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观后感 内容页

观《冯志远》有感:静听沙吟

  观《冯志远》有感:静听沙吟

  只有大漠的人才能听懂沙的吟唱,您静静地扎根在宁夏这片广袤地大地上,如同那棵生长在旷漠中的沙枣树,顽强的生长,默默地奉献,静静地聆听沙的吟唱。

  伴着一路驼铃,风华正茂的冯志远老师踏进了宁夏那片曾经贫瘠地漠漠黄沙地,来到鸣沙中学这个地处在沙漠边缘的学校,没有电灯,没有良好的教学设施,没有优越的教师待遇,有的只是贫穷,是风沙,是孩子们渴求知识地强烈愿望。这种现状正是考验一个热血男儿坚强、坚韧和毅力的时刻,冯老师留下来了,他深知授与学生知识,就是给予他们摆脱贫穷、改变家乡的钥匙。在他眼中,这片贫瘠的土地,正是他挥洒青春与激情的热土,正是他播种智慧和践行责任的圣地。

  悠悠四十二载岁月啊,他远离亲人,远离故土,住土坯炕,点煤油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用真情与爱心滋润和浇灌着每一寸荒漠。由于学生家庭贫困,不少学生开始辍学,冯志远老师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与学生家长沟通,才使孩子们又重新回到了课堂。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是那么的认真、负责,绝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缺课、掉队;而对孩子们的生活,他又是如此的关爱备至,哪怕是自己饿一顿饭也绝不让孩子们空着肚子上课,当他发现茫茫沙地中一棵结满果实的沙枣树时那种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唯有真爱才能够这样生动。

  他对孩子们的“好”,每一个人都记在心中,当他主动提出调走时,仍然是那么低调,一个人静默的在夜幕中离开那间简陋的宿舍,却发现孩子们整齐地静候在路边,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拿着老师为了不让煤油薰坏孩子们的眼睛而“发明”的特别的烛灯,依稀的灯光任由道路的蜿蜒而伸展,烛光下每一个孩子脸上的泪水清晰可见,他在孩子们的哭泣中离开了他为之奉献了多年的鸣沙中学,又一次启航踏上了去往条件更为艰苦的关帝奉献之路。

  冯老师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把每堂课都看做孩子们成长的阶梯,精心准备,用自己的智慧滋养、浸润孩子们的生命。这正是一个老师,一个有责任心有义务感的好老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由于夜以继日的工作,冯老师的眼疾越来越恶化,但他仍然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他佝偻着身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放大镜艰难的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情形一直在我眼前晃动,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流泪。失明之后,他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一篇生情并茂的《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诠释了冯老师一生的教育生涯

  做一次选择不易,做一个决定更难,为一个决定做一生的坚守和奉献就是难上之难,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可以决定,我们有没有毅力为自己的决定奉献一生,用怎样的方式奉献一生?《冯志远》将我引入深深地反思与凝问中,我今生何求?我今日何过?

  冯老师你就是大漠里的那棵沙枣树,你坚强,你挺拔,你生长在漫漫黄沙中但你却从不孤独,你懂的沙的心思,你能听懂它的吟唱……

TAG标签: 冯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