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

日期:2020-07-30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 本文关键词:文化,自觉,自信,高度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 本文简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聚焦文化改革六大目标(上)一、名词点击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二、主要内容(一)推进社会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 本文内容: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聚焦文化改革六大目标(上)

、名词点击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主要内容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三、内容详解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链接:2007年以来,中宣部等六部门评选表彰了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广大群众共推荐候选人11.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

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1:2011年山东高考试题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2: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例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请你用《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例4:为迎接建党90周年,各地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群众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依据和意义。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链接:2010年,小说类新书数量就有4300多部,首次发表和出版的长篇小说2000余部,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电影526部,票房101.72亿元;电视连续剧405部,约15000集;动画片年产量22万分钟,动漫产业总产值470.84亿元;舞台剧4000台,仅舞剧每年就达30多部,小型舞蹈作品更如井喷,演出市场总收入达108亿元。

知识整合: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理论体系)

基础——实践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四有新人)

选择——反映人们利益与呼声的大众文化,拒绝腐朽文

化和落后文化

抓住——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荣辱观)

创新——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

来文化的关系

例1:2011年浙江高考试题

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例2: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例3: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4:过去春晚曾因众多节目中植入大量广告而备受争议,并被称为“广告春晚”。“春晚毕竟是民俗的东西,不是商业的东西,春晚里面不能有商业”。2011年10月24日,龙年春晚总导演哈文首度与媒体“面对面”,哈文表示龙年春晚中将不插入任何广告。联系材料并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广告春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文化单位如何更好的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例1: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例2:一座展品丰富、内涵深厚的博物馆,往往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精髓。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人数大幅增加。免费开放博物馆是为了

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式

C.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

例3:材料一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从经济各个领域扩展,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及现代时尚元素包装的“快餐文化”占据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流,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远逊于对外来时尚流行的喜爱。

例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联合国倡导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例5: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宣南文化包括大栅栏商业文化、琉璃厂的历史文化,天桥的民俗文化,还有会馆文化、戏曲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梨园文化。北京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在北京800多年建都史中沉淀下来的宣南文化如何发展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宣南文化的发展为什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参考答案:(一)

例1

对汉阳铁厂的原址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环境。

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例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必须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

例4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中共党史教育活动,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注:从文化塑造人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等合理角度回答亦可)

(二)例1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例2

C

例3

D

例4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此外文化交流中的负面影响和业内监督和自律缺失。

措施:①各级文化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引导作用,扶持、推广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制各种落后、腐朽的文化。②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③发展文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例1

D

例2

C

例3①通过发挥宣传、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国民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认同、促进本民族文化。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使其具有生机与活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例4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组织,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联合国倡导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

例5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宣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它的保护和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宣南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妨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聚焦文化改革六大目标(下)

主要内容: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

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

展的体制机制

(六)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

展提供人才支持

内容详解: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链接: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北京、广东、江苏、山东4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已突破千亿元。

例1: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例2:“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人认为,应该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人认为,应该优先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例3:

材料一:

山东通过的“十二五”规划,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弱化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比GDP增速高一个百分点。(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思路体现的哲学方法论。

材料二

山东“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面提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建设;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二,对山东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链接①:目前,中国已同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800多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我国已经在9个国家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已在9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在34个国家设立了369个孔子课堂。

链接②:

2010年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从2001年到2010年,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从2003年的9∶1下降到2010年的3∶1。

例1:

材料二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权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例2: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继2006和2007年两国互办“国家年”后,2009和2010年双方又举办了“语言年”,中俄两国互派留学生、举行联合夏令营、学术研讨会、展览等多项交流活动。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

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链接:根据《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文化从业人员总量从现在的195.6万人增加到280万人,增长43%左右。文化人才总量占全社会总人口比例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预计达到2%左右。各类人才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到2020年,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60%。

例1: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人士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达到60%左右。

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四)例1: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

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

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

⑤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例2: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是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应该努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③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都应该努力发展。

