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来袭——童趣、书香、态度、温度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童书
正统的理论是孩子不应该看电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看电视。
我们家有大约200张儿童动画的DVD,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的,一些是法国的,少数是日本的,国产的DVD只有两张。
我是一个相信时代进步的人。
我出生于 1970 年代,没有电视或电脑。每天放学后,小伙伴们都会到院子里挖土、挖坑、爬树、摘花。在如今雾霾笼罩的上海,这种成长方式并不比在家看电视更有意义。
父母可以选择不给孩子看电视。谁能说我不用电脑、不用手机、不用IPAD?
就算在家也能清零,孩子不就是养在家里的宠物,总要出门吗?
紫米从一岁开始,上出租车的时候,就得坐在有电视的地方,用小指戳屏幕,就像按触摸屏一样。
时代变了,今天的孩子在童年时代就已经安排好了电视的位置。家长只能有效管理,但无法避免。
几年前,有一次在酒店,无意间看了一集《熊出没》,惊呆了。
不知道制作公司给央视花了多少钱?这么烂的电影,居然每天都被当作儿童剧在播放。没有创造力,就没有美,没有未来,就没有意义。
对于像海绵一样用一张白纸吸收营养的孩子,你给他们美就是美,给他们丑就是丑。所以,对不起,我基本不给孩子看国产动画片。应该说,我不看近十年的国产大片。喜羊羊好看的国产漫画,熊出没,还有那个balabala小恶魔……
我们唯一的国产片就是巧虎。巧虎的教育很好,但是故事、画面效果和质量确实有待提高。但如果影片中有一个情有独钟的地方也没关系。巧虎其实每集结束后都会花五分钟卖巧虎的玩具。利用孩子未成形的心理卖产品?
广电局的道德规范都明文规定“小三不能再快乐”,怎么能让孩子为所欲为,任人宰割呢?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国内有很多好看的动画片,比如《愁眉苦脸》、《大闹天宫》、《三个和尚》……
问题是,这些片子的画质,就目前而言,都有些老旧了,根本抓不住孩子们的心。
说到漫画,大家想到的要么是日本,要么是美国。最近,《小王子》热映,终于让大家知道法国有动画片了。事实上,法国有很多漫画。事实上,漫画是十九世纪在法国发明的。事实上,自 1973 年以来,漫画界最重要的国际展览一直在法国小城昂古莱姆举办……
昂古莱姆是法国中部的一个工业城市,离大西洋不远。昂古莱姆公爵的家族相当有名。纵观欧洲王室联姻史,昂古莱姆这个姓氏经常出现。
70年代,昂古莱姆市政府有一位热爱漫画的顾问,并于1972年举办了漫画展。
那时候的漫画正慢慢从小儿科的小儿科变成大人也爱看的书。于是,政府高调举办了一场漫画展,立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于是从1973年1月起,昂古莱姆市政府找准卖点,全力打造当地旅游热点,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由此诞生。
已经42岁了。哇,比我还大
现在每年一月份的安古莱姆国际漫画节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漫画展。
好吧,我知道我跑题了。我们最初谈论的是法国动画片。
与所谓不靠谱、不起眼的法式浪漫相比,想象力、创造力、幽默,尤其是讽刺幽默,才是更纯粹的法式精神。
法国漫画和法国电影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没有绝对的好人,没有绝对的恶人,也没有拯救地球的英雄,只是有不同的层次和立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看到了自己的感悟,让我们在笑声中泪流满面。
法国动画片不只是用来看的,更重要的是看完之后的思考和启发。推荐几部我和孩子都喜欢的法国动画片。他们被确认在中国有DVD,有中文配音或至少有中文字幕。其实法国动画真的不止于此。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这6部法国动画?
