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历史教学设计——繁盛一时的隋朝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说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是“分组学导”的案例课。“分组学导”教学模式自1999年开始实验,至今已有三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人教社、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等各级领导和专家,对“分组学导”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反复的指导、加工、提炼,使“分组学导”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下面我就结合“繁盛一时的隋朝”这堂课,简单谈谈“分组学导”的具体操作方式。
和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在课间十分钟、学生比较混乱的时候悄悄地进入教室,观察孩子们的性格,尽量将特别外向和特别内向的孩子记住。上课时,当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自我介绍时,再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尤其是眼神。然后根据捕捉到的信息,将学生按性格、性别、能力、智力(从班主任处了解)等因素,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的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二是有利于学生间的资源共享,三是为了使同质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划分好后,教师宣布评价制度:自己预习课文、总结出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得1分;搜集到相关的课外资料并总结整理,得1分;会将前后知识进行对比,得1分;将知识对比做成清晰的历史小报、从历史现象中提炼出观点、联系现实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自我教育,1条得1分;会把历史知识点编成歌谣、作成诗词、谜语、用外语表述等等,出1条得2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答对一条得一分;鼓励创新,有其他方式的现场加分,最后得分多的小组获胜。
宣布评价制度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课堂上的激励机制,教师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体态、语气等,培养学生的信心,鼓舞学生的士气,缩短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归属感,从而精神放松、情绪高昂地投入学习,使思维的河流流淌、奔腾、澎湃。
课前,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已有了初步的知识框架,课堂上便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展现学生的风采,并使学生之间能够共享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品尝成功的快乐。鼓励学生先学,以贯彻新课标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中我还设置了七个问题,这七个问题都是在学生已掌握教材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对教材内涵进行的更深层次地挖掘,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探求历史本质规律。当然,这得感谢新教材,是新教材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放飞思维、踊跃创新的空间,有助于我们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标的思想,渗透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在授课中,我也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巩固,最后设置的几个填空题,便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巩固。此环节的目的是在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
当然,分组学导的示范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因学习的开放性比较强,所以对教师的控班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收放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操作上难以达到十全十美的完美境界,但正是因为这种“缺憾的艺术”,才鞭策着教师一步一步地提高,推动着“分组学导”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总结知识要点、搜集图片、史料、填图,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突破重点。
2.难点
(1)隋初经济的繁荣。通过学生总结繁荣的表现,讨论隋经济繁荣的原因。教师搜集数字,通过学生讨论、师生讨论。用具体数字来突破难点。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述来突破,“作用”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解决。设置“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一题突破难点(2)。
(二)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
(三)课前导学
1.异质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史料。
2.前后知识点进行对比,提倡学习提前,形成多支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渗透点
1.学生歌唱历史歌谣导入新课。
2.学生自己动手填图,加深对大运河的了解。
3.关注社会现实,进行自我教育。
三、教学准备
1.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2.宣布奖励机制。
3.指导好板书员的板书,既要能培养学生的总结、书写能力,又要确保知识线索的清晰。
4.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总结、提炼情况;对相关史料的搜集处理情况(包括制作历史小报、制作课件、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对比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
5.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编好知识要点歌。
6.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隋朝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四、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
五、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上课,同学们,我们厦门五中初一(1)班是一个向上、文明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活泼的班集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当着全国各地这么多专家、领导的面,我们53名同学就拿出勇气来,让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一睹我们厦门特区中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挑战的风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在今天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将选出最佳获胜小组,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获胜者呢?我们45分钟后见分晓。在正式的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册,上册的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讲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为了按朝代衔接起历史,老师编了这几句过渡歌谣,马上就要过新年了,请同学们用《新年快乐》的调子高歌一曲,同学们能不能唱好?
老师表扬鼓励各小组。同学们,正如歌词中所唱:“南朝北朝到后期,权仍分立趋统一,结束分裂盼统一,杨坚建隋顺民意。”
中国历史在经过了长期的分裂、对峙局面后,终于进入了繁荣开放的隋唐时期。那么为什么说隋朝是繁荣的呢?今天我们就到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寻找答案。哪个小组的同学做今天的板书设计师呢?(如果无人写,加大分值,鼓励同学上台书写)同学们课下都已积极地预习过了,老师现在问问同学们,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表扬评价后,老师再问一下同学们,第一个框题是“南北重归统一”,那么南北是怎样重归统一的?
