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西方文明之源”为题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课文两个子目,分别点出了古代希腊历史的重点是雅典的繁荣,古代罗马历史的重点是兴亡的发展线索。
本课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劳动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力。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他改革政治,扩大了奴隶主民主,从而使雅典的奴隶主统治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在这种高度发达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统治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伯利克里统治时期的雅典达到极盛,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但必须指出的是,伯利克里毕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对初中生具有一定理论思维上的难度;二是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可以联系旧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主要亚非文明古国,指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由此导入新课。也可以利用导言框中的“木马计”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
2.开始讲授新课时,建议先出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3.对爱琴文明教材用小字作了简单介绍,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不必过多展开,只要指出爱琴文明与希腊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即可。
4.讲述希腊城邦的出现,教师应讲清二点:(1)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式是出现一系列城邦国家,城邦是以城市为主体形式的国家,这与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不同。(2)雅典是古代希腊城邦国家中的典型代表。可结合雅典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雅典城邦共和国的特点: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由此还可适当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这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5.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是教学重点,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典型史料,精心设计教法,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正文、小字、插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积极思维,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1)提问:“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成以下表格,投影出示: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繁荣
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2)引导学生探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原因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3)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在学生讨论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6.对斯巴达城邦,教材用小字作了介绍,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这段小字基础上,结合“动脑筋”中的问题进行回答。由于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一目,建议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再请学生整理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最后教师归纳,出示投影:
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教师讲解时,还应注意:(1)布匿战争经过可由学生阅读、介绍;(2)指导学生对照“意大利半岛”和“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两幅地图,看出罗马领土变化情况;(3)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4)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可联系中国奴隶社会结束的时间进行比较,指出中国进入封建时代比西方早近千年。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提供的材料中(文字、地图、插图等)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相关问题的导引,挖掘理论内涵,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对事物全面辩证地认识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你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
答案提示: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只要论之有据,言之有理。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罗马共和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征服战争?请你编写成生动的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
提示: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收集相关资料,自行安排。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窒 侯建飞)
