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代三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其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戏剧家汤显祖及其《牡丹亭》。书画上明朝董其昌的“颜骨赵姿”,徐渭的泼墨作画。清朝的“扬州八怪”。
2.思想教育目标:1.归纳明代三大古典小说及其作者,培养学生的归纳、列举能力。2.概括明朝文学艺术的时代特点,分析小说、戏剧、书画繁荣的原因。
3.能力培养目标:1.市民文学的兴盛是明朝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起的必然结果。2.明朝文学艺术的主流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罪恶,歌颂真善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代著名的奇书、戏剧、及其作者。
难点:分析明代小说、戏剧繁荣的原因及主要的思想特点。
  
四、教学过程
明清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家、书法家和画家,把我国在小说、书画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明清时期艺术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边看边回忆对于这些小说的了解,请学生来自己介绍介绍这些小说。
出示总结的表格
作品时间作者特点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充满浪漫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清朝曹雪芹我国古典小说高峰
二、戏剧的繁荣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清朝中后期,各种地方戏都在北京上演。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达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三、书画的成就
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董其昌的书法,吸收了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记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明朝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主。明朝末年的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了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介绍一下徐渭、扬州八怪等人,比如说:郑板桥)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