表扬该同学后,老师详讲,我们先从北方的统一说起,请看大屏幕。(教师放北周、北齐对峙的图片)。北朝后期北方存在着两个并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在南方与北齐、北周对峙的是南方的陈(放第二张图片)。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方统一后,和南方的陈对峙的是北周。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隋(放第三张图片),此时和南方陈对峙的是北方的隋(放第四张图片)。5xxx,隋军南下灭了陈,使南北重归统一。老师再问问同学们,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隋灭了陈、而不是陈灭了隋呢?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南北提供了客观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南北各政权的使节往来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另外,自西晋后期,尤其是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其中就包括同学们的家乡福建得到了开发。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当时,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甚至有许多官员也不顾政府禁令参与贸易,获取利益。这时南北双方的人们,都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希望能尽早结束分裂局面。所以说,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南北提供了客观条件。好了,关于“南北重归统一”这一框题,同学们还有材料要补充吗?
教师在学生答隋文帝或隋朝经济的繁荣后,设问: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各是什么?
教师鼓励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封建王朝以农立国,繁荣的基础是农业,请看老师制作的表格,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隋朝经济的繁荣。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因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再加上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隋朝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历史上也把隋文帝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
下面,同学们看课本的前言,有一个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大家讲一讲呢?
评价讲故事的同学后,提问:隋炀帝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吗?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历史又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下面我们就到第二个框题“大运河的开通”中寻找答案。哪位同学先来谈谈“大运河的开通”呢?
教师顺势问:“根据刚才这位同学的表述,隋炀帝为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也不是完全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他贪恋江都美景,搜刮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耀兵江南、攻打高丽的目的。但他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关于大运河的开通,同学们还有材料要补充吗?
教师或借“四渠”或借“邗沟”的情况,导出问题“这么一项伟大的工程为什么能在隋朝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出三条:
大运河开通后,大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古人曾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意思是说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为什么水运在古代那么重要?
教师出示现在的运河示意图,请同学们和古运河图对比,说出古今运河有何不同?
同学们还有材料要补充吗?找准切入点,请同学看图,在图上填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填对的前三名各得2分,其他的得1分,填不完、填不对,不得分。
本节课我们学完了,老师抽查几个问题,看看同学们基础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教师出示题目抽查。
评价、修改板书员的板书后,请板书员小结。
鼓励创新,鼓励用各种方式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分裂、融合都是历史的主流,历史就是在这分分合合、盛盛衰衰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在这分合盛衰中一步一步地提高着,从而构成了给人以智慧、启迪的历史画卷。
今天的获胜小组是第1组,同学们掌声祝贺!有不服气的,下节课再决胜负!
同学们齐声高喊“有!”
同学们摩拳擦掌。
齐声高喊“能!”学生乐器伴奏,师生齐声唱:南朝北朝到后期,权仍分裂趋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渐崛起。结束分裂盼统一,杨坚建隋顺民意。南北重新统一后,隋唐两朝现盛世。
学生认真听。
板书设计的学生上台,开始书写板书:(课题)
1.学生简答:581年,杨坚建立的。
2.学生详答:杨坚是北周外戚,夺权经过。
3.学生回答得十分详细:从杨坚的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开始……
学生一定会照书简答:5xxx,隋军南下,灭了陈,统一了南北方。
学生看大屏幕,认真听。
学生讨论:1.可能会讲陈后主的故事,陈的腐败导致灭亡。2.可能会讲隋文帝励精图治的故事,国力强盛,灭了陈。3.学生可能会做小报,对比隋、陈情况。4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需要老师充分引导才能答出来。
学生认真听、思考。
&n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bsp;课内资料:1.隋朝疆域图,厦门的孩子肯定会注意到台湾。2.隋朝经济繁荣的情况。
课外资料:1.陈后主简介2.隋文帝简介学生讨论,答出表现及原因。
学生齐读表格,讨论得出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学生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学生总结出历史知识要点,其中包括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学生肯定答“不对”。
课内资料:1.大运河四渠的情况。2.想象图。
课外资料:1.邗沟的知识点。2.广通渠的知识点等。
