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地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学期2019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地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学期xxxx

地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学期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经过12天的激烈讨论,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的2500多名科学家,于xxxx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当地时间下午14时举行闭幕会议,北京时间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最终以237票赞成、157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被逐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据此,回答1--2题:

1.举行闭幕会表决时,全球新一天的范围

A.约等于全球四分之一B.约等于全球八分之一

C.约等于全球十分之一D.约等于全球十八分之一

2.太阳系各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A.水星B.金星C.火星D.木星

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烧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回答3--5题。

3.从日记里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①沙尘暴天气②冷锋过境③台风过境④寒潮侵袭⑤气旋过境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4.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伤害 D.增加CO2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5.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成都平原D.太湖平原

下列四国为世界主要国家,读图回答6--7题:

6.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C.丙国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D.丁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7.有关四国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国的最大港口皆受到暖流的影响    B.四国的首都职能均属单一

C.四国最大城市都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D.四国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8--9题:

8.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点在d的西北方②a点在d的东北方

③bd的经度为90°W④bd的经度为30°W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在ac经线上,若由c点至a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的3月21日

气象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注重把气象资源与经济和军事活动的决策结合起来。据此回答10--11题。

10.1944年8月1日,日本在其东部海滨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利用1万米高空的稳定气流向美国放飞了气球炸弹。气球炸弹越过的大洋应该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1.上题中1万米高空的气流的流向应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D.北风

12.下列四幅示意图,画法最接近正确的是

读下表,完成13--14题。

各纬度的年平均气温和年较差纬度01020304050607080北半球气温(℃)

年较差(℃)26.20.826.71.125.36.420.312.714.019.15.725.1-1.029.8-10.033.0-16.735.3南半球气温(℃)

年较差(℃)26.20.825.32.423.05.418.47.212.06.65.65.4-2.010.8-11.521.4-19.825.0

13.地球最热的纬度被称为"热赤道",它位于

A.赤道 B.南纬10度C.北纬10度D.南纬20度

14.表中显示的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热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D.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读"最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回答15--16题。

15.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00年来世界气温

A.呈直线上升趋势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C.变化不大

D.总体上有下降趋势

16.针对图中现象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全球各地酸雨严重

B.解决图中现象的措施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图中现象只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经济结构

D.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是解决图中现象的主要措施

读下列人口资料表,据此回答17--18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0.52.4

少年儿童比重(%)21.039.0

老年人口比重(%)12.04.0

17.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增长缓慢  ②人口老龄化  ③人口增长快  ④年龄结构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鼓励生育  B.接纳移民  C.计划生育  D.控制城乡人口流动

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结合此图回答19题:

19.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大小

A.与人工生态需水量无关 B.不需考虑水质和境外跨流域调水因素

C.与地下径流量无关 D.随水资源开发阶段和条件不同而变化

20.我国的准噶尔盆地与四川盆地相比较共同点是()

A.都处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B.都属于外流区域,都有绿洲农业

C.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都是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D.都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广东是中国风力发电最早的地区之一,该省风能资源储量异常丰富,风速可媲美全球最大风电国德国,发展风电不仅可为广东高速的经济发展提供能源,还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此回答21--22题。

21.广东、德国分居亚欧大陆东西两侧,两者相比:

A.风速相当,但盛行风向不同B.风速相当,但风能的利用率有异

C.盛行风向相同,但风速差别很大D.风能的利用率相同,但盛行风向差异很大

22.除风能外,广东颇具潜力的新能源还有:

A.地热B.水能C.核能D.太阳能

23.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其他条件不变,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仍然有极昼极夜现象B.我国东部沿海全部为沙漠所覆盖

C.南极洲将终年温暖如春D.太阳日时间将比现在要短些

24.右图为某海岸景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图中植

被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

B.图中植被可减少台风、海啸破坏

C.该海岸景观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D.该海岸景观在全球沿海均有分布

2005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上扬,与千家万户关系密切的煤气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能源问题不仅受各国关注,也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话题。此外,绿色电力也逐渐被人们接受;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的能源转化为电能,但有环保效益的绿色电力因为其价格比火电贵而没能得到充分发展。据此回答25~26题

