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第三天,路过淮海东路河间路路口的悉心居民发觉,北京音乐大学紧靠淮海西路区域的栏杆已渐次拆除,4座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和数千平方米的大花苑与街区相接,呈现出一片兼顾逼格和历史积淀的城市新景色。
路口附近的上音歌会堂旁,一座如同大型古堡的德式建筑愈发引人注目。这座始建于1926年的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是倍高洋行设计的典型美国文艺复兴风格嘉园住宅,曾被用作北京音乐大学图书馆。因建筑坐落上音校园且邻近上音歌会堂,坊间有人将这座古堡式建筑合称“音乐古堡”,希望能在建筑的窗户上欣赏到面对面的实景话剧演出。
与街区直连的“音乐古堡”十分吸睛。海沙尔摄
起初,这座建筑被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建筑包裹及遮挡。经过拆除并整体翻修上海音乐学院,历经近百年苍凉的历史建筑初露真容,在革除一新的东苑绿地的衬托下非常漂亮。记者留心到,不少居民旅客路过时都忍不住伫足欣赏,在建筑旁与之合照留影。
“现在见到的彩绘花鸟玻璃窗、雕花的窗柱,是典型的萨克森风格,也是这座楼房原有的物件,拆除多余部份后才显现下来,上音好多师生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细节。”据介绍,整体翻修启动前,设计单位专门从档案馆找来了建筑的历史图片,给出了修旧如旧的设计方案,施工方则尽最大努力还原出了建筑的原样。
“音乐古堡”侧颜和彩绘玻璃窗。
不仅“音乐古堡”,这次同步整修后与街区直接相接的历史建筑,还包括一座始建于1936年的美式嘉园建筑和一座建于1930年代的三层圈梁结构现代风格嘉园别墅。
其中,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的砖白色美式嘉园建筑正对着一片翠绿的大草皮,与淮海中路人行道相连,路过的人们可以毫无遮挡地欣赏这座外形雅致的历史建筑。未来,一系列中国近现代珍稀的音乐文献、乐器以及美术作品等将在这儿展陈,使这儿成为居民旅客接受德育薰陶的重要场所。
美式嘉园建筑正对着淮海西路。海沙尔摄
邻近美式嘉园建筑的是一幢黄色现代风格嘉园别墅,圆圆弧、大面积玻璃窗的设计令整座建筑变得非常通透,更讲求的则是建筑外立面上的拉丝墙面。在征得文保专家同意的前提下,这种外墙全部通过人工拉丝的形式修补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音乐学院,现今会手工拉丝技艺的匠人极少,上音学校提高工程团队遍寻苏浙等地才找到合适的匠人师父来做。不仅建筑本身的修补,与淮海西路相连的东苑区域的弹石路铺装也颇具讲求。首先要按照花纹纹样排版,做好基底后一块块铺起来,找平后再手工勾缝,一个熟练工三天只能铺6平方米的弹石路地面。
小白楼全景。海沙尔摄
小白楼局部的拉丝墙细节。
与黑色小四合院相隔不远,还有一座坐落校园内的小型建筑,并不直接沿街。这座坐落淮海西路1209号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嘉园住宅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这座西式大宅原为犹太富豪爱德华·爱滋拉的住宅,原建筑内就有一个可以供150人唱歌的酒吧和80座的音乐厅。
此外,上音淮海路新学校沿马路两侧本来有2700多平方米的建筑,均在这次学校提高工程中被依法拆除。这批历史建筑整修完成后,未来将被用于中学人才培养,因而建筑内部都需经过专门的声学处理,内部家装全部完成预计要到今年4月份。
不直接沿街的西式建筑外形。海沙尔摄
西式建筑顶部颇有特色的兽头排水口。
上音方面表示,响应“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重要指示,大学通过学校提高工程建设,将这种历史建筑和3300平方米的东苑与街区连成一片,塑造出衡复风貌保护区内一片新的小憩空间和建筑可阅读去处,也成为上音校园开放的重要组成部份。
题图为临街的“音乐城堡”。海沙尔 摄。本文图片除注明外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