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微机保护 本文关键词:微机,继电保护,实验,保护,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微机保护 本文简介:继电保护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微机型电网电流、电压保护实验一、实验台工作原理及接线实验台一次接线如图,它是单侧电源供电的输电线路,由系统电源,AB、BC线路和负载构成。系统实验电源由三相调压器TB调节输出线电压100V和可调电阻Rs组成;线路AB和BC距离长短分别改变可调电阻RAB、RBC阻值即可;负载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微机保护 本文内容:
继电保护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机型电网电流、电压保护实验
一、实验台工作原理及接线
实验台一次接线如图,它是单侧电源供电的输电线路,由系统电源,AB、BC线路和负载构成。系统实验电源由三相调压器TB调节输出线电压100V和可调电阻Rs组成;线路AB和BC距离长短分别改变可调电阻RAB、RBC阻值即可;负载由电阻和灯组成。A变电站和B变电站分别安装有S300L微机型电流电压保护监控装置。线路AB、BC三相分别配置有保护和测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变比15/5。
图
电流、电压实验台一次接线
线路正常运行时:线电压100V,
实验台对应设备名称分别是:
(1)1KM、2KM:分别为A变电站和B变电站模拟断路器;
(2)RAB、RBC:分别是线路AB和BC模拟电阻;
(3)3KM、4KM:分别是线路AB和BC短路实验时模拟断路器;
(4)3QF、4QF:分别是线路AB和BC模拟三相、两相短路开关;
二、实验内容:
1、正确连接保护装置A站、B站的电流保护回路和测量回路,注意电流互感器接线。
2、合上电源开关,调节调压器电压从0V升到100V,根据计算得到:
A站
7
A,
3
A,
2
A,t
0
s,
t
0.5
s,
t
1
s;
B站
3
A,
2
A,t
0
s,t
0.5
s,将整定值分别在S300L保护监控装置A站、B站保护中设定。注:A站保护配置电流I、II、III段保护,B站只配置电流I、III段保护。
3、正常运行:调节,分别合上1KM、2KM
,使A站、B站投入运行,此时指针式电流、电压表及S300L保护监控装置显示正常运行状态的电气量。
表1正常运行A、B的电流、电压值
项目
A站
B站
电流(A)电压(V)
1.03
U=5.74
1.03
U=4.22
1.03
U=5.65
1.01
U=4.20
1.04
U=5.70
1.03
U=4.21
4、故障实验:
(1)线路BCIII段动作实验:分别合上1KM、2KM
,使A站、B站投入运行,合上4KM模拟线路BC末端三相短路,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BC段Ⅲ段动作
,记录
2
A,
2
A,
2
A。
(2)线路BC远后备实验:在S300L保护监控装置中,将B站III段电流保护退出,分别合上1KM、
2KM
,使A站、B站投入运行。合上4KM模拟线模拟线路BC末端三相短路,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A站Ⅲ段动作
。
(3)线路BCⅠ段动作实验:调节,然后分别合上1KM、2KM
,使A站、B站投入运行。合上4KM模拟线路BC首端三相短路,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BC段Ⅱ段动作
,记录
3
A,
3
A,
3
A。
(4)线路ABⅡ段动作实验:A站投入Ⅰ、Ⅱ、Ⅲ段电流保护,然后分别合上1KM、2KM
,使A站、B站投入运行。合上3KM模拟线路AB末端三相短路,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A段Ⅱ段动作
,记录9
A,
9
A,
9
A。
(5)线路ABⅠ段动作实验:调节,然后分别合上1KM、2KM
,使A站、B站投入运行。合上3KM模拟线路AB首端三相短路,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AB段Ⅰ段动作
,记录
3
A,
3
A,
3
A。
(6)线路ABⅡ段近后备实验:在S300L保护监控装置中,将A站Ⅰ段电流保护不投入(整定Ⅰ段启动电流大于上题Ⅰ段短路电流值),然后分别合上1KM、2KM
,使A站、B站投入运行。合上3KM模拟线路AB首端三相短路,观察保护动作情况
AB段Ⅱ段动作
。
三、计算
如图所示,系统参数为:(最大运行方式),(正常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负载,,,,,。
A站保护配置电流I、II、III段保护,B站配置电流I、III段保护,分别计算它们的整定值,确定动作时限,并校验其灵敏度。
1、电流速断Ⅰ段
⑴A
变电站
整定值:
灵敏度校验:求:
动作时限:
(2)
B变电站
整定值:
灵敏度校验:求:
动作时限:
2、
电流速断II段
A
变电站
整定值:
灵敏度校验:
满足灵敏度要求
动作时限:
3、
电流速断III段
整定值:,正常运行时流过线路AB与BC的负荷电流相同
灵敏度校验:保护A近后备:
保护A远后备:不满足要求
保护B近后备:不满足要求
动作时限:
四、总结
电力系统的线路或元件发生故障时,故障点越靠近电源,短路电流越大。利用这一特点,可构成电流保护。对于仅反应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