参考资料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指公元前第3千纪末和前第2千纪分布于克里特岛及其周围地区以及希腊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最早一个历史阶段,它也是西欧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约12世纪,从北方来的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多利亚人侵入南希腊,毁灭了迈锡尼文明,氏族制度重新盛行。希腊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倒退。此后,希腊早期历史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阶段:荷马时代:铁器时代开始。约公元前11到前9世纪。希腊原始公社制度逐渐瓦解,奴隶已经出现,正处在阶级社会的前夜。第三个阶段称为早期希腊,时间跨度大约是公元前8到前6世纪,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希腊古典时代是第四个阶段,时间约公元前5到前4世纪,是奴隶制城邦的兴盛和衰亡时期。第五个阶段是马其顿统治下的希腊时期,时间是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控制希腊到前2世纪中期。此后希腊就被罗马征服和统治。爱琴文明晚于苏美尔和古埃及文明,但早于欧洲其他任何古文明,是迄今发现的欧洲最古老的文明。爱琴海有480个以上的海岛,其中克里特岛最大。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的南部,是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它东西长约260千米,南北最宽处大约有55千米,最窄处也有12千米,岛屿总面积达8252平方千米。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此外,它还非常靠近埃及和两河流域,可能是希腊最早接触文明的地区。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是当地的原住民。在古文献中他们被称为皮拉斯基人、卡里亚人、勒结人,与西亚和埃及人联系较多,属所谓“地中海民族”。克里特文明的兴起并不突然,早在公元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前6000年这里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2500年这里已进入金石并用时代,石瓶、印章、匕首金外饰都很精美,在克里特东部还出现了大型L形建筑,印章是为确认物品私有而雕刻的,说明当时克里特社会已出现了贫富的分化,跨入了文明的门槛。但克里特文明的真正兴起,是在公元前xxxx~前1700年间。公元前xxxx年,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约公元前1700年,克里特文明进入最繁荣的时期。克里特文明的标志就是王宫的出现,已经发掘出王宫的城市有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札克罗等,各地王宫建筑的布局和风格都很一致,其中以位于北部的克诺索斯最为宏大。王宫建筑是王权强大的象征,大量宫殿的出现说明当时在该岛已出现了众多的奴隶制小王国,并以克诺索斯为中心逐渐实现了统一。据研究,克诺索斯当时人口达8万,被称为“米诺斯王宫”的迷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各类房间在1500间以上,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它不仅是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还有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税机关,因而也是经济中心。它表明,克里特的米诺斯王朝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以王宫为中心组织起来的,被称为“王宫制度”,可视作欧洲城邦的起源。本课中选用的插图《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中展示的就是当年“迷宫”中宫殿的一部分。不过,关于克里特岛的文明,除了荷马史诗有些记载外,很少有历史记载,而19世纪晚期以前,人们对荷马史诗的可信性还不高。此外,古希腊神话传说曾提到,克里特的贤王米诺斯本是天神宙斯与人间美女欧罗巴之子,他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统治爱琴海诸岛,但其妻却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于是专建一迷宫供其居住,并让雅典年年贡七对童男童女供食用,迫使雅典王子提秀斯偷入迷宫将此怪杀死。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对荷马史诗的记载深信不疑,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选点和初探等先期工作,从1900年开始,他领人在克里特岛的北部一个叫克诺索斯的山冈上正式开始发掘工作。发掘证明:岛上手工业很发达,有青铜、金银和宝石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尤以金项链、手镯等最为精致;彩色陶瓶薄如蛋壳。已发掘的米诺斯王宫依山而建,占地约二公顷,大多是两三层的建筑。墙壁下部是用石头砌成,上部则是未经焙烧的砖坯。宫内有浴室、仓库和庭园,有供水和排水设备。王宫布局不求对称,千门百户,阶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迷宫”之称。整个建筑群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庭院非常开阔,四周宫室环抱。各建筑之间有长廊阶梯互相联接,宫内铺设了许多不同口径的供水和排水管道。庭院的西部是政事用房,最重要的厅堂在楼上,有宽阔的楼梯通向那里;政事用房的西边,是主要的仓库,一排一排的房子里放满了大小不等的陶罐、陶缸等器皿。这些陶器里分别装有油、酒、谷物、羊毛等各种各样的克里特岛的特产。而在另外的一些库房里,存放着一些体积小但比较贵重的物品。王后的居室最漂亮,里面排列着下细上粗的圆柱,地面铺有平整石板,四壁绘有海涛飞鱼、森林彩禽、摇曳着舞姿的少女和国王贵族行乐图。画中的人物面目衣着详细而真实,美丽的少女头戴花冠,身着飘逸的长裙轻歌曼舞;剽悍的斗牛士脚踏画靴、身穿紧身腰衣,在公牛背上自如地翻腾。描写自然景物尤其是海中动植物的壁画,形象生动而逼真。飞鱼在碧波上掠水,彩禽在茂林中追逐,画面处处洋溢着人间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北宫门外是一座剧场。但是,最重要的发现还是文字的发现,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线形文字A”的线形文字,这种线形文字使用简便,为了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相区别,考古学上称之为线形文字A。这种线形文字有137个不同的符号,其中的三分之一是从原来的象形文字中继承下来,或者对象形文字略加改变。