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本标气机被郁被郁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适应症] 肝郁气滞证。胁痛,胸闷烦躁,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用法]水二杯,煎八分钟柴胡疏肝散方歌,饭前服用。

类别:和解

资料来源:《辨证论治标准》引自《医学同志》

柴胡疏肝散

【出处】《净月全书》卷五十六。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麸皮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用法] 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服用。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痛,寒热交替。

【方药】柴胡疏肝散证为肝气郁结,不能宣泄。气滞则血滞,可见胁痛之症。该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实、川芎、香附子,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故服后肝气畅通。改善,血管通畅,疼痛减轻,所有症状消除。

另:柴胡疏肝散加减[编辑| 编辑源代码]

【处方名】加味柴胡疏肝散

[处方] 柴胡、川芎、枳壳、香附、陈皮、厚朴各10g,白芍、半夏各6g,甘草5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一次。

【适用病症】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胃神经症(肝郁气滞型胃逆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厌食、嗳气,伴有失眠、健忘、腹泻、烦躁、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白、弦脉冲。

【按】本方病在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位于中焦,中焦不通,土虚木克,气滞则可克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主。,导致中焦脾胃升降气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一系列肝胃不和的症状。故治疗必求此,合本标,故疏肝理气,行气,

方中白芍补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合用疏肝。主药反方向;与枳壳合用,能行气健脾,调节中焦、柴胡的运行。用升降机加强疏肝理气的作用柴胡疏肝散方歌,从而散结邪气;

白芍与甘草配伍解痉止痛,疏肝和脾胃,具有保护胃黏膜屏障、修复黏膜的作用;

川芎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厚朴、半夏能开胸泄滞气;香附和陈皮理气止痛,有助于消除上腹部疼痛和不适。诸药合用,辛散滞,苦散滞,气滞行滞即可解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静作用,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柴胡含有皂甙和挥发油,有镇静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利胆作用。

陈皮主要含挥发油,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并有消炎、抗溃疡作用。

香附含挥发油和糖分,能提高小鼠的痛阈,有镇痛、健胃、排出消化道气体的作用。

枳实含有挥发油、黄酮甙等,具有健胃作用。

半夏有止吐作用。

厚朴含挥发油,对动物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肌肉和神经有轻度麻醉作用。

甘草能缓解胃肠痉挛,并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烦躁、失眠、健忘者,加夜藤15克、大枣20克、珍珠母25克;便秘加大麻子15克,腹泻加附子、诃子、白术各10克。花(小包)、藿香各10g;厌食加焦散仙各10g;腹痛加延胡索、莪术各10克;脾胃虚弱加党参、山药、白术各12g;脾湿加白扁豆、薏苡仁各20g。

摘自《柴胡疏肝散&oldid=4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