它的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大,不可能保护线路的全长,为了保护线路全长,通常采用略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与相邻线路的速断保护相配合,其保护范围包扩本线路的全部和相邻线路的一部分,其时限比相邻线路的速断保护大△t,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可构成线路的主保护。过流保护是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一种保护装置可作为本线路和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定时限过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比相邻线路的动作时限均大至少一个△t。
以上三种保护组合在一起,构成阶段式电流保护。具体应用时,只采用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或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流保护的方式,也可三者同时采用。
本实验就是模拟电网正常运行时,施以预设的故障观察保护动作的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结果。通过本实验,我对阶段式电流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验中记过老师的详细讲解,让我学会了如何设置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及通过检测流过保护装置的电流幅值,来判定故障的状态。
总之,通过实验让我对继电保护工作原理不再陌生,并学会了动作电流值的计算整定,可以说我已经基本掌握了继电保护。
实验二: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
一、变压器实验台工作原理及接线
变压器差动保护一次接线如图,它是单侧电源供电的三绕组容量为2kVA的变压器,采用Y/Y/—12—11接线,高、中、低侧线电压分别为380V、230V和115,高、中、低侧额定电流分别为3.05A、5A和6.75A,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5,变压器设二次谐波制动比率差动保护。
差动保护实验台一次接线
实验台对应设备名称分别是:
(1)1QF:电源开关;
(2)1KM、2KM、3KM:分别是高、中、低压侧模拟断路器;
(3)1R:中压侧模拟三相可调电阻,每相电阻0~30,电流5A,功率750W;
(4)2R:低压侧模拟三相可调电阻,每相电阻0~15,电流7A,功率750W;
(5)4KM、5KM:分别是中、低压侧短路实验时模拟断路器;
(6)4QF、5QF:分别是中、低压侧模拟三相短路开关;
(7)1SA、2SA:分别是中、低压侧正常运行(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切换开关;
二、实验内容:
1、微机差动保护定值设定
采用二次谐波制动以躲过变压器空投时励磁涌流造成保护的误动,装置按三段折线式比率制动特性要求,其动作特性如图。根据给定的有关参数,将计算结果填入TOP9720C1变压器差动微机保护。
差动速断电流定值Id=
2.02
A;比率差动电流定值Icd0=
0.3
A
制动电流1
Ir1=
0.801
A,折线斜率1
K1=
0.3
;制动电流2
Ir2=
1.52A;折线斜率2
K2=0.5;
中压侧平衡系数KPM=Ihe/Ime=
1.01/1.67=0.6
;
低压侧平衡系数KPL=Ihe/Ile=
1.01/2.25=0.45
;
二次谐波制动比Kd2=0.2;TA断线检测:投入,TA断线闭锁:退出。
2、正常运行方式实验
(1)切换开关1SA、2SA置于“外部正常”位置,将可调电阻1R、2R调到最大,合上实验电流总开关1QF,调节调压器,使电压指示表从0V慢慢上升至380V。
(2)分别合上变压器高、中、低压侧模拟断路器1KM、2KM、3KM,三侧指针式电流、电压表均有指示,此时变压器一次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记录数据:高压侧电流
0.40
A,
0.39
A,
0.41A;中压侧电流
0.40
A,
0.41
A,
0.39
A;低压侧电流0.52
A,0.49
A,
0.52
A。
(3)观察差动电流的大小,并作记录,分析差动电流产生的原因。
IA=
0.07
A;
IB=
0.06
A;IC=
0.07A。
3、模拟变压器中、低压侧外部短路实验
将可调电阻1R、2R调到最大,1SA、2SA置于“外部正常”位置,分别合上1KM、2KM和3KM,使变压器在正常方式下运行。
(1)模拟中压侧外部故障:合上4QF模拟外部三相短路,再通过按钮将4KM模拟断路器合上,造成中压侧外部三相、两相短路,观察差动保护动作情况
不动作
。
(2)模拟低压侧外部故障:合上5QF模拟外部三相短路,再通过按钮将5KM模拟断路器合上,造成低压侧外部三相、两相短路,观察差动保护动作情况
不动作
。
4、模拟变压器中、低压侧内部故障保护动作实验
(1)中压侧内部故障:分别合上1KM、2KM、3KM使变压器运行,将1SA置于“内故”位置,2SA置于“外故正常”位置,合上4QF模拟内部三相或两相短路,观察差动保护是否动作。记录动作电流:三相
0.42
A,
0.18
A,
0.17
A;两相
0.18
A,
0.25
A,
0.33
A。
(2)低压侧内部故障:合上1KM、2KM、3KM使变压器运行,将1SA置于“外故正常”位置、2SA置于“内故”位置,合上5QF模拟内部三相或两相短路,记录动作电流:三相0.30
A,0.27
A,
0.35
A;两相
0.26
A,
0.17
A,
0.31
A。
5、输入电流换相,观察差动保护动作情况
(1)将中压侧接至保护装置的电流互感器A相和B相互换,1SA、2SA置于“外部正常”位置,分别合上1KM、2KM、3KM,观察差动保护是否动作,完成后将线正确接回。
答:投入中压侧时都跳开。三相电流为0.45A,0.21A,0.21A
(2)
将低压侧接至保护装置的电流互感器A相和B相互换,1SA、2SA置于“外部正常”位置,分别合上1KM、2KM、3KM,观察差动保护是否动作,完成后将线正确接回。