④片面看待和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的发展,是不适当,不正确的。

例3(1)①坚持了实事求是。规划转变唯GDP的政绩观念,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②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规划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两大国家战略建设。③贯彻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规划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注: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创新意识、坚持改革等角度亦可)

(2)①立足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继承孔子文化为核心的优秀齐鲁文化,注入时代特色,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产品;

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五)例1(1)①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2)①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例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同时也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六)例1:①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

③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

④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聚焦文化改革六大目标(下)

主要内容: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

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

展的体制机制

(六)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

展提供人才支持

内容详解: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链接: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北京、广东、江苏、山东4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已突破千亿元。

例1: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例2:“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人认为,应该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人认为,应该优先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例3:

材料一:

山东通过的“十二五”规划,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弱化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比GDP增速高一个百分点。(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思路体现的哲学方法论。

材料二

山东“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面提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建设;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二,对山东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链接①:目前,中国已同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800多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我国已经在9个国家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已在9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在34个国家设立了369个孔子课堂。

链接②:

2010年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从2001年到2010年,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从2003年的9∶1下降到2010年的3∶1。

例1:

材料二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权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例2: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继2006和2007年两国互办“国家年”后,2009和2010年双方又举办了“语言年”,中俄两国互派留学生、举行联合夏令营、学术研讨会、展览等多项交流活动。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7)

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链接:根据《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文化从业人员总量从现在的195.6万人增加到280万人,增长43%左右。文化人才总量占全社会总人口比例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预计达到2%左右。各类人才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到2020年,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60%。

例1: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人士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达到60%左右。

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四)例1: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

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

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

⑤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例2: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是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应该努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③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都应该努力发展。

④片面看待和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的发展,是不适当,不正确的。

例3(1)①坚持了实事求是。规划转变唯GDP的政绩观念,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②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规划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两大国家战略建设。③贯彻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规划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注: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创新意识、坚持改革等角度亦可)

(2)①立足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继承孔子文化为核心的优秀齐鲁文化,注入时代特色,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产品;

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五)例1(1)①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2)①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例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同时也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六)例1:①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③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

④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篇2:2020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本文关键词:全区,工作总结,上半年,思想,宣传

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本文简介: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1]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工作总结就是工作中的一个巨人,在工作中,你只有及时做好了工作总结,你才能更加完整的掌控之前的知识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从而能将目光放的更远。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有关《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的信息

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本文内容:

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1]

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工作总结就是工作中的一个巨人,在工作中,你只有及时做好了工作总结,你才能更加完整的掌控之前的知识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从而能将目光放的更远。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有关《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的信息,仅供参考。欢迎关注更多相关信息。

20XX年上半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市委和区委四届四次全会、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为“三区一城、幸福涪陵”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持。

一、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思想基础得到新巩固

一是抓好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组织各级(党组)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区委中心组邀请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等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8次,集中学习讨论4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通过听讲座、看电影、谈体会、写心得等形式,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广泛组织宣讲学习,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宣讲队伍宣讲500余场,听众近5万人次。二是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开展“建设学习型政党,复兴伟大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培育焦石、新妙、义和3个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理论宣讲800余场,听众近8万人次。举办科普讲座10场、学术研讨会2场,发放书籍2000余册、宣传品5000余份。积极开展“做有梦想有追求的重庆人”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梦想课堂”公开课306节;精心组织“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涪陵区初赛,340名选手报名参赛,19人进入全区总决赛;积极策划、精心承办“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渝东南片区赛,推荐3名涪陵选手参赛,取得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的好成绩。三是抓好理论研究。区委中心组成员在《重庆日报》《重庆学习论坛》等刊物发表署名理论文章6篇。编辑发行《三峡新论》2期,开设《党的十八大理论与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专栏。推进国家级、市级社科规划项目申报工作,完成51项区级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立项评审工作。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宣传取得新成效