人们至今尚未释读成功线形文字A。以王宫为标志的克里特文化,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xxxx~前1700)、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前1450)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前1100)。新王宫时期克里特文明进入繁荣期,此时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着克里特,而且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殖民地和商站遍及整个爱琴海,其势力达于罗德斯岛、米利都、迈锡尼、雅典、底比斯及利巴拉群岛。在埃及第十八王朝宰相列赫米拉墓中,有一幅壁画表现的是克里特使节奉献文物的场面,上有“海中诸岛及克夫提乌大君和平抵达”的题词。据猜测,“克夫提乌”即克里特,可见克里特与埃及交往之深。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称米诺斯为海上统治者,“征服了许多土地”。鼎盛时期的克诺索斯总人口在10万以上,可能是当时地中海区域最大的城市。克诺索斯和爱琴地区的不少地名如科林斯、哈利卡纳苏斯等一样,都以nth、ss为词尾,这种词尾均不为后来的希腊所有,可见克里特文明是本地人所创造。约公元前1400年左右,王宫突遭毁灭,原因不详。有的学者认为是海啸或迈锡尼人入侵所致。迈锡尼文明的创造者属印欧语族,其老家原在多瑙河、顿河一带,是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才移居希腊的。这些移民,包括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多利亚人、伊奥尼亚人,自称是神明希伦的后代,因而获得了“希腊人”的称号。迈锡尼见于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传说当时希腊联军的统帅便是迈锡尼王阿林门农,因此迈锡尼当时可能已是一个强大的城邦。因是传说,学术界历来未敢相信。但这种状况,终于在开始被打破。这一年,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小亚细亚东岸的希萨立克进行了发掘,并认定此地就是历史上特洛伊的所在地。1876年,他又对迈锡尼遗址进行了发掘,证实了史诗中有关“迈锡尼富于黄金”的传说。南希腊早期奴隶制城邦的文明,以迈锡尼为代表,遗址包括城市、王宫和古墓。在贵族墓中保存有大量金面具、金杯、银盆、青铜宝剑等物,上面雕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神态逼真。迈锡尼的城墙用巨石垒成,城门上有两只雄伟的石雕狮子,称为“狮子门”,它的遗址至今仍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原是住在多消河、顿河一带的游牧民族移居希腊半岛,他们带来了克里特人没有的东西:两匹马拉的轻型战车。这些新来的印欧语族人分为两部分:其中较早的一批讲原始爱奥尼亚方言,定居于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希腊一带;较后的一批人主要讲亚该亚方言和伊奥尼亚方言,前者主要分布于伯罗奔尼撒,后者则定居于北部希腊。迈锡尼人即亚该亚人显然比克里特人落后,当米诺斯文明已进入它的繁盛时期之时,迈锡尼人才在克里特的直接影响下,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起自己的王国。米诺斯王宫是开放型的,四周不设城墙望楼,而迈锡尼王宫却是带有围墙的城堡,它居高临下监视着脚下的平原,显然是为支撑王位而修建的。迈锡尼的国王称“瓦纳卡”,权力遍及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负责制定宗教日程、监督宗教仪式等等。处于第一位的人物称“拉瓦凯塔”,他是“武装的人”的首领,即军队的实际指挥官。迈锡尼文明以公元前1500年为界标,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此以前被称为“竖井墓王朝”;在此之后,则被称为“圆墓王朝”。竖井墓把墓室置于地下数米处,陪葬品最初主要为青铜武器,以后多为金面具、金额带、金角杯、金指环、金印章等,有时一个墓葬内的金银葬品就多达870件。到目前为止,这类墓葬在城堡内外只发现两处,许多墓形成一个圆圈:称为墓圈A、墓圈B。从竖井墓中发现的大量克里特产品以及来自埃及、小亚等地产品来看,当时迈锡尼王公、贵族显然处于克里特文明的强大影响之下。但1500年以后,迈锡尼的墓葬制式突然由竖井式改为圆顶,且风格变得非常豪华:墓顶高13.2米,墓门高10.5米,门内过道所用石盖重达120吨,其规模大大超过克里特类似工程,显示了迈锡尼王权的强大与自信。到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终于入主克诺索斯王宫,并迎来了迈锡尼文明的鼎盛期。这时的迈锡尼城堡几经扩建达于极盛,其城墙以巨石环山而建,高达8米,墙厚5米,城堡大门有双狮拱卫。王宫建在城堡内的最高处,中央大厅被置于对称布局的首位,内设神灶、宝座。这与米诺斯王宫大不相同。迈锡尼等城邦也使用线形文字,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B。从已掌握的资料得知,迈锡尼人入主克诺索斯王宫后,曾借用米诺斯的线文符号记载迈锡尼语言,线形文字B正是在线形文字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都有大量泥版文书出土。但从文字字形本身的发展看,线形文字B的符号和米诺斯的线形文字A是一脉相传的,都有表示音节的符号90个,只是线形文字B常用的符号已缩减到59个且拼音倾向更为明显。虽然线形文字A尚未释读成功,但是1952年英国学者文特里斯释读成功了线形文字B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从而揭开了爱琴文明之谜。已经释读成功。线文B所记录的材料大多是王宫库藏和各地贡物,因此大多是经济文书,对了解迈锡尼社会经济极为宝贵。这些经济文书涉及畜牧业、农业,以谷物为单位的地租,拨给各业的原料和产品定单,闲置和被占用的劳动力、国王、贵族和个人拥有的奴隶,王宫向个人和集体征收的捐税,已交纳和有待收取的财物,以及军队的编制、指挥和活动,估计祭神时供品的定额,等等。虽然都是经济文书,好在不仅在迈锡尼有发现,在派罗斯及其他许多地方亦有泥版文书出土,因而大大丰富了关于迈锡尼文明的知识。从这些泥版文书提供的资料看,农村公社的传统依然存在,这表现在“克托那”即份地制的存在上。尽管这种份地已划分为“私有份地”即“基提迈那克托那”和“村社共有”即“科克迈那克托那”两种形式,但土地私有制已在迈锡尼社会中确立。如派罗斯一块泥版提到某处土地占有情况:国王占30单位,将军占10单位,农村贵族三人共占30单位,而普通农民则不足1单位。据估计,当时2.4单位约合一公顷,可见农民土地被剥夺之重。奴隶制也已经形成,有人从派罗斯泥版文书列举的4000人中识别出奴隶1000人左右,即奴隶占总人口的1/4;奴隶分为国王或宫廷和私人奴隶,如有一个奴隶主拥有各类奴隶达56名。迈锡尼文明后期,迈锡尼等许多城邦组成联军远征特洛伊,虽然取胜,但十年战争损耗了本身实力。公元前约12世纪,迈锡尼诸城邦被另一支希腊人多利亚人征服,文明衰落。
斯巴达
