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各类感言 内容页

28年前民办教育改革中横空出世的行业“老大哥”

从20世纪70年代的“高考小作坊”到现在,校外培训已经成为一个从业者数千万、市场规模上万亿的巨大产业。 2020年在疫情推动下,在线教育愈发火爆,成为资本追捧的热门话题。 其中,虚假宣传、提前报名、价格欺诈等诸多行业乱象迅速显现。

从2021年初开始,校外培训遭遇最强监管。 随着7月“双降”政策正式实施,校外教育培训行业遭遇生死挑战,K12教育巨头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28年前民办教育改革中崛起的行业“老大哥”新东方(EDU.NYSE;09901.HK)首当其冲。 2021年9月中旬,刚刚度过“我心中最悲伤的教师节”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新东方常务会议上宣布了最新一轮转型计划,逐步停止中小学线下招生。初中科目。 、积极尝试素质教育。

从北大外一间破旧的教室起步,新东方一步步成长为行业领头羊,并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多项第一。 至今仍被誉为教育培训界的“黄埔军校”。 11月16日,新东方将迎来28岁生日。 60岁的俞敏洪依然扮演着舵手的角色,经受风雨,在暴风雨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大哥”按响三声门铃

新东方是中国校外培训行业的代表企业。

1993年2月,国家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政策。 今年11月,打着“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旗号开办英语辅导班三年的俞敏洪终于拿到了办学许可证,并命名为“北京新东方学校”。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海外国家的交流增多。 专门从事托福和GRE培训的新东方很受北京大学生的欢迎。 到1995年底,新东方在校学生人数突破15000人。

随后,俞敏洪赴美国邀请王强、徐小平创业合伙。 他们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高票房电影《中国合伙人》,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2006年9月,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 2019年3月,控股子公司新东方在线(01797.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香港上市的在线教育机构。 第一个分享; 2020年11月,新东方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成为首家回归香港二次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 股价一度飙升至每股1300港元,成为港交所历史上第一只“千元”股。 俞敏洪也是中国教育行业唯一一位实现三度“敲钟”的企业家。

8月31日,被精英教育(ONE.NYSE)收购的巨人教育宣布,因经营困难,无法继续提供教学服务。 此前,巨人教育曾被曝现金流紧张、拖欠工资的消息。

资本涌入,乱象丛生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增加。 校外培训行业也进入了疯狂野蛮增长的阶段。 一大批知名培训机构纷纷涌现,新东方推行的“名师”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

10月20日,广州一位资深教育投资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东方建立的“名师”制度虽然更容易吸引学生,但也导致“名师”事件频发。离开。 “相比之下,目前情况下,以‘一对一’起家的好未来更加专业,更注重教研体系,所有老师输出的课程内容普遍稳定的。” 该投资人表示,现阶段,中国校外培训行业开始从以托福、雅思为主的英语课程转向以学科为基础的卓越培训。

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在线教育在2013年前后成为校外培训行业的热门话题,并持续至今。 同样从2013年开始,在线教育公司开始呈指数级增长。 国内知名在线教育公司大多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

与此同时,一批离开新东方的创业者开始收获成果。 前新东方副总裁沙云龙创办的朴信教育(NEW.NYSE)、前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创办的高途教育(GOTU.NYSE)等校外培训公司已在美国上市,与新东方一起。 构成校外培训行业的领先梯队。

此时,专注于线下的新东方逐渐开始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潜力。 但由于重视不够、转型困难,早在2000年就成立的新东方在线始终不见起色。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是以猿辅导、作业帮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新势力的崛起。

2020年,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大量资本涌入。 网易电商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融资金额超过539.3亿元,超过过去四年的总和。

在资本蓬勃发展的当下,俞敏洪是少数能冷静说话的行业领袖之一。

2020年11月,俞敏洪公开表示,他认为在线教育不是可行的商业模式。 “每收一分钱,必须先花两块钱。 资本是其背后的重要推动力。 一旦停止输血,就会有很多哀号声。”

在资本的催化下,校外培训行业一片混乱。 从2021年初开始,多地教育部门纷纷采取行动,整治校外培训行业虚假宣传、提前报名、价格欺诈等乱象。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双降”政策的监管重拳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

布局直播,探索转型

在线教育从2020年初疫情期间备受追捧的“潮流”,到成为不可避免的“雷区”,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后,大量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被淘汰。 但龙头机构仍有充足的现金和资源,仍有转型的可能。

9月26日,新东方发布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新东方2021财年实现营收4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5%。

2017年以来,新东方中小学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50%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中小学课外辅导等业务占新东方2021财年收入的80%。

或许受益于俞敏洪对在线教育的谨慎态度,截至5月31日,新东方2021财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16.12亿美元,同比增长76.18%。 这也为新东方后续的转型提供了试错的空间。

2021年8月,北京新东方品质成长中心正式启用。 中心共有六大模块,学生课程12门,家长课程5门。 课程涵盖编程、机器人、美术、口才、书法、象棋、国学等课程。

9月17日,据媒体报道,俞敏洪在新东方常务会议上表示,将减少K9(小学、初中)线下业务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并鼓励全国各地校长积极尝试,“无论是是素质教育还是托管中心,你试试看,哪个能通过,反正新东方账户里还有钱。”

俞敏洪在会上还表示,将安排直播和短视频。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新东方HR已开始在部分平台招聘“短视频总监、直播运营经理”等职位。

9月25日,新东方大学生学习发展中心品牌升级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新东方表示,将扩大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教育培训项目。

“很多人认为这是新东方的一次转型,因为大学业务是一个有前景的业务,但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坚持和回报。” 俞敏洪在发布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