微不足道 (2006)
这是一部关于昆虫的短片集。每个故事大约三到五分钟,完全没有对话,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包括童心未泯的成年人。
所有的昆虫都是3D动画,但外景、植物、花卉,所有的配音效果都是真实的,3D与实景的结合堪称完美。让我们看看平时看不到的小昆虫的世界。原来,昆虫也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挣扎与挣扎,也有自己的爱与无奈。
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体验。原来,一花一草,一虫一蝶,都有生命。我们都必须尊重这一点。
思迪是一个有点胆小的小女孩。小时候很怕小虫子、蚂蚁之类的,只要是活的动的,都能让她尖叫。
一个小男孩想在他喜欢的小女孩面前表现一下他的勇敢。一踩下去,小蚂蚁就被踩成了泥。他还鼓励思迪说:“不要害怕,一脚就能把他们踩死。”
有一段时间,西迪见了蚂蚁就踩上去,一踩就把蚂蚁踩成泥。其实她还是害怕的,只是她想了个自保的办法,先发制人,把它打死了。
我告诉她,小蚂蚁也有生命,小蚂蚁也会受伤。
两岁多的思迪摇头说:“它没有bobo(儿童法语,痛),它也不会哭。”
我给她看了微观世界。一共有三张DVD。第一部看了一半。丝蒂自言自语道:“小蚂蚁把火车拉出来,它也会把火车拉回来,它要和它的朋友们在一起。” 回家。”
整个亚洲,秉承着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等级制度和奴隶文化。少女命贱,大人命贵,大官压死人,人命本是不值得尊重的东西。更不用说小狗、猫、虫子和虾了。
尊重和善良是幸福的基础,幸福是幸福的源泉。
我们每天都在恐惧中。生活就像蚂蚁。不知道哪天哪一秒,一只大脚就会把我们踩成泥。没有安全感怎么能快乐呢?
如果你想快乐,如果你想让我们的孩子快乐,你必须学会??尊重和被尊重。
那么请从微观世界中的小昆虫说起。
巴黎怪物 (2011)
一不小心,一只小跳蚤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怪物。通常意义上的怪物,凶猛恐怖,食人。但这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怪物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和最动听的歌声。
剧中人物众多,个个都是小角色,各有各的性格和追求,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幸福。
唯一看似英雄的警察局长,却是一个贪生怕死、贪生怕死的反派。
这部电影的故事,不是我推荐的。我要推荐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和视觉效果。
电影本身设定在 1910 年。
1910年是近代法国最辉煌的“美丽时代”,美好时代。
连续五届的世博会,让巴黎成为世界上最璀璨的城市。建于1889年的艾菲尔铁塔、杜乐丽公园的Jardindes Tuilerie,以及实际建于1919年的圣心教堂好看的国产漫画,都出现在了影片中……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爱上巴黎。
和我一样在巴黎生活了几年的人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又回到了巴黎。
原来巴黎百年来从未改变。
电影的音乐是绝对的亮点。美丽善良的歌手露西尔由凡妮莎·帕拉迪丝配音和演唱。
老实说,我怀疑Lucile的形象最初是根据Vanessa Paradis的外貌设计的。
14岁出道,香奈儿代言人,金发碧眼的少女,天生丽质,想怎么美,就怎么动情。如果你的中文足够含蓄,自然之道,感性就不会性感。
事实上,这不是一部科幻怪兽电影,而是一部爱情电影。
心中有爱的人会幸福。
Le Tableau 绘画国度 (2011)
搁置太久的未完成画,画中的人物按照完成程度分等级。完整的人、不完美的人和线性的人。
满绘者居高楼,上流社会,谈吐文雅,互相恭维。
烂尾人、无色线人,只能住在深林中的棚屋里,常受上流社会的压迫。
面对一切压力,只有爱才能冲破阶级。一个画完了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个没画完的姑娘。
画完的少年萝拉,画没画完的少女,无色的巡线员乘船出发寻找画家,希望创作者的画家用他的画笔改变世界。
他们跳出自己的画作,来到艺术家的工作室,与艺术家的其他画作相遇。他们学会使用颜色并将颜色带回他们的绘画中。未完成的图形和无色的线条图形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充颜色。改变了世界。
少女萝拉终于跑出画室,找到了正在画山水的老画家。
对于老画家来说,它们只是他众多画作中的一幅,微不足道。萝拉决定去看看画外的世界,在青青的草地上,飘零。
老画家远远的问道:“你到底要什么?”
