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B卷)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B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度为v,在t时间内,通过铜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A.nvStB.nvt
C.It/qD.It/Sq
解析:由N=nv体=nSvt可知A是正确的,由电流I=得C是正确的.
答案:AC
2.一个8.4Ω的电阻跟一个42.6Ω的电阻并联,等效电阻的阻值可能是
A.4ΩB.7Ω
C.12ΩD.51Ω
解析:可利用"若两个不等值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大于最小电阻的一半,且小于最小电阻"的结论,不必经过繁杂的运算.B是正确的.
答案:B
3.如图所示,设电源输出电压不变,R2=9R3.当开关断开时,通过R2的电流为I,欲使开关S闭合时,通过R2的电流近似为I/10,那么R1和R2的关系应满足
A.R1=R2B.R1>>R2
C.R1<<R2D.R2=R1/10
解析:S闭合时,R2与R3并联,由并联电路电流分配关系可知I3=9I2≈I,即干路电流I′≈I几乎不变.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总电阻几乎不变,故应有R1>>R2.
答案:B
4.如图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灯泡L将
A.一直变暗B.一直变亮
C.先亮后暗D.先暗后亮
解析:两电阻之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电阻的值相等时,其乘积为最大,所以总电阻是先增大后减小.则电流是先减小后增大,D是正确的.
答案:D
5.两根材料和长度都相同的均匀电阻丝R1和R2,R1横截面积较大,在它们上面用少许凡士林粘几根火柴棒,当两端并联在电源上后,若不计散热,则
A.R1的火柴棒先掉下来
B.R2的火柴棒先掉下来
C.R1、R2上的火柴棒同时掉下来
D.无法判断哪根电阻丝上的火柴棒先掉下来
解析:由焦耳定律Q=I2Rt,对纯电阻又有Q=t,不计散热,电热全部被电阻丝吸收而升温,故得:
·t=cmΔt
R=ρ(ρ为电阻率)
m=ρ′·L·S(ρ′为密度)
因此Δt=U2t/cρ′ρL2.对两根电阻丝,U、c、ρ′、ρ、L均相同,在t时间内升温相同.
答案:C
6.一电压表由电流表A和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表读数比准确值稍大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加以改进
A.在R上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解析:使用时,改装电压表的示数比准确值偏大,说明电流表的电流稍偏大,要减小电流表中的电流,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应增大分压电阻R的阻值,即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答案:C
7.如图所示,M、N间电压恒定,当开关S合在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0V,电流表示数为0.2A;当开关S合在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为0.15A.可以推断
A.Rx较准确的测量值是50Ω
B.Rx较准确的测量值是80Ω
C.Rx的真实值是70Ω
D.电流表的内阻是20Ω
解析:由于M、N间电压恒定,当开关S合在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知道M、N间电压恒为12V.再由第一次测量结果可知电流表的分压为12V-10V=2V,电流表内阻RA==10Ω.Rx的真实值Rx=-RA=70Ω.在先、后两次测量值=50Ω、=80Ω之中,Rx的真实值比较接近80Ω.
答案:BC
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A、B、C三灯亮度相同.若继续将P向下移动,则三灯亮度变化情况为
A.A灯变亮B.B灯变亮
C.A灯最亮D.C灯最亮
解析:当滑片向下移动时,
R↓→R总↓→I↑→UB↓→IB↓→IC↑
↓↓↓
PA↑PB↓PC↑
由于P=I2R,三灯功率相同时IA>IC可知RC>RA,滑片下移后,ΔIC=|ΔIA|+|ΔIB|>ΔIA,因此PC>PA.
答案:AD
9.如图所示,直线OAC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总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抛物线OBC为同一直流电源内部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若A、B对应的横坐标为2A,那么线段AB表示的功率及I=2A对应的外电阻是
A.2W,0.5ΩB.4W,2Ω
C.2W,1ΩD.6W,2Ω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C点两图线相交,表明P总=Pr,意味着电源短路,所以r=P总/I2=1Ω,E=Ir=3V.AB对应电流I=2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R+r=E/I=1.5Ω,所以R=0.5Ω,其功率P=I2R=2W.
答案:A
10.如图所示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A1(0~3A)和A2(0~0.6A)的电流表,把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
B.A1的指针还没有满偏,A2的指针已经满偏
C.A1的读数为1A时,A2的读数为0.6A
D.A1的读数为1A时,干路中的电流I为1.2A
解析:由于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则加在两电流表上的电压相等,所以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因此A、D是正确的.
答案:A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不计电表内阻的影响,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图乙为电压表V1、V2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两条图线,其中表示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_;由图线可求出电池的内电阻r=_________.
解析:V1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U,A测量电路中总电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r可知,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示数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从乙图可知:U2=E-I2r,U3=E-I1r.故解得r=(U3-U2)/(I2-I1).
答案:a(U3-U2)/(I2-I1)
12.两个额定电压为220V的白炽灯L1和L2的U-I特性曲线如图所示.L2的额定功率约为_________W;现将L1和L2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此时L2的实际功率约为_________W.