斯巴达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古代希腊著名城邦。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入侵的多利亚人建立了斯巴达城,最初的斯巴达是由四个村庄组成的,直到公元前4世纪也没有城墙。这些多利亚人就是斯巴达人,他们逐渐征服了周围一些地区,建立了斯巴达城邦国家。在斯巴达,斯巴达人是统治斯巴达的奴隶主阶级,他们是城邦中的全权公民,最多的时候也只有9000户左右,斯巴达的男性公民是斯巴达国家统治者。斯巴达人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大部分变为奴隶,称为“希洛人”,小部分驱逐到边区,称为“皮里阿西人”。全体斯巴达成年男子都是全权公民,战时,他们都是英勇善战的战士,本课插图《斯巴达战士铜像》是一尊古代希腊作品,它真实地再现了斯巴达战士的形象。公元前5世纪,他们大约有9000户,每户从国家领得一份土地和耕种土地的希洛人。土地和奴隶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得转让买卖,以防斯巴达人财产分化。希洛人是斯巴达人集体所有的奴隶,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约有20万人。他们住在斯巴达人庄外,固定在土地上,有自己的家庭,带着自己的农具和种子给斯巴达人耕种,每年向主人缴纳大量谷物和乳酪。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战时还要担负运输、修筑工事等劳役。斯巴达人对希洛人严加防范。为了巩固统治,每年监察官上任,就屠杀一次希洛人,以铲除可疑分子和在体力、能力方面较强的人,防止他们造反。为了镇压人数众多的奴隶,斯巴达人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斯巴达婴儿出生后,就由父亲送交长老们去审查;如果体格端正强健,就带回家里去养育,否则,就被扔进一个山脚下的陷坑。男孩七岁以前在家里生活,除使其健康成长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大胆,不怕黑暗,不怕独处,不计较食物的精神。七岁被送进国家开办的军事学校,编入连队接受训练。他们集中住宿,学习体操,学习使用武器,练习赤足行走,有时参加屠杀希洛人的行动;还要自己做饭,甚至要做点苦工,从而培养服从指挥、勇敢善战的气质。果决敢战的儿童担任连队首领,其余儿童要服从他。至于读书写字,并不是主要的课业,只以适合需要为限。妇女虽然不入军事学校,但在婚前也要练习竞走、赛跑、格斗、投掷铁饼和标枪等训练。
奴隶制民主政治
在古代希腊的许多城邦国家中,奴隶制民主政治广泛存在。在这种制度下,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权利,他们享受国家的津贴,有权选举和被选举国家管理人员直至最高长官,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大事,同时,他们也有义务为国家走上战场。但是,享有公民权的只有占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外来移民或奴隶以及妇女是没有公民权的,他们不能享受公民的种种权利。当然,在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下,真正掌权的仍然是那些上层分子。
伯利克里
前495—前429,出身贵族,拥有大量地产,并同工商业有密切利益关系,成为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人物。当时,雅典的领导机构是十将军委员会。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执政期间,主张扩大雅典海上势力和平民的权利;大兴土木,修建雅典卫城和比雷埃夫斯港;加强海军,扩建三层桨座舰达400艘;奖励学术,提倡文艺,一时雅典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同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召开一次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能参加;陪审法庭由每个部落在30岁以上公民中用抽签方式各选出60人,共600人组成,是最高的司法机关;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统率军队,掌握实权。为了使贫穷公民出任官职,他规定“公职津贴”制度,并给一般公民“观剧津贴”,以吸引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他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进到高度发展阶段,但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他采用陆地退守、海上进攻的策略,把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的居民移至雅典城内避难,以致城里人口过度集中,发生瘟疫,居民大量死亡,公元前429年,伯利克里也死于瘟疫。本课中选用的插图《伯利克里》是一座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伯利克里头上戴的是头盔,头盔上有两只望孔,作战时,头盔拉下,既可以保护头部,又不妨碍视线。
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和雅典都想称霸希腊,希波战争以后,矛盾日益加剧。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斯巴达多次进军雅典。雅典把农村居民都集中到城里。城中流行瘟疫,伯利克里病死。雅典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鼓动大批希洛人逃往他们所占领的地方。后来雅典又在爱琴海北岸战败。公元前421年,双方议和,战事暂告段落。公元前415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岛东部的斯巴达盟邦叙拉古,最后大败,雅典盟邦逐渐离散。两年以后,斯巴达再次侵入雅典。雅典约两万名奴隶投向斯巴达一边。斯巴达又要求波斯资助,从而加强了海军,公元前404年最后打败雅典。雅典同盟解散。雅典战败以后,希腊几个城邦又先后起来争霸,希腊在长期内战中衰落下去。
古代雅典
典雅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是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在迈锡尼文明时代,雅典就有人居住,这里原来是古代伊奥尼亚人的故乡,公元前12世纪时,多利安人侵入这里。公元前700年左右,阿提卡形成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8世纪,王权衰落,氏族贵族开始执掌政权。公元前7世纪时,雅典的执政官有9名,分别执掌国家最高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事务。当权的贵族非常富有,欺压、剥削贫穷的平民,平民非常不满,经过多年的斗争,公元前594年,贵族和平民双方选出的仲裁人梭伦推行改革,废除了债务奴役,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此后,又经过了多次改革,氏族贵族的势力不断被削弱,改善了作为公民主体的小农的经济地位,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发展起来。