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论学六则练习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论学”六则练习

【基础训练】

(一)选出注音正确的一组()

不亦说乎默而识之训学斋规

A.shuōzhīzhāiB.yuèzhūzhāi

C.yuèzhīzhāiD.shùizhīzhāi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意思和读音(正确的打“√”)

1.不亦说乎(A.说话;B.告诉;C.通“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A.yù怨恨;B.yùn怨恨;C.wēn温习)

3.学而不思则罔(A.wǎng迷惑无所得;B.mǎng迷惑;C.huang昏昧)

4.思而不学则殆(A.tái不安;B.dài恍惚而无所依据;C.dái不安)

5.默而识之(A.shī知识;B.zhī知道;C.zhì记)

6.学而不厌(A.厌倦;B.厌恶;C.满足)

7.则眼不看子细(A.同“之”;B.同“致”;C.“仔”)

8.却不漫浪诵读(A.随意,不经心;B.浪漫;C.像波浪)

9.三到之中,心到最急(A.着急;B.好;C.迫切,紧要)

10.君子之学必好问(A.hǎo喜欢;B.hào与坏相对;C.hào喜欢)

(三)选择翻译正确的一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学习后及时复习,不也高兴吗?

B.学习,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C.学习,到时候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

D.学了以后按时温习它,不也能说出来了吗?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A.心既然到了,难道眼口能到吗?

B.心已经到了,眼和口哪里不会不到呢?

C.心已经到了,眼和口会不到的。

D.心既然到了,眼和口哪里会不到呢?

(四)填空

1.《论语》是由______门人和他的再传弟子辑录孔子言行的书,共______篇。

2.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鲁国陬邑人。

3.《训学斋规》作者______,是______(时代)著名哲学家和______家。

(五)根据《“论学”六则》的内容写出四个成语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精读训练】

(六)读下面的语段并回答问题

(板桥)幼时殊无异人处。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人咸谓予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予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殊:________然:________咸:______乎:______

2.郑板桥是_______之一。

A.唐宋八大家B.吴中四才子C.扬州八怪D.宋四大书法家

3.文中表现郑板桥无时无地不忘读书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讲的是郑板桥_______的精神。

A.谦虚B.天资高,记忆力强C.勤苦诵读D.愤发读书

5.翻译文中的一句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

(二)1.C2.B3.A4.B5.C6.C7.A8.A9.C10.C

(三)1.B2.D

(四)1.孔子20篇2.思想家教育家丘仲尼春秋3.朱熹南宋教育家

(五)温故知新学而无厌诲人不倦不亦乐乎

(六)1.丝毫;但是,可是;都;吗。

2.C3.略

4.C5.书有弗记者乎?强调了勤苦诵读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全文。

    以上《论学六则练习》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论学六则练习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论学六则练习》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