学生讨论答:1.隋南北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2.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几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经济实力。3.有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学生答:古代无飞机、火车等工具,用车、马、人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水运则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学生看图,小组讨论:1.现在的运河不经过洛阳。2.现在的运河北段淤塞,不通航。
学生小组讨论,填图,教师指导。
学生回答。
板书员小结。
学生特长小结,如英语、诗词等。
学生认真听。
学生再次摩拳擦掌。
解除学生的紧张感,鼓舞学生的士气。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讲明按朝代衔接历史,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增强历史感。
唱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高昂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简单的设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表述的欲望。
学生写板书,一是锻炼了学生的书法,二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线索的把握,三是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中,更好地驾驭课堂。
说明学生预习不充分,知识面窄,教师要加大补充信息量;说明学生充分预习,表扬,加分。
学生预习充分,应大力表扬鼓励,但要提醒简述。
“分组学导”中,学生材料的开放性较强,教师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案
这一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学生一般一嫌麻烦,二不感兴趣。不会准备得太详细。教师要精心准备。
学生一般会答到此程度,表扬。
“分组学导”中的“导”简而精。
用四张彩图表示了南北对峙和南北统一的情况,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答故事,教师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醒简述,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原因,从而表明自己的历史观点。
加分,如和前边内容重复,择一展示即可。
“分组学导”中,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也需要精讲细讲。
不设置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宝库豁然打开,在他们尽情倾倒的过程中,教师穿针引线,串起粒粒珍珠。
及时将学生引回课题。提醒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学生材料丰富,教师注意把握时间。提醒学生学会总结、简述。
“分组学导”中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培养学生由表象到实质,总结、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用数字说明历史的真实性、可信度。
缓解放松学生的情绪。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想讲故事的学生会很多,控制好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炼、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学会初步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语气引导学生答出“不对”,下面教师讲解时,能更吸引注意力。
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便于正确评价和认识隋炀帝。
不设置问题,再次打开学生知识的宝库,“分组学导”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分组学导”中,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沿着历史课题的轨道运转。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如有则表扬,注意时间;如无则教师补充。如果学生出示现在的运河示意图,则教师不出示。
培养学生看图比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强化了知识的落实,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
落实基础知识,以备考试之需,“分组学导”既为学生的一生着想,更为学生的每一天负责。
“分组学导”的小结,落实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学科渗透。
再次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课下学生又会积极主动地搜集材料,准备下节课。
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我们厦门五中初一(1)班是一个向上、文明、活泼的班集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当着全国各地这么多专家、领导的面,我们53位同学就拿出勇气来,让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一睹我们厦门特区中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挑战的风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很好,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今天上课的过程中呀,我们将选出最佳获胜小组,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获胜者呢?我们45分钟后见分晓。
在正式的比赛之前呀,我们先来热热身,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今天呢,我们一起进入下册的学习。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讲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为了按朝代衔接起历史,老师编写了这几句过渡歌谣,马上要过新年了,请同学们用《新年快乐》的调子唱一下,同学们能不能唱好?好,让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学生用电子琴伴奏,师生齐唱):“南朝北朝到后期,权仍分立趋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渐崛起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结束分裂盼统一,杨坚建隋顺民意。南北重新统一后,隋唐两朝现盛世”。
同学们唱得响亮又动听,每个小组得朵花。同学们,正如歌词中所唱:“南朝北朝到后期,权仍分立趋统一,结束分裂盼统一,杨坚建隋顺民意”。中国历史在经过了长期的分裂、对峙局面后,终于进入了繁荣开放的隋唐时期。为什么说隋朝是繁荣的呢?今天我们就到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寻找答案。哪个小组的同学做今天的板书设计师呢?好,这位同学,设计得好,最后给你们小组加两分。
