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数十名人人贷、友信普惠借款用户向时间财经反映

8月6日,人人贷和优信普惠的数十名借款人向时代财经反映,欺诈、高额斩首、高利贷、违反通讯录等行为在两家公司中屡见不鲜。目前,他们已经成立了有信痛点群、有信诈骗维权群、人人有信套路贷、被盗维权群等各类维权小组,成员多达1000人。

优信普惠用户张先生告诉时代财经,“2017年10月,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我打算通过优信业务员康萌借10万元。合同签订时,贷款金额变成了17.3万。因为当时我还没有还款,也不知道能借多少钱。他们说是按实际还款算的,现在只是一个数字,后续支付可按实际金额进行。”

后来,张先生觉得是“骗局”。查询相关信息后,他发现当时的合同金额已成为实际贷款金额,而人人贷官网上有相关贷款人和贷款信息。

“相当于我变相向贷方借了17.3万元,但我实际上只拿到了12万元,其中5.3万元不知道去哪儿了。而17.3万元只是本金,利息还是按年利率计算的。” 10.2%,我总共要还20万多元。”张先生告诉时代财经。

公开资料显示,人人贷与友信普惠均为友信金服旗下产品。优信金融成立于2010年。2014年,人人优信完成1.3亿美元A轮融资,打破了当时全球同行业单笔融资记录。2016年,优信集团入选“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强”榜单。

时代财经在聚投诉平台发现,关于优信万能人人贷的投诉多达1166件友信微粒贷贷款,而且数量几乎每天都在增加。内容涉及高额斩首、例行借贷、阴阳合同、暴力收缴等。

对此,时代财经曾多次致电人人贷、优信普惠总部核实,但无人接听;时代财经已向媒体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冒充银行放贷人?

据上述借款人介绍,优信普惠和人人贷的流程大致如下:优信普惠和人人贷借贷平台涉嫌以低利率、高额度诱导需要资金周转的人。在审核和提交之前,他们看到的只是低利率。,而贷款审批后,“利息高得离谱”。

用户小刘告诉时代财经,“2018年3月,我去西直门店进行线下加工友信微粒贷贷款,当时老公有外债,我借了贷款帮他还债。优信工作人员表示,利息只比银行高一点,贷款额是10万元,合同上写的贷款额是14.55万元,他们说包括服务费,不知道是不是扣了签合同后,他们说手机下载app可以还贷款,还款已经按时还了。昨天我打电话协商提前还款,他们说要多付8.2万。”

更重要的是,据用户刘女士称,人人贷还冒充银行向消费者付款。“有人打电话给我,他们几个星期不时打电话给我,卖贷款,声称可以向中信银行申请贷款,而他们公司是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后来,当他们需要钱,他们去他们公司提交了信用报告,身份信息之后,他让我支付90,000元并让我去另一家商店签合同,我才发现是优信普惠。”

在刘女士的信息审核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我看银行没走,但他们还是天天打电话,说钱已经批了,你不签就有利息,拿不到钱你就有“每个月都要还。我还拿走了我的手机,后来才知道拿手机的目的是为了提取我的通讯录。” 刘女士说。

她以不签合同为由,继续以“经批准后还款”为由引诱刘女士签约,远远没有结束。“(他们)让我下载一个APP偿还贷款,他们没有让我看合同,但我看了看,合同金额是14.1万,我问为什么贷款合同不一样,她说我不需要。这只是一种形式。”

前述张总还介绍,优信大部分业务都是在网上开展,不少业务员利用小额贷款进行二次贷款、无抵押、低利率等利诱。

典型的敲诈勒索

根据多位维权人士提供的信息,除了低利率诱骗用户借款外,高额的服务费也让不少借款人苦不堪言。

“合同严重断头,还收服务费,我签了阴阳合同,借了8万元,合同分36期写了11.55万元,总成本超过15万元,差不多一天逾期500元,签合同的时候拿走了,我的手机通讯录里录了20个电话号码,通讯录被爆了,我还特地来取。” 陈女士告诉时代财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律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公开表示,无论“砍头”以何种形式包装,服务费、手续费等项目都是基本相同,都是非法的。违规行为。

时代财经在聚投诉平台发现,有投诉人称,在截止日期前,“有信客服暴力威胁我的紧急联系人、我的家人、通讯录名单,有信正在向我申请贷款。” ,曾承诺不给我的紧急联系人、家人和通讯录电话打电话,不骚扰,但有信违背了诺言,声势浩大,背叛了诺言。”

时代财经还发现,优信普惠与借款人的合同仍有“棘手”之处,即向优信普惠借款,但付款人是人人贷。据上述借款人介绍,具体操作方式为:人人贷在网上向有信借钱,通过人人贷平台募集资金,再通过有信高息再贷给我们。人人贷的合同年利率仅为10.8%,贷款额为10.8%。14万元,还款总额为16万元。它没有直接交给借款人。它被转移到借款人不知道的二等账户。然后优信从中扣除5万元,再将9万元转给借款人。

江苏康桥宜华律师事务所前合伙人刘海律师告诉时代财经,这种高利贷后的暴力催收行为是典型的金融敲诈勒索,如果金额大或者多次敲诈,已经涉嫌违规。中国刑法第一条。第274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借助电信网络,此类犯罪成本低、危害大,是重点打击对象。根据情节不同,可以处十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单处罚金。(北京时代财经李洪丽)

TAG标签: 财经友信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