走在天地间,萝拉道:“不知是谁画的你?”
只是问了一个无法回答的哲学问题。
这是一部典型的法国电影。
法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法国电影追求立体感。故事层次分明,不同的人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孩子和大人同时观看,同时看到不同的体验。即使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起看,也会各有各的感受。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部电影的画面非常漂亮。
画面的色彩丰富、光感、色彩协调度和饱和度都很好。很多图,剪出来就是一幅油画。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离奇的故事绝对值得玩味。
Ernest et Célestine 欧内斯特和塞纳 (2012)
漫画是由一位比利时妻子绘制的。我家里还有一本卡通书,是法国朋友圣诞节特地从法国寄给我的,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不过这部片子是在法国制作的,好像拿过很多奖。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只被要求成为牙医但热爱绘画的小老鼠塞莱斯汀遇到了一只被要求成为法官但热爱音乐的大熊欧内斯特。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却因为共同的悲伤,无私地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悲伤。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互相依靠,分担你痛苦的人,这样世??界才不会黑暗和孤独。这就是爱。
铅笔淡色,看似简单的笔触,却栩栩如生。一抹怀旧的色彩,暖到心底。电影的画面效果比动画片本身还要美。
两个不该在一起,也无心在一起的人,竟然幸福而平静地生活在一起。他们一起度过了这个下雪的冬天,春天来临时的动画真的非常非常好看。无法描述。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这里广义的爱,可以理解为友情、爱情、亲情……在没有找到爱的具体对象,没有确立爱的范畴之前,爱是一种情感,永不离去,让人的内心充满温暖,纯度。
这里的爱没有条件,没有算计,没有阴谋,没有伤害。爱是没有原因或原因的爱,无法解释或分析。
那是什么样的人,故事如何开始,都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故事里的爱情,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起坐,一起吃饭,一起吵架,一起生活,一起变老,直到有一天,故事变成了传奇,传奇永垂不朽。
自杀杂志 (2012)
在灰暗压抑的城市里,连自杀都不被允许。于是就有了传承十代的自杀专卖店。既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衣服,自己的伴侣,自己吃的食物,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当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死亡,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呢?
黑色的法式幽默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个周末,我们去了麦当劳。西迪一点一点把汉堡里的生菜挑出来。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吃蔬菜呢?你平时就爱吃?
思迪一脸严肃的说道:“我要是吃蔬菜,我就长大了。”
“是啊,长大了不好吗?”
“可是我长大了,你和爸爸都会老,然后你们就会死,我不想你们死。” 她顿了顿,又道:“那我也死了,只剩下我儿子,我找到人了。”
丝蒂说到这里,小脸顿时白了。在人头攒动、弥漫着牛肉饼香味的麦当劳里,我把她抱在怀里,她娇小的身子像落叶一样颤抖着。
面对死亡的恐惧。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明白人不是长生不老的。人就像四季、花草、小动物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总有一天会老去、死亡、消失。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如果你的宝宝开始害怕死亡,她就不会害怕,而且她已经长大了。
人之所以害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了解、不理解、把握不了。面对死亡,因为它是一门人类无法解释、无法研究的学科,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感到恐惧。更何况是弱小的孩子,孩子们无法控制的那种恐惧。
如何给孩子解释死亡,或者至少安抚孩子对死亡的恐惧,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部电影不能安慰孩子对死亡的恐惧,但要和孩子一起看这部电影。黑色的基调,冰冷的讽刺,却又是一个很阳光的结局。
可以很好的开一个话题,然后慢慢的跟孩子讲一些关于生死的道理。
没有人能够安然面对生死。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这种恐惧能够找到一个倾诉的出口,至少恐惧不会那么大,至少恐惧是可以控制的。
好了,上课时间结束了,孩子们可以去买糖果了。
-结尾-
作者:露露,简书签约作者,法国时尚大师,育有两个女儿的全职太太。致力于分享中法文化差异。个人公众号:露露说(lulu_blog),微博@露露说。本文经授权转载。
如果您不知道给孩子选什么书,
只需关注《童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