同学们课下都已经积极地预习过了,老师现在问问同学们,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生:隋是取代后周建立的,因为杨坚的父亲辅佐宇文泰建立北周,被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历任北周朝廷要职。杨坚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杨坚成为隋静帝的外祖父,静帝年幼,只有七八岁,军政大权就都落在了杨坚的手上。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这位同学讲得语言精炼,过程生动,这既是隋朝建立的过程,也是外祖父夺取小外孙皇位的故事,很好,得1分。老师再问一下同学们,杨坚建隋后,南北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生:5xxx,隋军南下,灭了陈,统一了南北。
师:这位同学从书上找得很准确,得1分。老师来把这个问题详细地说一说。要讲南北是怎样统一的,我们先从北方的统一说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放第一张图片:北周、北齐、陈对峙的彩图)。北朝后期,北方存在着两个并立的政权──北周和北齐;在南方,与北周、北齐对峙的是南朝的陈。我们再来看北方的情况(放第二张图片:北周军队攻向北齐)。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北齐,统一了北方(放第三张图片:北周、陈对峙图)。北方统一后,北周又和南方的陈对峙。我们再来看北方的情况。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朝(放第三张图片:隋与陈对峙图),此时又出现了一个北方的隋与南方的陈对峙的局面。5xxx,隋军南下,灭掉了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放第四张图片:南北重归统一)。老师现在再问问同学们,在这个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隋灭了陈而不是陈灭了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陈后主灭亡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生1:从陈方面说,统治腐朽、国力衰弱,就被隋灭亡了。
生2:老师,我们小组还有补充,陈的灭亡,还因为陈后主的迷信。他因为相信王气在此,隋军不能怎样,才使自己的国家成了迷信的殉葬品,迷信祸国殃民,这就是有力的证据。我们小组的同学还想提醒大家:现在,仍有人执迷不悟,还迷信李洪志和他的###,拿自己的亲情、生命作迷信的殉葬品,我们组希望大家听了陈灭亡的故事后,应该牢记历史的教训,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抵制###。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既从陈的角度介绍了为什么是隋灭了陈,又联系现实,表达了对迷信的痛恨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好,给这个小组加两分。关于为什么隋能灭陈,同学们再从隋方面想想,有没有原因?哪位同学来谈谈?
生1:从隋方面说,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使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生2:老师,我们小组也有补充,我们用一张小报来补充一下,小报的题目是“古代帝王治国对比专版”,总结出了勤俭兴邦的汉文帝、汉景帝、隋文帝,以及荒淫亡国的商纣王、周厉王、隋炀帝。
(学生就此问题各举一个正、反实例,教师适时打住。)
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说,隋文帝励精图治,提倡节俭,还和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联系,总结出了三位勤俭兴邦的皇帝:汉文帝、汉景帝、隋文帝;三位荒淫亡国的皇帝:商纣王、周厉王、隋炀帝。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说得真好,也给这个小组加两分。同学们从陈和隋的角度分析了隋为什么能灭陈,实际上是找出了隋能灭陈的主观条件。现在,请同学们再把眼光放宽一些,让思路回到刚刚学过的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问题上,从客观环境上来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有没有为隋统一南北提供了有利条件呢?北方怎么样?江南地区怎么样?
生: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发展。
师: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南北提供了客观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在这时已历经了四、五百年了,他们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呀,愈到后期,南北政权的使节往来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另外,自西晋后期,尤其是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其中就包括同学们的家乡福建得到了开发。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当时,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甚至有许多官员也不顾政府禁令而参与贸易,获取利益。这时南北方的人民,都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希望能尽早结束分裂局面。所以说,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南北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好了,关于南北重归统一这一框题,同学们还有材料要补充吗?
生:我做了一张“隋朝疆域图”的小报,这幅图上的长安在今天的陕西西安,江都在今天的江苏扬州,洛阳在今天的河南洛阳,我们厦门大约在这个位置(用笔点一下)。我最想说的是,与厦门隔海相望的流求就是今天的台湾,三国时台湾被称为夷洲,到元朝的时候,又改称琉球,元政府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的事务,以后明清两朝都对台湾实行过有效管辖。从这些史实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惜的是,50多年前,台湾被人为地与祖国大陆分隔开了,但两岸人民的心从未分开过,如今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台湾某些官员却唱着违背人民心愿的论调,例如,据厦门某报纸的一则新闻,台湾新娘中有许多是我们厦门人,台湾歧视、排挤的是大陆籍妇女。其实,生活不方便的不只是这些妇女,还有他们的丈夫和孩子,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说,“男人要家,孩子要妈”。所以两岸尽快统一,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因为,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祖国才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我们大家的妈。
师:说得真好,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我们大家的妈。这位同学既联系了旧知识,还提前了解了新知识,更有对社会现状的关注,祖国的统一也一定指日可待,请加上两分。
好,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南北重归统一。南北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从而使隋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什么景象呢?