25.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我国应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

A.减少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B.节约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C.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产品的价格

D.加快西部油气资源开发,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26.下列电能属于绿色电能的是

A.生物物质沼气化发电、小水电B.风能、生物能燃烧发电

C.潮汐能、地热能发电D.核能、火电

狭管效应"是气流经过峡谷或海峡时,由于地形的限制,流管截面积突然变小,导致风速突然增大的现象。回答27--28题。

27.海峡中,此效应比较明显的是

28.下列城市区域,也能产生类似效应的是

A.高楼林立的街道B.高层建筑的顶部

C.建筑稀疏的郊区D.比邻的高层建筑之间

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图10中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A.a线与xxxx米等高线一致

B.b线以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C.c线以西地区为内流区

D.d线大致是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

30.下列关于西气东输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

B.经过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太湖平原等农业区

C.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跨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

第2卷综合题(共8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见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在阶段Ⅰ,商业用地的布局特点是:;阶段Ⅱ,出现的新变化是:。(4分)

(2)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工厂迁出了旧城区,城市主要向(方向)不

断延伸,主要是为了和。(6分)

32.读右图,阴影部分为海洋,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4分)

(1)油轮运行至A点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_______________小时。(2分)

(2)图中山脉走向大体为,按板块构造理论,该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6分)

⑶限制B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2分)B、C两地相比,在农业结构上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4分)

33.读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流经甲

地的河流注人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其流向是,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6分)

(2)此时北京地区的昼长与武汉相比,北京地区的昼长;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时间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约为小时。(4分)

(3)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4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一些地区,农业生产将谷物生产和牧畜饲养有机结合起来,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和饲料作物,饲养的主要牲畜是牛、羊等。

材料二我国广大农耕区生产谷物的同时,也饲料猪、羊、兔以及各种家禽。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地结合起来。

材料三西欧平原广阔,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很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农场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农场主要归农民所有,并又农民及其家人经营,种植牧草及饲料作物、户外放牧、日常挤奶是农民的三项主要工作。

(1)材料一所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澳大利亚此类农业分布在国土的和的草原地区,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4分)

(2)材料二所述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材料一是否相同?广大农耕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2分)

(3)材料三所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农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_;农场经营方式是__,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_和(4分)

35.读下面两幅两地气压分布图,分析回答:(14分)

(1)C、D两地相比,地风力较大,原因是。

(2)如果A、B两地都是冬季,纬度相同且都是高纬度,地夜晚更寒冷,原因是。

(3)如果两幅图都位于北半球,C地吹风;D地吹风。

(4)某日,地球同步卫星拍摄到北太平洋上西部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状云图,A、B两图中,图符合云图情况,云图上反映的天气系统是,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的形式就是,对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的影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这种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

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身高:8844.43米,并宣布停止使用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8848.13米。

材料三: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四: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

材料五:继东部"腾飞"、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轮经济热潮之后,打造青藏高原经济带的构想,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提出。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青藏高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经济带。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2分)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2分

)

(3)材料中有关珠穆朗玛峰身高数据减少3.7米的原因是:()(2分)

A.珠穆朗玛峰的地壳下沉了    B.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了3.7米

C.现代测量手段和技术更接近真实高度  D.可能与气候变暖导致"岩升雪降"有关

(4)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对该地区河流水源补给将产生怎样影响?(2分)

(5)试分析青藏高原对亚洲局部地区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可从气候、河流方面分析)(3分)

(6)分析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3分)

(7)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试分析本区石油资源开发的意义。(4分)

同类热门:

xxxx最新地理高三期中试题第二学期

    以上《地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学期2019》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地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学期2019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地理高三期中试卷下学期2019》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