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各类感言 内容页

陈嘉庚晚年怎么样?

在国家大事上捐款捐物从不含糊的陈嘉庚先生,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十分艰苦朴素。


陈嘉庚先生自己的处所中,床榻、书桌、沙发、蚊帐都是用了多年的旧物件。除了外面穿的大衣和西裤,他的内衣、鞋子、袜子,全都是打过补丁的,甚至舍不得给自己换新的。


按理说,人到晚年应该保证饮食营养,可陈先生却为自己规定了每天五角钱的餐标,坚决不能得超标,因此他经常吃的食物,无非就是地瓜粥、花生仁儿、豆腐干、腐乳酱这几样清淡食材,最多就是过节时,多搭配一种鱼脍,添些荤腥。 


他要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一旦国家有需要,他便可倾囊相赠。


1961年,陈嘉庚先生身患重病,家人为了拯救老爷子的身体,带他去北京接受最好的医疗环境,但陈老先生的疾病已经太过严重,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医生们已然无力回天。


陈嘉庚先生葬礼现场


8月12日,陈嘉庚老先生在北京逝世,追悼会上,周总理亲赴现场吊唁,送陈老先生的英灵走完了人间的最后一程。


按照陈老先生的遗愿,子女们将他的遗体带回了家乡,安葬在集美鳌园中。


在海外漂泊半个多世纪,他的赤子之心一直滚烫,用半生岁月为祖国的独立解放事业奔走疾呼,从未停歇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兼营菠萝罐头厂。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民国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