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入、实用的财经资讯在这里
近日,小编发现不少投资者想出了一个“神奇操作”,认购一只新基金时,贷款金额达到本金的4倍,而配售的结果刚刚归还。
然而,在火爆的市场和爆款频频出现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蜂拥而至的爆款是否真的是理性的。
5万元买进,4万元借来
“我让同事借了4万元,新买了5万元的XXX基金,今天收到短信,认购10600元,刚把借的钱还给了同事。” 周五,白领小周高兴地告诉朋友,她买了一只很受欢迎的新基金。
近期市场情绪高涨,新基金的发行也接踵而至,资金爆发不断。周三,一只知名的公募新基金开售,早盘认购已久的小周一早买入1万元。然而下午,她从社交网络获悉,该基金最多只能募集300亿元,而一上午的募集量已远超上限。于是,小周决定向同事借钱买下基金会。
“我打算买一万元买这个基金,最近新基金很多,之前我也买了一只新基金,把43%的资金放在了,现在还在赎回,所以转了。” " 小周说道。
明星基金经理、明星产品众多,有配售经验的投资者也在市场成长和教育。小周告诉小编,她经常参与新基金的申购,偶尔也会遇到配售。
“因为赚钱所以买了,今年2月份新买的基金现在已经达到30%了如何申购基金,今年我只分配了10%的基金,所以这次看到报道说这个基金是爆炸性基金,所以我决定借它。钱,”她说。
千亿订阅水分
今年以来,在基层发生了多次爆款,不少明星产品销量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天。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1000亿认购未必含有水分。
新基金募集规模不断扩大。它生于对的时间,在对的时间和地点拥有充裕的流动性,也有渠道助推的“人与人”。
从渠道上看,很多渠道会重点推广某些产品,从而引导客户到特定的资金。而一些公募为其产品设置了募资上限,也在不经意间助长了饥饿营销的风潮,导致更多的资金进入,进一步拉高了募资规模。
“我们推送的时候通常会告诉客户,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产品。” 在某中型券商上海营业部工作的J女士说,最近J女士一直忙于向客户推销产品。最近,几位当红模特Kei也在她重点推荐的范围内。
“感觉最近投放的基金挺多的,最近每天都很忙,主要是忙着卖产品。过来处理业务的客户还是很多的,来打听的人明显比来的多。”前。” J女士说。
有渠道基金经理直言,产品在推广推广时会按比例分配,所以想要购买想要的规模,就必须认购更多的资金。
事实上,小编从业内了解到,很多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都限制了自己的规模。比如本周部分基金发售前,公司预感到会超上限,宣布调整募资期限,并在渠道上进行调整。此外,某基金公司公告还提到,公司将根据募集规模上限300亿,采用末日比例确认方式,实现有效规模控制。
“靠从众心理和饥饿营销来实现爆款,不值得推广。” 一位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说。
爆炸背后的驱动力
据业内人士总结,资金爆发的背景一般是:牛市发行、公司品牌+明星基金经理、强大的渠道,结果往往是初始募资规模巨大。
对于一支爆款基金的诞生,首先,基金经理过去的业绩必须具有代表性,至少是市场上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此外,火爆的市场和强大的渠道也是重要原因。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对2001年至2020年2月29日发行的热门基金进行了研究,共有209只热门基金,发行规模超过50亿(合并A/C股统计)。找到资金并不难。发行数量与市场状况高度相关。2015年股市火爆时,募资规模突破万亿元。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新设立基金677只,募集资金总额10630亿元,其中部分股票基金募集份额达到7132.75亿元。仅次于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
此外,在各种资讯和社交网络上的高人气也促成了部分新基金的热销。
以周三的人气基地为例,开售一小时内销售额突破150亿元,一个多小时筹款超过300亿元,随后截至11:00,销售额达到约400亿元。募资尚未结束,这些数据已经在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告诉投资者,想要扩大规模,“借钱”也要认购。
然而,公募基金公司越来越多地将营销策略转向关注某些明星基金经理和产品,这也有其自身的逻辑。从新基金的发行结果来看,火爆、非爆款的发行规模远非天方夜谭。
某雪球大V最近表示如何申购基金,这两年,即使行情不是很火爆的时候,爆款也频频出现。这在资金数量超过股票数量后是必然的。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在这种供过于求的背景下,银行等渠道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过去从基金公司的角度进行销售,到站在基民一边,帮助大家选择基金。
买新底座还是旧底座?需要注意什么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买基金一般是用闲钱投资,用不需要的闲钱买基金,以保值、赢利。借钱买基金,如果只是给亲戚朋友临时周转,还可以,但是有些人用信用卡、蚂蚁花呗套现或者贷款买基金,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某国际知名资产管理集团高管表示,在国外,基本没有爆发性基金,基金规模增长速度很慢,申购首日不会达到高额. 基金的收益,还是直接买老基金。但在国内,往往有基金首日认购量大,随后规模逐渐缩小。
此外,被很多投资者忽略的是,新基金的管理费往往不打折,达到1.5%,而很多老基金的费率只有10%。同时,新基金的建仓期尚长,短期内难以实现收益。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如果你看好某个基金经理,为什么不直接买他的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