答:投入低压侧时都跳开。三相电流为0.32A,0.36A,0.03A
6、改变互感器极性,观察差动保护动作情况
(1)将中压侧的电流互感器的A相极性反接,1SA、2SA置于“外部正常”位置,分别合上1KM、2KM、3KM,合上4QF模拟内部三相短路观察差动保护是否动作,完成后将线正确接回。
答:会动作。三相电流为0.14A,0.12A,0.32A
(2)
将低压侧的电流互感器的A相极性反接,1SA、2SA置于“外部正常”位置,分别合上1KM、2KM、3KM,合上5QF模拟内部三相短路观察差动保护是否动作,完成后将线正确接回。
答:会动作。三相电流为0.10A,0.18A,0.16A
三、计算
已知变压器参数如下:
2000VA,380/230/115V,YO/Y/Δ-12-11,Uk=11.02%,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5,计算该变压器的差动速断保护、三段折线的比率制动差动保护的整定值,及平衡系数。
1、计算各侧一、二次额定电流,选择CT变比
名称
各
侧
数
值
额定电压(V)
380V
230V
115V
额定电流(A)
3.04
5.02
6.75
CT接线方式
Y
Y
Y
使用CT变比
15/5=3
15/5=3
15/5=3
各侧额定(A)(二次侧)
3.04/3=1.01
5.02/3=1.67
6.75/3=2.25
2、差动速断保护
ISD为差动速断电流定值,应按躲过主变空载投入时可能出现的最大励磁涌流整定,一般为2~3Ie(Ie为变压器高压侧的二次额定电流)。
ISD=2*1.01=2.02
3、比率差动保护
按三段折线实现比率制动差动保护。
Icd为差动电流,一般选取0.2~0.3Ie,并应实测最大负载时差动回路中的不平衡电流。可通过装置菜单查看三相差电流,Icd应大于此电流。
Icd=0.3Ie=0.3*1.01=0.3
Ir1、Ir2为两拐点对应的制动电流。对于Ir1一般选取等于Ie,或实际整定范围取0.8~1.2Ie;对于Ir2应大于Ir1,实际整定范围取1.2Ie以上。
Ir1=0.8Ie=0.8*1.01=0.81
Ir2=1.5Ie=1.5*1.01=1.52
K1、K2对应折线斜率1和折线斜率2。K1一般取0.3~0.7,但应满足K1≤Icd/Ir1;K2一般大于K1,实际取0.5以上。
K1=0.3;
K2=0.5
Kd2为涌流时二次谐波制动比,一般实际整定为0.15~0.2。
Kd2=0.2
4、平衡系数计算
各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平衡补偿由软件完成,中、低压侧平衡补偿均以高压侧二次电流不变为基准,平衡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KPM=Ihe/Ime
KPL=Ihe/Ile
式中:KPM——中压侧平衡系数;
KPL——低压侧平衡系数;
Ihe、Ime、Ile——分别为变压器高、中、低压侧二次额定电流。
中压侧=
低压侧=
5、差流越限(不作要求)
Icl为差流越限电流定值,一般取0.2~0.5Icd,延时应大于1S以上。
4、
总结
差动保护的原理
差动保护是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工作的,当变压器正常工作或区外故障时,将其看作理想变压器,则流入变压器的电流和流出电流,,折算后的电流,相等,差动继电器不动作。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两侧,或三侧,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差动保护感受到的二次电流和的正比于故障点电流,差动继电器动作。差动保护原理简单、使用电气量单纯、保护范围明确、动作不需延时,一直用于变压器做主保护。另外差动保护还有线路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等等。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防止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其接线方式,按回路电流法原理,把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接成环流,变压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如果忽略不平衡电流,在两个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臂上没有差电流流入继电器。当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动作电流,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
差动保护的功能
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是按循环电流原理装设的。主要用来保护双绕组或三绕组变压器绕组内部及其引出线上发生的各种相间短路故障,同时也可以用来保护变压器单相匝间短路故障。在绕组变压器的两侧均装设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按循环电流法接线,即如果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同极性端都朝向母线侧,则将同极性端子相连,并在两接线之间并联接入电流继电器。在继电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是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之差,也就是说差动继电器是接在差动回路的。从理论上讲。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差动回路电流为零。实际上由于两侧电流互感器的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等原因,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时,差动回路中仍有不平衡电流流过,此时流过继电器的电流IK
