善的人,是很重视正确认识自己的。
六、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问题
1、对哲学史料的讲解,采取概述与重点介绍相结合的方法。
2、在划界中进行介绍,在介绍中划界。介绍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3、作好理论说明。可先讲根本观点,后讲两类史料;也可先讲两类史料,后总结观点;还可按课文顺序进行。无论怎样,通过史料的介绍,最终要把理论观点说准。
七、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意义
1、应采取历史的叙述,概括我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探索。一方面,我们有一些可贵的见解,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作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2、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来是学生经过初中学习就应当了解的知识,但可能会遗忘了,或者是当时就未理解,所以现在还需要进行简要地说明。教材对此有说明,但较少。下面是引自《十五大报告》的一段论述,供教师使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对于第一个意义,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讲解。
在理论方面,运用前面学过的原理和方法论意义的阐述,抓住“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明从国情出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实践方面,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作对比,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同取得的巨大成就作对比,以事实来证明从我国国情出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
4、对于第二个意义,要从制定基本路线和执行基本路线两个方面去讲解。
总的来说,要结合本节第一框题说过的“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那些道理。
从制定路线来说,要介绍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过程,说明它的正确性。应对基本路线的内容有一定的说明,分析时主要是明确它符合我国的实际;要简要地分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我国国情的关系,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可以主要分析生产力状况、经济体制状况,着重说明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应联系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事实来说明它的正确性。
讲述第二个意义,要注意介绍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基本点。《十五大报告》指出:“总的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上引文还不是全部内容,而是同党的基本路线有关的内容。所以,在讲述第二个意义时,应联系到这些内容,说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
八、教学重点、难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是教学重点。
对于这个含义,学生在理解中一般来说不会存在什么困难。关键要弄清楚: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主观是指我们的思想意识的东西,客观是指意识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上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弄清楚其基本含义
实际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和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相符合,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
2、“从哲学原理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是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而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它是主观的东西。因此,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主观与客观相背离,主观与客观相脱节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3、“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问题关键要把握一点:整个社会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即客观现实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客观现实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思想和意识也要不断地随着变化。在看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不能用过去的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也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看待过去的事物。
4、“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国情的关系”是教学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要清楚党的基本路线是主观的东西,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客观的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要求我们在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时候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要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国情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前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提和基础。同时,党的基本路线又在指导着我们改造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够指引我们不断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的胜利,才能不断地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
5、“青年学生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是教学难点。
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怎样想问题、办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培养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首先要了解我们的过去,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只有了解了过去,才能够在过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这样他们才能够明白历史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来想问题、办事情。但青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还需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认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样才能够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总体来说,青年学生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关键在于两点:一方面学习历史,通过书本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了解中国的国情。
书本最后讲到了青年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国情,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1)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2)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只有了解国情,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
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教学重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关系到后面的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的学习,在这里主要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意识的反映
7、“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是教学难点。
这一部分书本主要用小字进行了说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旧唯物主义虽然也是坚持唯物的观点,但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较,它们本身又有着缺陷:
(1)旧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相混淆。
(2)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它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离。没有认识到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认为世界的运动是一种机械的运动,只承认变化而不承认发展。
(3)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走向了唯心主义。
教法建议
1、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列举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进行说明,或者针对我国社会上或其它各种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一些领导干部不顾实际的瞎指挥、科学研究上的脱离实际的后果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某些地区的不顾实际的做法进行调查访问,让学生清楚不从实际出发的危害。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意义: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讲述我国国情的资料,上课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参照学生找出来的材料,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如果违背这些基本国情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
3、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家和社会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当代青年不了解国情的后果。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师可以先将这两个派别的哲学家的不同观点列出来,让学生比较他们的不同。然后,教师针对这些观点让学生自己画出表格总体比较二者的不同点。
5、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简要地讲述一下哲学史,但不要讲得太多、太深,在这个过程中要偏向于讲述自古以来不同哲学家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争论,说明任何一种哲学首先都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教师只要列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正确观点进行说明即可。
第12页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