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一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简介
为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由于心理矛盾或心理冲突引发的适应不良,增强来访者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能力,挖掘个人潜能,促进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的形成,我校于2006年下学期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名,兼职心理辅导老师三名,设立了预约咨询室、面谈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室内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温馨,是教师、学生倾诉心声、健全心智的心灵驿站。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保健意识
为了帮助全体学生、家长、教师树立心理保健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我们开辟了广泛的宣传途径。例如:心灵空间咨询信箱、“青春对话”广播栏目、“霞光热线”咨询电话,以及电视专题宣传窗、网络交流、各级会议等各种途径发动宣传,让大家增强心理健康的防范意识,既关注自我,也关注他人,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2、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活动课、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为突出心理辅导的阶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主要开设了以下专题:高中生活适应、人际交往的互动、学习策略辅导、打开记忆之门、情绪辅导、挫折与成长、职业生涯教育等,辅导形式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个别心理咨询针对性强,效果显着。
个别咨询中充分利用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坚持“保密、理解、尊重、热情、平等、交友”的原则,切实帮助求助者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适应能力,发现心理危机对象,及时利用学校、社会、家庭进行干预,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及时进行转介。
4、积极开拓各种渠道。
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利用家长会、校园网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共同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培养新世界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5、建立心理档案。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心理咨询室于2008年引进了北师大心理测试档案管理体系,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评估,建立了个别咨询心理档案,团体心理评估档案。为学生的成长跟踪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的探讨,我们切实地开展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的实验课题,研究成果于2010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总课题组评为国家级一等奖。
下附相关资料。
1、考前心理辅导(图)
2、心理辅导团体活动课(图)
3、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图)
4、学生座谈(图)
5、课题研究(图)
6、心理宣传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