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二期末(上学期)综合测试题(一)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期末复习(上学期)综合测试题(一)

(90分钟,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方略,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依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B.依法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

C.依法维护社会生活

D.依宪治国

2.xxx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这是因为

A.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目的和任务相同,可以互相代替

B.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和实现的手段相同

C.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D.凡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都是我国法律所制裁的

3.谎报火警、匪警、无端拨打“110”电话,故意移动、损坏交通标志等行为,一般来说,公安机关给予处罚的依据是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4.张某因倒卖车票和船票,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7日拘留、100元罚款。张某的行为

A.危害了公共安全

B.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

C.扰乱了公共秩序

D.触犯了刑法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混合所有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

6.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7.下边的漫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③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近年来,我国北方连续发生了多次强烈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发生这种天气的最根本原因是

A.春天干燥多风

B.气候异常

C.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D.环境污染加剧

9.“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的观点主要符合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C.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D.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10.xxxx年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修订草案)》,这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1.上海市某医院未在紫外线灯上作任何标志,致使病人家属黄某误开紫外线灯而被“晒”伤。为此,黄某将医院告上法庭。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了一审判决:医院支付黄某医疗费185.40元。这表明

A.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B.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C.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D.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12.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的“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①属于主刑②属于附加刑③可独立适用④属于行政处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下列行为中,对国家和人民危害最大的是

A.拦路抢劫

B.吸毒贩毒

C.危害国家安全

D.聚众赌博

14.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A.宪法包含着法律

B.普通法律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D.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触犯法律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表明

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B.法律对少数社会成员具有严格的约束力,高级领导干部触犯法律从重处罚

C.我国坚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严惩腐败

D.我国法律打击经济犯罪,保障经济建设

1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些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些不适合于法律调整。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这些关系的调整,能起到法律难以起到的作用。对此,正确的理解有

A.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

B.道德比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C.社会主义道德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D.凡是法律所要求的,都是道德的要求;凡是道德所要求的,也都是法律的要求

17.xxxx年愚人节的前一天晚上,王某给长途电信大楼的值班员打电话:“明天你们不要上班了,有人要炸长话大楼”。当晚,当公安人员将王某抓获时,王某却说:“明天是愚人节,我只是想开个玩笑。”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处以15日拘留。这表明

A.谎报险情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B.我国法律禁止和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C.愚人节开玩笑要受到法律制裁

D.公安机关有权对违法行为予以刑罚处罚

18.下列行为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A.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令其初二的孩子中止学业,外出打工

B.某中学明文规定,不许学生出入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场所

C.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并没收毒害青少年的淫秽光盘

D.学生违反班级纪律,班主任老师对其进行体罚

19.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绝大多数在违法犯罪之前很少或者没有接触过法律知识。他们视法律为儿戏,在作案时不知道或根本没想过这是违法犯罪行为,也不知道或很少知道这种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这表明

A.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B.我国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C.法制不完备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

D.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20.下列选项中,体现我们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

A.经国务院批准,从xxxx年开始,

每年5月份的第三周作为“科技活动周”

B.xxxx年2月2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1.某超市营业员将旧保鲜膜撕下之后,再换上新的保鲜膜,并贴上新的标签和生产日期。这一行为

A.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C.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

D.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2.下边这幅漫画

A.启示我们: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B.其寓意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C.其寓意是:吸毒一口,精神抖擞

D.其寓意是: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

23.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你认为二者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触犯了刑法

C.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D.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下能说明这一点的有

A.宪法是根据立法法制定的

B.违反宪法的法律没有法律效力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问答题(共30分)

25.厦门特大走私案是建国以来查处的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案情极为复杂、危害极其严重的走私案件。多年来,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及其他走私犯罪分子走私货物价值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300亿元。xxxx年11月8日,厦门等5市对首批25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84名案犯被依法严惩,包括厦门市原副市长蓝甫、厦门海关原关长杨前线等14名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处死刑。

(1)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有何意义(4分)?

