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语文试题高中语文第六册综合测试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语文第六册综合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禅(chán)宗溘(kè)然福祉(zhǐ)风尘仆仆(púpú)

B.荫(yīn)庇羸(yíng)弱悚(sǒng)然迥(jiǒng)然不同

C.诡谲(jué)翰藻(zǎo)稗(bēi)官无可估量(liáng)

D.口讷(nà)粗糙(zāo)慰藉(jiè)咸与(yù)维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诫礼上往来莫逆之交风烛残年

B.伫立文过饰非责无旁贷脍灸人口

C.暮霭荒诞不经牵强附会目不瑕接

D.赧然芸芸众生妍媸毕露轻歌曼舞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点明(指出来使人知道)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优点(好处;长处)文不加点(写文章不加标点)

B.动身(动一动身子)动人心弦(激动人心)动议(发动大家议论)兴师动众(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

C.名目(事物的名称)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流(著名的人士)一文不名(事物不值钱或人品低下)

D.采风(搜集民歌)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风闻(由传闻而得知)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4.依次填入下面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大伟拒不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帮助,多次__________安全操作规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严重警告处分。

②《宰相刘罗锅》播出前,并未__________宣传,可播出后很快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③我们发扬民主就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决不允许任何忽视__________压制批评的现象出现。

A.违反大肆以致B.违反大事以至

C.违犯大事以至D.违犯大肆以致

5.下列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B.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C.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危害平民,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会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D.对于科学精神匮乏的国度来说,对常识和理性的呼唤,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B.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驿站,甚至在战争的时期,也不能完全阻止文化的交流。

C.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D.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8.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室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因此,只好听任鲁国的统治者以“春秋”作为时代的称谓。

B.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与史书有关,也不能认定是以鲁国的国史命名,因为名国国史均名为“春秋”。

C.春秋时,周王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坏,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础。

D.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权力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传统的历史年代学观点产生了一些变化。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燮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繈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人己。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11.对下列句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制使王燮度不能支度:估计

B.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引:率领

C.生致者予万金致:得到

D.虽亲属不贷贷:推卸

12.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吏逃逸逃逸:逃跑

B.表里夹攻,遂复陕表里:内外

C.纵兵乘之,虏稍退稍退:稍微后退

D.军事独裁决裁决:经过考虑,做出决定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复①遂复陕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B.以①虏尝许以河南元帅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及①及是杂群伍中死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D.悉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4.以下句子分剔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繈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人己。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燮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第II卷(共105分)

四、(15分)

16、阅读下面短文,翻译后面的句子。(5分)

曾自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封地)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译文:

(2)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书》曰:“满招损,谦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芦沟晓月①

王统照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泷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原非泷头水,是不错的,这桥下的汤汤流水,原是桑乾与浑河的合流。桥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时代,也不开始蒙古人的占据北平。金人与南宋南北相争时,于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将这河上的木桥换了,用石料造成,这是见之于金代的诏书,据说:“明昌二年三月桥成,款命名广利,并建东西廊以便旅客。”

马可波罗来游中国,官服于元代初年时,他已看见这雄伟的工程,曾在他的游记里赞美过。

经过元明两代都有重修,但以正统九年的加工比较伟大,桥上的石栏、石狮,大约都是这一次重修的成绩。清代对此桥的大工艺也有数次。乾隆十七年与五十年两次的动工确为此桥增色不少。

“东西长六十六丈,南北宽二丈四尺,两栏宽二尺四寸,石栏一百四十,桥孔十有一,第六孔适当河之中流。”

按清乾隆五十年重修的统计,对此桥的长短大小有此说明,使人(没有到过的)可以想象它的雄伟。

从前以北平左近的县分属顺天府,也就是所谓京兆区。经过名人题咏的,京兆区内有八种胜景:例如西山雾雪,居庸叠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幽美的山川风物,芦沟桥不过有一道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芦沟晓月”。

