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区教育局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为期大半年的“树实干之风、铸和谐之美”师德教育活动,我认为很有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x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的执政理念,事关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系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贡献,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谐也是一种学校文化,是办学的一种理想和追求。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校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和谐学校,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塑造灵魂的地方,人是学校工作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对象。以人为本,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首先就要在学校内部倡导一种尊重人、关心人的氛围。学校领导要尊重师生的劳动、尊重师生的人格,把师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头;要提倡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互相尊重,提倡后勤服务前勤,前勤感谢后勤;提倡各部门各处室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防止和纠正后勤服务部门的衙门作风。我要求财会室要在办公桌前面放一把椅子,让来报销领钱的人坐着办理;要求卫生员要把联系电话张贴在卫生室门上,方便学生有病随时得到救助。对于教师的福利待遇,尽量予以改善,比如全额报销外地教师的探亲路费;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设法予以资助,或减免部分书杂费。
其次,应该加强领导与教职员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我们每学期都定期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让社情民意得到表达。我在校内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及时了解各种呼声和诉求,及时处理和解决师生反映的实际问题。
对于有些规定,应该根据实际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例如我们学校原先规定学生一律必须在早上七点半准时到校早读,可是到了冬天,迟到的人明显增加,以前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批评一顿。后来我了解到部分经常迟到的学生,有些确实离学校很远,住处偏僻的山村,尤其是女孩子,太早出门缺乏安全感,于是要求有关处室为这些学生发了“特许通行证”,允许他们晚十五分钟到校,结果既维护了学校纪律的严肃性,又体现了人文关怀,让这些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二、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确立以法治校的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以法治精神为基础,学校要依法依规办事,各种规章制度或措施的出台,要以有关政策法规为基石,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主观性。比如,我们学校有将近六十个外地教师,一半以上在这里结婚成家,对于外地教师的探亲补助,以前是不管婚否或是否回家,每人每年补助四百元。这样虽然比较容易操作,丰俭由己,但实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已婚教师实际上好几年不回家,他们把探亲补助当作生活福利,使本地教师感到不平衡,而单身的外地教师又由于路费不足不敢回家探亲,逢年过节还孤单的呆在学校;再则,这样的规定缺乏严格的政策依据。于是,我们比较了人事局、劳动局颁布的有关文件,发现假如按文件的规定:已婚每四年一次、单身每年一次报销探亲路费的话,所花的钱基本相当,而这样就更公平、更合理,更有政策依据,于是对原先的规定作了修改,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认可。再如:以前每年发高考奖金,总有些人吵分少了,不公平了,原因就在高考前只有奖励方案,没有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往往要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后才制订,这样就引起事后的扯皮。现在,我们把奖励和分配方案同时拿出来,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有多少贡献,就有多少收获,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按制度条款办事,就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
三、构建和谐校园,必须确立民主治校的理念
学校是一个大的群体,是社会的一角,同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利益诉求,及时化解矛盾,倾听合理的利益诉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比如每年新手任教高三毕业班,总有个别不受学生的认可,学生总要求更换老师。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抱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诉求,学校领导亲自去听课,然后召集学生代表与老师面对面座谈,互相沟通,增进了解。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合理的意见,迅速改进教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主动适应老师、配合老师、甚至宽容老师。我们对学生讲明:老师也需要成长,刚上高一级的课程,总有些不够成熟老练;老师也需要鼓励激赏,你们尊重他、鼓励他,他就会努力要求自己,这样就会缩短磨合期;反之则会延长磨合期,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学生,因为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除非老师确实特别糟糕非撤下不可,一般情况下学生还是无可选择的。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他们的气就会顺一些。我们觉得:作为学校领导,不能无视学生的诉求,更不能压服,但也不能轻易迁就他们的意见,要作耐心的疏导工作,以理服人,化解矛盾。再如食堂问题往往也是学生意见比较大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经常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解决。碰到学生意见比较大的时候,学校就出面组织学生代表与食堂承包人座谈。学生表达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承包人做出答复和解释。通过交流,承包人会清楚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学生也会了解承包人的艰辛,这样就缩小了对立面,逐步化解矛盾。至于涉及老师切身利益的重大措施的出台,我们都会以讨论稿的形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再来集中。实践证明:扩大师生民主参与程度,让各种意见事前得到正常的表达,便能减少许多不和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