一是正面宣传有声势。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喉舌”作用,精心组织巴渝都市报、涪陵电台、涪陵电视台开设“聚焦两会”“改革进行时”“办好民生实事”等专题专栏,刊播各类稿件800余篇,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精心策划城市建设年、工业经济、民营经济、页岩气开发等经济主题宣传,区内媒体刊播各类稿件1000余篇,充分展示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态势。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开设“寻找涪陵好人”专栏,宣传身边好人好事50余件,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舆论氛围。二是媒体转型升级有进展。巴渝都市报社整合报网资源,优化巴渝传媒网宣传形式,包装《巴渝视频》栏目,拓展网络问政平台,巴渝传媒网在泛成渝经济圈网站联盟年会上荣获“20XX-20XX年度十大最具公信力网站”称号。巴渝都市报17篇新闻作品获20XX年度重庆新闻奖。涪陵广播电视台技术系统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今年1-5月上送重庆新闻用稿176条,其中重庆卫视《重庆新闻联播》用稿68条,总播出量、联播播出量均位居全市各区县第4位,分别比去年增长6%、11%。三是新闻宣传制度有保障。完善新闻通气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及时交流总结新闻宣传工作的做法、经验和问题,主动策划重大主题、热点问题宣传报道。完善新闻选题制度,及时上报新闻选题,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完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上半年监督事项502件,办理回复率达95%。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教育掀起新高潮

一是公益广告宣传全面展开。完成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第一期建设,共5处17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高立柱T型牌宣传12块,墙体宣传板350块,宣传栏1246幅,建筑围挡208处,LED显示屏500余幅,公交站台广告100余幅。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报纸刊载24版,电视播放3万余次,广播播报2.5万余分钟。二是公民道德建设大力推进。开展中小学文明礼仪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分年龄段编发文明礼仪读本15万余册,活动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平同志批示肯定。开展“美景美行·花下文明大木爱花行”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新华

华网、人民网、华龙网等2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开展“雷锋公交”“雷锋的士”创建活动,涌现出王永强、龙双全等好“的哥”。开展重庆“身边好人”推荐活动,4人获重庆“身边好人”称号。收集整理禁毒英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蒋卫红生前实际,组建蒋卫红烈士英雄事迹报告团,在区内外举办巡回报告会20场。三是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参与人数3400人次。高考期间,组织35辆公交车、251辆出租车免费接送考生1.6万人次。开展“我的春节”

——随手拍微刊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网络文明志愿者发表关键词博文516篇、转发关键词微博近3万条。四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积极开展区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69个单位申报创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春节期间为农民赠送春联、年画3000余幅,开展春节团拜会、闹元宵文艺演出活动;清明期间组织诗人写诗歌、作家撰忆文,倡导文明祭祀;端午期间开展社区居民包粽子比赛活动。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4所,争取中央财政部彩票基金100万元,中央财政部领导来涪调研,对我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开展“九童圆梦行动”,6幅作品获“童画中国梦”优秀奖。开展特殊贫困老人救助活动,救助贫困老年人700名,发放救助金35万元。

四、狠抓网络信息管理,舆论环境得到新改善

一是网络舆论阵地逐步夯实。精心办好宣传部自办网站——涪陵网,做到天天有即时新闻、月月有专题宣传,日均发布新闻消息及图片40条,网站稿件成为新华网、人民网、华龙网等网络媒体涪陵官方新闻信息稿件的主要转载来源。建立区内重点网站考核管理机制,对巴渝传媒网、涪陵在线实施以奖代补,巴渝论坛、涪风论坛注册用户分别达24万、45万,成为涪陵网民的主要聚集地。精心打造“涪陵微博”,现有粉丝10万,日均在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三个平台同步发布微博54条,日均被转发或评论70余条。二是网络主题宣传形式多样。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通过开设专题专栏、政务微博发起话题、组织网评员正面引导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最大限度放大正面声音、挤压负面信息。开展网民“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通过论坛、微博、微信、邮件等征集方式,广泛征集区内外网民对涪陵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目前已收集100余条。三是网络热点引导积极有效。全天候开展网络监测,发现涉涪有害信息298条,编报《涪陵舆情》41期,上报市网信办舆情信息700篇,被采用140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整合宣传、网信、国安、公安等资源,及时有效引导和处置北山坪开发、化工污染、海陵厂火灾等热点敏感舆情,确保全区舆情总体平稳可控。围绕全市热点,组织网评员开展舆论引导,完成网评文章125篇,微博2194条,跟帖2515条。另外,积极做好全国“两会”、“六四”等专项值班,确保特殊时期的舆情平稳。

