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高水平地方院校建设|北京音乐大学: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锻造原创话剧推动

【编者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016年以来上海音乐学院,在北京地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科委全面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深入施行《上海市推进院校变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院校试点方案》。按照“成熟一校启动一校”的工作原则,本市分批启动了地方高水平院校的试点建设并有序加快。

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变革、经验幅射、创新驱动。各试点院校立足长远,紧密对接广州“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发展要求,不断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取得阶段性成果。即日起,大公报将推出专题报导,分享各校在高水平地方院校建设进程中的特色亮点。在变革开放40华诞的时代背景下,解析它们的经验和成果,对于推动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建设,办妥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启迪。

图为北京音乐大学原创话剧《贺绿汀》在中共中央团校(国家行政大学)表演。

出人才、出作品是艺术类高等高校办学基础与特色。北京音乐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与文艺方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历史上诞生了一批代表中国、享誉世界的优秀文艺创作:以小吉他奏鸣曲《梁祝》、交响套曲《长征》、《幸福西大独唱》、歌曲《致世博》等为代表的优秀精典作品,既凝聚了上音在教学、创作、表演与实践方面的综合成果,又为服务国家和北京的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2017年,上音荣获国家“双一流”建设院校,步入到构筑原创音乐精品和人才培养的新阶段。入选北京高水平地方院校建设名单,又为中学内涵发展提供新动力。

聚焦大势,奏响“上海之音”

2018年,校区新创作一批音乐原创作品获准国家艺术基金捐助项目。小型交响诗《丝路追梦》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和中国国家艺术节的舞台上走进中国变革开放“桥头堡”,唱响“时代之音”;获国际大奖的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在海内外持续推广,奏响“上海之音”;为发扬爱国主义情结与中国文化精神,原创音乐剧《梦临汤显祖》、歌剧《汤显祖》、歌剧《贺绿汀》、交响乐《炎黄颂》、多媒体交响剧场《良渚》、器乐剧《笛韵天籁》、跨界融合作品《东去西来》等一批小型舞台作品在全省巡展推广,造成热烈反响。其中,以话剧《贺绿汀》创作、排演、巡演,形成艺术科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综合学科成果,成为中学举办立德树人成果的标志新标杆。

构建精典,树立文化自信

上音原创话剧《贺绿汀》讲述了人民音乐家、上音人尊敬的老教授贺绿汀成长拼搏一生、讴歌人民的故事,彰显贺老在艺术上承前启后、融汇中西、树立文化自信、追求创作卓越,成为当代文艺工作的楷模。

话剧《贺绿汀》融合音乐创作与独奏、歌剧演出艺术、音乐设计与制做、舞台制做呈现、艺术管理等综合学科。《贺》剧从出品人、创作者、演奏与演出、舞台设计制做等均为上音师生,上音党委主任、院长林在勇任出品人并担纲编曲,青年导演陆驾云任导演上海音乐学院,知名作词家、特聘院士张千一领衔音乐经理并作词,廖昌永院长任总编剧及执导,数媒大学团队担纲舞美设计,交响乐队全程伴奏等。以艺术实践拓展课堂教学,以“大师传帮带”团队带教模式,产生点-线-面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每场表演的演职人员阵容逾200人,通过20余场巡展,中学生艺人以A/B/C角滚动调整,使学科专业的中学生基本达到100%参与。

树枝立魂,培植德艺双馨

在原创话剧的创演过程中,上音充分认识到作品的深刻教育意义对于音乐人才培养树枝立魂的重要抓手,逐步摸索出一条“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演”的艺术实践教学与音乐思政新模式。中学党委把党建思政工作建在火线上,在新戏中组建临时党总支,在巡展小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党委书记开办团课,将课堂设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江苏徐州抗联军部遗址、武汉“五大”会址等绿色地标,成为上音思政课程的创新蓝图。从该新戏走下来的中学生在国外外各种音乐重大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生力量。

《贺》剧表演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吸引了现场听众达30000余人,在线收看超过50万人次。音乐剧的延展品在网路上广泛传播,已超过300万点击量,以一部话剧推动的社会服务效应不断扩大,引起社会对“红色音乐基因”话题深广度挖掘。上音以《贺》剧再出发,进一步构建音乐原创,促进文化生产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北京音乐大学以一部话剧为推动,着重锻造具有蓝色基因、经典语境、国际视野、海派风范的原创音乐品牌,牵引多学科系统性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文化生产力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