生:繁荣。
师: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里,人口有大幅度增长,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可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请得1分。封建王朝以农立国,繁荣的基础是农业。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表格,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隋经济繁荣的表现。
生:老师,我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替你读,给我1分,行吗?
师:好!你替老师做事情,老师很感动,谢谢你,只要你读得好,就奖励你1分。
学生读表如下: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师:读得很好,得上1分,通过这位同学读的数字,我们可以得出3个结论,即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贞观政要》里曾说过:隋“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仓库丰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是少见的。老师再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隋朝的经济这么繁荣?即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抢答: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两条是隋朝繁荣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勤耕作,隋朝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历史上也把隋文帝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前言,有一个隋炀帝赏琼花的传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看课本,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
师:讲得很流利,得1分。隋炀帝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吗?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又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下面我们就到第二个框题“大运河的开通”中寻找答案。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大运河的开通”呢?
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师:好!这位同学介绍了关于大运河开通的重要知识点,得1分。这位同学说的第一句话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凿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生:不对。
师:也不是完全不对,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目的和动机不是单一的,他有贪恋江都美景、搜刮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耀兵江南,攻打高丽的目的。但他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关于大运河的开通,同学们还有材料要补充吗?
生:我补充一幅隋朝大运河图,(指图讲)大运河北达涿郡,在今天的北京;南至余杭,在今天的浙江杭州;中心是洛阳,在今天的南洛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其中的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经吴国邗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竣的。另外,这儿还有一段广通渠,广通渠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位于渭水之南,是为解决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的问题而开挖的。
师:说得非常棒。这位同学用一张小报就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关于大运河的知识,尤其是隋文帝时开凿的广通渠和春秋时开凿邗沟的情况,请得两分。老师借你的图用一下:同学们请看图,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运河,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这么一项伟大的工程。为什么能够在隋朝完成呢?
(三位学生先后回答):隋朝南北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有旧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师:大运河开通后,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古人曾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下面老师又不明白了,为什么水运在古代那么重要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古代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动力小、速度慢、费用大。相对来说,水运则动力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在古代很重要。)
师:关于大运河,同学们还有补充材料吗?
生:我补充现在大运河的情况,我这儿有一幅现在运河的示意图。
师:这位同学搜集到了现在运河的示意图,得1分。那位同学,请把你的隋运河示意图借老师用用,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比较一下,古今运河有何不同?
生:今天的运河北段泥土淤塞,不通航了;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师:你们谁知道,今天的运河为什么不经过洛阳了?
生:课本第63页,有幅《元朝运河示意图》,元朝以大都为都城,隋朝时是以长安为都城的,元朝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北移了。于是,元世祖便派人开了一条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还在我们这位孙老师的家乡──山东开了一条会通河。对不对,孙老师?
师:对对对,非常对,我们山东那段运河呀,是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
生:老师,我想给大家出个谜语好吗?
师:谜语?与大运河有关吗?
生:有关。
师:好,那你说吧。
(生1出示谜语:一个中心两个点,经过五河分四段。运河浩荡过六省,一个数字掉里边。)
生2:六?七?三?是三。
生1:正确。
师:设计谜面和猜对的同学每人都得1分。好了,本节内容我们学完了,请看老师的练习题:
(教师出题,学生答)
师:好,下面请板书员小结:
(板书员念板书如下:)
板书员:学完此课,我有所感想,现场作诗一首:
隋朝盛世风采显,
可怜昙花只一现。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历史教训记在心,
新世纪里谱新篇。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板书设计得好,诗也写得好,得两分。同学们,统一和分裂都是历史的主流,历史就在这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盛而又衰、衰而又盛的过程中前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也在这分合,盛衰中一步一步提高着,从而构成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的历史画卷。今天的获胜小组是第一组,同学们掌声祝贺!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历史教学设计——繁盛一时的隋朝》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历史教学设计——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历史教学设计——繁盛一时的隋朝》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