为
Ik=I1-I2=Iumb要求不平衡电流应尽量的小,以确保继电器不会误动。
差动保护原理图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在差动回路中由于I2
改变了方向或等于零,无电源侧,这是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为I1
与I2
之和,即
Ik=I1+I2=Iumb
能使继电器可靠动作。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范围是构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电气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导线。由于差动保护对保护区外故障不会动作,因此差动保护不需要与保护区外相邻元件保护在动作值和动作时限上相互配合,所以在区内故障时,可以瞬时动作。
差动保护是反映被保护元件,或区域,两侧电流差而动作的保护装置。差动保护是保护变压器的内部短路故障,电流互感器安装在变压器的两侧,在正常负荷情况或外部发生短路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不平衡电流,在适当选择好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压比和接线方式的条件下,该不平衡电流值很小,并小于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故保护不动作,在变压器内部发生短路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差动保护动作于跳闸。
由于变压器一、二次电流、电压大小不同,相位不同,电流互感器特性差异,电源侧有励磁电流都将造成不平衡电流流过继电器,必须采用相应措施消除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知道了差动保护是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工作的,当变压器正常工作或区外故障时,将其看作理想变压器,则流入变压器的电流和流出电流,折算后的电流相等,差动继电器不动作。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两侧,或三侧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差动保护感受到的二次电流和的正比于故障点电流?.差动继电器动作。不仅如此,通过实验让我了解到变压器的套管及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以及绕组的匝间短路是变压器比较常见的故障类型,而且让我深刻认识到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供电设备,他的故障将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和重要程度装设性能完善、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其中差动保护就是变压器故障保护的重要保护形式,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的一个原因之一。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让我对变压器的故障保护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为将来对这方面知识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篇2:中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中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事责任,保护法,中外,制度,环境
中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本文简介:中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摘要:环境责任不但是一个普遍的责任,而且是一个特殊的责任形式,环境责任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比具有特殊性。应借鉴中外不同法系国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不同架构,力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和环害责任追究探讨一条可操作性强、理论体系完整、归责明晰
中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本文内容:
中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环境责任不但是一个普遍的责任,而且是一个特殊的责任形式,环境责任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比具有特殊性。应借鉴中外不同法系国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不同架构,力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和环害责任追究探讨一条可操作性强、理论体系完整、归责明晰的环境民事责任体系。
关键词:环境责任;环境民事责任;资源保护
