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工作总结
自我省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以来,z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把省教育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苏北教育、扶持苏北教育的这一重要举措化为具体行动,为提升z市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新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z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年我们学校支援的两学校是:楚周恩来红军小学z市工业园区实验小学。这两所学校都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根本没人问。我们学校选派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桑为清老师到楚周恩来红军小学支持英语教学,选派有丰富的毕业班教学经验的胡茂栋、臧小红两位老师到z市工业园区实验小学教六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同时z市工业园区实验小学也选派了几名年青老师到我们学校带班学习。
一、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与城市教师队伍相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职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小学科、新兴学科、课改学科的合格教师少;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素质偏低。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与保证。为了进一步实施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名校资源优势。每一年都会从城区的学校,选派师德高尚,业务强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去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去支教。同时也会从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去选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师资相对强的城市学校学习。对于省、市这项工作,我们淮师附小积极影响号召,不仅每一年都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去支教,还发挥整个团队中的所有资源为这些学校服务,以便更好发挥名校的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二、领导高度重视,多方面给予帮助
1.选派业务骨干,发挥他们的日常引领作用
每一次支教要求下来,我们学校都会发动老师积极报名,在老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再由学校选派优秀的老师去。每一次校领导都亲自把选上的优秀老师送到所在的学校,对他们提出要严格要求,要求他们树立形象,要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发挥引领作用,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肩负的的责任。
他们扎实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在工作中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在教学中他们还能认真备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强求一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轻松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他们还通过上师范课,开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日常研讨等形式,把我们学校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中一些好的做法带到所的学校,带动所在学校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以便加快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支教的老师不仅在业务上,在师德上也起了带头作用。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完成教育局要求圆满地完成了的各项支教任务。
2.出台多项措施,激发支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市教育局要求市内各优质学校必须做好支教人员的选拔工作,真正把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骨干教师选派到支教第一线。同时要求对参与支教任务的城区教师落实相关政策,不仅要确保每人每月的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而且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支教教师倾斜。并规定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经历,把市内学校间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三、高效实施,彰显效益
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我们深知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批好的老师。张凤英校长亲自多次带着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第一责任人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一方面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便老师们更好理解新课标的精髓所在,从而在备课时,加深对教研的重点、难点把握,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他们还把我们学校进行的新基础实验的一些好的做法,及新基础中的一些抽象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出的讲解,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
2.多次送教到学校。我们学校组织了三次送教活动。浦岸民校长亲自带队,选出语文、数学、外语、班队课上的好的优秀老师送教这两所学校。把优秀的课堂教学送教到所在学校,让那里的老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好课,让那里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名师的课堂精彩。同时,我们也会请所在支教学校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来看看,听听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的交流学习更加发挥整个团队教师的作用,以便更好落实责任目标。
现代媒体走进课堂。这些学校在现代教学技术上有一些简单的设备但没有用起来,我们请了这方面专家对全体老师进行了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还把电教课也送到了这些学校。
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开展“好书传递,润泽童心”活动。十月是一附小的读书节。每个孩子都沉浸在书香里,一附小老师听说了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的孩子非常爱读书,可是因为学校周围都在拆迁,方圆七八里内没有书店,购书难成了他们读书的最大障碍。于是发动全体学生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