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波斯侵略希腊,雅典和希腊其他城邦一道英勇抗击波斯侵略,经过几十年的坚决斗争,打败了波斯侵略军。雅典也成为希腊各城邦的首领。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进行了改革,剥夺了贵族议会的权力,把权力移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此后,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都发展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主和主要文化中心。公元前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和以斯巴达为首一些城邦发生了战争,雅典战败,屈从于斯巴达。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雅典的势力一度恢复,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发展。公元前323~前322年,雅典与新兴的马其顿爆发战争,雅典战败,成为马其顿的属国。罗马兴起后,雅典于公元前2世纪中期并入罗马的版图。雅典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对希腊城邦和罗马以及后世的西欧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古代罗马的兴起和衰落
地中海北岸三大半岛之一,地形狭长,亚平宁山脉纵贯其间,故又称亚平宁半岛。半岛的东面隔亚得里亚海是巴尔干半岛,西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面隔第勒尼安海是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南面隔一条狭窄的海峡是西西里岛,北面有阿尔卑斯山为天然的屏障。意大利半岛气候良好,雨水充足,境内水系稠密,波河、台伯河流域等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经营农业。东北部山地及南部河口沼泽地区草木茂盛,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产生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这里在公元前一两千年就已经有人居住了。
据传说,早在公元前753年,也就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周平王十八年,居住在拉丁平原西北一片绿洲上的几个农牧业部落,便在距台伯河口约25千米处建造起原始的公共古城,相传第一个领导建城的人叫罗慕洛,“罗马”就是因他而得名的。据传说,罗慕洛为它奠基时,赶着公牛和母牛,只是犁了一道不深的沟,便算作罗马的城界,在准备开城门的地方,把犁子抬了抬,便作为城门的通道。看来,罗马城在它创建的初期,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邦。可是到了共和后期,罗马城不但有坚固高大的城墙,而且市容繁华,面积不断扩大,以致使初入罗马的人,转来转去,总走不出市中心。罗马城的奠基人罗慕洛,神话传说他是战神马尔斯的儿子,他和勒莫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生下来以后不久,他们的母亲西里维娅就被人杀死。他们的外祖父当时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国王,他的弟弟为了篡夺王位,把他们装入筐内,投入台伯河。他们起初被一只母狼救起,靠吃狼奶活着,后被一个牧人抚育长大。所以,罗慕洛能征惯战,勇悍异常。兄弟俩长大后,杀死篡位者,后来在当初得救的地方建起了新城──罗马城。至今,在意大利的罗马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尊“母狼乳婴”的铜像。母狼铸于公元前5世纪,两个男孩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添铸的。
从罗慕洛起(即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末,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称为“王政时期”。事实上所谓“王政时期”,是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国王”实际就是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罗马的最后一任国王塔克文二世,是个骄纵跋扈、独断专行的暴君。公元前509年,一批有权势的贵族,驱逐了塔克文二世,把“王政”改为共和政体。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当国家遇到危急情况时,经元老院提名,就以执政官中的一人为独裁官,称为狄克推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由于执政官任期短,二人相互牵制,所以实际上真正操纵国家大权的是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法律的制定和内外政策的决定都要通过元老院。元老院是古代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最初是氏族长老会议,共和时期,前任国家长官等其他大奴隶主也进入元老院。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统辖行省和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屋大维开始确立个人的专制统治,罗马进入帝国时期。此后政权日益集中于皇帝,元老院实权日削,已失去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
公元前2世纪到前1世纪,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并开始繁荣。罗马奴隶的来源,居于第一位的是把战俘及战败地区居民变卖为奴。此外,地中海的海盗掠夺和拐骗来的人口,也是奴隶的来源之一。另外,在各行省,仍有贫苦的人民沦为债务奴隶。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奴隶贸易也跟着发展起来。当时在罗马共和国的范围内,到处都有这种罪恶的买卖。在罗马城,平均每天有xxxx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贸易中心,每天被卖掉的奴隶,人数更多。奴隶在罗马得到广泛的使用,不但农场、矿山、作坊、牧场和各种建筑部门完全采用了奴隶劳动,就是元老院、神庙、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奴隶主的家庭,也都用奴隶侍候。在一般罗马豪门贵族的家庭里,通常都有家奴数百名,而且分工很细。罗马还把身强力壮的奴隶投入角斗学校,训练后充当角斗士,以供奴隶主取乐。总之,奴隶劳动已成为罗马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罗马奴隶的处境十分悲惨,他们被看作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奴隶戴着脚镣在监工的皮鞭下劳动,夜里被幽禁在一种半地窖式的房子里,奴隶没有人身权、没有婚姻权、没有家庭权、没有财产权。奴隶可以随意被打骂、转卖、处死。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是世界古代奴隶制各国中的一个典型。
