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是军队的灵魂,是军队的阵地,是冲锋的号角,是胜利的凯歌。军歌见证了党和军队的历史。让我们用这首歌来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历程。
《八月桂花遍地》是一首发源于大别山的民歌,出现于1920、1930年代,在全国多个省份流传。这是一首关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歌曲。由于曲调优美,歌词生动,这首歌很快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流传开来。后来,随着红军的脚步,传遍了全国。因为这首歌的第一句是“八月遍地桂花”,所以人们就简称为“八月遍地桂花”。
说起《八月桂花遍地》,就忍不住要说起桂花。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清净,能远离尘埃,香气浓郁,沁人心脾。桂花自古为国人所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在中国古诗词中,桂花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桂花的花期为秋季的九月至十月上旬,即农历八月,故有“八月桂花”之说。桂花种植面积广,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及南部。
1980年代以来,关于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的创作者、时间、地点等问题,争议不断。这首歌的作者很难确定是某个人。在流通过程中,经过多人的加工和打磨,逐渐丰富完善。从曲调来看,这首歌改编自大别山民歌。但仅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还有河南商城、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安徽金寨、安徽六安等。中央苏区曾有一段时间从江西,来自四川和陕西。四川,革命根据地,称。现传世《八月桂花遍地》乐谱,
不过比较好听的说法是,作词是陈世宏,改编曲是王继初。1929年12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攻占河南商城,随即召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为庆祝本次发布会的召开,商场“红日剧场”的负责人王继初等人决定谱写一首歌,助兴。这首歌的名字叫《庆祝工农政府歌》,曲调是王继初根据《八段锦》的调子改编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简谱,在民间流传;修改的。这首歌首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广泛传唱,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于1950年代初被发掘。原名《歌颂工农政府歌》,1954年发表在解放军歌集编辑部编印的《中国工农红军歌谣》中。
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作词霍希扬将这首民歌改编成民歌合唱。1961年,这首歌入选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
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幕,《星火》庆祝中国苏维埃政府成立,《桂花八月》以女性形象呈现合唱。此后,合唱也成为了这首歌最常用的演绎方式。《八月桂花遍地》的歌词原本有十小节,改为副歌后缩短为两小节八月桂花遍地开简谱,便于演唱和传播。
《八月桂花遍地开花》歌词
八月桂花遍地开花,
鲜艳的红旗高高升起,
灯笼又上色了,灯笼又上色了,
一个新的世界闪耀着光芒。
红军真的是雄伟壮丽,百战百胜最英姿飒爽。
活捉张惠赞,打败罗卓英,
粉碎了姜贼的大围攻。
一面红旗飘扬,红军即将扩张。
保卫工农新政权,领导群众革命,
红色的战士是最光荣的。
一面红旗飘扬,红军即将扩张。
亲爱的工人,亲爱的农民,
拿起刀枪成为红军,
拿起枪炮成为红军。
歌词中提到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张慧婵,一个是罗卓英。
张惠赞,湖南省长沙县人,毕业于湖南姜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0年任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副司令员,参加了蒋介石发起的第一次“围剿”中央苏区。12月27日在江西吉安龙岗被红军活捉。随着张惠瓒被俘,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失败。毛泽东为此写了一句名言:“齐声呼,抢张惠赞!”
罗卓英,广东大埔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事学院。他先后参加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围剿”,他的部队多次被红军击败。
“活捉张惠瓒,打败罗卓英”,表达了革命根据地军民抗“围剿”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1965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被拍成电影。从此,这首歌曲流传更广,成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革命歌曲之一。
(作者徐平,军事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