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jsfw8学科网
【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本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xxx派的矛盾,最主要特征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即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考点清单】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3)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析】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的爆发,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应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指明美国对华、蒋介石对内的政策;对"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应掌握其背景、内容与意义;对"全面内战的爆发"应区分粉碎全面进攻和粉碎重点进攻的主要战役。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xxxx年、xxxx年考纲新增考点);(2)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解析】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xxxx、xxxx年全国文综高考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应抓住其废除封建剥削、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支持解放战争的主线;对"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应全面分析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态势与意义并了解三大决战的简况和意义;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应重点复习七届二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了解北平谈判与渡江战役等史实;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应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面分析。
【知识梳理】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蒋xxx集团的斗争。(下册第三章第第二节不作考试要求)
(1)向解放战争过渡的阶段: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6年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这是由民族战争向国内革命战争过渡阶段,斗争焦点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主要大事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特点是政治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结果是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2)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从1946年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到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共领导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境地;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原因: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
(2)变化: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xxx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2.美国:扶蒋反共(二战后对华政策)(为什么帮?怎样帮?)
(1)原因:控制中国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利不起早)
(2)行动:美国出动飞机、舰艇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3.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1)行动:打着"和平建国"旗号,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
(2)目的: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背景:(国共双方意图分析)
(1)国民党三次电邀:①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主要);②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③企图把内战责任推到中共身上或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策略:"假和平、真内战";使中共进退两难)
(2)共产党毅然赴渝:①尽力争取和平;②揭露美蒋阴谋;③团结教育人民。(策略:"争和平,避内战";提出三大口号--和平民主团结,派人赴渝谈判)
2.结果:
签订了《双十协定》(全称《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3.内容:
避免内战建中国;结束训政施宪政;召开政协保民权。
4.意义:
(1)中共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在国统区人民和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争取了主动;
(2)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方针,政治上陷于被动。
(三)政治协商会议
1.核心: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2.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1)原因:全国人民的压力;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力("三力")。
(2)内容:改组政府(怎样改?)开大会(干什么?)实施和平建国纲(咋实行?)整编军队定宪法。
3.意义:
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体现了平等协商精神。
(四)全面内战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
(1)天气热:1946年夏(2)美国帮(3)范围广: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
(4)占优势: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上占明显优势。
2.中共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xxx派都是纸老虎"(表面短期真老虎,本质长远假老虎)。
(2)战术上重视敌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使国民党军队由优势变劣势)。
3.粉碎全面进攻:
(1)战绩: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2)战役:华中七战七捷;华东莱芜战役;东北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4.粉碎重点进攻:
(1)地区: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哑铃"战术)
(2)战役:
①西北野战军:彭德怀的空城计和蘑菇战术;按时间先后:用青化砭(鞭)赶羊马过河到蟠龙镇沙家店;按纬度高纸:沙家店的羊马过河到蟠龙镇吃青化砭(青花饼)。
②华东野战军:由陈毅、粟裕和谭震林指挥;歼灭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编74师;
孟良崮战役不利于敌的一些因素:骄兵;花岗岩;空投;无降水。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万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3)战果:
一年作战,歼敌一百多万,解放战争防御阶段结束(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
(3)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从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到1948年9月开始进行战略决战。解放军在外线(国统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解放军在内线(解放区)反攻歼敌,收复失地。
(4)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从1948年9月开始进行战略决战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这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阶段,主要包括战略决战、七届二中、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等历史大事。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1.《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农民土地私有制)
2.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
3.意义:
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二)解放军战略反攻
1.任务:(见课本材料)
第二年:1947年外线:国统区内线:解放区
2.条件:
(1)必要性: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减轻解放区的压力和物资消耗。
(2)
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2)战术:"关门打狗"
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西进廖耀湘,锦州范汉杰,长春曾泽生、郑洞国,57天47万,消灭新一军、新六军两支王牌,国民党军变成290万,我军300万。
3.淮海战役:中原、华东配合;1948年11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战术:"临机处置一切"、"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特点:规模大、地位高、协调好、战术好)
刘、陈、邓为常委,邓为书记。三大妙笔:拖住白崇禧(敌人对刘伯承三怕:进关、过江、入川);截断徐蚌线;攻占宿县(十字架)。"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张克侠三个师2.3万人起义。黄百韬(碾庄,"碾稻谷");黄维(双堆集,"堆米维生");杜聿明(陈官庄,"盛(陈)来装进肚(杜)")。消灭第五军、第十八军两支王牌。65天55万。
4.平津战役:东北、华北配合;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和平改编"
天津陈长捷顽抗;北平傅作义和解(女儿傅冬菊)。63天消灭和改编52万。
5.三大决战的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6.大决战胜利原因(1)中共中央决策正确;(2)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3)解放区人民大力支援;(4)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贡献力量。总之,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2)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中共中央所在地迁移: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3)内容:
①转移工作重心(乡村--城市);②提出全胜方针;
③规定党的任务(农变工,新变社);④警惕"糖衣炮弹"(两个"务必")。
(4)意义: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国共双方意图:
(1)国民党:蒋介石假"求和"(作缓兵之计);李宗仁愿"和谈"(想划江而治)。
(2)共产党:发表时局声明,揭穿蒋的阴谋,提出谈判条件。
3.北平谈判:
(1)时间:1949年4月(2)双方首席代表:周恩来、张治中
(3)内容: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4)结果: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假和谈骗局彻底揭穿。
4.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1)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江苏江阴--江西湖口,合肥为总前委所在地。
(2)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国民政府覆灭,1927年至1949年在中国的统治结束。
(3)向全国进军
补充: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迅速取胜:不到三年,1946年7月--1949年4月
2.国民党方面:(四"心")
(1)政治孤立失民心;(于子三事件;朱自清拒吃美国救济粮)
(2)士气低落无战心;(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
(3)统治腐败太黑心;("接收"变"劫收";物价在飞涨)
(4)内外交困大离心。(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3.共产党方面:(胜利的主要原因;革命的基本经验)
(1)党的领导是核心;(2)理论指导是灵魂;
(3)革命道路是方向;(4)人民军队是中坚;
(5)统一战线是保障;(6)群众支持是基础。
归纳: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唯一选择)
(1)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被粉碎)
(2)农民阶级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失败了)
(3)地主阶级企图苟延残喘;(破产了)
(4)资产阶级学西方(技术-制度-观念);(不彻底)
&nbs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p;(5)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维持半殖半封局面;(垮台了)
(6)无产阶级学俄国社会主义革命。&nb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A
【解析】在重庆谈判时人们的期盼只能是和平建国,D项错在"与民主党派合作",应是国共合作。
6.(xxxx江苏历史1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D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分别弄清中国近代史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7.(xxxx宁夏文综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起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xxx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市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xxx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哪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在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答案】
(1)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2)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解析】结合解放战争不同阶段形势的变化,归纳分析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变化及原因。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不能正确理解抗战结束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蒋介石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
2.1946年夏,蒋介石对中原等解放区发动进攻;1947年人民解放军对中原地区进行反攻,很多同学将"中原解放区"和"中原地区"分不开。
3."三支外线"和"三支内线"反攻,部分同学容易混淆。
4.解放战争起决定作用的一年是1947年的反攻,而不是1948年开始的决战。
5.不能理解七届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