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案例:孩子,向着光明前进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总认为老师只要上好课,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这样也就尽心尽责了。但当我站在教师这个行业十多年以后,才逐渐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去关注,去探索,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多背一首诗,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结,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作为一名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班里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来自不同的家庭,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虽说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非最主要的决定原因,但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着何等重要的影响。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他们会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学生情况介绍
姓名:小月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拥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完成作业。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爱占小便宜,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做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特别受不了别人说他,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通过家访和其它途径了解到,小月的妈妈已经离家出走五年,总是只在春节期间才回家把小儿子(小月的弟弟)接到自己身边过年。小月的爸爸在船上工作,基本是半年才回一次家。在家中的十几二十天里,经常和人一起在家打牌,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家庭教育一向都是非打即骂。平时照顾小月生活起居的是年迈的奶奶,因为可怜孙子从小没有了母亲,对两个孩子极尽溺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月养成了贪玩,固执,偏激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小月的心理特点,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这样的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情况都有情可原,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虽然还好,但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3、看到同学的学习或生活用品好,就忍不住拿过来,且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屡教不改。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我认为小月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孩子犯错误,孩子没有学会冷静,这时,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他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3、以强项来淡化弱项。早就发现,他的铅笔字写得很不错,小小年纪,已经能看出一点笔锋了。于是每次作业交上来,看他写得恩真的就及时予以表扬,并偶尔物化(一点小奖品有时会让孩子得意整整一天)。
4、他对于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偏偏自己又喜欢多手多脚。这一点也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讲一些宽容、诚实、励志的小故事,并结合他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同时帮助他体会:有了美好的今天,才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以鼓励他有错必纠。
5、让他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受到班级成员就像家人一样,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让小摩擦影响了感情。
6、发现又有同学丢失东西,矛头直指小月时,我总是对全班说话,不说谁拿人家东西了,只是告诉大家有人的东西不见了,如果你发现了,就及时交给失主,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果然,有两次东西“丢失”后,都是小月喜滋滋地来归还的。虽说我一看就知道是他拿了,又送回来做好人。但他毕竟又交了出来,我还是大大表扬了他。此后,失物现象逐渐绝迹。
六、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小月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满眼仇恨地看人,不再小偷小摸。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努力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了。
七、总结
对于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更应该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巨大。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之路。对于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绝不能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里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教育,不断地引导,让他健康地生活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