五、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涪陵古籍特藏文献馆、陈万宝庄园二期维修改造工作,启动秋月门社区图书分馆建设。区图书馆、区少儿图书馆新增图书1.5万册,接待读者20.3万余人次。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万册、音响制品6000张。完成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登录500余件。《焦石民歌》等3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验收。二是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涪州讲坛”

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2场。重庆市红岩文化“三送五进”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文化进万家、春季送演出进基层、城乡文化互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文艺演出进基层、渝涪京剧票友交流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43场。开展全民读书月、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陈朝晖家庭被评为全国首届“书香之家”。区文化馆举办摄影、书法、美术等各类大型展览6次。三是文化产业市场更加繁荣。开展文化企业摸底调查工作,全区现有文化企业2234家。新发展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经营单位34家,文化微型企业22家。涪陵大剧院举办各类演出31场,其中自营演出24场,公益演出7场,观众1.4万人。农村电影惠民工程放映1847场。四是文艺创作成果更加丰硕。启动“五个一”文化艺术重点工程项目,《涪陵区歌》正在征集歌词,“涪陵好人”文艺节目正在编排,《涪陵历史文化丛书》已编辑完成8本出版4本,电视连续剧正在收集榨菜文化史料,“国际易学文化论坛”正在开展周易园研究论文征集活动。各文艺家协会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收集文艺作品21件。广场舞《菜香节拍》获全市群众坝坝舞展演精品节目奖,微电影《忤逆》获全国法制宣传微电影作品大赛优秀奖,小品《那一双温暖的手》等3件作品参加重庆市第四届戏曲大赛,陈奕松等5人的书法作品入选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25名文艺家带文艺新人50人,新发展国家级会员1人、区级会员30人。

六、着力提升城

市形象,对外宣传呈现新气象

一是大外宣格局逐步形成。指导各单位开展对外宣传,共同树立涪陵好形象,传递涪陵正能量。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召开场地越野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深化与重庆日报社、重庆广播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宣传合作,加强与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在新闻宣传、重点推送、专题访谈等方面的合作。二是城市形象外宣深度推进。深化城市标识应用推广工作,在户外广告牌、公交站牌、出租车顶灯、对外展会、接待工作、图片展示等方面推广使用。与中视金桥合作拍摄涪陵城市形象宣传片,目前正处于策划、选点阶段。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推出“两江福地、神奇涪陵”旅游宣传广告。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交流活动,承办全市第五届摄影展、立陶宛篮球队来涪比赛、歌舞剧团外出巡演等,以文化形式推介涪陵。三是新闻外宣亮点纷呈。围绕全国“两会”、市“两会”、渝洽会、页岩气开发、项目开竣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建设等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宣传。在重庆日报推出“涪陵交通丰收年”专题,在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推出“两江福地、神奇涪陵”“重庆涪陵:工业大区转型发展,现代化都市呼之欲出”彩色专版。上半年来,邀请、接待区外媒体来涪采访20多批120多人次,在国家、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刊载涉涪新闻稿件927篇,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通稿、央视新闻联播刊播14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首次刊载涉涪新闻,在国家级主要媒体刊播稿件数量创涪陵历年新高。

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全区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报道深入推进。区内媒体统一开设“为民务实清廉”专栏,重点宣传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转作风、办实事、惠民生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做到每天报纸有文、电视有声、网络有帖,刊播各类稿件1186余篇,网上发帖118条,发布微博458条。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区外主流媒体推出《蔬菜丰收

