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历史初一期中试题下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某台湾旅行团要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B、大禹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我国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的是()
A、小麦和玉米B、小麦和水稻C、水稻和粟D、水稻和玉米
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禹传位给桀D、启打败有扈代
5.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7.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水利工程是&nb
sp;()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长城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9.创立“四诊法”的名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
10.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nbs
p;()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
C、《三十六计》D、《韩非论战》
1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B、商C、周D、秦
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1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nbsp;()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14.实现蒙古草原第一次统一的民族是()
A、匈奴B、蒙古C、戎族D、突厥
15.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A、张骞B、张謇C、昭君D、杜诗
16.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n
bsp;()
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末年D、三国
17.历史上的曹操以小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8.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好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19.建立北魏政权的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羯D、氐
20.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是
()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神灭论》D、《兰亭亭》
二、趣味实践:(共12分)
1.请在年代尺上标出A(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和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公元前60年)(4分)
公元前200年
公元前100年
2.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指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
。(2分)
3.每10年叫做一个,每100年叫做一个。(4分)
4.请回答今年(即xxxx年)是多少世纪?。(2分)
三、运动手(24分)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示意图,要求图中体现出三国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四、材料解析题(24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10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
2.说这句话的人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是什么?(2分)
3.该著作采用何种体例?(2分)
4.这部书记术的内容是什么?(2分)
5.下列人物中,该书设有记载的是()(2分)
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班超
(二)阅读下列材料(14分)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请回答:
1.魏主指谁?(2分)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2分)
3.请写出这次改革的3点主要内容。(6分)
4.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5.这次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2分)
A、长安B、许C、洛阳D、殷
七年级组织了期中考试,对试题、年部总成绩、所任班级的成绩及学生的答题情况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60分,共4小题。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试卷评析:
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缺乏对基本历史知识的理解性把握;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今后努力方向:
1.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组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复习时尤其是对一些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内容,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细致、到位。不能留有漏洞。
3、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1)加强集体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分工协作。积集体的智慧为大家拥有、共用,取长补短,最后达成共识。
(2)上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类热门:
初1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一下期末考试历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