我国环境侵权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现行的环境侵权法在环境民事责任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影响实践中环境损害案件的处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尤为不利,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应借鉴中外不同法系国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不同架构,力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和损害责任追究探讨一条可操作性强、理论体系完整、归责明晰的环境民事责任体系。
一、国外环保法的民事责任发展及现状
(一)英美环保法中的民事责任
1.英美环保法中民事责任的发展。就环境保护中的民事责任来说,英美法主要是依据“妨害行为”发展起来的。妨害行为是环境法领域最普通的行为,是指由于某人不合理地、非法地使用其财产,使个人或公众的权利受到妨碍或侵害的侵权行为。
2.英美环保法中民事责任的局限环境民事责任本身存在着功能上的缺陷,这种事后救济方法,不能在预防损害的发生或消除致害根源方面发挥作用。英美环境民事责任的缺陷不仅表现在私权法本身功能的缺陷及传统侵权法规则的局限性,还反映在社会价值观念的趋向上。古老的“利益权衡”原则在工业革命之后被功利主义的“利益权衡”原则所取代。它要求将污染环境的产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污染受害者所蒙受的损失进行利益衡量,如产业活动的社会经济价值超过了污染受害者所受损害的社会效用或社会价值,那么该产业活动被视为合法、合理的行为,法律不得禁止或取缔其存
(二)德国环保法中的民事责任。德国环境侵权法的历史渊源非常久远,1990年德国《环境责任法》是近年来较重要的法律。德国的环境民事责任的雏形都源于《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带有浓厚的“加害人本位”色彩,在权衡上,侧重于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是原适用于上的“损失补偿请求权”概念渐为干扰侵害的民事诉件所适用,形成所谓“私法损失补偿请求权”概念。
(三)日本环保法中的民事资任。日本的环境污染与其现代化过程相伴而生。日本形成了由公系基本法、公害行政管制法、公害行政救济法、环境保、公害民事救济法及公害犯罪法等组成的严密的法律法规,尤其在公害的民事救济方面,立法、实务及理论上均有长足进展,表现在:(l)立法上明文规定了损害赔偿的无责任。(2)依判例发展成“忍受限度”论、“疫学因果关理论,克服了“违法性”及“相当因果关系”等传统理缺陷。(3)在学理上,更有“因果关系推定”及“环境权侵害论”的出现。日本的公害赔偿法并非由过失责任一步跨到无过失责任是经历了从客观过失理论到过失推定,再从过失推定到无过失责任主义的确立这一演进过程。
二、国内对环境保护民事责任的研究
自197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在环境法学领域,我国学者对环境污染致害的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因果关系、免责条件、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环境责任、环境权等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为了适应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需要,产生了推定因果关系存在的多种学说。一是优势证据说。这种学说认为在环境权民事案件中,法官认为只要原告提出的证据达到了比被告所提出的证据更为优越的程度时,即判定因果关系存在。显然,这种证明方法并不是完全科学的,如果双方提出的证据价值都很低时,则很难确定哪一方占有优势。二是事实推定说。这种学说主张,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关于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无须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只要达到概然性程度即可,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判断须为法官在遵循经验规则的基础上做出确实的新证,以承担败诉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认为有提出反证为必要。这种学说减轻了受害者的举证责任,因此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
三、我国环境保护民事责任研究中的不足及完善
从环境法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当前的中国环境法学研究已经经历了由多学科、多部门法学对法律规范及其合理性作制度上论述和评价阶段。但是,就环境法学基本理论而言,除了套用传统部门法理论外,以新的方法去探讨和发掘环境法律思想的研究还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法学研究无论在学术水平、范围广度还是在理论深度上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问题主要在于:
第一,环境法学研究尚不能全面适应国际、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从国内环境法研究综合考察,许多低水平研究仍在重复进行,一些本属于国家环境立法急需的理论支撑和论证研究尚未开展;从国际环境法看,许多具体涉及全球环境保护法律控制领域的课题中国至今无人问津,导致国家在制定政策对策时得不到有力的论证材料。
