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xxx政府。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
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xxx性。
教学设备
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指导性补充。)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板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xxx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放录像或放投影片。)请同学们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国民政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尤其是武汉和南京的矛盾。同为国民党政权,如何调和成为解决时局的关键。
2.“宁汉合流”(板书)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xxx政变,使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有妥协趋势。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板书)
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学生回答。)
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问:“宁汉合流”之后的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哪个阶级的代表?为什么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通过比较说明国民政府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掌握历史阶段性特征的能力。)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所以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xxx统治的建立。
请同学们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再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整理出国民政府自1925年7月—1927年秋的演变线索。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商量。
(教师可留时间给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线索誊写在投影片上,上台演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析。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
4.蒋介石镇压革命(板书)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
问:什么是三大政策?(学生回答。)
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发布的“秘密第一号令”就是所谓的“清党”,通缉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达一百九十多人,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百万人以上。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页,阅读第二自然段和第2页第一、二自然段。
问:被蒋介石杀害的优秀共产党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学们一起回答。(学生回答。)
蒋介石不仅屠杀共产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
问:被杀害的国民党左派是谁?同学们一起回答。(学生回答。)
不仅蒋介石镇压革命,旧军阀也残害革命人士。
5.张作霖杀害李大钊(板书)
(找学生朗读第2页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导学生看《李大钊英勇就义》图。)
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1933年,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举行公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联高举在最前面。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页这幅挽联。(齐读可渲染气氛,进一步烘托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李大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
虽然蒋介石等新军阀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与旧军阀如出一辙,但是他们之间又矛盾重重。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板书)
请同学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国民大革命时,1926年北伐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北伐部队迅速占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3页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图。
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济南都有哪些残暴行径?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所以日本阻挠北伐,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蒋介石绕道北上,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软弱。经过北伐部队将士的拼力奋战,6月张作霖退往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改为北平。我们讲了两次北伐,请同学们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概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综合:投影片《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
三、东北易帜(板书)
1.皇姑屯事件(板书)
(结合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讲一讲:我所知道的张作霖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问: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决定除掉他,重新扶植听话的代理人。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
义的残暴本质。(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
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当时张学良只有27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于它,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学生融入历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西安事变中更有所体现。(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xxxx年10月15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为他的爱国之举,我们缅怀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台湾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始混战。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找一位同学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生小结。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检测教学效果。)
【复习巩固】
1.课堂练习:P4第一题。(学生回答。)
2.课堂讨论:P4第二题。(学生自由讨论,可各抒己见。)
3.课后活动: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东北易帜》。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亦可逆向思维。)
附录
投影片(1)课本第1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片
打印本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xxx政府。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
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xxx性。
教学设备
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指导性补充。)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板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xxx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放录像或放投影片。)请同学们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国民政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尤其是武汉和南京的矛盾。同为国民党政权,如何调和成为解决时局的关键。
2.“宁汉合流”(板书)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xxx政变,使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有妥协趋势。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板书)
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学生回答。)
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问:“宁汉合流”之后的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哪个阶级的代表?为什么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通过比较说明国民政府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掌握历史阶段性特征的能力。)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所以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xxx统治的建立。
请同学们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再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整理出国民政府自1925年7月—1927年秋的演变线索。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商量。
(教师可留时间给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线索誊写在投影片上,上台演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析。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
4.蒋介石镇压革命(板书)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
问:什么是三大政策?(学生回答。)
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发布的“秘密第一号令”就是所谓的“清党”,通缉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达一百九十多人,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百万人以上。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页,阅读第二自然段和第2页第一、二自然段。
问:被蒋介石杀害的优秀共产党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学们一起回答。(学生回答。)
蒋介石不仅屠杀共产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
问:被杀害的国民党左派是谁?同学们一起回答。(学生回答。)
不仅蒋介石镇压革命,旧军阀也残害革命人士。
5.张作霖杀害李大钊(板书)
(找学生朗读第2页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导学生看《李大钊英勇就义》图。)
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1933年,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举行公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联高举在最前面。
请同学们齐声朗
读第2页这幅挽联。(齐读可渲染气氛,进一步烘托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李大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
虽然蒋介石等新军阀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与旧军阀如出一辙,但是他们之间又矛盾重重。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板书)
请同学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国民大革命时,1926年北伐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北伐部队迅速占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3页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图。
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济南都有哪些残暴行径?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所以日本阻挠北伐,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蒋介石绕道北上,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软弱。经过北伐部队将士的拼力奋战,6月张作霖退往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改为北平。我们讲了两次北伐,请同学们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概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综合:投影片《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
三、东北易帜(板书)
1.皇姑屯事件(板书)
(结合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讲一讲:我所知道的张作霖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问: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决定除掉他,重新扶植听话的代理人。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
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当时张学良只有27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于它,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学生融入历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西安事变中更有所体现。(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xxxx年10月15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为他的爱国之举,我们缅怀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台湾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始混战。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找一位同学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生小结。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检测教学效果。)
【复习巩固】
1.课堂练习:P4第一题。(学生回答。)
2.课堂讨论:P4第二题。(学生自由讨论,可各抒己见。)
3.课后活动: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东北易帜》。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亦可逆向思维。)
附录
投影片(1)课本第1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片
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