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继而,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很有建树,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行省制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此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讲述时应结合《元朝疆域》图讲明以下几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应使学生明确三点: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第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时我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我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2.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应突出成吉思汗这个人物。通过讲述铁木真童年经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铁木真的坚强和机敏留下深刻印象。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以加强感性印象。强调蒙古政权的建立,是成吉思汗最大功绩。讲蒙古政权建立的作用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动脑筋”中所引用的《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没有逃避地方……”以突出蒙古政权建立的作用。 3.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或讲述文天祥抗元故事,学习他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可酌情介绍《过零丁洋》及《正气歌》。 4.元朝的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应从农业、水陆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大都、中外往来等几方面讲述。讲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措施之前,可先简述一下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以突出元世祖对农业的重视。讲述交通运输业,一定要结合地图,并注意“会通河”与“通惠河”不要混淆。讲明元朝商业的繁荣,可以元大都为例,并强调它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来自亚洲、东欧、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以引出当时中外往来频繁的景象。关于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我可适当补充些有关的故事和材料。 5.讲述行省制度之前,应先挂出或打出课件《元朝疆域》图,并将元朝的疆域与汉、唐版图进行对比,强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这即是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行省制的内容介绍,应力求简捷。因为它涉及元朝的整套统治机构,较为复杂,是学生掌握的难点。介绍可分为:①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可指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的范围);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关于行省制度的作用,应指出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6.关于民族融合的讲述,应先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所引用的元末诗歌,以加深印象。最后强调民族融合的作用。 7.全课讲完小结时,可提问学生:“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我再总结强调元朝的历史地位。 三、学法指导 1.本课在全册教科书中属于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则侧重于讲民族关系的发展。除文化外,元朝部分只占一课书,所以内容繁多,从蒙古兴起一直讲到元朝的政治、经济及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全课只设两大子目,一是“一代天骄”统一蒙古,二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学习时可把重点放在第二子目。 2.理清基本线索,弄清各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帮助我们认识元朝的整体面貌。 3学习时注意提取知识点,本课涉及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大事。 三个年代:1206年 1271年 1276年 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建立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结合课文想想,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
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3.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对于这两种情况,我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案可不固定。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1.故事会:搜集有关文天祥的故事,在班级小组里交流。或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小组,一同去寻访有关文天祥的历史遗迹。 蒙古官员同汉族官员一样,都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饮酒作乐时,都由许多仆人侍候,仆人为主人把盏敬酒,并击鼓吹奏为之助兴。 2.议一议: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