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联想Y9000K2022:浮夸造型的前代旗舰游戏本2022

几年前,一提到性能旗舰本,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那些造型夸张、傻大黑厚实的旗舰游戏本。诚然,散热模块的大体积和夸张的堆叠可以保证出色的性能,但以价格来说,这种高性能笔记本基本上只适合作为ITX台式机主机的替代品。有移动性,但它能带来的最大好处应该是移动的时候可以更方便。至于通勤还是带它去上课,想都别想。就算你能承受这个重量,夸张的造型会不会让你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不好说。

随着人们对笔记本电脑的做工和便携性要求的提升,近年标榜旗舰的游戏本数量明显减少,而对高性能移动计算的需求丝毫没有减少。好在今年 12 有了新的 Intel 7 工艺和新架构的加持,第一代移动平台的能效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利用传统笔记本机身的热堆叠材料来获得旗舰级性能发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款在常规笔记本机身和设计下放下旗舰配置的产品——联想Y9000K 2022。

相比上一代旗舰电竞本夸张的设计,Y9000K 2022上的电竞元素只有底部和两侧的RGB灯带。当然,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在联想的控制软件中选择自定义灯效或者干脆关掉。.

键盘的RGB背光是现在很多性能本的必备元素。除了美观,关灯玩游戏时也很实用。如果不需要,您还可以自定义颜色、触发模式或干脆将其关闭。

核心配置方面,搭载第12代Intel? Core? i9处理器12900HX和NVIDIA RTX3080Ti移动版。

接口方面,背面配备方形电源口(300W电源适配器)、最高支持135W PD输入的USB Type-C电源数据两用接口、标准尺寸HDMI接口、RJ45网络数据线端口和两个 USB Type-A 接口。侧面有两个 Thunderbolt/Type-C 接口,右边是 Type-C+ 极为先进的 3.5mm 耳机接口。接口很全面,就是侧面能放一个Type-A接口就好了。如果背面只有A口,插拔U盘之类的不是特别方便。

性能配置顶级,界面全面,厚度控制也相当不错。比一个瓶盖的高度略厚,基本是往年中端性能笔记本的水平。全金属CNC外壳的质感也很好。

拆下后盖后,最显眼的应该就是散热部分了。它没有使用多热管设计,而是直接配备了全覆盖真空室加热板。旗舰级 CPU 和 GPU 是发热大户。一个风扇用于一个模块。不过它的佩戴设计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整个散热面积,均热板已经成为目前旗舰笔记本的标配。

拧下螺丝,取下均热板后,可以看到内部的所有配件。下面就来一一分析一下这款笔记本的配置吧。

异构,一战封神——CPU部分搭载最新的Alder Lake-H55第12代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12900HX,大小核异构设计。异构架构可以更好地平衡性能和功能。消费之间的动态需求。

不过,这个CPU还是有点特别。不同于以往BGA集成封装CPU和PCH的SoC设计,这款CPU使用的DIE与台式机LGA1700处理器(上图对比的那款)完全一样,规模也一样。8C+8c+30MB L3全核。由于台式机的Alder Lake-S只集成了北桥部分,PCH需要单独放置,所以我们可以在主板下方看到这颗笔记本上不太常见的独立PCH芯片。

散热介质方面笔记本性能测试,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采用的是液态金属,而不是硅脂,散热模组上也有相应的部件,防止液态金属泄漏。

GPU方面,这次的3080Ti移动版是笔记本平台的专属核心。GN20-E8代号为GA103,桌面暂无对应产品。配备的显存为8颗三星16Gb 16Gbps GDDR6,形成16GB 256bit显存规格。与台式机3080和3080Ti的320/384bit GDDR6X带宽相比,肯定是没法比,但是考虑到GDDR6X的功耗,估计用笔记本会很吃力。另外,笔记本卡没有台式机平台硬的4K游戏需求,较低的带宽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内存是两条独立的Hynix 16GB 4800Mhz DDR5,可惜没有使用最新的JEDEC 5600内存。不过考虑到Alder Lake官方的JEDEC支持是4800,估计明年Raptor Lake会标配5600内存支持。

SSD是三星PM9A1 1TB,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老熟人。

无线网卡方面,还有少见的Killer AX1675,它其实是AX210的马甲,支持WiFi 6E规格。好处是Killer的驱动支持会好很多,理论上游戏延迟也会低一些。当然,如果你觉得延迟不够低,可以使用背面的RJ45接口连接有线网络。

左下角是PCH、6+2相显卡供电和另一个m.2接口,可以外接一块m.2 SSD。

性能测试方面,我们先来看看CPU的理论跑分。

使用的CPU-Z版本有点旧,直接识别为LGA1700平台的i9 12900,但反正两者没有本质区别。规格方面,可以看到16核24线程,与桌面版i9保持一致。

CPU-Z跑分方面,单核750左右,多核9600+,基本是桌面平台i7 12700的水平。

内存缓存性能,DDR5 4800c40 Gear2带宽性能还不错,延迟有点高,期待下一代标准的DDR5 5600能有所进步。

Cinebench R23,多核21500左右,单核1900,几乎是桌面i7 12700K的水平。

显卡性能测试,GPU-Z完全可以识别3080Ti移动版,配备7424个FP32 CUDA Cores,在Dynamic Boost的支持下最大设计功耗可达175W,显存工作在16Gbps,带宽512GB /秒。