罗马帝国初期的200年间,由于内战停止,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使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史上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在这一时期,生产工具和技术有明显的进步,普遍推广了起重设备。农业上学会使用水磨,出现了带轮的犁和割谷机,卷水使用齿轮。矿山中开始使用人工排水机械,玻璃制造业得到推广,出现了丝织业,生产半丝半麻织品。商业比较活跃,出现了银钱兑换商。对外贸易发达,主要有三条通道:一条是从意大利经海路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再从陆路经红海东岸到也门,利用季候风到印度,商人从东方将香料、宝石、纺织品运到罗马,将罗马的铜、锡、葡萄酒、玻璃制品运往东方;一条是向北到达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罗马进口琥珀、毛皮、奴隶,出口金属器皿等;再一条是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成为罗马上层社会喜爱的奢侈品。公元2世纪,罗马商人曾到中国。据《后汉书》载:“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随着经济的发展,罗马帝国辖区内出现了许多新城市,如卢格敦(今里昂)、文多波那(今维也纳)、伦丁尼姆(今伦敦)等。罗马不断扩张,到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的疆域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临大西洋,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多瑙河和它的下游以北。
罗马帝国晚期,内讧频起,很难维持巩固的政权。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代希腊移民建立的城市拜占廷的旧址上建立新的帝国首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随着新首都的建立,帝国东部与西部利益集团的分化倾向日益暴露。东西两部分的分立已经难以避免。罗马大将狄奥多西在379年当了罗马帝国的皇帝。395年他死时将帝国分为东西两半,给他的两个儿子。这样从395年开始,罗马帝国就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建都在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建都在罗马城。在西罗马帝国,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外族也在不断侵蚀。特别是从巴尔干半岛来的西哥特人对西罗马的威胁最大,410年,西哥特人兵临罗马城下,罗马城内的奴隶乘机造反,西哥特人占领了罗马城。452年,匈奴军队进犯意大利;455年,汪达尔人又攻占了罗马城。476年9月,罗马的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多亚克废黜了罗马末代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灭亡。此后,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继续存在了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才灭亡。
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领导的古代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在一次反抗罗马的战争中被俘,卖到卡普亚的一个角斗训练所当角斗奴隶。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和他的伙伴们不堪忍受角斗士的悲惨境地,决定起义。但不慎事泄,斯巴达克及伙伴共78人提前起义,击毙教师,杀散警卫,砸开铁门,冲出角斗训练所,先到达维苏威火山,附近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前来投奔,起义人数增加到1万人。罗马政府派大军包围维苏威火山,斯巴达克带领大家用野葡萄藤编成绳梯,趁黑夜缒下悬崖,绕到敌后,袭击敌人,罗马军队惊慌而逃,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到公元前72年已发展到12万人,控制了整个坎佩尼亚平原,解放了卡普亚地区。起义军有严格的纪律:禁止抢劫,不许打扰人民,战利品一律平分,向人民征集军需品都按价偿付。这些措施深得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越战越强。斯巴达克决定向北进军,直抵意大利的摩提那城,但越过阿尔卑斯山却有不少困难,只得改变计划,挥师南下。当斯巴达克由北方回军时,罗马统治者任命大奴隶主克拉苏为狄克推多,募集大军,全力应付起义军,但屡次失败,无法阻止斯巴达克军队南下,斯巴达克到达半岛南端,准备渡海去西西里岛,同那里的起义军汇合,克拉苏尾随而至,在半岛南端最狭窄处挖沟筑垒,企图堵住起义军的后路。因缺乏船只,斯巴达克去西西里岛的计划未能成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起义军突破克拉苏的防线,准备由东岸渡海,通过伊利里亚进入色雷斯。这时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贫苦农民不愿离开意大利,部分起义军离开主力部队,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公元前71年起义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军和罗马军在布林底西港附近展开决战,斯巴达克身先士卒,奋力冲击,在战斗中大腿被长矛刺伤,从马背上跌下来,他视死如归,仍继续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斯巴达克的余部继续战斗达十年之久。本课中选用的插图《斯巴达克起义》是一幅想像图,图中挥斧杀敌的正是斯巴达克。
凯撒
前101—前44,古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出身于罗马著名的尤利乌斯家族,父亲曾任行政长官。少年时期学习过修辞学和演说术,受过良好的教育,从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领袖,反对贵族派。历任财务官、监察官、祭司长和大法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同盟,共同统治罗马共和国,史称“前三头”。公元前58年取得高卢总督职位,几年内征服了高卢全境。他不仅有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他训练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公元前49年,凯撒打败了庞培,夺取了政权(克拉苏已在一次对外作战中死去)。以后几年间,他获得无限期的独裁权力,集执政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力日渐削减。凯撒实行的一些措施,如将行省土地分给8万老兵,减轻负债者的债务,惩治贪污勒索官吏等,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议事厅,被以布鲁图和喀西约为首的反对派刺死。凯撒留下两部有历史价值的著作,即《高卢战记》《内战札记》。
