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框题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教材分析]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说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即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获得胜利。本框题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讲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日益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不仅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整个社会的人、财、物力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合理配置和实行科学化的管理。
第二层次,讲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全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却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就表现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它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最后,教材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职能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指出了它仍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无产阶级要想改变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就只有通过斗争,彻底埋葬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第三层次,讲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2)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学会历史地发展地系统地看问题的方法,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基本要求:
识记: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活动:收集有关报道,证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
[教学重点]
1、不可调和的矛盾;2、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教学难点]
1、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教法设计]
1、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平等"等问题又有不少模糊认识,现实生活又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在讲解"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选择有时代气息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比如美国总统大选的起伏跌落,书上的插图等丰富的材料,做到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2、可以采用讨论法,例举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假设你是一个织布厂的老板,现在根据客户和市场的要求你必须生产一批彩色棉布。请问:你需要什么原材料?为此,你必须和哪些企业打交道?(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作为织布厂的老板,要生产布匹,需要棉纱、织布机器、电力、水利等能源,染色、的机器等。为此必须要和纺纱厂、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等一系列企业配合,否则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发生了新的变化,分工越来越细密。这节课来认识一下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水平,预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预习题:阅读p28正文段、小字材料及p29第一、二正文段,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讲解新课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板书)
1、生产的社会化(板书)
提问:美国波音公司的B-747巨型飞机是由美国、英国等6个国家的120所大学、1500家大企业、15000家中小企业、20多万人协作生产的。这说明了什么?(资本主义生产已经社会化了)P29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几个你所知道的产品的生产是由多个企业、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全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却属于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当然难以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
2、不可调和的矛盾(板书)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板书)P29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P29第二段)
在当代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但这是以资本家更多地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提问: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回答: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国家的本质。(P30)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巩固题1:阅读p29第三正文段及p29-30小字材料,思考:p30"议一议"。(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活的任何改善,同资本家靠榨取工人血汗聚敛起来的巨大财富相比总是微不足道的。)
巩固题2:阅读P29”名言“,本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
3)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板书)
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里,始终代表着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多名超级富豪担任其政府的部长,远远超过其前任政府,从而使小布什
政府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内阁。在16名内阁成员中,有13人至少拥有超过100万美元的财产,而另两名内阁成员---财政部长和办公厅主任也拥有不逊于此的财产。根据每名内阁成员提供给政府廉政公署的个人财产报告显示,除了布什本人和副总统切尼的财产外,小布什政府内阁成员的财产总计不会少于1.86亿美元。由于每个成员只需提供其财产的大概额度范围,因此真实的数字有可能更大。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布什内阁每个成员平均拥有达1090万美元的身家。68岁的拉斯菲尔德曾在前总统福特麾下任国防部长,在从商25年后,他又被小布什召回政府任国防部长一职,据他声称,自己拥有至少6100万美元的财产。新任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同时又是美国超级铝制品公司(Alcoa)的总裁,也拥有不少于6100万美元的资产。国务卿鲍威尔自称拥有价值1850万美元的资产,事实上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资产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去年一年中,仅演讲费用一项他就收入670多万美元,平均每场演讲收入就为5.9万美元,同时他又趁网络公司美国在线的董事会抛售股票之际大量收购,稳赚一票。布什的这个超豪华内阁不仅使前任克林顿总统的7名高级内阁成员相形见绌,也使他的老布什麾下的6名部长以及里根总统的7名内阁成员黯然失色。而切尼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据估计他至少拥有1400万美元的财产。
②资本主义民主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1886年,自由女神像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落成,它从此成为美国乃至西方国家标榜自由、民主的象征。然而,就在这一年的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工人举行罢工xxx。共有六万多工人上街xxx,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其中在芝加哥有四万多工人参加了xxx。后来,芝加哥工人的集会运动遭到了政府当局的袭击和镇压。尽管国际上声援美国工人斗争的浪潮日益高涨,但美国政府仍然残酷地杀害了领导罢工的工人领袖。
为了纪念芝加哥工人罢工运动,第二国际于18xxx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规定:国际劳动者以后每年5月1日xxx示威。(节选《IhaveaDREAM-我有一个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有一天,这个国家将站起来,并实现它的信条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的人都生来平等。"我有一个梦:有一天,在乔治亚州的红色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子孙们和从前奴隶主的子孙们将能像兄弟般地坐在同一桌旁。我有一个梦: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州,一个有着不公正和压迫的热浪袭人的荒漠之州,将改造成自由和公正的绿洲。我有一个梦:我的4个小孩将有一天生活在一个国度里,在那里,人们不是从他们的肤色,而是从他们的品格来评价他们。我有一个梦:有一天,阿拉巴马州将变成这样一个地方,那里黑人小男孩、小女孩可以和白人小男孩、小女孩,像兄弟姐妹一样手牵手并肩而行。我有一个梦:有一天,每一个峡谷将升高,每一座山丘和高峰被削低,崎岖粗糙的地方改造成平原,弯弯曲曲的地方变得笔直,上帝的荣耀得以展露,全人类都将举目共睹。
3、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板书)--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提问1:看书P31”名言“。回答:(1)本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巩固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2)材料中“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因为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提问2:阅读p29第一段小字材料,思考:p32"阅读与思考"的提示题。(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提问3:《北京人在纽约》剧中有这样一句开场白:"如果你果你爱他(子女),就把他送到纽约来吧;如果你恨他(子女),也把他送到纽约来吧"。即"纽约既是天堂又是地狱"。那么,它是谁的天堂又是谁的地狱?为什么?
富人(资本家)的天堂,穷人(工人)的地狱。因为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巩固总结]
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布置作业]
将社会主义实践分成五个板块,然后将全班向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各自的板块,课下通过报纸、书籍、因特网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