在3DMark Time Spy跑分方面,2K分辨率GPU得分为13126,按照英伟达发布会上的性能承诺来看,这个性能确实比公版Titan RTX或者30系列桌面3070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笔记本的发布受限于功能。耗电太严重了笔记本性能测试,像GA102这样的炉子肯定塞不进去。大家都在175W的功耗水平上比拼性能,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性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4K Time Spy Extreme中,6421的GPU成绩也和3070桌面版不相上下,距离3080甚至3070Ti还有一定距离。4K 分辨率受带宽和功耗的限制,比 2K 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好在Y9000K配备了一块2K 165Hz的屏幕,4K的游戏性能不外接屏幕就没地方发挥,看看还是不错的。

AIDA64 GPGPU测试,单精度浮点性能约为25TFlops。

下面我们来跑几场实战,看看这个组合的游戏表现。分辨率全部默认2560×1600,画质设置为每款游戏预设的最高。

赛博朋克 2077 预设光线追踪高级品质 DLSS 自动 46.7fps

战神4预设超画质66fps

地铁:Exodus Extreme 预设 39.49fps

古墓丽影:暗影高达 107fps 预设

全面战争三国65.2fps

杀手 3 108fps

总体来说,3080Ti移动版的性能在纯光栅化渲染游戏中完全够用,甚至老游戏也能跑到100+fps的电竞级帧率。只是对付光追游戏比较吃力。开启dlss只是保证能播放的帧率。要想跑的顺畅,还是得调低甚至关掉追光。诚然,追光对于现在的笔记本平台来说还是有些奢侈。期待新的台积电40系显卡能效比能有大幅提升,在175W的功耗限制下能带来更好的性能表现。

在生产力性能测试方面,按照网上的惯例编辑图片和剪辑视频是生产力最高的,所以我们也测试了PS、PR、LR的性能。

Windows 笔记本终于可以拥有 LR/PS 1100+ 和 PR 900+ 的 Pugetbench 分数。这个分数与主流桌面Zen3和12代平台基本持平。处理复杂的图像编辑和视频编辑应用程序没有问题。实际编辑1亿像素的GFX100 16bit RAW文件也非常流畅。

在功耗和散热方面,单拷贝FPU的CPU功耗一开始可以达到150W左右,之后稳定在125W左右。此时大核的频率约为3.6G,小核的频率为3.1G。在双拷的情况下,显卡会消耗150W的功耗,CPU功耗限制在95W。此时大核频率为2.4G,小核频率为1.9G。散热相当不错,足以压下250W左右的整体功耗。考虑到Y9000K的厚度没有超标,噪音也不算太大,散热表现还是比较让我惊喜的。

最后就是续航测试了。。。emm,电竞本的电池可以当UPS用,别指望它有很好的续航表现。

综上所述,说实话,这个配置的笔记本在使用上应该没有体验上的劣势。这是这一代Intel+NVIDIA平台的顶级配置上限。搭配300W电源输入,搭配可抑制250W+散热的散热模组,可以玩游戏。、生产力等应用已经可以媲美当代的中高端台式机。同时,全新的散热和模具设计也让它拥有了与传统性能笔记本不相上下的便携性。无论是手游平台还是移动工作站,都是完全合格的。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续航比较急,不过购买这款定位笔记本的用户应该知道这类平台的续航预期,而且一般来说,他们不会在没有电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它。也就是如果比拼性价比,相比紧凑型ITX台式机还是有相当大的劣势。毕竟独显ITX机箱再小,也是按10升的体积计算的。散热和供电的余地显然要大很多,不太可能有条件用来乱动。12代酷睿平台搭配移动30系顶级显卡的表现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这让我更加期待经过全新优化打磨和工艺升级后的13代+40系能否带来顶级平台的性能和能效。新的惊喜来了。如果比拼性价比,相比紧凑型ITX台式机还是有相当大的劣势。毕竟独显ITX机箱再小,也是按10升的体积计算的。散热和供电的余地显然要大很多,不太可能有条件用来乱动。12代酷睿平台搭配移动30系顶级显卡的表现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这让我更加期待经过全新优化打磨和工艺升级后的13代+40系能否带来顶级平台的性能和能效。新的惊喜来了。如果比拼性价比,相比紧凑型ITX台式机还是有相当大的劣势。毕竟独显ITX机箱再小,也是按10升的体积计算的。散热和供电的余地显然要大很多,不太可能有条件用来乱动。12代酷睿平台搭配移动30系顶级显卡的表现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这让我更加期待经过全新优化打磨和工艺升级后的13代+40系能否带来顶级平台的性能和能效。新的惊喜来了。它是基于 10 升的体积。散热和供电的余地显然要大很多,不太可能有条件用来乱动。12代酷睿平台搭配移动30系顶级显卡的表现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这让我更加期待经过全新优化打磨和工艺升级后的13代+40系能否带来顶级平台的性能和能效。新的惊喜来了。它是基于 10 升的体积。散热和供电的余地显然要大很多,不太可能有条件用来乱动。12代酷睿平台搭配移动30系顶级显卡的表现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这让我更加期待经过全新优化打磨和工艺升级后的13代+40系能否带来顶级平台的性能和能效。新的惊喜来了。这让我更加期待经过全新优化打磨和工艺升级后的13代+40系能否带来顶级平台的性能和能效。新的惊喜来了。这让我更加期待经过全新优化打磨和工艺升级后的13代+40系能否带来顶级平台的性能和能效。新的惊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