屋大维
前63—14,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出身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的元老。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被凯撒收为养子,使其继承了大部分财产。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后,继之而起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屋大维的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三人间不断明争暗夺,不久雷必达失势,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获得最后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屋大维在国家制度上保存着共和的外衣,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他把自己称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元首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就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实际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本人是元首、统帅、终身执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长,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维创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布匿战争和汉尼拔
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由腓尼基人的一支推罗人建立的殖民地,位于今天北非突尼斯境内,濒临地中海。公元前6世纪前后,迦太基成为地中海西部最强大的国家,不仅控制了北非的许多腓尼基人殖民地,还控制了西班牙南部沿岸及其邻近的岛屿,如撒丁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西部等等。迦太基拥有庞大的船队,居民善于航海、经商,他们在地中海地区贩运奴隶、金属、奢侈品、酒和橄榄油等,手工业和农业也很发达。迦太基的最高长官称为苏菲特,有两名,每年从富有的迦太基人中选举产生,但他们没有兵权。300人组成的元老院有立法权和决定重大国事的权力,成员实行终身制;此外,还有104人组成的百人会议。军队由雇佣兵组成,战斗力较强。迦太基强大以后,同地中海北岸的希腊人以及后来的罗马人不时发生激烈的冲突,战争屡见不鲜。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人同罗马人进行了三次战争,由于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因此迦太基人同罗马人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公元前,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岛,拉开了战争序幕。双方在海上和陆上展开激战,互有胜负。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大败迦太基舰队,迦太基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的利帕里群岛割让给罗马,并在10年内赔款3200塔兰特,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第一个行省,后来,罗马又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并为一个行省。迦太基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巴卡率军队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扩充势力。公元前,巴卡之子汉尼拔(前247—前183或前182)出任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统帅。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第二年迦太基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当时,罗马计划派军队进攻北非和西班牙,公元前218年,他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出发,翻过陡峭的阿尔卑斯山,突袭意大利。在特列比亚河畔,汉尼拔的军队击败罗马军队。第二年春天,汉尼拔又在特拉西梅诺湖畔伏击了罗马军队,获得大胜。汉尼拔率军直逼罗马。罗马城内人心惶惶,乱作一团。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军队又在坎尼大败罗马军队。在此期间,汉尼拔占领了罗马附近的许多地方,罗马人对汉尼拔闻风丧胆。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迦太基军队的劣势也日益暴露,他们远离本土作战,长期得不到后方的支持,后勤补给困难,兵源越来越少。而罗马军队则恰恰相反,他们本土作战,熟悉地形,补给充足。渐渐地,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公元前209年,罗马军队占领新迦太基城,接着,罗马军队又打败了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远征北非。第二年,汉尼拔奉召回国作战。公元前202年,双方军队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进行决战,汉尼拔失败。公元前201年,双方订立和约,迦太基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除10艘巡逻舰以外的所有战舰和所有战象,在50年以内,向罗马赔款1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同意不得与其他国家交战。这样,罗马最终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此后,汉尼拔一度主持过迦太基政府,但罗马人对他恨之入骨。在政敌和罗马的逼迫下,公元前195年,汉尼拔出走东方,到过塞琉西王国和小亚西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汉尼拔因害怕罗马人的引渡,大约在公元前183年或公元前182年服毒自杀。