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28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残骸(hái) 轮廓(kuò) 毋宁(níng) 亘古不变(gèng)
B. 坎坷(kǎnkě) 嘈杂(cáo) 熨帖(yùn) 远离人寰(huán)
C. 凛冽(lǐnliè) 窒息(zhì) 阻挠(ráo) 肆意雕琢(sì)
D. 灼烈(zhuó) 坍圮(pǐ) 虔诚(qián) 义愤填膺(yīng)
答案:D.(A“宁”为“nìng”,“亘”为“gèn”;B“熨”为“yù”;C“挠”为“n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天赋 哑默 漫然四顾 一愁莫展
B. 遗憾 安祥 铿锵有力 历尽沧桑
C. 檐头 荒芜 玉彻雕栏 势不可挡
D. 慰藉 萌发 凄风苦雨 毋庸赘言
答案:D(A中“愁”应为“筹”;B中“祥”应为“详”;C中“彻”应为“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矿难发生后,总理在新年的第一天就亲自视察煤矿,并要求各级管理部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生产安全。
②中国政府支持安理会实行合理而必要的改革,中国认为这种改革应该考虑各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遵循合理分配的原则并 考虑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席位。
③金秋十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应邀访华,实现了与“东方雄鸡”的世纪之约。《纽约时报》用“ 露水夫妻, 百年之好”来形容在国际新形势下的中法关系。
A. 确实 优先 不仅是/而且是
B. 确实 首先 不仅是/而且是
C. 切实 优先 不是/而是
D. 切实 首先 不是/而是
答案:C (“确实”强调是事实,副词;“切实”侧重于符合实际,副词或形容词。“优先”指在待遇上占先;“首先”指最早,最先。“不仅是/而且是”表递
进关系,两个分句够肯定,层层推进;“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B.
C. 苏艾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曲调,昂首阔步走进琼珊的房间。
D.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答案:B (如坐春风:只能形容听者聆听教导时的感受,不能用于形容说话者的神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xxxx年德国世界杯使火热的夏日更加火热,弄堂口、马路边、超市里和大街小巷,都有人在谈论着世界杯的最新战况。
B.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事件曝光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温家宝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C. 从今年起,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6000万元左右,资助3万名农村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
D. 网络德育的提出是德育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德育的最佳形式之一。
答案:D(A中“大街小巷”与前面内容概念交叉;B中“此”指代不明;C中“左右”与“不少于”矛盾)
6.仿照例句,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4分)
示例——提示语:(学生宿舍里)严禁被褥脏乱。改写为:被褥也需要美容。
(1)、(阅览室里)报刊不许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2)、(会议室里)关掉手机!
改写为:
答案示例:
(1)除了书中营养什么也别带走。
(2)您的手机需要休息了。
7.给下面一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3分)
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答: (不超过12个字)
例答:切莫贪图方便贻害环境。/自己方便,环境遭殃
8.填充:任选两题回答(6分)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 国的 。史铁生的代表作品有小说。
(2)、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有《 》,《 》,和他齐名的另两位世界短篇之王是法国的 和俄国的 。
(3) ,申之以孝悌之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1)美/海伦·凯勒。《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2)《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莫泊桑/契诃夫
(3)谨庠序之教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沉舟侧畔千帆过
二、课内阅读(24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9-12题。(12分)
就这么着,在我看见东西的第二天,我要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我从手的触摸里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用眼睛来看了。整个宏伟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敞开,从带有宁静的宗教虔诚的意大利原始艺术一直到具有狂热想象的现代派艺术。我要细细观察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也想让眼睛享受一下艾尔·格里柯的奥秘,并从柯罗的风景画里捕捉到新的想象。啊,这么多世纪以来的艺术为你们有视力的人提供了如此绚丽的美和如此深广的意义!
凭着对这艺术圣殿的短暂访问,我将无法把那向你们敞开的伟大艺术世界每个细部都看清楚,我只能得到一个表面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任何人如果想要正确地和深刻地评价艺术,就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他得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应当挑选一把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开启有最大宝藏的地方。
9.根据第一段内容,说说海伦·凯勒在假设有光明的第二天要用很多的时间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不超过15个字)
10.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细细观察”、“让眼睛享受”、“捕捉”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什么程度?