劳力紧缺

涪陵3252名党员干部助菜农义务收割2852吨青菜头》等报道23篇,重庆日报刊载理论文章2篇,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刊载46篇。组织巴渝都市报推出解读评论性文章18篇,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新闻媒体发扬“走转改”精神,挖掘报道了“爱心书记”郭中礼、“说外地话”的大学生村官刘光宇等先进典型7人。二是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作风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深入查摆“四风”问题,并做到边学边改、立行立改。文风会风实现转变,信息简报精简50%,会议减少30%,文化活动减少60%,节庆、论坛、展览会等活动得到有效控制;新闻报道逐步规范,宣传部统筹协调全区新闻报道,统一报道口径,规范区领导重大活动报道,民生类报道大幅增加;经费支出得到控制,“三公”经费大幅下降;考核表彰有效精简,优化和精简区对乡镇街道、区级部门的考核指标,表彰奖励项目砍掉和降级55%;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宣传部修订完善管理制度12项。

篇3:Acxwacj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Acxwacj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本文关键词:在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

Acxwacj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本文简介: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陈宇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

Acxwacj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本文内容: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举个例子来说,在对父母两系的兄弟姐妹的称呼这一语言表现形式上,英语与汉语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英文中只有uncle和aunt,而汉语中,叔、伯、姑、舅、姨秩序井然,不能混为一谈。而汉语中这些复杂的称谓体系正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文化间可以互相渗透,也可以互相排斥,语言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际的体系,更是制约了我们交际的类型和方式。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一、

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中的障碍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即外语教学主要是解

决学生掌握外语技能和外语知识的问题,至于那些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则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或其他方法去自行获得。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来孤立地教授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常常以“中文思维+英文形式”来套用所学词汇,从而拼凑出许多不得体的句子,闹出很多误会和笑话。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语言交际时,由于文化或心理的

差异往往容易违反说话规则,影响交流与沟通,有时产生文化撞击(Culture

Shock)。因此可以说“Communication

is

a

risky

business.”不防看以下实例。

例1、

某日我校请一外籍女教师来开设讲座,在自由提问时,一女生问:Are

you

married?Do

you

have

any

boyfriends?

这令她十分尴尬,不得不含糊其词,

顾左右而言他。

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在观念文化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西方人很重视“个人隐私权”,不喜欢别人问有关个人问题,象“结婚没有”,“多大了”,“有几个孩子”,“收入多少”等。他们很注意维护属于自已的空间,也不侵犯属于他人的空间。

又如,在实施“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时,文化背景差异对语言的使用也有很大影响。在美国文化中,邀请他人等于借用了别人的时间,因此对别人的时间安排要充分尊重,时间则是双方协同的结果。请看:

A:

I’d

really

like

to

make

a

date

with

you

to

have

dinner?

B:

Fine,when

are

you

free?

A:

How

about

Saturday?

B:

I’m

afraid

I

have

a

meeting.

A:

Let’s

make

it

Monday,but

it

has

to

be

after

one.

B:

That’s

Okey,one-fifteen?

A:

Fine.

I’ll

write

it

down.

而在我们的习惯中,被邀请者把邀请看作一种荣誉,时间通常由主人一方确定。这还反映在语言上尽量说些程式化的客套话。

这种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汉英颜色词普遍存在不对等的情况:“black

tea”译为“红茶”,而不是“黑茶”;“brown

sugar”译为“红糖”,而不是“棕糖”;“brown

bread”译为“黑面包”;“black

coffee”是“不加奶的咖啡”,而不是“黑咖啡”。总而言之,汉语对颜色的使用较模糊,但却传神。如“红茶”是和“绿茶”相对而言的,并非真指颜色。而英语使用颜色词却较为精确。如果不清楚文化背景,我们在理解上就会存有障碍。

例2、

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T:

Have

you

read

today’s

paper?

S:

Not

yet.

Anything

interesting?

T:

The

First

Lady

went

to

the

orphanage

to

see

the

poor

children.

Look

at

this

picture.

She

is

very

beautiful.

S:

Who

is

the

first

lady?