迦太基虽然政治和军事上失败了,但在商业上仍然很活跃,逐渐恢复过来,招致罗马的忌恨。公元前149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派军队侵入北非,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虽然迦太基人愿意求和,但罗马人非要拆毁迦太基城、迦太基人迁到离海至少15千米的内陆才罢休。迦太基人只得应战。罗马军队进攻迦太基城,迦太基人坚决抵抗,两年的时间内,罗马人也没有攻入迦太基城。公元前146年春天,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队才攻入迦太基城。然后,罗马人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迦太基城原有居民25万人,战后幸存的只有不到5万人,即使这5万人也沦为罗马人的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立了阿非利加行省。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他们曾经建立过高度文明的古代国家。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过许多小城邦,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腓尼基城邦的繁荣时期。著名的城邦有推罗、西顿、比布鲁斯和乌加里特等。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他们驾驶着狭长的船只踏遍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地中海沿岸的每个港口都能见到腓尼基商人的踪影。由于腓尼基人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云海之中,有关他们的记载都出自曾经吃过腓尼基人苦头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之手。所以,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腓尼基人很不全面。据说,“腓尼基”是古代希腊语,意思是“绛紫色的国度”,原因是腓尼基人居住的地方特产是紫红色染料。腓尼基人强迫奴隶潜入海底采取海蚌,从中提取鲜艳而牢固的颜料,然后用紫红色染成花色的布匹远销地中海各国。腓尼基人是怎样崛起的?来自何方?今天的人们一概不知,在今天能见到的史书上最早见到腓尼基人,他们早已经是在地中海东岸被称作“腓尼基海岸”的土地上,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那时候,腓尼基人建立的最大的城邦是推罗,有人考证说是今天黎巴嫩的苏尔。推罗如此的富裕,以致古代的作家们为对它大肆渲染,用了很多美丽的词藻,诸如“街上堆银如堆土,堆金如堆沙”,等等。不过,腓尼基人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每个腓尼基城市都是一个国家,居民们推选自己的国王,崇敬自己的保护神。腓尼基人非常精明,由于背靠高耸的黎巴嫩山,他们只能向浩瀚的大海求生存,没有发展农业的条件,他们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他们是高明的手工业艺人,也是远走四方的商人。他们不仅贩卖自己制作的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玻璃花瓶、珠宝饰物、金属器皿和武器等等,更销售来自各个地方的特产:有来自远东和印度的谷物、酒类、纺织品、地毯和宝石,有来自黑海沿岸的铅、黄金和铁,有塞浦路斯的铜、柏树和玉米,也有希腊的各种工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艺品。此外,西西里岛的酒和油,巴利阿里群岛的酒和科西嘉的蜡,从非洲内地带回的象牙和奴隶,从西班牙带回的金银,甚至还有来自不列颠的锡,所有这些都汇集到了腓尼基人手里,经他们手再卖出去。随着商业的发达,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站或殖民地,这些商站都成了当地经济最繁华的地方,很多商站后来成了著名的商业城市,如今天法国的马赛,有些城市当年还是强大的城邦国家,非洲北部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是它最大的殖民地。曾经一度让罗马人胆战心惊。腓尼基人不但是精明的商人,更是勇敢的航海家,他们踏波地中海,还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经常出没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今天,直布罗陀海峡的两个坐标就是用腓尼基的神来命名的,被称为“美尔卡尔塔”。据说,腓尼基人驾驶船只向北到达过今天法国的大西洋海岸,到达不列颠,向南甚至远至好望角。他们经常同西非的黑人进行交易,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中对此作过记载:腓尼基人在海滩上卸下货物后,返回船上,升起一缕黑烟作信号,黑人看到后,来到海滩上,在货物旁放上一些金子,然后躲进树林。腓尼基人上岸,见金子数量满意,就收起金子离开,不满意就回船上等,直到黑人增加的金子使他们满意为止。当然,腓尼基人最大的贡献还是他们使用的文字──腓尼基字母,他们出于实用的需要,去掉了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优美的外观,从中抽取了一些简单的符号,组成了22个字母,这就是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是今天欧洲许多文字的共同祖先。公元前8世纪以后,腓尼基各城邦相继附属于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诸国,腓尼基人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但是,这期间,腓尼基人在地中海西部的殖民地却继续称雄,其中以迦太基最为强大。
插图《习艺的男孩和女孩》
本图是一幅古希腊陶瓶上的画,画面上是两位男孩正在跟老师学习吹笳和写字,图中右侧坐着的是带男孩来上课的老年奴隶。
插图《罗马战士》
这是一幅罗马帝国时期的雕塑作品,人物栩栩如生,不仅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也展现了罗马战士的威武强壮,他们身穿铠甲,手持盾牌。正是他们的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
插图《迦太基城遗址》
本图是位于今天北非突尼斯境内的古代迦太基城遗址,远处可以看到地中海,显示出这里曾经是一个濒临地中海的港口城市,遗址中的残垣断壁仍然能使人想像迦太基城在两千多年前的繁华和强盛。
本课参考书目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xxxx年版。
外国历史小丛书合订本:《外国古代文化艺术》,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苏]乌特琴科、卡里斯托夫主编《古代的希腊》,贾刚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陈同燮编著《希腊罗马简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