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更多内容源自jsfw8幼儿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特点如下:
首先,本课的内容涉及地区极为广泛,有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有埃及独立运动等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还有古巴的独立斗争;其次,本课的内容头绪较多,既有民族独立运动,又有经济发展概况;第三,本课内容识记的要求高,既要掌握各个时间段内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又要掌握亚非拉各个地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概念;第四,本课的内容牵涉旧知识较丰富,以印度为例,既有遭受民族奴役的悲惨经历,又有反抗民族压迫的艰辛历程,还有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同时,课本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亚非拉在现代化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命运。
本课内容的重点:
第一,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教材用了最多的篇幅介绍印度的历史、印度的今天并隐含着对印度未来的思考,指出印度原来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的时间长达近二百年之久。教材还介绍了印度自19世纪中期以来就出现不少次大规模的民族独立运动,告诉我们印度独立国家的建立是几代印度人坚持了长达百年之久、前仆后继地进行大规模反英斗争的结果。
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光辉历史:从纳赛尔发动埃及武装起义到非洲三十多国独立(非洲独立年),从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到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纳米比亚独立。教材通过点明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主义者入侵和奴役非洲500年历史的终结,帮助学生了解非洲现代的历史。
本课内容的难点:
第一,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影响印巴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中,既有该地区历史上的民族宗教对立问题,更有英国在被迫结束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所采用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后患,特别是"分而治之"政策所带来的克什米尔领土之争问题。印巴之争不仅是南亚地区安宁与发展的巨大障碍,而且还影响到世界的安宁。
第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教材虽然对收回巴拿马运河只作了简要的介绍,但却表达了斗争历程的艰苦,主权之争的激烈。为什么这一争夺十分激烈?为什么美国最终放弃了运河主权?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联系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和巴拿马运河所处的地理位置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教法建议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2.根据教学条件,以幻灯片、投影片或小黑板等方式中的一种展示有关印度独立与振兴的思考题或讨论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点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2)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3)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4)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5)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4.教师还可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1)印度经济发展成就。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着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沿着"尼赫鲁式社会主义"模式发展,经济呈平稳低速增长。90年代以来,印度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经济向国际化转轨,年均增长达6%以上。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却居世界第二。今天,"重新发现"印度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2)印巴冲突根源分析。第一,英国的"分而治之"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当尼赫鲁等人同意分裂印度的"蒙巴顿方案"的消息被甘地获知后,这位为自己祖国的独立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人,怎么也

不会想到,"自由印度"的诞生竟要以国家的分裂为代价,他不禁情绪激昂地高呼:"让全国在烈火中燃烧吧!我们决不会放弃祖国的一寸土地!"第二,"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3)简要提示亚洲的独立与振兴还包括盛产石油的西亚地区,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根据教学条件,以幻灯片、投影片或小黑板、历史挂图等方式中的一种展示有关非洲独立与振兴的概况以及思考题、讨论题,并组织讨论。如:(1)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此后,可恶的欧洲殖民主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2)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3)结合地图概述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4)结合课外阅读,谈谈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点评,讲解,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问题进行补充,以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在理清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主要线索的同时,重点介绍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和经济价值:(1)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2)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如从沙特吉达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8943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仅2732千米,节约了约86%的航程;从荷兰鹿特丹到日本东京,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3)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情况。埃及率先发起了独立运动,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英国支持的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并挫败英、法、以的联合军事干预。埃及的独立运动将非洲独立浪潮推向高潮,五六十年代,非洲有三十多个国家赢得独立,其中1960年就有17国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统治的最终崩溃。(4)纳赛尔的主要贡献。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三)拉丁美洲扞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简要介绍古巴的历史,讲述二战后独立斗争的经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合以幻灯片或投影片展示的历史图片,更加直观地展示

更多内容源自jsfw8幼儿 更多内容源自jsfw8幼儿
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情况。第一,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第二,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等81名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xxx武装,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第三,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提问学生:"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根据教学条件,以幻灯片、投影片、小黑板、历史挂图等方式中的一种展示巴拿马运河的概况,并作简要讲解。第一,结合地图指出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着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第二,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第三,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第四,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填写下表:
亚非拉独立与振兴历史进程表(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地区时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1947年"蒙巴顿方案"
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
1952年埃及起义
1953年埃及独立
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古巴武装起义
1959年古巴革命政府建立
1960年非洲独立年
70年代独立运动深入发展巴拿马收回运河部分权利
90年代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2.指导学生在新课结束后概括亚非拉独立运动的阶段特点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兴起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高涨
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深入
90年代,殖民体系崩溃
四、问

题探究
动脑筋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可参考"教材分析"部分)
活动与探究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见"教法建议"有关部分

更多内容源自jsfw8幼儿

    以上《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