第二,环境法学的研究方法单一、陈旧。主要方法还局限于阐释的方法,尤其是学理解释的许多方面拘泥于行政解释和长官意志,或受限于自我认识,没有广泛、系统地运用多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思想理论说明环境法的原理,理论上没有充分体现出环境法学是学为依托、以环境科学为背景的交叉学科的特色。
因此,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同质赔偿原则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环境侵权的加害人与受害人地位不平等。其次,受害人获得赔偿的范围狭窄。再次,环境侵权案中,因为受害人生活在环境之中,因此受到侵害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41-486.
[日]加藤一郎.外国的公害法[M].东京:岩波书店,1978:144-189.
[日]原田尚彦.环境法[M].于教,译.北京:法律出社,1999:179-223.
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2-176.
篇3:饮食文化保护开发方案
饮食文化保护开发方案 本文关键词:饮食文化,保护,方案,开发
饮食文化保护开发方案 本文简介:合作市饮食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饮食文化是指人类不断开拓食源、开发饮食、制造食器、消费食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饮食文化涉及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技法、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民族宗教、饮食与地域民俗、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等
饮食文化保护开发方案 本文内容:
合作市饮食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
饮食文化是指人类不断开拓食源、开发饮食、制造食器、消费食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饮食文化涉及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技法、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民族宗教、饮食与地域民俗、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等关系,展现着深厚广博的文化品味。
一、饮食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习俗差异很大,使我国地方美食丰富多彩。具备自己独特历史、文化、技艺和风味,地方饮食文化是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而民俗作为一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和共同文化的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因此,地方性民族饮食文化是人类长期适应环境的具体创造,积淀了数千年古老的文化思想,表达着民间社会的乡情语言,反映着一定历史条件下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综合影响。它包括饮食风味、方式、礼仪及形成发展等,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同时,其又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因此挖掘、保护、展示、传承创新和合理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资源对传承民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饮食超级大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社会经济、生活习俗、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造就我国饮食具有原料物产丰富、烹调方法多样、各地风味独特、各大菜系独领风骚、民族饮食风味浓郁、讲究美感美食美器美景、菜名内涵丰富、注重养生食疗与保健等特点。地方饮食文化也是一种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独特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者通过领略旅游地风味小吃、特色菜肴、名特产品等饮食文化,进而深入了解地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丰富深刻的感官和审美体验。目前,开发饮食文化资源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举措,诸多旅游地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风物特产,衍生出具有现代地方特色的饮食节事,除各地举办不同菜系的烹饪厨艺比赛之外,其它如“国际美食节、美食旅游节、国际茶文化节”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提升旅游地魅力与旅游形象品牌的营销途径与平台。