解析:由图线可知U=220V时,I2=0.45A,故L2的额定功率P2=UI=99W.据串联电路的特征可知通过L1和L2的电流相等,同时两者电压之和应为220V,从图线可知,符合上述条件的电流值应为I=0.25A.此时L2对应的电压U2=70V,故L2的实际功率P2′=U2·I=70

×0.25W=17.5W.
答案:9917.5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U=75V,若在c、d间接上理想电流表,其示数为3A;若在c、d间接上电阻R3,三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R1=_________;R2=_________.
解析:在c、d间接上理想电流表时,R1==25Ω;在c、d间接上电阻R3,三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R2=R3,所以R2=R3=4R1=100Ω.
答案:25Ω100Ω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的电动势E=10V,内阻可忽略,电阻R1=10Ω,R2=15Ω,电容C=2μF,开关S是断开的.在S闭合瞬间,流过R2的电流是_________A;随着时间的增长,电流达到稳定后,最后通过R2的电流为_________A;经过足够长时间,在断开S的时刻,通过R2的电流为_________A;再经过足够长时间内通过R2的电荷量是_________C.
解析:S闭合瞬间,C上的电压为零,R2上的电压也为零;S断开瞬间,C上电压仍为6V,R2上的电压与C相等,故电流仍为0.4A;以后电容器放电,流经R2的电荷量即为电容器在稳定时的带电荷量.
答案:00.40.41.2×10-5
15.电动势为E=12V的电源与电压表和电流表串联成闭合回路,如果将一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则电压表读数减小为原来的,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为原来的3倍.由此可推知电压表原来的读数为_________.
解析:设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来读数分别为U、I,电源和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r1和r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U+I(r1+r2)
E=U+3I(r1+r2)
代入数据解得U=9V.
答案:9V
三、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如图所示电路,R1、R2表示输电线对地的绝缘电阻.电源电压U=600V,R为负载电阻.将S接到1时,电压表示数为-300V;当S接2时,电压表示数为+120V.已知电压表内阻RV=200kΩ,求电阻R1、R2的值(导线电阻不计).
解析:画等效电路如图所示.S接1时,○V示数大小为300V,为电源电压的一半,所以得:
=R2
S接2时,○V示数为120V,由电路图可知:
R2RV/(R2+RV)∶R1=1∶4
解得:R1=300kΩ,R2=120kΩ.
答案:R1=300kΩ,R2=120kΩ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80V,内电阻r=2Ω,R1=4Ω,R2为滑动变阻器.问:
(1)R2阻值为多大时,它消耗的功率最大?
(2)如果电源内阻损耗功率不超过总功率的20%,R2应取多少?
(3)如果要求电源输出功率为600W,外电路电阻R2应取多少?此时电源效率为多少?
(4)该电路中R2取多大时,R1上功率最大?
解析:(1)将R2视为电源的内电阻处理,则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特点,知道当R2=R1+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即外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R2=R1+r=(4+2)Ω=6Ω;
(2)由η==≤20%和I=得:R2≥4Ω;
(3)P=I2R=()2·(R1+R2)
=()2·(4+R2)=600W
R2=2Ω;
I=A=10A
η=×100%=×100%=75%.
(4)可将R1视为电源的内电阻处理,则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特点,知道当R1=R2+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即外电阻R1获得的电功率最大):
R2=R1-r=(4-2)Ω=2Ω.
答案:(1)6Ω(2)R2≥4Ω(3)2Ω75%(4)2Ω
18.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
I/A0.120.210.290.340.38
U/V0.200.400.600.801.00
I/A0.420.450.470.490.50
U/V1.201.401.601.802.00
(1)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0~10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2)在右下图中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
(3)把该小灯泡接在电动势为1.5V、内阻是2.0Ω的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解析:(1)本实验一般要求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开始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式供电电路.从表格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的测量电路.
(2)先在U-I坐标系中描出各组(I,U)的坐标点,然后再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灯泡的U-I曲线.
(3)在上述U-I坐标系中,画出电源的U=E-Ir的图线,该图线与小灯泡的U-I曲线的交点的坐标数值表示把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两端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L及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L,故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L=UL·IL.
答案:(1)见下图
(2)见下图
(3)作出U=E-Ir图线,可得小灯泡的工作电流为0.35A,工作电压为0.80V,故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28W.
19.用伏安法测电阻Rx(约为5Ω)的值,已知电流表内阻为1Ω,量程为0.6A,电压表内阻几千欧,量程3V,电源电动势为9V,滑动变阻器为0~6Ω,额定电流为5A.试画出测量Rx的原理图.
解析:对于安培表的内外接法,若Rx、RA、RV的约值已知,可用下述方法选择:
(1)若RV/Rx>Rx/RA:说明Rx比RV小得多,采用外接电路.
(2)若RV/Rx<Rx/RA:说明Rx比RA大得多,采用内接电路.
(3)若RV/Rx=Rx/RA:内、外接均可.
对于滑动变阻器的选择,若采用限流接法,负载Rx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5/12~9)V,显然所提供的电压表量程不够,应采用分压电路.
答案:如图

    以上《第十四章&amp;&amp;恒定电流(B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第十四章&amp;&amp;恒定电流(B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十四章&amp;&amp;恒定电流(B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