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高一历史下单元测试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高一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60分)xxxx年2月1.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开始认识到A.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2.中国共产党从早期三大武装起义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xxx派B.必须将斗争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C.必须建立起人民军队D.必须建立起人民政权3.“八七会议”的转折性特点主要表现在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党内滋长了“左”倾思想C.由城市斗争转向农村斗争D.扭转了共产党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状态4.“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5.下列各项,对中国共产党新的道路选择具有突出意义的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文家市决策D.广州起义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7.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A.《井冈山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8.1927年后,方志敏等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A.左右江根据地B.海陆丰根据地C.湘鄂边根据地D.闽浙赣根据地9.在1930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B.联合富农C.限制富农D.保护富农10.根据1930年土地革命路线的规定,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后,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农民的土地私有制B.根据地政权的土地公有制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土地国有制D.根据地农民的集体所有制1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根据地经济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发展民用工业C.发展军需工业D.发展商品生产12.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日本“东方会议”确定的既定国策B.日本为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

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1页C.蒋介石“围剿”红军使日本有可乘之机D.欧美陷于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13.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武器落后,抗战必亡B.期待国际联盟的合理解决C.让出东北,保全其他部分领土D.集中力量“围剿”红军14.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B.伪满洲国建立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和根据地“围剿”D.使日本侵略野心进一步扩大15.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态度是A.承认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合法,予以维持B.宣布日本占领中国东北非法,进行制裁C.主张恢复到“九一八”事变前的原状D.主张中国东北由国际合作“共管”1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7.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B.抗日救国通电(十大纲领)C.“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8.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有①抗日游击队②抗日义勇军③抗日联军A.①②B.③C.①D.①③19.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①冯玉祥②李济深③吉鸿昌④蔡延锴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20.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突出表现了当时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联合抗日B.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C.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D.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且与阶级矛盾交织21.1931-1936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最主要特点是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B.参加者既有自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D.都是中共领导下的斗争22.20世纪30年代,中共党内出现“左”倾主要是由于A.对蒋介石屠杀政策的愤慨B.共产国际错误指导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D.红军力量迅速壮大23.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2页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博古C.朱德、张闻天D.毛泽东、周恩来

24.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A.敌人力量强大B.红军指挥错误C.红军力量薄弱D.华北危机影响25.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26.对红军长征的正确评价是A.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B.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反蒋”转向抗日C.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D.是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的开始27.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A.1933年10月至1935年10月B.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C.1935年10月至1937年10月D.1934年10月至1937年10月28.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的根本企图是A.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准备B.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C.驱逐英美在华北的势力D.扶植国民党内的亲日派29.标志着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30.下列属于“何梅协定”内容的有①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境②承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③取缔一切抗日活动④把河北东部划为“非武装区”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1.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B.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C.一二·九运动的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2.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成高潮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33.即将公布于世的张学良回忆录,引起了海内外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张曾经是A.东北军阀的少帅B.东北易帜的领袖C.西安事变的主角D.抗日前线的英雄34.西安事变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3页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5.标志着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的事件是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B.一二·九运动爆发C.红军长征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八七会议②一二·九运动③华北事变④西安事变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37.1927-1936年,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特征是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由国内战争向全民族抗战过渡C.国民党一党专政确立D.国共政权对峙1931—1936年,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先后实行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转变”据此回答38—40题。38.中共不断调整同国民党政策的核心内容是A.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本侵B.推翻蒋介石的xxx统治C.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D.领导全国抗日民主运动39.中共调整同国民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阶级利益服从民族利益 B.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 C.推翻国民党统治       D.民主、团结、进步 40.中国共产党调整政策产生的最大成果是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B.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C.加剧国民党内部分化D.使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你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卷上)

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4页

第一章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60分)xxxx年2月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二、材料解析题(41题6分、42题11分,共17分)41.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1临时党中央无法再在上海立足,只好迁到中央苏区,但仍继续推行“左”倾路线。他们指责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思想是应当否定的“游击主义”。他们反对红军诱敌深入的战略,把红军必要的转移当作所谓“对革命悲观失望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来批判。材料2在美、英、德、意等帝国主义支持下,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推进政策,逐步缩小包围圈,妄图把红军聚歼在赣南地区材料3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毛泽东提出利用蒋介石抽兵去攻打十九路军的机会,以主力红军突破敌人的碉堡线,驰聘于苏皖浙赣,威胁敌人心腹重地,逼迫敌军回援,红军可乘机粉碎敌人的“围剿”,同时也援助了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博古、李德拒绝了这个正确主张。后来,毛泽东又建议红军主力向湖南中部前进,调动敌人到湖南消灭之,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又被博古等人拒绝了。回答:根据上述材料,从主客观方面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4分),并谈谈你对主观方面原因的认识。(2分)

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5页

42.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赋头子蒋介石。——摘自《中共中央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材料二(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在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做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绝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摘自沈钧儒《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回答:①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做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2分)②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2分)①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3分)②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③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分)(30字以内,超50字扣分)

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6页三、问答题(43题8分、44题7分、45题8分,共23分)

4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8分)44..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两次严重的挫折。请问:是哪两次挫折?(2分)试比较说明两次挫折发生的原因(3分)和中国共产党挽救危机的主要措施。(2分)(共7分)

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7页

45.西安事变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的态度如何?(3分)事变解决后有什么影响(4分)?

高一历史(下)第一章第8页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CBDCC6-10.BADCA11-15.ABDBD16-20.CCDCD21-25.CBABB26-30.CBBCA31-37.CBCDDAD二、材料解析题38.原因:(1)蒋介石的xxx力量过于强大。(2)英美等众多帝国主义对蒋介石的支持。(3)蒋介石实行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推进政策。(4)临时党中央在中央苏区推行“左”倾路线。(5)博古、李德拒绝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实行错误的战略战术。认识:(1)蒋介石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它们都是中国革命的敌人。(2)如果中共中央能够执行毛泽东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根据地特点的正确军事主张,是可以取胜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39.(1)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镇压抗日爱国力量。(2)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3)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抗日准备。督令张学良、杨虎城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剿灭陕北工农红军。(4)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矛盾变化,依据主要矛盾制定政策。三、问答题40.(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乡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2)1927年,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xxx统治的总方针。(3)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道路。(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必须采取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41.两次挫折: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对中央和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原因:xxx力量相对强大,是中国革命两次挫折的客观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是革命遭受挫折的主观原因。措施:(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逐渐走出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2)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从而使革命转危为安。42.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直接原因: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国民党内部发和了严重分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一致呼声。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顾全大局,高瞻远瞩,是一个伟大的党。阶级利益要服从于民族利益。

    以上《高中高一历史下单元测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中高一历史下单元测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高一历史下单元测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