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纳
1.辛亥革命后,特别是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忙于火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2.护国运动打倒了袁世凯,但并没有动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等派系。他们为了抢夺地盘和政权,相互混战,连绵不断,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企图以贷款扶植段祺瑞政府,怂恿对德宣战,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美国得知日本阴谋后,支持黎元洪和一部分国会议员,反对参战。所谓府院之争,由此而生。张勋又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戴溥仪复辟,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逼走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便赶跑张勋,重掌实权。
3.帝国主义趁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和抓住袁世凯的野心进行讹诈。1913年英国策划西姆拉会议和炮制“麦克马洪线”;一战爆发时,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1915年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学法建议
要掌握本课知识,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辛亥革命后,中国两次出现帝制复辟,说明历史发展具有曲折性”,你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拥戴薄仪复辟的两次帝制复辟。这两次复辟的发生,说明了历史发展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这种曲折性有其政治根源:xxx阶级决不甘心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思想根源: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和帝王思想具有强大的惯性和影响。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决定的。辛亥革命没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没有改变,封建地主阶级继续在中国社会中保持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政治基础。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没有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不仅继续存在,后来还有所扩大,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外部因素,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帝制都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默许和支持。如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张勋策划复辟过程中,也曾得到德国帮助,条件是“新政府成立后,不能对德宣战……严守中立”。 两次帝制的复辟很快失败又说明了历史发展虽然曲折,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潮流是不可抗拒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两次帝制复辟迅速失败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全国人民一致反对,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潜能开发
[例]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 )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思路分析
此题属因果关系题,由果找因。主要考查对1912—1919年这个时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了解。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受到鼓舞,掀起了投资办厂热。究其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投资新式工业给其带来的丰厚利润,这些都是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内因。其发展还有外部原因: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火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①②③④都是其发展原因。故C项是正确的。
[答案]C
思维诊断
某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会有很多的原因,而此类要求分析原因的题型经常出现。解题过程中往往不能全面思考,导致出现思维障碍。因此在解题过程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分清题目属于哪种因果关系的题型。(本题是由果找因)
(2)注意历史现象出现的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3)了解与题干相关的因素。
智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扶植直系军阀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美国 B.俄国 法国 C.美国 日本 D.英国 法国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贷款给北京政府的目的是( )
A.怂恿中国对德国宣战 B.加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
C.帮助中国恢复经济 D.扩大日本在中国的投资
3.按因果关系排列下述史事,正确的是( )
①日本怂恿段祺瑞对德宣战②府院之争③“讨逆军”攻入北京④“辫子军”进京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4.府院之争的实质是( )
A.黎元洪与段祺瑞争权夺利 B.为参加“一战”产生严重分歧
C.美国、日本在中国争夺控制权 D.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斗争
5.捏造一条非法的中印东段边界的“麦克马洪线”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沙俄 D.英国
6.1915年,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为争取日本支持,接受了灭亡中国的( )
A.《善后借款合同》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7.排列下述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张勋带领“辫子军”进入北京②孙中山高举护法运动旗帜③日本贷款给段祺瑞政府,怂恿中国对德宣战④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8.1913年,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承认蒙古自治,肯定对外蒙古的控制地位的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9.袁世凯统治时期,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有( )
①沙俄控制外蒙古②英国策划西姆拉会议和炮制“麦克马洪线”③日本占台湾,澎湖列岛④日本提出灭之中国的“二十一条”⑤德国强占胶州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
①始终打着维护共和制度的旗号②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己③以分散性封建地主经济为基础④以帝国主义列强为*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得知袁世凯想当皇帝,急需取得日本支持,于1915年,留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暗示说:“若开诚交涉,则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回答:
①上述材料说明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②日本在提出“二十一条”之前,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强占了中国的哪些领土?
③通过上述材料反映了袁世凯统治政府的什么本质?
三、问答题
12.1911年至1915年间帝国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综合能力训练
一、综合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曾称颂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请结合下述材料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材料;所谓“一造共和”,是指段祺瑞在袁世凯指使下,率北洋将领40多人联合通电,要求清政府采用共和政体。所谓“二造共和”,是指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所谓“三造共和”,是指段祺瑞组织“讨逆军”,驱逐张勋,形式上恢复共和制。)
第23课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这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