(2)此案中,一批高官被严惩说明了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26.材料:为打击日益猖獗的走私犯罪,党和国家采取了严厉措施,成立了缉私警察队伍,加强了执法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使正常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保护,国内市场秩序迅速得到了扭转。

请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的重要意义。(6分)

27.据报道,因乘客将大量假币、残币投进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投币箱,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一年因此遭受的损失达400万元人民币。

请你选取一个角度对此行为予以评析,并提出杜绝这种现象的建议。(6分)

28.针对图1、图2所反映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作为未成年人,你认为应怎样对待上述问题?(6分)

四、辨析题(共14分)

29.某县有不少采矿企业任意向汉江排放污水。为此,记者询问该县环保局局长为何允许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生产时,该局长说:“我们县是贫困县,采矿业是我县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考虑到我县的实际情况,也只好先让这些企业投入生产,然后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你认为该局长的说法对吗?为什么?(7分)

30.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某班决定请当地劳教所的同志来校作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报告。小王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违法犯罪,没有必要参加这项活动。

请你对小王的观点进行评析。(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2分)

31.农民张某从街头致富广告中看到自制洗衣粉可以致富,当日就将自家“责任山”上的柏树砍了10棵卖了,很快办起了地下洗衣粉厂。由于生产后的污水流入李某的水田里,李某邀了十多位朋友手持木棒、扁担到张家要求赔偿。张某不赔,李某便强行将张家的价值两千多元的彩电搬走。张某觉得受了气,便自制一枚炸弹藏在包裹里,寄给了李某。李某的妻子在打开包裹的过程中炸瞎了双眼,炸断了双腿。后经人民法院审理,张某被依法判处死刑。

(1)请你在上述材料中找出六种违法行为,并指出其中的犯罪行为。(4分)

(2)张某办的洗衣粉厂是否合法?为什么?(2分)

(3)从这一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32.材料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新世纪,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材料二: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8分)

(2)青少年应如何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4分)

参考答案

一、1.D2.C3.D4.B5.D6.D7.B

8.C(简析:要注意分析此类问题是由环境破坏还是污染所致)

9.A10.C11.B(简析:注意辨别违法行为的类别)

12.B13.C14.C

二、15.ACD

16.ABC(简析: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有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并促进其贯彻实施,因此,A肢正确;B肢和C肢是A肢的原因,故亦正确。D肢把二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17.AB18.AD

19.A(简析:仔细阅读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题肢D与题干要求不符,题肢B、C均表述有误)

20.ABD21.AB22.ABD23.AD24.BC

三、25.(1)走私犯罪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依法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并对犯罪分子予以严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打击走私、惩治腐败的决心,有力地震慑和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法律的尊严,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促进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了有力保证。(4分)

(2)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分)

启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做具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好公民。(2分)

26.(1)只有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财物不受侵害,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得到保障。(2分)

(2)只有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2分)

(3)只有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才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净化社会风气,搞好廉政建设,为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分)

27.(1)角度一:诚信,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些乘客将假币、残币投进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投币箱,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违反了我国法律的规定,应受到法律制裁。角度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诚信守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当诚实守信。一些乘客将假币、残币投进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投币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损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受到道德谴责。(选择一个角度回答即可,4分)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乘客的文明素养;对那些将假币、残币投进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投币箱的人依法予以制裁;公共汽车投币箱生产厂家应研制智能识别投币箱。(2分,提出两条建议即可)

28.(1)①图1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还存在着有损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也反映了部分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2分)

②图2反映了一些学校还存在着未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或未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2分)

(2)①作为未成年人,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遵守法律,不去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3分)

②要求国家、社会建立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及设施,以履行好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职责;建议学校提供有利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以履行好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职责。(3分)

四、29.不对,(1分)因为:

(1)保护环境能够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地发展,而环境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分)

(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

(3)该局长的说法,体现了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一时发展的思想,违背了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2分)

30.小王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因为:

(1)学校举办这项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护法。(2分)

(2)参加这项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到依法自律。(2分)

(3)青少年要自觉接受法制教育,懂得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都应承担法律责任。尽管自己没有违法犯罪,但接受法制教育能使自己受到警示,从而树立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公民。(2分)

五、31.(1)街头致富广告、将自家“责任山”的柏树砍10棵卖了、办地下洗衣粉厂、排污水、李某邀十多位朋友持木棒、扁担到张家、李某强行搬走张家彩电、张某自制炸弹寄给李某是违法行为,其中后两项是犯罪行为。(4分)

(2)不合法。(1分)因为没有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1分)

(3)启示:

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开展广泛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②每个公民应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宪法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④每个公民应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上4点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给分,每点2分,共4分)

32.(1)①加强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②加强道德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③加强道德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需要。

④加强道德建设是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⑤加强道德建设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本问只要能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可得8分)

(2)①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②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尊老爱幼等社会实践活动;③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④讲文明、重礼节,告别不文明的行为;⑤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答出两点或以上即可,4分)

    以上《初二期末(上学期)综合测试题(一)》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二期末(上学期)综合测试题(一)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二期末(上学期)综合测试题(一)》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