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我的大学老师经常谈到“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当时,没有去仔细思考它的含义。参加工作之后,事业、`家庭、各种业务进修,忙的我不亦乐乎,也没有去仔细思考它的含义。可是,这些年来,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许许多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困扰着我们,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怎样当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下面,结合我校一年来开展的“树实干之风,铸和谐之美”师德教育活动,我把这些年的一点认识整理出来,供同行们共勉。
一、爱心是教师的灵魂,是当好老师的关键。
师德,是一种每一个教师均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师德,又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师德的内涵,经过长期的积淀而被人们提炼而成的。它与时俱进,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不同时代的教师就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师德。但是,作为一条永恒的真理,爱心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是当好老师的关键。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心,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所以,爱心是学生成长的源泉。爱心是从教师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能够驱散黑暗的寒夜,消融心底的坚冰,滋润焦渴的心田,不断苏醒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当学生的心灵被教师的爱心感染之后,就会有善良的嫩芽欣然吐绿、纯真的花朵渐次绽放,从而飘逸出人性美的芬芳。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注入爱心,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一位教师能否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无私的爱,是衡量这位教师是否具有高尚师德的标准。刘纯朴说:“一个人民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应该通过爱学生体现出来。”“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教育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都与教师的职业品质、人格特征有关,它们是:第一,热爱孩子,诚实公平,敬业精神;第二,善于与学生沟通;第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
教师要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可爱的因素,存在着可喜的苗头。教师热爱学生,不能以衣食容貌、家庭情况、家长地位看待学生,不能以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优劣为转移,不能有偏爱。不论是男是女,是俊是丑,是倔强是温顺,是开朗是内向,是健康活泼是体质羸弱、生理缺陷,是干部子弟是工农子女等,都要一视同仁。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做到以诚心对待学生,以爱心感化学生,以耐心教育学生。正如任小艾所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在深刻领悟这些真理之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和他们沟通,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由于各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成长环境不同,学生展现在我面前的形象也不同,我都是一碗水端平,坚持平等原则,不因家长的身份、地位左右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的爱既要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要有父爱的严格,庄重。我对待每一位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哪个学生不高兴了,我发现后就给他们谈话,耐心开导,使他们重新活泼起来。爱学生还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有尊重才能有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现。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信任学生。当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信任时,他们便会涌起一种自豪感和喜悦,学生的表现会更好,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对于品行端正,学业上进的学生,或者对那些犯过错误,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都给他们充分的信任,总是对他们说:“我相信你一定行。”或“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等信任的语言。
但是,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总是把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任意指责,惩罚学生的“教师暴力现象”时有发生。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是拂拭师德这面镜子的柔柔丝绢。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当我们感悟到了这一层,师德这面镜子也就擦亮了,惩罚学生的“教师暴力现象”也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了。
二、时时刻刻做学生的楷模,树造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卢梭也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乌申斯基则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可见,教师形象对教育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