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离岸人民币5个交易日升值超1500点未来汇率怎么走?

给朋友的更多信息:

731分!人民币中间价创近17年来最大单日涨幅!离岸人民币5个交易日升值超过1500点,未来汇率走势如何?

根据来自

外汇交易中心,5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上涨731点至6.6756,为2005年7月22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人民币中间价数据

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回落今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逼近6.68关口。截至发稿时,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分别报6.6889和6.6989。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五个交易日内从5月13日的低点6.8379升值超过1500点,至今盘中高点6.6811。

美元指数暂定报102.69,下跌0.35%。

上周五(5月20日),5年以上LPR贷款利率报价下调15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在LPR“降息”消息下大幅上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午后升至多个关口以上,收于6.6740,较前一交易日上涨938个基点,一周上涨1090个基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预期。此次人民币的强势反弹,直接得益于近日频繁释放的“稳增长”信号。

据中新经纬23日报道,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南表示,在疫情风险和中央行货币政策差异的背景下,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反映了跨境流动的波动和人民币的重新定价, 也表明人民币汇率的估值正变得更加灵活和市场化。近期的周期性调整不会改变人民币作为全球融资和储备货币的中长期前景。

中信期货研究院固定收益团队认为,未来,随着美元指数阶段性见顶、境外贬值势头放缓、国内结售汇动力有序释放、外资外流压力减弱,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时期已经过去。后期,如果欧洲央行顺利进入加息预期的引导,关注贬值压力从双边汇率转向一篮子指数的可能性。

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快速回升

根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周以来,国内外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一是美元指数从年内高点105.01跌至103.5左右,二是4月份中国外汇收支数据保持稳定,大大缓解了金融市场对疫情引发的中国外贸热度大幅下滑的担忧。

5月17日,外汇管理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银行结售盈余达190亿美元今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一季度月均水平相近,远高于2021年同期;银行对外收支盈余162亿美元,环比增长57%。其中,4月货物贸易跨境国际收支顺差为443亿美元,较一季度平均月均增长2%,也明显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延续了今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顺差格局。

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目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总体平稳,在国内外因素综合影响下,主要是从之前的高流入向均衡流动转变。经常项目、直接投资等基本盈余继续在稳定跨境资本流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平衡的发展格局没有改变。

“事实上,这一数据也打消了金融市场对美联储大幅加息将引发中国资本大规模外流的担忧,导致海外投资机构进一步减少离岸人民币空头。一位港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透露,最明显的迹象是,18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利差进一步收窄至100-130个基点,低于此前的200多个基点,表明境外投资机构对人民币的看跌情绪进一步回落。

原因是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可能大幅加息以遏制高通胀,从而缩小了美元利率利差优势,美元指数下跌,因此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机构将购买人民币作为对冲美元指数下跌风险的主要投资策略。

“同时,不少出口企业对结汇的需求持续增加,说明他们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可能被低估。此举也为人民币持续回升提供了新动能。“一位香港私募股权基金负责人指出。目前,银行和量化投资机构仍持有离岸人民币高空头头寸,但其走势主要受美元指数强劲回升影响。一旦美元指数暴跌,其离岸人民币空头头寸将大幅平仓,成为帮助人民币汇率快速收复失地的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灵活性的增强,导致不少外贸企业的外汇对冲需求急剧升温。对于出口商而言,上周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回升让他们意识到押注汇率下跌的结汇策略未必有效,不如通过远期掉期交易锁定结算价“更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在汇率快速下跌之后,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利用外汇衍生品锁定未来的购汇成本,避免额外的汇兑损失。

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变动?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平安证券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受到美元指数、金融账户资本流动、中国出口前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大概率是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最快贬值阶段已经过去。

具体来说,

美元指数短期内将保持强势,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上行空间,但基本对应顶部区域。美联储收紧预期的不确定性,加上美欧强势疲软的基本面以及欧洲央行对加息的谨慎,仍将支撑美元,不排除欧元兑美元突破1.0。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波动性仍将居高不下,中美利差缩小仍将给债券市场带来资本外流压力。中国经济基本面已过低点,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大下将逐步恢复,但考虑到疫情频发、房地产低迷和出口压力,中国经济复苏的斜坡将相对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