(3分)
11.第二段中“训练自己的眼睛”和“眼睛管用”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答:
“训练自己的眼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管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最后一段中“在那里,应当挑选一把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开启有最大宝藏的地方。”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答案:
9.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
10..答: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情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着迷的程度。
11.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能够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
12.在博物馆,可以通过艺术来发掘美。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3-16题。(12分)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3.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地坛,使作者获得了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从而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诵读这两节文字,说说作者在这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2分)
14. 赏析划“. ”句子,请你谈谈这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认识。(3分)
15. 后来作者为什么仍然“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3分)
16.
作者说“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你认为有哪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仅仅是这些具体景象本身吗?请写出至少一条具体的体验。(4分)
答案:
13.由“要不要活下去”到“决定活下去”到“考虑怎样活的变化历程”。
14.这一思考使得作者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为现实处境而痛苦、迷惘。
15.因为祭坛中的一切无不是生命的印迹,所以他不断地去古园“窥看自己的心魂”,思考该怎样生活。展示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
16.示例:古园中能给人以启迪的精神财富任谁也不能改变。夕阳映照着古园的坎坷之路,预示着人生道路是光明的。雨燕把天地叫得苍凉,隐含着落寞的人生必将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苍黑古柏静立多年,暗示人可以在寂寞中前进。
三、课外阅读。(18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7-20题
我为什么喜欢读书
[埃及]阿巴斯·阿卡德
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
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
你的思想是一个思想。你的感觉是一个感觉。你的想象是一个想象——如果你限制了自已的想象的话。但是,你若借助你的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相会,借助你的感觉与另一种感觉相会,那么,事情就不上于此了:你的思想变成了两个思想,或者,你的感觉变成了两种感觉,你的想象变成了两个想象。决不仅仅如此!由于这一相会,你的思想变成了数百个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想。一个思想是一条被分开的小溪,但许多相会在一起的思想,则是融会全部溪流的大海。这二者的区别,正如广阔的天际和汹涌的波涛同狭窄的堤岸和有限的轻波之间的区别。
很多问题,也许表面上或标题上有所不同,但你若将其归到这个本源上来,那最遥远的也像最切近的了。例如,昆虫的天性和宗教哲学有什么关系呢?宗教哲学与一首抒情诗和一首讽刺诗有什么关系呢?这首诗或那首诗与一段复兴史或一场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的生平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有什么关系呢?从表面上看,许多呈情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一种生命的物质,都是从一眼泉中涌出的溪流,还要归回到那里去。昆虫的天性是对生命初始的一种研究。抒情诗或讽刺诗,是一个人的生命在爱情和报复时的两块燃烧的木炭。民族的复兴或革命,是千百万人心中生命波涛的汹涌澎湃。伟大的个人的生平,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展示。所有这些都在同一个大海中相会。它人把我们从溪涧引向浩瀚的大海。
在阅读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寻求这一切,也不知道这一爱好是从这一愿望中产生出来的,但是我喜欢阅读了。我从我所读的东西中发现了这一广泛的联系。
我喜欢书,因为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人尽管可以吃,但他决不可能吃下比一个胃的容量还要多的食物;尽管可以穿,但他决不可能穿比人体所能穿的还要从我衣服;尽管他可以行走,但他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落脚。然而,当他的思想、感情、想象增长时,他就能把许多生命集于一身,就能成倍地扩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象,正如彼此交换的那种爱情的成倍增长,亦如两面镜子间叠映出的那张像那样层出不穷。
17.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阅读可以给他“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4分)
(1)“一个人的生命”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2)“更多的生命”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18.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说“一个思想是一条被分开的小溪,但许多相会在一起的思想,则是融会全部溪流的大海”。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这一比喻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在文中以“小溪”和“大海”作比喻,作用是什么?(6分)
答:(1)含义是 (4分)
(2)作用是 (2分)
19.第五自然段中,“这一爱好”和“这一愿望”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1)“这一爱好”指的是
(2)“这一愿望”指的是
20.下列五句名言中,哪两句与本文的旨趣最为接近?(4分)()()
A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B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C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D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E.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
答案:17.(1)一个人的思想、感觉、想象(2分,如只答成“一个人的思想”,扣1分)
(2)众多人的思想、感情、想象(2分,如只答成“众多人的思想”,扣1分)
18.(1)读书可以使个人的思想得以扩展(1分),使自己的思想更具力度、深度和广度(1分),进而触及到一些问题的本质(2分)
(2)生动形象地显示阅读对人的思想的作用,易于读者接受。
19.(1)喜爱读书(2分)
(2)寻求个人思想的扩展(2分)
20.C、E(4分。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4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按前两项评分。答错不倒扣分)
四.作文(30分)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请以“生命断想”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40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