T:

The

wife

of

the

President.

S:

I

see.

That

means

the

President

has

more

than

one

wife.

显然,在这个对话中,学生对First

Lady

产生了误解,认为有第一夫人就有第

二夫人,第三夫人,从而得出结论:总统有好几个老婆。其实,First

Lady

是对美国

总统夫人的特定称谓,这已是个常识问题。

二、

重视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同时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加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为: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外语教学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拉多在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的同时需导入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

1、

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包罗万象,

而且其项目也十分繁杂,其中哪些内容是应放在教学中的,有必要进行取舍。取舍中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所有文化项目都应与教学内容有关,或是教材内容的拓宽。例如:BookⅢ,Unit8,Abraham

Lincoln

一课中,涉及到美国黑人和南北战争问题,教师可以将整个故事中涉及的文化知识串联起来讲解。另外,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在学生的历史课本中也有详细叙述,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收集,并组织讨论。而在Unit9,A

Christmas

Present

中,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庆祝方法和习俗等。

实用性原则是指那些要教的文化项目在我们同说英语的本族人交往时应该是实用的,也就是说它们在一般性文化交往中会经常用到,并促使交往顺利有效地进行。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致于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询问天气情况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介绍一下英国多变的天气及见面爱谈天气的习惯,将“background

information”加入其中,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此项语言功能。

2、

文化导入的内容

1)、知识文化指经济、政治、史地、文艺、科学技术、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和当代社

会情况。如drugstore(药店)在中国一般只出售药剂,而在美国可卖食物、饮料等。

2)、交际习俗和礼仪。如称呼语、招呼、问候、致歉、道谢、告别、打电话等用语的制约;社会知识中家庭各成员、同事朋友、上下级之间关系;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

例:称呼语中:“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Miss”;有时,人与人之间还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如:love,dear,honey等。汉语中,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但英语中只有关系密切的亲属之间才用“Uncle”,“Auntie”此类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Jim”。

感谢和答谢时:对于别人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否则有“贪财”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地道谢。对别人的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示谦虚,但英语中往往以“Thank

you”回答。

中西方的思维特征的差异:比如讲时间和地点时,一个从小到大,一个从大到小。

3)、英汉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词语。主要包括动植物名词、颜色等。如汉语中,龙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至尊的地位。而在老外眼里,“dragon”(龙)是与“devil”(魔鬼)相提并论的,象征着灾难和凶恶;中国学生想像泼妇,会选用“She

is

really

a

tigress.”(她是个母老虎。)但英文习惯中是用“She

is

really

a

dragon.”来表达的;汉语中用“眼红”表“嫉妒”,而英语中却用“green

with

envy”表示。

4)、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格言等,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直译为:牛奶泼了,哭也没用。)而中文中有“覆水难收”与之对应。从中也体现了西方人爱喝牛奶的习惯。

但中西文化中也有很多共同的内容。如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不要以貌取人)No

pains,no

gains.(不劳而获)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等等。

5)、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手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沉默等。

三、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手段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让学教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已的观点。有时可请些外籍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讲座等,从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2、

阅读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英文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大有帮助,从中可以找到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3、

角色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就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语随文地进行说解,指明其文化意义及使用中的文化规范。并可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表演”活动。并要求他们尽量按其扮演的角色的身份来正确使用语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

4、

课外活动

学习和掌握外语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若教师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并促使他们留心积累有关文化知识,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可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观看一些英文电影,从中了解一些非言语交际的方法和手段。

四、

结束语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由语言的民族文化性质决定。因此,我们读、听、说、写英语无不受到这种差异的影响。而文化的融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作为英语教师,尤其应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在语言教学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其字面意义不难理解,但如不了解文化背景,则对其含义不甚了了。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拳击手在比赛中若被击倒,裁判数到10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很多拳击手能爬起再战。因此,这话直译为:当你被人击倒时,并不意味着出局了。其寓意为:在你遇到挫折时,并不表示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在外语学习中感到有困难的学生们。

    以上《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