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最容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远来的巨流上有一道雄伟的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照,或东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你想,在交通工具还没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时候,车马、担签、来往奔驰,再加上每个行人谁没有忧、喜欣、戚的真感横在心头,谁不为“生之活动”在精神上负一份重担?盛景当前,把一片壮美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自己的优喜欣戚之中,无论他是有怎样的观照,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综,而对着这个具有崇美的压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痴,自然以其鉴赏力的差别,与环境的相异,生发出种种触感。于是留在他们心中,或留在藉文字绘画表达出的作品中,对芦沟桥三字真是有很多的酬报。

不过,单以“晓月”形容芦沟桥之美,据传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芦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不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芦沟桥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芦沟桥的实在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经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潮气清濛,烘托出那钩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如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未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发生出多少样反射的美感。

你说,偏以这“晓月”陪衬这“碧草芦沟”(清刘履芬的《鸥梦词》中有长亭怨一阕,起语是: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芦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么?

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罢?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永叹,有无穷的兴趣!何况,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鬛,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就是万古长存的卷“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返抱着青空的灏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①本文作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之后,有删节。“芦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19.为什么说京都八景之一的“芦沟晓月”极富诗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简要说明下面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

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鬛,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答下面问题。(6分)

(1)指出结尾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与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作者写《芦沟晓月》的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起笔引用清人的诗句,奠定了全文悲戚、愤懑的感情基调。

B.历史上,国内的民族矛盾与战争并不能阻断中华文明的沿传与发展。

C.金人始建芦沟桥是为南下扩张,乾隆两次重修则是为京都添增胜景。

D.芦沟桥可使人“发思古之幽情”,更能让炎黄子孙不忘国耻,同仇敌快。

E.“芦沟晓月”,传达出旅人所陶醉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妙境。

答:【】【】

六、(12分)

23、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请找出下面语句中最应该删去的两个词。(2分)

由于在欺诈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的,所以各国法律都允许受欺诈的一方可以建议撤消合同或提出合同无效。

应该删去的两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

“世界屋脊”上的奔腾不息的江河、数也数不清的珍禽异兽、冰峰的高耸、湖泊的晶莹透彻、巨大的雪岭,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旅游热线。

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为画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在内容要与上下文衔接,句式上要分别与其前面画横线的句子相一致。(6分)

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他的运动生涯是短暂的,短暂得像一颗流星,可是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可以有休止符,但无数运动员的运动事业永无休止;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短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暂构成了永恒。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通知,等待误点的班机,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

答案ADDBABC

题号89101112131415

答案BDADCDBA

16.(5分)

(1)译文:先生没有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献给你,为什么不接受呢?(2分)

(2)译文:即使国君有所赏赐,也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3分)

(第一题得分点主要在“奚”义及文意流畅,第二题得分点在“纵”义、“不我骄也”句式及文意流畅)

17.(6分)

(1)“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3分)

18.(4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9.(4分)

答案能够体现以下要点即可:(1)远来的旅人在雄伟壮丽的石桥上临晓风、看残月,最容易引动感喟。(2)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构成一幅佳画,使行旅者各自在心灵深处产生美感。(每一点2分)

20、(4分)爱国军人为抗击日寇在芦沟桥上喋血捐躯,芦沟桥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见证。(意思对即可)

21、(6分,每小题3分)

(1)末段言简意赅,卒章显志,作者坚信抗日的洪流不可阻挡,热切盼望抗战胜利的到来。(2)作者对芦沟桥历史沿革的考证,对“芦沟晓月”胜景的赞美,都是为了激发、增强全国各族同胞的爱国热情和争取抗日这里的信心。(意思对即可)

22、(4分)B、D

23、(2分)应该删去的词语是:“由于、“可以”。

24、(4分)修改为:高耸的冰峰、巨大的雪岭、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透彻的湖泊、数也数不清的珍禽异兽。(说明:前二个短语语序可颠倒,中间二短语语序可以颠倒。语序2分,句子格式2分)

25、(6分)

(1)短暂得像一支乐曲,可是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4分)

(2)但无数运动员的运动事业是永恒的。(2分)

26、(60分)

    以上《高中语文试题高中语文第六册综合测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中语文试题高中语文第六册综合测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语文试题高中语文第六册综合测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