旅游地须充分利用饮食文化资源,将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不仅能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且能提高旅游吸引力,利用旅游业弘扬地方饮食文化,利用饮食文化优化旅游地形象,为美食旅游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饮食文化景观借助器、形、艺、俗等多方面物质形态体现,其商业活动运作形成旅游地以餐饮为核心、以文化为表现、以民族为特征的相关产业,如餐厅建筑、装璜设计、礼仪服饰、设施容器、烹饪方法、就餐方式、菜肴品种、饮食背景、民族民俗风情、演艺歌舞表演等饮食文化景观。因此,应全力将旅游地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地方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突出地域饮食特色,充分挖掘地方饮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烹饪技法,兼容并蓄,创新地方饮食文化。同时应充分考虑现代旅游者的饮食文化需求,走传统与现代、地方化与国际化、特色与标准、风味与营养、经验与理论协调发展之路,实现地方饮食文化资源向饮食美食旅游的“华丽”转化。
三、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机制
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会有力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和旅游地形象品牌,旅游地饮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营销契机。旅游地应深入研究饮食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进行,着力推进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形象化、愉悦化、生活化和商业化,同时注重饮食文化保护、推介、创新和品牌打造。
1.地域饮食文化资源挖掘与产品开发。地域饮食文化须在保护传承、品牌意识、产业规模、营销力度等方面制定战略和强化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异常重视地域饮食与餐饮的文化挖掘,突出其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地域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推动地域饮食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须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地应培育饮食品牌,扶持餐饮产业,创设主题公园,创新旅游产品,打造饮食节事,建立美食地标,强化旅游体验,开发美食商品,注重文化营销,从而丰富旅游地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地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使旅游地饮食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推动地域饮食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化,须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开展地域饮食名品、名店和名小吃认定活动,加强联合参与认证,规范发展风味美食游、药膳保健游、饮食文化游和农家乐旅游餐饮,增强参与性体验,培育饮食文化旅游品牌。
2.区域饮食餐饮的产业培育。挖掘、整理、创新和推介区域饮食文化是旅游地餐饮产业形成的出发点。首先,旅游地餐饮企业应结合自身地方特色,开发集菜品、就餐方式和就餐环境于一体的优质餐饮产品,弘扬区域饮食文化。基于经营目标、品种特色和消费群体等要素准确定位餐饮企业市场,创新餐饮产品开发,提高餐饮企业文化品位,打造企业文化和市场形象,以优化餐饮企业文化运营。其次,应通过生产专业化、供应规模化、经营连锁化和管理科学化推动旅游地餐饮产业联动。再次,旅游地饮食文化和餐饮业应注重品牌打造。在餐饮产业培育和经营过程中,旅游地应加强对餐饮老品牌和老字号的保护和扶持,逐步聚集名品和名店效应,最终实现餐饮品牌文化的打造和运营。最后,美食历史街区规划、设计和建设。旅游地饮食餐饮产业培育应重视所在城市美食街区的发展格局,规划、设计和建设商业休闲街、文化休闲街和消遣娱乐休闲街,置旅游地饮食文化传承、餐饮产业培育、旅游格局规划与城市文脉发展为四位一体。
3.旅游地饮食的节事及文化营销。旅游地通过特色节事扩大知名度,实现饮食和美食的节事和文化营销。旅游者可通过其观看烹饪比赛、茶艺表演,以及参与美食节、茶文化、水果节等体验性饮食旅游活动,增进饮食美食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体验开发,提升旅游地形象的节事和文化营销效果。旅游地饮食、餐饮及其节事有必要通过文化创意达成其文化营销目标。旅游地应注重饮食、餐饮及其节事产品的形象设计,包括旅游地在内的名称、标志、纪念物、餐饮器具、从业人员着装和服务礼仪等,借助菜系品牌优势,在影视、动漫、出版、新闻、戏曲和服饰等方面拓展文化创意空间,并建立诸如饭统网、搜饭网、菜系网等美食旅游相关网站和餐饮网络平台,在线发布饮食文化、特色菜式和旅游资讯,实现区域性网上预订和文化营销等旅游服务。
4.建设饮食文化展览馆。为了加强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可以建设饮食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内按不同内容分区:特色食物区、饮食风情区、饮食器皿区、少数民族饮食陈设区等,展览区内尽可能用实物做展览品,附相关的文字说明,配备专门培训过的讲解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