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1)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教学重点。总理衙门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它是清朝建立的第一个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机构。关于总理衙门的建立,我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即总理衙门建立的原因、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以及它的建立所带来的影响。①总理衙门的建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从国内来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逐渐地由疑忌变为依赖。从国外来说,面对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也需要寻找能替他们效劳的代理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就多次要求清政府建立专门机构,由政府要员和他们进行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②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很大,它由奕訢等充任办事大臣,地位高于六部,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展到经管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方面事务,权力很大。③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政局的一次重大变动,对以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洋务运动是又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教学难点。洋务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如何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这对于师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法建议
1.关于"清朝政局的变动",建议教师紧扣"变动"一词,设计一些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如"清朝政局何时开始变动,为何要变,怎样变,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启发学生整理形成一个提纲挈领的知识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解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关于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两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即清政府内外交困,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才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对世界毫无所知,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反对一切变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保守、最腐朽的集团。洋务派则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两派从表面上看似乎差异很大,但这仅仅是区别在对待外国事物上。对内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两派本质上都是要维护封建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洋务运动。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具:视频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对于清政府来讲,当时外有侵略者的势力,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的统治没有垮下来,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撑呢?(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引出课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xxx势力进一步勾结,导致了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
3.讲授新课(出示图片)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奕訢)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衙门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朝负责外交事务的中央一级的机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英美、法等国的交涉都是由沿海地区的地方官办理。对此,外国人非常不满。他们多次要求清政府设中央一级的对外办事机构,由政府要员和他们直接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曾和洋人打过交道,而且很受外国人赏识的恭亲王奕訢充任办事大臣,主持各项事务。
总理衙门职权很大,它的地位高于中央的六部,起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大到经营铁路、开矿、制造机械等事务,成为清廷的决策机构。
后来的事实证明,外国侵略者正是通过这一机构中国的清朝统治者施加影响,以达到通过清政府控制中国的目的。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引述鲁迅先生的《说面子》: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
约不很多。
但近来从外国人的嘴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
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
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
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
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
风了。这是不是事实,我断不定,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
大清帝国就是这样在维持着这个老大帝国的面子。
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861年,咸丰死,八大臣辅政,慈禧勾结奕訢,发动政变,处死肃顺等三人,流放其余五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清军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
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需要依重汉族官僚曾国藩。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扩大了。
四、洋务运动
1.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洋务派主要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矿企业,制造船炮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訢,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那时候凡是和外国人有关的事都被称为"洋务",而这一派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因而被称为"洋务派"。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
①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
让学生看"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PPT课件
③洋务派除办军事、民用工业外,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还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了管理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衙门。
3.评价:
①洋务派所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所采用的技术设备,都是外国淘汰
下来的旧技术设备,所办工业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人,况且清朝统治者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已经被西方侵略者吓破了胆,还怎样谈得上什么"自强"。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企业也是官僚式的管理体制,企业中贪污腐化无所不有,等同于清朝的官场,因此,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也是经营不善,连连亏损,更谈不上什么"求富"。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结: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产物,其目的是强化封建国家机器,对付人民的革命运动。至于对外,他们早被洋人的坚船利炮吓破了胆,"自强"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招牌。洋务运派办的工厂,技术上依赖于洋人,得到的多是过时的机器,落后的技术,这样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永远落后,又怎么能够强起来呢?
说到"求富",洋务派的企业实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管事人独断专行,挥霍、贪污样样干。当时有"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受用不尽"的说法,洋务派的"求富",最终不过是肥了自己,损了国家。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洋务派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外交、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也曾经对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板书设计
一、清朝政局的变动
变动的根源:内外xxx力量的变化和勾结
①总理衙门的建立(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政变(内部夺权斗争)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二、洋务运动
原因:清王朝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作用:
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